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桃谷大仙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0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airen在2004-8-30 11:57:57的发言: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例如,民国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虽然投靠日本,但人们至今还提起他在清末舍身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溥仪的父亲)时的英勇,以及在推翻清朝中的贡献。


哈哈……汪精卫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是真的,但真正知道这段历史的拳友就会说:舍身和英勇就谈不上了。

其后,满清用怀柔之策,看看汪精卫在狱中写了什么诗,侧面得应了其日后当汉奸的行径。

发表于 2004-8-30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airen在2004-8-30 11:57:57的发言:

    过于执着历史老帐,本人感觉是不妥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


     在下是觉得汪精卫、许禹生和褚民谊等等都是当时难得的人才啊!可惜之至啊。

     国难当头不自负其责,反而助纣为虐,为倭人喝彩,可耻啊。

    越见其文之佳,越是惋惜,此为我等学武者深为之戒:武功低微是小,失节是大。

    我等当受其学而鄙其人,方上不负英烈之魂,下不负前人之学。

发表于 2004-9-1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四)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四)


    南京国术馆初开办时,我适在汉口。从报端见其分武当、少林两门,各设门长。我当即断其如此提倡国术,决无好果,并致书京友服务于国术馆者,详论其得失:

    “艺术本不妨各有宗派,有宗派其有竞争,有竞争斯有进步,惟武术不然。无论我国武术传籍绝少记载,辗转流传,学者又绝少能通文学之人。某派传自某人,久不可考,非如字画文学等文学等之派别,丝毫不容混乱。即算武当、少林两派,比较其他武术册籍上略有根据,然现在所流传者,究竟是否确为武当、少林两派?

    江湖卖艺之流,以及武术授徒为业之辈,为迎合国人崇拜古人之习性,任意拉扯妇孺皆知之古人认为师祖,以相号召。南方有齐家拳,谓为齐天大圣所传授;又有弥勒拳,谓为弥勒菩萨所传授,比较“少林派”传自达摩祖师者,诞妄可笑。彼辈此类知识多得自师传,并非现在卖艺及授徒者所假托,故敬谨奉持,不以为妄,遇非难莫非誓死力争,因其如此,所以各门各派之互相忌嫉,互相仇视,千百年来不知生了若干事端,伤害了若干性命。在彼辈,知识有限,且有藉古人以资号召之意,其标榜不足责;独怪以提倡国术为志的张、李诸公,亦不思打破此门户派别之恶习也。

    太极拳在武术中,为最有研究之兴趣与价值者.提倡国术自应对之有相当注意,但万不宜以太极为偏研究之拳术,只可于国术馆中设一“太极拳专修”之科,非有志深造及资性聪颖者,不得入科练习。因其理太精微,法太复杂,无论天生身体如何灵捷、资性如何聪颖之人,亦非一年半载之练习所能致用,并且初学者练之不能发生兴味(任何艺术,如研究者对之不生兴趣,即不能有所得)。练他种拳术,但能朝夕依法若练,不须运用脑力,有相当时日,必有相当成功。练太极拳,则非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纵竭一生之功,亦不过偶然得着一部分作用,如练外家拳者之专善用某几种手法而已------经中所谓‘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可见,非能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者,不能练太极拳。”

       此与以上屏寂思虑之言,并不冲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 13:55: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松透君:

人老到一定份上,就固步自封了,自说自圆,自成一系了。

这就是 向恺然先生所认识的太极拳?片面了一些,只作一家之言吧。

-------所以转载向恺然的评述,是因为他见到了传统的正宗太极拳术,接受了高素质的文化教育,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能用真正的武术内涵解说太极拳。自然,他确实是作为一家之言,但是海纳百川方成其大,泰山不辞细壤方成其高,如果我们能在前辈的肩上站稳的话,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成就更大。

发表于 2004-9-2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五)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五)

        以上乃屏寂妄念之意。

       太极拳为内家拳术,注重上下丹田,本近道家引导之术.但近之论太极者,多因其名为太极,遂以八卦五行生克之理,阴阳变化之言,附会易理,则疑其理论虽高远,与事实(棚、履、挤、按等八法,并无一定格式,前已言之。)何所根据,而凝之八卦?至前、后、左、右、中定,在太极架式中更无其名称。且任何拳术亦不能离此五者,凝以五行尤为不伦不类。

       太极拳因注意阴阳变化,他种拳何尝不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自有其非他种拳所能比拟之长处,决不在此似是而非之玄理。当科学昌明之今日,我等研究提倡,当应按照实际加以判别,不可震擎古人之言,或名流所断论,据予盲从。

       我于太极拳用功甚浅,但其方法及名称尚能记忆。且,常见深于此道之人教授徒弟,实不闻棚、履、挤、按、采、劣、肘、靠及所谓五行等,有一定格式方位,能单独提出教人练习。则此等名目之不能称十三式,十三式之不能附会为八卦五行,也至明显。不知与我同好者,亦有曾致疑于此,而欲从事研究其所以然者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 11:07: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绿茶傻猫在2004-8-30 22:13:23的发言:


     

    我等当受其学而鄙其人,方上不负英烈之魂,下不负前人之学。


甚是,真好见解,真吾良友。举双手赞成之!

发表于 2004-9-2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汪精卫抱了必死的决心,他在狱中的诗歌还是很有气势的,尤其是那首五言绝句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当然,这个小子后来成了一个大汉奸。

发表于 2004-9-3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志青在当时是国民政府一员,护送达赖归藏,途中聆听教义,后来自愿皈依佛门。

向恺然虽然年轻的时候留洋,日后在文学、武术界颇有成就,生活中据说妻妾成群,但是

在后来也皈依佛门了。

真是人生的宿命啊。

发表于 2004-9-3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无圈在2004-9-2 16:31:45的发言:

infeng6089所贴《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原文见


吴志青《太极正宗》(大东书局1940年版)之第七章 “ 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谈”


其后多次再版过!


是这样的。

在这里引用,主要是看他对于当时太极拳的一些看法,对于当时太极拳的情况做一些了解,所谓古为今用。

发表于 2004-9-3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六)

                               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之十六)

    杨澄甫、吴鉴泉均以专练太极拳有重名于北平,或曰杨澄甫善发人而不善化,吴鉴泉善化人而不善发。以是,二人均有缺限,若兼有其长,则尽太极之能事矣。我曰:事或有之,于理则殊不可通。因发与化似二而实一,不能发则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发。故经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不过原来体格强壮,气力充足之人,发人易远而干脆。

    杨体魁梧,且常闻与其徒推手时,常喜自试其发劲,故其徒皆称其善发人。吴鉴泉为人性格温文,且深于世故,不论与谁推手,皆谨守范围,不逼人、不拿人,人亦无逼之拿之者。闻其在北平体育学校教太极拳时,学者众多皆年壮力强,与吴推手任意进退,吴惟化之使不逞而已,始终未常一发。故人疑其只善化,而不善发。

    我谓:若吴亦常发人,但发而不能动,或动而不能远,则疑其不善发人犹可,今吴鉴泉始终未尝一发人,证以其平日温文之性格,可断其为不欲无端发人,招人尤怨,非不善于发人也。我以北来略迟,于杨、吴二君皆未谋面,然深信二君,皆为当今纯粹太极拳之名宿,绝未掺杂他种拳法,以圆讨巧,其工夫火候实不可轩轾。在外家拳盛行之今日,欲求专练太极拳如二君者,恐未易多得,惜负提倡国术者,不知物色人材(闻二君刻均不在南京国术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3 14:18:1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