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0 16:25:12

太极拳的所谓根劲其实就是整体之力,相对的就是局部之力。太极拳练到把八门劲合一了。也是根劲起到作用,这个根劲既是学到的练到的,也是找到的,自己悟到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7 00:15:57

行拳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应对时,对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道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吸气入丹田,同时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7 15:16:25

忍是聪,让是明。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声音越大修养越差,声音越柔德行越厚;
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稳智慧越深;
妻子越贤夫祸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
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孙越贤。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8 14:05:45

养生中的“开”“合”;技击中的“放”“收”;都不能脱离“中”。掌握了“中”,才能使内气收放自如,灵活运用。技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中”。功夫较高的人可由“中”的舒适放松中获得主动,功夫较差的人则会因失“中”而处于被动不适的地位。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21 13:16:31

太极拳行拳时如能松透,即是沉。气沉则神凝;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22 18:54:01

太极拳发人时如无引劲,只能用拔根之法使对方失重跌出,此法多多少少有点犯顶抗之病,属于低级阶段的东西;
发人时如含引劲,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无根可拔,那是技在擎,属于中高级阶段的东西。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27 16:40:55

太极拳行拳时不会用力的人,把手伸得老远,会用力的人把手、臂贴近肩、腰,就能用上肩劲、腰劲,变得力量大增,身摇肩靠,就有排山倒海之势。肩是固定在脊柱上端的一个横杆,双肩与腰形成的三角形, 有很强的支撑力和扭转力。腰与下面的胯形成另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通过腰连接起来,相互作用,就能把力传导到身体各部。身上的顶抗力、撞靠力、拧旋力、压榨力都靠肩发放出来,或者由肩传导给臂、手。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2-1 19:51:53

太极拳要求双腿弯曲,松垮圆裆、项膝,气沉丹田,步如猫行,既重心稳定又轻灵圆活。要做到这些,腿脚无功力是绝对不行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 10:58:25

太极拳行拳时中线要正直是最根本的,不然任脉督脉中脉如何正常运行?含胸的概念太误人,凡是认为胸要含起来的,都会站成佝偻背,前任后督都是弯曲的,时间长了身体会出问题的。这不是小问题,而是个严重的问题。
想教给别人,必须在自己身上有了验证;一个最基本的涵胸拔背就这么多人搞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 11:11:29

行拳先站桩;桩得先站直溜了,一条垂直线不能丝毫含糊。虚灵顶劲和塌腰是一对劲,是为了把脊柱关节层层拉开。
涵胸拔背也是一对劲,左右肩膀横向拉开,稍微向后,两片肩胛骨有相贴之意;而后放松肩膀,也即所谓沉肩,这样肩关节才能打开。胯骨横抽,再坐胯,才能打开胯关节。这几个地方没打开,练不出真东西。
中线笔直,后脑勺-尾椎骨-脚后跟一条线,这是最基本的姿势要求。呼吸以踵的意思,很多人不明白。按照上面说的规矩站好了,重心放在脚后跟,内里的呼吸带动气血运行,都是从脚跟开始的,这就是所谓的秘密。
你站得前仰后合的,气血走得就不对了。比如:形意拳就讲究九要,规矩差一点都不行,错了就出问题。
肩膀打开了,胸部也就最大程度地自然打开,这个才是“涵”胸。
有容乃大,往里头一瘪,说不好听话那是在慢性自杀。
后面中线笔直,前面做到涵胸了,即所谓前虚后实,一呼吸自然入丹田;也就做到了下实上虚;身体的阴阳分得才清楚。道家的东西就是揽阴阳为我所用,身体里虚实不分,如何去炼这个阴阳呢?
身上姿势对了,双手一环抱,尽量成园,掌心对着自己胸部,五指自然分开成势。膝盖微微下蹲,蹲到什么程度?全身感觉浑圆了就成,这就是浑圆桩的根骨所在。你按照我说的要求都站对了,慢慢往下蹲,全身有了圆球一体的感觉,这个时候刚刚好。有的门派有高中低姿态各种浑圆桩,系为练拳所设,彼道非吾道。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太极拳的求中、守中、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