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放松是心往外扩,松后背命门,合腹股沟肩井的一个向外涨松的感觉,绝不能往自己身体里松,那是自己打自己了。不是人为的,是一个瞬间的心里感觉而已。不拿一个动作单练、单找,你很难找到这种感觉的,人们太习惯自己制造动作了,所以,要静下来先想想哪里先指挥很重要。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3-14 09:32 编辑
太极拳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太极拳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3-14 09:34 编辑
太极拳中的虚实从意念上说,如果意念集中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再从动作来说,攻防实质的动作为实,迷惑对方的假动作为虚;
从动作局部来说,支撑腿为实,辅助支撑腿为虚。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明白了阴阳变化之理,在实战中就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位置、方向、角度、位势,有机转化,借力打力。
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
太极拳的下盘稳,上盘空,到了老时不失劲,这种太极用意的修为,唯独你进入到精神修炼的层面,才能懂得,在精神层面的太极修炼,可以让你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感悟中…… 一动不如一静,一静不如一站。 不懂站,就是练到老也是一场空啊。
太极拳的沉,是指力的作用点在身体的下部。无论在练拳架或与人推手时,如果是用脚底和两胯之力,则使腹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可使胸、背部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这就是所谓"沉劲于下"或"气存丹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到对方力的攻击时,由于自身力的作用点在腹部及脚底,因此就比较稳固而不易被推动。如果自己推别人时,由于自己的力来自腰腿,就较容易将对方掀起而使其跌出。沉,是功夫,沉劲愈下,则功夫愈深。技高者就能将劲沉至脚底。
太极拳论里有“一虚三实”的说法。即:心虚,丹田实,腰劲实,脚根实。
何为心虚?就是心静,一无所有,而无杂念也。当排除一切杂念后,就能全神贯注地练拳。心虚之人能胸怀若谷,气度宏伟。这里的一无所有预示着无中生有。
一虚则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方可练拳。一虚则四体皆虚,但不排斥三实,即丹田实,腰劲实,脚根实。这是虚与实的辩证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只有做到一虚三实,则才能突出一个整字,或者理解为透。足跟实,那是力产生的源头。腰劲实,这是力传导的枢纽。丹田实,它是产生力的发动机。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3-14 10:05 编辑
足跟实,力产生于脚,脚是力的源泉。源泉必须要充实。
足跟怎么实?两脚扑地才能实,怎么两脚扑地,十趾内扣,
抓(扑)地则足跟自然实。
腰劲实,它是力传导的枢纽。
是枢纽自然我们想到郑州站,那肯定是实的。
腰要实,但关键点是要活、灵,因为它是枢纽,
如果不活,不灵,就会
上面的下不去,下面的上不来。
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活,灵活,放松的目的
之一也是灵活,而全身的灵活在于腰。
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腰腿求之。
行拳走架,失去主动先机,都要从自身腰腿上去找毛病。
只有腰腿灵活,才能虚实变换。作为轴心运动的腰部.
旋转必须松沉直竖,做到塌腰、直腰,也就是腰劲要实。
丹田实,是力产生的发动(电)机。丹田实则气足,气足则力足。
丹田朽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
如何做到丹田实?一曰聚 ,二曰运。
丹田气就是通过一聚一运而得来的。
聚 ,就是一个小周天;
运,就是一个大周天。
我们练内家拳时时刻刻要使丹田气充盈,合而不流。
通过练拳达到内外气合一。
外气者呼吸之气,内气者,丹田之气。
一呼一吸,一开一合,虚实互换。
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欲精技艺必健丹田。丹田就是一个发动机,一个银行。
要想把脚下的力,腰腿的力以及全身的力变化为整劲,那就要靠丹田源源不断地发动和供应。
总之,心虚则四体皆虚。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此之谓虚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