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美有五大特点:一、它是圆形的美,曲线的美,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
二、它是均衡的美、对称的美,黑白两鱼,均衡对称的构成一个“和谐”的大圆。
三、它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
四、它是一种范本式的美,美得不能再美的美,《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任何的一点移动,都会破坏它均衡对称的中和美。
五、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
太极拳起势为一波三折的拳势,腰先左转,再右转,又微左转,最后右转,以套脚掤发掷跌对方为结束。全靠右腿支撑体重,才能左右逢源,克敌制胜。
太极拳讲究“百拳之法”“以眼为纲”“眼为心之苗”。
在单练动作和拳势动作中,眼是先锋,眼光始终注视目标。目光的转移,略先于动作,凡意欲去何处,必须目光先去,随即身、手、足前去。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对方的攻防意图和要害空位,便于我方随机应变地确定攻防点,灵活机动地选择招法,顺其自然地变换战术,达到保护自己,打击敌方的目的。
松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没有松而去推手的话,自已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更僵了。”
意气在纵向松落的同时伴随着横向开展,是实现全松的重点。
肩松是要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能上下松至此处便是完全松沉到位了。
在拳势动作求得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松。
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当血气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松的甜头自然就感受到了。
太极拳所谓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内圈:自己的肩宽为直径的圈就是内圈;中圈:膝到哪儿,哪儿就是中圈;外圈:脚到哪儿,哪儿就是外圈。
太极拳行拳时可以说腿是支撑身体根基;也是劲力发动的要源。腿所起的重大作用,都要通过胯、膝、脚三个主要部位来完成。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还有裆开于胯、纵之于膝,蹬之于足;脚打七分、手打三等说法,说明了太极拳在技击发功时,手只占三成劲,主要是依靠腿和脚的作用。由此可知腿的重要了。
太极拳对于腿部的要求:
首先,要做到虚实分清;
其次,要做到动作轻灵且有柔韧性;
第三,要做到平衡稳定。因为腿和脚的动作,需要依据拳式的屈伸,而做前后、进退、上下、起落之状态,所以两腿在变换时要求灵活,步法要分清虚实。承受体重的腿为实,另一腿为虚。只有做到虚实分明,动作才能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自如。同时,两腿两脚要平均调和,即轮换运动,交叉休息。腿和脚的作用很大,每个姿势动作,都需要这两个部位来支持。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9-26 16:47
不要被拳的外表所迷惑,水,避高乞低,因地而流,细着成为溪,洪者成为江,但究其根源也不过归之为水。技 ...
人生苦短,何必在乎太多。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
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生活有进有退,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
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太极拳行拳时尾闾始终垂坠而不起;
肩胯始终垂坠而不起。
实侧胯跟始终落实无有起意。虚腿欲起而虚侧胯不起,尾闾更不能起;
两臂不管是起是落,肩不能起;肘似有重物悬挂,不能空。切记切记!!!
行拳时必须由松入沉;“沉”是对“松”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