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 发表于 2016-1-9 19:24:37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8 13:19
太极拳的松腹
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
运动的时候容易不容易平衡。


好方法。谢谢师父。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1-9 19:26:14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8 13:22
太极拳的松腕:
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
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


松脚腕还做不到。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1-9 19:36:4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8 13:25
太极拳的松胯:
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
2、使右腿慢慢离 ...

这个方法除能练松腰还可练单腿的平衡能力,好方法,谢师父。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18 16:30:25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2-11 15:04 编辑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把劲沉于脚底;凡胯的进与退、左右的旋转都必须用脚底的蹬地;以及脚底后跟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19 08:53:10

太极拳的上下随是锻炼整体劲的关键之一。
“上下随”的核心在于意气的灵换,以腰为轴,周身协调一致。
人的脚好比植物的根,能使身形稳固。
这种稳固性的要以腰裆控制,腰是一身的主宰,是总枢纽,由腰发出的劲,向下可以通过腿而到脚下;
向下可以通过脊背、肩臂灌注到手指,故此不论做任何动作,都要全身上下各部位协调一致,完整一气,使脚与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整劲表现出来;
从而形成以腰脊为中轴,使周身九个主要运动关节,劲、脊、肩、肘、腕、腰、胯、膝、踝,依次贯患起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不静无有不静,才可称做到了上下相随。
上下随的另一个关键要做到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也就是说在练拳过程中的上肢与下肢,尤其是相互对称的关节要相互配合,互相呼应,同时身躯各部位也都要同时与之相随,使身、手、步和眼神都须对准一个方面,使力点和注意力都集中,周身一家。上下相随人难侵。
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手到步不到,打着也不妙。
这就好比骑自行车,初学时不稳,熟练之后则人车一体,身形动作虽似无心而能随心所欲。
初学者易犯的手病往往是脚先到,手后到,或手先到脚后到,脚(手)的动作很快完成而手(脚)还在运行中,或者在屈膝坐腰时不能与身形一起运动,或者两手各做各的动作,达不到“两膊相系(相吸)。
或四肢的运动与身腰脱节。因为在练拳过程中的四肢百骸有的动度较大、较快而有的动度却较小,较慢,有的动距较长,有的动距却较短,互相配合不起来,顾此失彼。
解决这个问题就须用意来掌握,以腰脊来控制。
试以钟为例:秒针走的间距长动度大而快;分针就较短、较慢;而时针的间距更短,走的更慢甚至看不出它在走,但是它们是经过内部间机件和一扣咬的一扣的齿轮群,通过中轴,不先不后协调一致走向一个钟点。
练拳则在意的指领下,通过腰脊这个中轴,把各大小关节和各肌肉群的各自不同程度的运动,以不先不后,上下随的整体劲去完成一招一式,以致整个套路。
大道至简,六合归一。时钟原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22 16:09:56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
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争,不躁,不妄动,身可以劳累,心要淡定、宁静。
闲,是一种心态,不计较,不比较,舍得忘记,敢于放下,大闲之人闲其心。
心静则思远,心闲则福来。
稳稳当当做事情,从从容容过生活,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人生才有意思。
练太极拳;首先就是需要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22 16:22:44

太极拳的圆裆前必须腰胯间下松沉;
臀部微敛,垂直,裆劲就产生了,两膝关节会更有力,足底也更平实踏地,使桩步更加稳固,小腹更加充实,身体重心也更为下降而稳定;
当腰向下松沉时,两胯撑开、放宽,裆步就圆了,“膝开裆圆”,裆劲自然会从尾骨上升;
但下蹲时裆的高度不能低于膝盖,要是开胯太过,太低就成为“荡裆”,是错误的;
荡裆使裆部拉力松驰,从而使腿的基础浮而不固,伸缩力减弱,降低了运动量,裆劲就不能收敛上升;
两脚外侧也成虚浮,虚实变换也就不灵了,退而后进的速度减慢了。
      圆裆与膝的关系紧密相连,无论是弓步还是虚步,其后足尖的最恰当夹角为45度,而且膝尖必须于足尖一致。
如果足尖向内撇就会“夹裆”,向外撇便会尖臀,都会使裆不圆。前足的足尖也必须要正直。
      太极拳强调无处不圆,人非球状,只能处处尽量成圆弧,不可强成弧线处,也要有意也。
无数的弧线成半球,无数圆圈成球体,拳势静如半球,动如滚珠;
所以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滑的点、线、面、体的弧型运动。
      裆不圆,则腿无劲,桩就不稳。太极步规范姿势,必须做到“裆下有桥”;
按照力学原理起来的桥,有其科学的形状,能承受千钧,两腿建造起来的“圆裆弓桥”有牢固的桥桩,稳固、结实。
圆裆与身法的中正是密不可分的,身法中正了,全身气血循环畅通,阴平阳秘,气血平合,身体自然会健康;
圆裆松胯是太极拳习练中正的基本要求,也是有志者步入太极殿堂的必须之路。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22 19:36:07

太极拳行拳时如何合胯?
1,脚尖自然朝前,不能外摆。如脚尖外摆,膝必跟着脚尖走,胯必然外挒。
2,膝盖内扣,膝尖在脚尖内侧。膝不扣,胯也会外挒。
3,松胯下沉。
虚腿不仅要做到以上三点,膝盖还须撑起,否则裆不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22 20:00:34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6-1-22 20:01 编辑

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的五大原因:
1.忽视基本功,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
2.只学太极招,不知意气君来骨肉臣。
3.练拳为表演,不知虚极静笃练内功。
4.练拳没耐心,不知天天滴水成江河。
5.不虚心学习,不知三人同行有我师。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27 13:26:02

练太极,要守道,抓住要害知玄妙。
守拳道,有技巧,不是生搬与硬套。
太极者,无极生,未进无极身不动。
尚未动,心先静,先进无极混沌镜。
身未动,意先行,心先身后动机生。
一有动,先转腰,腰为主宰带手脚。
虚实变,先想脚,绝对不能手先到。
看住手,别主动,手要先动气上行。
气不沉,上身病,上身必随脚胯动。
阴阳明,虚实辩,阴阳虚实太极拳。
实转虚,松尾闾,裆走下弧形锅底。
虚转实,转双胯,会阴扎地脚轻踏。
式接式,有说道,旋转立柱走要窍。
定式易,过度难,定式过渡不离拳。
上八卦,下五行,浑身上下是圆撑。
上也空,下 也空,会阴百会立当中。
一只脚,轻摸地,扶着地气来托你。
头顶天,脚踏地,就是不想还有你。
舍去你,融天地,浩大气场来帮你。
脚胯脊,是一体,所有定式走这里。
松后背,合肩井,好比夫妻阴阳行。
后背圆,肩井洼,合着腹股通脚下。
有阴阳,必有中,合在一起是内功。
理与法,是途径,放松心态自然动。
你知动,那不行,自然运行动静中。
明拳理,要实际,空谈身无非太极。
气鼓荡,神内敛,这点要靠状态现。
合归一,分阴阳,守住中定不帮忙。
脚下轻,胯就松,会阴脊柱百会通。
从开步,到结束,活桩状态保持住。
太极桩,太极体,聚精会神练到底。
有千般,有万变,不离中正神自现。
守住中,旋转动,直来直去可不行。
行柔气,刚落点,胯脊发力在瞬间。
连接中,走空功,掤着八卦落地轻。
没有掤,难空灵,行功发滞气不通。
别求多,少而精,绩学累功前行中。
太极功,在道中,守道抱一终自成。
大道理,必须懂,关键还要身上懂。
懂得舍,才能得,懂得要诀感悟多。
懂一个,能生三,举一反三理自通。
静下来,慢慢悟,自己悟出功自出。
凭感觉,找要窍,开发潜能灵感到。
道可道,非常道,识破天机可淘宝。
太极拳,非常拳,识破天机即是拳。
识天机,并不难,遵道而练即见天。

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