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桃谷大仙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30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徒多师的事很常见,这也能当论据,你可真逗.
你拿书出来给大家看是假,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贬低陈式太极. 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扯上关系.你可真是无所不用其及啊!
不过你费了那么大劲,有什么用啊?顶多是投入水中的顽卵,激起些水花罢了.我真佩服你的执着,要是把这份心思用在工作事业上,用在练功上多好.别竟整那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成天价跳上窜下的,让人以为你是一傻*,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三

                                

再版序


我国的武术,为世界之冠,历朝历代,名家辈出。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书籍记载,只能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流通传授,因此在具体的练习方法上就各自分道扬镳。有志于研究武术技击之道的人士士,虽然用尽毕生的精力全力追求,但是往往在歧路上徘徊,虽然用尽气力却仍然难以取得成功。因此,象武术这样的既可以强国,又可以健身的技击之术,就仅仅成为市井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什么行侠仗义等等三侠五义类的说法,就是从武术人物中演变过去的。但是当你试图询问他们怎样练功、怎样成功的原因的时候,就瞠目结舌了,根本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回答。武术境界的追求被历史所湮殁,得不到应有的传扬与发展,人们想要学习,却无所适从、无路可走,真是令人叹息!


生于古燕云之地的许禹生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广泛涉猎并精通内、外各家武术,功力运行纯正,寰海知名,一时之间,那些慷慨悲歌、拔山抗鼎之士,没有不倾心仰慕而甘拜下风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无论是解释着法,还是演示劲法,都是轻灵妙化,完全适合自然的原理,在发扬义理等等方面,几乎到了最深邃的境界。他关于体育方面的著述,已印刷传世的就有几十种,而《太极拳势图解》一书,是最脍炙人口的著作。他用河洛之学的意义,阐述内功传授的机理所在,同时又兼及生理、心理、动力等各种现代科学,所涉及的种种方面,用自己的融会贯通来帮助各位学人提高水平。在书中,他前溯历史遗迹,涉及到了王征南、张松溪等的事迹,而且直达创始人张三丰,对于太极拳的历史研究,这是多么令人称道的巨大贡献啊!


我跟随先生学习,每当公事繁忙之余,才平心静气来揣摩其中的道理,当自己有所心得的时候,还怡然自喜呢。但当遇到疑问去请教老师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因此,我上面谈及的粗浅看法,仅仅是自己从先生那里耳濡目染的一小部分来说的,凭我的水平,实在是不能用来猜测老师武术的高深。


戊辰年(1928年),我随从阎百川(锡山)先生的部队来到北平。许先生拿这本书来探求我的看法。我对这本书已经钻研好几年了,就很恭敬的按照老师的嘱咐,讲述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老师又把它放在书的前面,就算是书的序言吧。


    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十月  弟子山西汾阳人王华 拜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0:19: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桃谷老仙2004/06/30 09:26pm 发表的内容:
一徒多师的事很常见,这也能当论据,你可真逗.
你拿书出来给大家看是假,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贬低陈式太极. 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扯上关系.你可真是无所不用其及啊!
不过你费了那么大劲,有什么用啊?顶多是投入水中的顽 ...
如果你认为你也有个人与家族历史存在,而且“你是一特有成就感啊的傻*”的话,那么就足以证明你确实与孙悟空先生不一样,是真的有地方让你出来的东西。
发表于 2004-7-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谷老仙”好象是一个四处漫骂的混子,毫无拳家的风度可言,荒唐而且无聊。

应该清洁一下论坛空气。

发表于 2004-7-1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以彼之道还诸彼身.你们才是四处漫骂的混子,因为总是先有你们在某处出现造谣生事,我才有可能出现来揭露你们.跟你们文雅?你们配吗?那是对牛弹琴!.
其实你们如此费尽心机的掀起倒陈运动,不会有任何效果.以后我也懒得再理你们了,几个跳梁小丑掀不起风浪来,就让大家看你们怎么耍吧.
886
发表于 2004-8-2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敞为文人而擅长习武,与江湖上著名的平江不肖生一样,是历史奇才。
发表于 2004-7-5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一句话:

三位斑竹管不了一个只会骂街的啊?

发表于 2004-7-5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傻*”,“跳上窜下”,“跳梁小丑”,如此文雅用语,证明什么呢?

“拿书出来给大家看”,这样的历史事实如果都成了假的,那么还有什么是真的?

发表于 2004-7-5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象与论坛活跃的“气氛”无关,而且也与“拳友交流、讨论太极拳理拳法的好场所”关系不大的。

发表于 2004-7-27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五)

上海李瑞九家,曾聘有拳术教师孟某,所擅长之拳称“绵拳”,共有八路架式,亦有两人推手法,用意颇似太极。闻孟某少时在山东、河南之间保镖为业,富有膂力,尤善单刀,其名颇显。孟年少气盛,自负其技睥睨侪辈。一日护镖投宿于旅店,与同道者谈武艺,有旁若无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长发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视之意现于颜色。孟不能堪,忿然谓叟曰:“若龙钟似此,岂亦能武!将毋倚老卖老,以为我没奈何乎?”叟从容曰:“强中更有强中手,武艺谁敢称能。因见汝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故不自觉其笑之出于鼻也,怒将何?”孟益不能忍,必欲与叟较,叟亦不辞。孟方出手,已跌数步,竟不测叟以何种手法,能跌人如此干脆。孟初以叟年迈,恐其不胜掊击,故出手未尽其长,至此乃以全力赴之。不料一近叟身,手脚如被蛛网缠缚,有力无所施,跳脱亦不可得,中心惶急,遍身汗出如淹。见叟张两臂往复搓弄如玩圆球,神气闲逸,绝无寻常比试态度,孟始知非敌,跪请拜师。叟曰拜师则可,但当弃汝所业随我经商。孟思得其传,竟弃镖业从叟往来贩运于山陕之间。二年半,叟即病死,孟尚未得尽其传。据孟语人,其师所能,原有拳式十三路,历二年半仅得其八余,余五路失传。闻太极旧称绵拳,孟所习者亦为绵拳,复恰为十三路,我疑其即为太极十三式。

又江西于今盛行之字门拳,身手步法酷类太极拳。架式亦为八路,又有所谓鱼门拳者,架式十二路,用法与太极尤相类,亦有两人推手之法。江西熊斗枢曾练鱼门十余年,前年与我相遇于汉皋,为言鱼门拳以手手不离逼吸为原则,练时亦贵慢贵不用力。惜其人不能说出鱼门拳来历。

我国拳术派别繁多,无论全国即一省之中,每有数十种架式,甚至一县之内亦有数十种。拳术界的现象如此,应该能人甚多,始有此创造能力。我经仔细研究,结果知道,此种种类拳式流传,并不一定传自有创造能力之人,多有由一个负盛名的教师,在二三十年之中传出数十种拳式。虽皆托名传自古代某人,或言岳飞,或言达摩,且有托之孙悟空弥勒菩萨者。其实手法皆大同小异,一趟架式之中,合于拳理及实用者不过三五手。此教师者,何以如此其不惮烦,编造此种种类类之架式?无非为广招伙计耳。北方学拳拜师,无一定肄业时期,有力者延师至家,或寄居其师家中,三年五年继续练习之事,甚属平常。南方则多有限制,或延师来家,或由师自行设厂授徒,率以三四十日为厂,至多亦不过五十日,期满则徒弟各自散去。如欲继续练习,即增一厂,至多亦不过五十日,期满则徒弟各自散去,如欲继续练习,即增一厂。徒弟进厂之日起,至散厂之日止,其间必书夜苦练,以求出厂后能致用,若徒学过二三厂武艺后,尚不胜未经练过之蛮汉,则为不名誉之甚。

如太极拳者因不能计日有效,即其他理甚精、法甚织密之各种拳术,亦决难于百日之间,体用俱备。从来练拳者,多系粗人,不明此理,如练二三厂后,尚不能克敌制胜者,不怪其师武艺不高,即疑其吝不传授。为教师者,欲其徒计日收,惟有将原有之拳术搁置,择三五便于用之手法,加以转折,及江湖卖艺之门面动作,编造成一趟加工,而托之于世俗最迷信之古人所传,其式简单易练,天资略高之人十余日即会,再教以半月之拆用,出厂后居然能战胜蛮汉,师之声誉因之雀起,往习者日多。但人情厌故喜新,一年半载后又非得改造一趟架式不可。

平江有名拳师潘厚懿,三十岁时即以教拳为业,寿至八十方死。前后所教徒弟在三千人以上,其所传架式之不同何止数十种,得其真传者不过十人。并非彼秘不教人,学者欲求速效,使彼不能不如此。现在潘之徒弟在各处当教师者,亦有数十人。

辗转流传,四百年之久,名称已屡变,又焉知孟某之绵拳、熊某之鱼门拳不与太极一脉相传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