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拿人时则想鼻尖,发人时则想人中”。
意注鼻尖,转想人中,再想鼻尖、复想人中。如此反复练习9次。感觉:当想鼻尖时,感觉肺叶张开,当想人中时,感觉小腹之丹田充实。想鼻尖为吸,想人中为呼。健身作用:练此法可醒脑提神,宽胸畅怀。在推手时,在拿人时则想鼻尖,发人时则想人中,意想人中则气长,气长则功夫长,长短相差一秒钟则决定胜负。
“发人是则放眼神,拿人时则收眼神”。
收眼神(看鼻根),放眼神(先往远放,然后看耳朵,左眼看左耳,右眼看右耳,看不见也看)。然后再收眼神看鼻根(看不见也看)再放眼神。如此一收一放,反复练习9次。感觉:收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无力,放眼神时,两手腕,两脚腕有劲。保健作用:练习此法,可调整眼晴的屈光和视野,改善眼区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功能。眼区也是内脏全息区,故此法对内脏也有益处。在推手中,发人是则放眼神,拿人时则收眼神。
五趾抓地历来就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要求,难道还可以不抓地吗?真也就有拳家是不主张五趾抓地的。如果问五趾为什么要抓地,怕就不是那么多余了。 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要“复归于婴儿”。《道德经》说,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你看婴儿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掰开是要费一些力气的。婴儿的小脚丫其实也是“攥”着的,五趾抓地其实是在学婴儿呢。如果说老子是我们的老师,这话恐怕并不为过。婴儿是老子的老师,这话,如果老子听到了,恐怕也是乐意接受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提及到的“秘密”——哪里都可以松,梢节是不能松的。力达四梢嘛,你要咬牙切齿,怒发冲冠。张开嘴咬人可以,张着嘴打人,你就发不出力来。“趾”也是梢,所以也是不能松的,要“抓地”。
脚下阴阳变;太极拳的脚下也是有阴阳的。只有五趾抓地,脚下才能分出阴阳来,也才能有阴阳之“变”。五趾抓地足心空,此为阴。脚后根儿是实的,此为阳。这个时候,足心和脚后根儿像极了太极图中的两个“鱼眼”。只有五趾抓地,脚的力量才能“实”在脚后根儿,也才有后脑勺坐满脚后根儿的可能。http://b201.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5ecfc1654ad4a57d44ade46072756d63edd3623f64128869e3dd6490c6440a4effd0c153ac032dbb436a0c70e8ff42b6a5a38153edf6952493cd6850086eccc1e17bf9f8cdac8b46cd59c178c97f66a625fc9716&a=201&b=201
一物一太极,无处不阴阳
太极拳三节中需要“梢节起、中节随、根结摧”
太极拳的意,行拳时人体四梢指的是: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甲为筋之稍。
太极拳学好拳架必须正确掌握姿势和动作。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定势或运动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虚领顶劲,下颚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在行拳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住无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必须以两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来带动整个上身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决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耸肩缩项,肩背僵硬。身体前进和后退时,必须臀部微下沉,水平前进后退,决不允许身体往上升高。迈步时必须身体重心完全落实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轻轻提起,往外迈出后轻轻落地,脚掌踏实,然后身体重心方能往迈出腿方向移动,决不允许迈出腿尚未落地而身体已向迈出腿方向移动。 除以上这些要点以外,还必须要做到两手愈练愈轻,动作缓慢均匀,两脚漫步稳而轻灵,上下相随,动作协调。
“其根在脚”。具体的练法是,凡胯的前进,后退、左右旋转,均必须用脚底的蹬劲和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由脚底的力带动两胯,由两胯带动全身动作。练习愈久,全身则愈来愈放松而轻灵,所有的力,均由脚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所谓“劲起于脚”,“主宰于腰”。腰实指两胯。
陈氏太极拳本身的运动方式决定了缠丝劲练习的首要性;要求动作须沿弧线运动。要想达到这一运动目的,必须通过身体的内外协调旋转才能实现,也正是因为有了身体的旋转才产生螺旋式运动,才产生了整体的缠丝劲。
正常情况下,身体的立体旋转练习是练出缠丝劲的基本形式。有三层练习模式,每层又有定步、活步两种训练形式。活步练习则是把定步左右旋转变为进退步习练。
初级缠丝:抱球提塌动势:身体中正,两脚同肩宽,双手左右抱圆,站成浑圆桩,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随腰胯左右旋转,相抱的双手也左右摆动,两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体提塌运动,腰胯尽量旋转,膝部动作要小。练到功成时,可以左右整体旋转发力试劲。要领:眼神始终平静地看正前方。保持中正旋转状态,胯要松塌,不许浮起,肩肘松坠,不要随意变形。速度均匀,达到“上领下塌中间转”的状态。
中级缠丝:开合提塌动势:相当于陈式太极拳中的肘底捶。身法同初级缠丝,定步左有旋转,即左右手做前后开合运动,手部动作形式同倒卷肱动作。练习过程中,眼神始终注视前侧。练到功成时,可以左右整体旋转发力试劲。要领:练习过程中,眼神始终平静注视正前方。保持坠肘状态,不要随便撑肘,掌指领劲,螺旋松柔地做开合运动。
高级缠丝:定步云手动势:以右向为例,身体中正,两脚同肩宽,站成侧马步,左右手随腰胯左右交替划圆,动势有双正、双反和一顺一反三种,两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体提塌运动,腰胯尽量旋转,膝部动作要小。练到功成时,可以两人挤按试劲,以不丢不顶为准。要领:眼神不要散乱、始终注视右前侧。保持中正旋转状态,注意松圆缓匀,膝部合而不僵,胯部塌而不死。
太极拳的缠丝劲法:
①出劲顺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②收劲顺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统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③出劲逆缠。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④收劲逆缠。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纠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