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极拳的求中、守中、用中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3-16 16:48 编辑一、行拳走架要“求中”
太极拳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时,周身均无定向,要想在多维空间内、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必然先建立自己在这个多维世界中的坐标与原点,然后才能够确定前后左右,进退反侧,否则习拳走架也就无从谈起。这个坐标、原点就是自身的“中正”,既为立身中正。因此“求中”是太极拳行拳走架时的重要要领,身体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需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例如:“三直四顺”就是太极拳走架“求中”的要求。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头直则意能领得起,身直则颈自然顺直,精神能贯得起,顶劲可上领,肩颈部血脉通畅,意气通达则周身轻灵;腰脊中正顺直,可使脊椎形成反弓之势,是太极拳修炼之“劲力”的源泉,“牵动往来气帖背,敛入脊骨,则力由脊发”;是指由外带内,由外达内,由内及外,内外合一。三直四顺能够顺外形,外形顺畅则意气通达,意气顺畅则周身相随,进而周身一家;“气以直养而无害”,自然能够健身益寿,身顺则易于锻炼“丹田”内气,这样才能够练好拳架。
二、意念要“守中”
意念守中是太极拳修炼之心法。行拳走架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轻灵圆活,这些是意念的训练。拳架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在技击时就可以形成本能反应。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松心凝神,心平气静,意念守中,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方能够心动意出,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练习的拳架功夫没有达到自然圆转的程度时,不能学推手、练技击,就是怕影响意念守中的锻炼。心贵静,意守中,现场临敌反应时间最短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基础,也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心就不能静,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技击时容易犯呆滞不活的毛病。只有自然而然练就的技法,用时才可达到信手捻来、随手应物的无意识状态。
三、技击要“用中”
太极拳拳理体系尊崇先天太极图,行拳走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技击时则要起于中,落于中,守己疆土也在中位,出手临敌占据中央之地,意在对手之先,就已经抢占先机,即所谓“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转换灵活,舍己从人,从人由己。同时攻于中,取彼也在中。集自己之力在正中就某一处发出,是身体浑圆整劲,也是致胜的根本。
中正线是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公转轴。人体前面上自百会下至会阴经过丹田的一线为“前中线”,背后与之对应为“后中线”,两侧身百会至足心涌泉穴为两条“侧中线”,前后中线和两侧中线所在平面正好在“中正线”相交,此为人体运动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是人体重要脏器和诸多要害所在,任督二脉运行于此,如受重创轻则伤残,重则毙命,因此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取中”,即进攻对方正中线或侧中线。
虚领顶劲,下颌内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裆,气沉丹田,上领与下沉在意念上形成对拉之势,从而使身体中正。脊柱中正则腰轴旋转灵活自如,任督二脉流转通畅,不会产生丝毫停滞,肢体关节进退反侧屈伸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脊椎成反弓之势,才能使脊柱成为劲之源泉,劲力透过梢节发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如皮燃火,水银泄地。惟如此才能攻于中,守于中,取于中,渐至随心所欲!
我看到的吴式、和式太极拳的拳架用此拳理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12/25/101052t4ouougwt6uif7zt.jpeg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11/18/143252znng7mcoc5jcj2mc.jpg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11/18/143134igfo5pzgg33851je.jpg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11/18/143406mcxh7yp7nrpnnep9.jpg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3-29 06:27 编辑
太极拳透劲的诀窍便是一个震字,无震便谈不上透,搔痒而已。
透劲的秘诀在于攻击者巧妙发力,发力后引起对手自身身体产生反弹,并由此产生震荡。
透劲的发力讲究不让对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让对手平衡感失去但实际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间。
太极拳不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劲给打顺,形不要僵,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两脚塌实,腰跨松沉,含胸跋背,顶要自然上领,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从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线;出手如拿东西一样。握拳时腕部要平,不可弯曲,肘部截力,要从调整肩部顺其力,形和劲打顺之后,就以腰胯为主,做到腰胯松沉,气沉丹田,以打透为目的。
看我们的金刚捣坠就是一个“震”字。
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503/17/145045jwy3vzgvbztzhez3.jpg
太极精而深,玄妙又中正,老师总能抽丝剥茧点出金石!古来人求人,人拜人,人寻人,人尚人都逃不过“宁敲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这个理。今尊您为师,不作狂人半个揖! 太极拳的运动过程是圆形的。看上去是一个圆,但实质上是有许多个圆组成的,环环相扣,圆圆不断,每一个圆都能引劲、化劲、发劲。所以,太极拳是碰到哪里,哪里都能打,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劲,什么架子、什么姿势都的发劲。
人是立体的,太极拳的运动,就是在全身织成一个圆的网,无数个圆,立体的包围著人身。所以这个圆内,每一点、每一处,都能发劲,所以,太极拳一搭手,立就把人打飞了。 1336036662 发表于 2013-3-26 2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
拳的架构在于粘不粘、圆不圆,立身是否中正。看看是否求中、守中、用中。
{:soso_e179:}中;{:soso_e181:}
《中》,阴阳平衡,万物生长之自然也。认中、悟中、用中、循中之道,方能养中和之气。 太极凤凰 发表于 2013-3-27 0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阴阳平衡,万物生长之自然也。认中、悟中、用中、循中之道,方能养中和之气。
{:soso_e181:} 小小书生 发表于 2013-4-1 1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顶起
{:soso_e183:} 牧夕 发表于 2013-4-5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极精而深,玄妙又中正,老师总能抽丝剥茧点出金石!古来人求人,人拜人,人寻人,人尚人都逃不过“宁敲金 ...
身似柳带脚如根,体和身空意气行。圆转周流无所碍,静若深潭动雷奔。{:soso_e183:}
太极拳的运动过程是圆形的。看上去是一个圆,但实质上是有许多个圆组成的,环环相扣,圆圆不断,每一个圆都能引劲、化劲、发劲。所以,太极拳是碰到哪里,哪里都能打,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劲,什么架子、什么姿势都的发劲。
人是立体的,太极拳的运动,就是在全身织成一个圆的网,无数个圆,立体的包围著人身。所以这个圆内,每一点、每一处,都能发劲,所以,太极拳一搭手,立就把人打飞了。{:soso_e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