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3-4-5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拳的架构在于粘不粘、圆不圆,立身是否中正。看看是否求中、守中、用中。
{:soso_e181:}
306344395 发表于 2013-4-11 1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oso_e183:}
行拳要守中用中,不偏不倚;做人应不卑不亢,把握分寸。
行拳要气定神闲,抟气致柔;做人应心平气和,温文尔雅。
行拳要气沉丹田,随遇平衡;做人应沉着冷静,稳重自信。
行拳要虚心实腹,舍己从人;做人应虚怀若谷,善为我用。
行拳要周身一致,节节贯穿;做人应全面细致,不失偏颇。
行拳要至诚求真,心意相合;做人应率真诚实,本心能动。
行拳要有意无意,以柔克刚;做人应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行拳要虚领顶劲,一气贯通;做人应公平正直,一身正气。
行拳要身正势正,沉稳中定;做人应心正气正,翦除私欲。
行拳要净心松身,自然天成;做人应胸怀坦荡,质朴真纯。
行拳要行云流水,轻灵圆融;做人应随曲就伸,善于调谐。
行拳要知己知彼,得机得势;做人应明于自知,推己及他。
行拳要用意非力,自然顺遂;做人应勤于思考,勿令强为。
行拳要动中寓静,静中触动;做人应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行拳要以小胜大,圆转机巧;做人应事半功倍,讲究效率。
行拳要契合宇宙,融于自然;做人应调整自身,适应社会。
行拳要注重规矩,内外相合;做人应掌握原则,遵约守诺。
行拳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人应勤恳明志,水到渠成。
行拳乎?做人乎?噫!行拳亦做人乎?
太极凤凰 发表于 2013-3-27 00:13
《中》,阴阳平衡,万物生长之自然也。认中、悟中、用中、循中之道,方能养中和之气。
{:soso_e183:}{:soso_e128:}{:soso_e16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5:31
{:soso_e179:}{:soso_e183:}
太极拳进退步收于中而发于中,脚收至支撑腿内侧,再由此迈出,水平面是圆弧垂直面也是圆弧,如此脚的运行轨迹则成球面。进退有序,脚踏中门而入既沉稳又有力,便于破坏敌方的重心。被誉为“脚踏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也难当”,这与形意拳完全相通。
太极拳行拳时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行拳时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上步时充分注意:
太极拳的所谓放松,实指松沉;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各个关节松开,肌肉全部放松,骨架下沉,以达到松沉之功能。只松不沉,事倍功半;拳论上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只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经络活泛气血畅通,有利于腹胸松静气腾然。不会“松”、不能“松”乃拳家大忌,“松”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松不是丢,也不是懈;而是能松开。一个“开”字意味深长,我们说胯要松得开,周身各部位的筋骨关节要松得开。“松开”可使周身伸筋拔骨、展筋舒骨,直至柔若无骨,呈龙蛇之相;可使心气下沉、气沉丹田,使劲能沉下去。但是松得开不是松塌塌、松懈懈,而是建立在棚劲的基础上;松中有搠不丢不顶、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是和谐,才是中庸,才是太极。松开有利于各部位的协调和重新组合,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能,为超强的爆发力一触即发奠定基础。
练太极拳要懂得什么是缠丝劲
行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凡是圆形发出来的东西,它都带有缠丝劲。太极拳是上下,左右,前后,四
傍,内有五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是浑然一圆,方为合格。所以,太极拳完全是圆形发出来的劲,有缠丝劲。因为它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在,行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回四梢通七窍,增长内力无穷,使内劲收敛入沽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怯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缠丝劲风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都是结中气运行的,但是教人时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什么缠法,这样教人大大有悖于练拳之道。只分什么是正缠,什么是逆缠就可以了。
云手完全是正缠丝劲,倒撵耾完全是倒缠丝劲;
单鞭左半身是正缠丝劲,右半身是倒缠丝劲,
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样的身法,就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