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2 15:59:33

真正的太极拳发力,是一个周身协调运作的过程,并不是由身体的局部而发的,脚与大地的蹬斥力只是发力的第一作用点,并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回馈自身,使自身能量放大,加能而出。太极拳的发力.乃有其源,这个发力源就是“腰”.即所谓“依中而行,本中而运,由中而发”,太极拳其腰柔而其劲刚。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4 10:49:34

      太极拳讲究阴阳虚实开合,这是太极拳的核心。
一动就是阴阳,就是开合。
      练太极拳,一定要有阴有阳;走拳架的时候要分清阴阳。要把虚实体现出来。
       虚实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胯。松沉到位之后,才能转腰。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清清楚楚。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4 11:07:51

太极拳松到家,就沉下来了。松,不能散。一紧,动作发出去,气达梢节;一松,气回丹田。气到中丹田不行,必须到下丹田,通达海底。松沉要清楚,不要慌,每个动作不要抢。松的时候,浑身上下一松,整个重量下来,血脉松开了,全身非常舒服。前招、后招就是典型的范例!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7 00:54:08

在行拳走架时松沉劲的练习注意事项:
      每当一脚要提起之前,就要沉实实腿,即松一下实腿侧的软肋;
      每当虚腿着地的同时,又要松一下实腿侧的软肋。
      在这样有一定节奏的一松、一松中,沉劲就慢慢的出来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7 01:04:50

      太极拳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动作能够正确体现“完整、细致、浑圆”的锻炼要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到能以较小的身法和较小的关节旋转幅度来练习拳架。这是太极拳的“小圈”练习阶段。这一提高阶段还要逐步增加身体内部运转的练习内容,以求达到“内外相合”的要求。通过在“大圈中求小圈”的锻炼,逐步做到周身一家、内外一气,“乃可臻于缜密矣”,达到“缜密”的境界。拳论上说,“筋骨要松”,只有以大开大合的方式锻炼身体的筋骨和关节,才能为“节节贯串”打好基础。作为一门运用身体进行搏斗的技术,太极拳的练习者如果不能先在筋骨的层次自如地运用身体技能,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挥太极拳超乎拳脚之上的妙用。练习者只有经过大开大合的锻炼阶段,做到丹田与胯裆带动全身、身随步动,做到外开内紧、外方内圆、上下左右前后周身照应,才算掌握基本要领,才有可能从“大圈”逐步过渡到“小圈”。年纪较大的人学习太极拳难以在功夫上见效,与筋骨缺乏大开大合的锻炼、“大圈”练习的基础不扎实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好比练书法,正确的顺序是先练大字、后练小字,通过大字练习来掌握笔法中“起、承、转、折”等细节功夫,到练写小字的时候才能意到笔到,小中见大,具有开展的气魄。这样的学习顺序才比较容易见效,基础才比较扎实。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2:22:2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11 08:45
真正练内家拳的人,讲的就是“力不出圈”,就是专门在身体的重心周围发力,因此发出来的力量奇大。这种专门 ...


练拳时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2:27:27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8-17 20:58
享受慢运动,巧调节身心。经常打打太极拳可使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渐渐远去,随着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让心灵 ...


“内劲”。武术劲法术语,内家拳专长,而形意拳独善,故有形意劲,八卦步,太极腰之说。指经过武术修炼,全身骨节灵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力。因其运转隐于丹田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这种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的威力,比不少有功夫人练出的“整劲”更高一筹。内劲锻炼注重以内里感觉引导动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内家拳招法朴实实用,但是如果未练出内劲却无法应用于交手,因缺乏内劲运转,同时内家拳招式多小式,没有外在速度惯性和力量,很难抵挡来人招式。内家拳的发人丈外,四两拨千斤,沾连粘随等都靠内劲转换,所以才能打出出乎意料招法和效果。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2:38:01

南柯一梦 发表于 2012-8-17 22:04
好好领悟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的内功有阳劲与阴劲之分。
阳劲,即采用内功的一般攻击频率,但攻击力量巨大的攻击方法;阴劲,即攻击力量稍弱,但是攻击频率极高的攻击方法。
这也是内功分阴阳的说法的解释。
无论哪种所谓的内功,均非一两日可以练成,这需要巨量的时间对肌肉与神经反应的高强度锻炼后对肌肉与神经的改造。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20:46:35

太极拳一动就是阴阳,就是开合。
练太极拳,一定要有阴有阳;走拳架的时候要分清阴阳。要把虚实体现出来。虚实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胯。
松沉到位之后,才能转腰。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清清楚楚。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4 17:13:48

    练太极拳时,脚跟旋转、出腿、收腿、脚跟落地、脚尖点地看是容易,做起可难。先说脚跟与脚尖落地的转换,一般打拳时,迈步时脚跟轻轻落地,收腿时脚尖轻轻点地,以为不错了,轻灵了。这是初级阶段。   
    进入高级阶段必须是出腿、收腿要有攻防意识。无论是出腿,还是收腿都是放劲。外型小而筋骨在放大、伸长、内力无阻的发放到发力点上。要时刻注意筋骨在收放时都做到放大,“放”的时候容易做到放大,而收的时候就变成抽和缩了,筋骨并没放大伸长。
    出腿时,脚跟要向地上有踹的意识;地上如有鸡蛋,踹到鸡蛋上而蛋不碎,这才是轻落地。后座步收腿时,脚尖上翘有钩挂之意,然后脚掌下落,用脚掌碾地收回逐渐用脚尖点地,脚掌碾地时要想地面上有一蚯蚓,用脚掌碾回时,蚯蚓不能受伤。旋转时要以实腿脚跟为轴,做到提顶、长腰、坐跨。两跨、两膝、两踝相合旋转,这样练才能筋骨放大、伸长、“劲”循环不断,转换才能轻灵,才能虚实分明。为此,“川字步”的训练是基础功的重点;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