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19: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修养
1、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
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
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
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1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1-30 19:17 编辑

2、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
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
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
习惯造就一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1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3、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
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
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
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
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
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
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人生三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5、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
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
学会感恩。
感恩大自然的福佑;
感恩父母的养育;
感恩社会的安定;
感恩食之香甜;
感恩衣之温暖;
感恩花草鱼虫;
感恩苦难逆境。-

6、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
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
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
人生应看三座山:
井冈山  普陀山  八宝山;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
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7、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
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8、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
仪表是一种心情;
仪表是一种力量;
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
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9、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
理解人是一种豁达;
原谅人是一种美德;
服务人是一种快乐!
月圆是诗,月缺是花!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10、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
一种境界、一种和谐;
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
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
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
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
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楼主| 发表于 2017-1-30 1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运动对发展机体的柔韧素质具有良好的影响;
关节活动的范围大大增加。
主要好处表现在增强动作时间的知觉;
肌肉用力感、动作方位感,协调能力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7-2-1 14: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往往会半途而废;
学太极拳想快速得功,最简捷的方法就是站桩;
1,不受时间的限制;可自行安排。随时站时间可长可短。
2,不受条件的限制;任何场合都可以站,而且能加强静松的修养。
3,促进经络贯通;十二经脉的循环能快速畅通。
4,促进血液循环;随经脉而动的过程血液在逐步活跃到末梢,以及皮下毛细血管。
5,加强气息的使用;气息使用的方法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最好发挥,特别是穴位开通,丹田的运动等等,,,
6,开发自身潜能;站桩能静、松、沉中开启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在幻象期,稳住心智得到通空启示。
7,站桩;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可强求只可顺其自然。时间自控。
8,站桩;形是死的,足是活的,以足为根,根活树摇,稍节如刀。
 楼主| 发表于 2017-2-1 14: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在没有明师指导下会站坏腿脚,会走火入魔,切记不懂而盲目站桩。要切记;
1,看文章不可以照搬学习,因人而异,不可强求速度,
2,经络疏通要缓慢开启,按序而行、跟着感觉走。
3,站桩不可使用丹田硬运功,要自动为主。
4,出现幻象要保持冷静、放松、会自然度过、、、,,找有经验引导老师。
站桩是长期的锻炼,要持之以恒方可有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7-2-1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全身各部位的动作;
太极拳不是静止的,是动态的;要做动作。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分三个步骤:
折叠,运行,落点;
这三个步骤包括了太极拳的许多要素
第一步,折叠:动作的开始。
不管做什么事,总有个开头。
太极拳在动作开始时是很有讲究的。
“往复须有折叠”,意思就是说动作来回时必须有一个折叠。
什么是“折叠”?
好多人看书时是看不明白的;
欲前先后,欲左先右;
就是动作如果想要向前,必须先往后来;
想要向左,必须先向右去。
我的右手放在身体的正前方,现在想让手往右边去;
按照“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原则;
必须先往左边去,以后再回到右边;
这是个什么形象?来回时这么一折,就是个折叠!
所以,只要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就符合了“往复须有折叠”这个原则。
为什么在往复的时候都必须要有一个折叠呢?
是因为太极拳要求所有的动作都是圆的;
不允许在打拳的过程中出现棱角;
使前一个动作和后一个动作中间出现断劲现象;
这样就需要在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候;
在两个动作之间加一个折叠作为缓冲和过渡;
使前一个动作的劲能和后一个动作的劲自然地联接上。
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
常常前一个动作既快又刚,而后一个动作却是既柔又缓。
怎么把这两个动作联接起来呢?
如果直接联接就显得十分生硬,就会断劲;
太极拳在两个动作之间加了个接骨逗榫。
什么叫“接骨逗榫”?
我打个比方,一根6分的大自来水管子,要和一根4分小管子连接,中间就必须加一个接头。
这个接头叫大小变头,变头的一头接6分管,另一头接4分管,两头的水量和水压不一样。
水从6分管流进来,从4分管流出去,中间有个缓冲,;
“接骨逗榫”就是从快刚转成缓慢的缓冲;
它的前半部接快刚,后半部接缓慢。
这个“接骨逗榫”前辈创造得非常奥妙;
经过这一“接”,就解决了前半部和后半部的连接问题。
这个“接骨逗榫”,实际上也就是折叠。
仅仅把折叠做出来还不够;
太极拳还要求一切动作都必须划着圆走,不能走直线。
怎么走出这个圆来呢?
从动作看就是先划一条弧线,这是半个圆圈;
再划一条弧线,又是半个圆圈,两条弧线合在一起就是个圆。
所以折叠的时候,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都不能走直线。
我的手先往左去再往右来时,不能走直线也不能走平面,应当划圆。
怎么划圆?
向左的时候先向上向前划个圆弧,
回来向右的时候再转成向下向后划个圆弧。
这两个弧,一个是向上向前一个是向下向后,合起来正好是个圆。
所以,折叠既不是平面的,也不是直线的,而是个圆;
如果向左和向右都是直来直去,就必然会出死折;
而太极拳不准有死折,所以折叠必须圆着折回来。
练太极拳要行出圆来,所有的动作都必须是圆形的;
这是太极拳的总要求。
只划出圆还不行,太极拳还要求弧线中要有螺旋;
即所谓的中套小
就是混身上下都变成了,大套小,小里外还是圆;
圆中圆,粘中粘;弓满则圆棚劲足。
把人身上都变成了,到处都这样。
所以我们在动作中仅仅走出两个半圆来还不成;
除了划弧线之外本身还要螺旋着走,还得划着小走。
这种手本身的旋转,可以是大拇指朝手背所在的方向旋转,叫外旋;
也可以是大拇指朝手心所在的方向旋转,叫内旋;
也叫逆缠和顺缠。
都是螺旋。
一方面要走出弧线,另一方面手本身还要旋转;
我把这种练法如同为地球围绕着太阳时的公转和自转,
公转指走的弧线,自转指胳膊本身的旋转。
在走前半个弧线时,我的大姆指向手背方向外旋着划弧;
等到回来时,变成大姆指向手心方向内旋着划弧。
向外旋半个,向内旋半个;
这就是自然规律“欲前者先后,欲左者先右”和“往复须有折叠”;
这才是真正的折叠。
练太极拳的人一动手必然就是一个太极图;
你的右手向左绕了一个圈子后又向右回到了原位,这是个折叠。
折叠中带着螺旋走;
向左外旋着走了上半圈,又向右内旋着走了下半圈;
向左时掌心向上,向右时掌心向下;
掌心向上,叫阴掌,掌背向上,叫阳掌;
所以拿手掌来说,是一次阴掌,一次阳掌;
去时掌心朝上是白鱼回来时掌心朝下是黑鱼;
向左划弧时是白鱼的鱼头,回来时转成大姆指向下;
这时白鱼的鱼尾就变成了黑鱼的鱼头;
两条鱼走成阴阳鱼,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太极图。
太极拳的起始动作
,含有太极拳的四个要素:
、折叠,即拳谱中说的“往复须有折叠”。
二、“欲前先后,欲左先右”。
不但手是这样,身上其他地方也都应该这样。
三、不是走直线,必须走弧线。
所谓的弧线就是圆的一半,两个弧线就凑成一个圆。
所以练拳一定要划着弧线出去,再划着弧线回来。
四、螺旋。要拧着劲走,走出螺旋。任何地方都要有小圈。
做起始动作就要做出上面四个要素来。
这才是真正太极拳的核心;是国粹的精华;
如果你不懂得这么去练拳;
那么即使你练了一辈子,最后你的拳也不叫太极拳;
最多就是个太极操而已。
第二步:运行。
折叠后手开始按照拳架子的要求做动作;
例如手原来在身上的中间,现在要往右横着走;
这条弧线就是动作的第二步,我叫它为“运行”。
运行的过程和第一步折叠的要求是一样的;
懂得了折叠是怎么走的,对运行的过程就很容易掌握了;
因为运行的过程,还是和折叠一样走弧线,有螺旋,有公转和自转;
只不过折叠只是在原位置上动;
运行时因为做动作;
它所划的弧线就要往大了放,往长里拉;
所以运行实际是放大和拉长了的折叠。
由于行拳的动作千变万化;
动作的大小、方向、幅度、角度等各不相同;
使运行的弧线很不规律;
但不管手向那个方向去,角度是什么,
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就是运行过程还是两个弧线。
比如我这只手要从中心向右边走;
那么运行的路线就应该是:
先向里划弧线,这是半个圆;
然后再向外划弧线,这才划到了家;
这条路线的形状就像英文中的“S”;
也可以先往下划弧线,然后拉上来;
再缓冲一下又出来个波浪,形状就像“W”;
譬如“云手”中的左掌;
如果先往上走弧线,也可以走出一个“M”来;
也还可能不是从中心向右,而是向前走;
那就应该先拉回来向里划个弧线,再向外划,成了个“U”字;
或者往里拉小一点,变成了“V”字。
当然,不管是W”、“M”还是“V”;
都不能走直线,而要划圆圈;
如果出了尖角就不对了。
如果我们把上面讲的“S”形拦腰砍断;
把下面半个圆一翻,和上面半个圆一对,还是个圆。
“W”从中间分开是两个没有尖角的“V”;
上下一合也还是个圆。
“M”、“V”也一样。
所以走的路线尽管不规律,但是都要走出两个弧线来;
弧线中还要有螺旋;
两条弧线折过来,还是个圆圈;
是个太极图,这些都是一样的。
第三步 :落点。
什么事有开头,就有结尾;
到头了,要有个交代,这个交代就叫落点。
指的是劲和形;
你的形在到头时应当变换得很灵巧;
如果变换得不灵巧,一个动作到头,接着就行下一个动作,看不出节奏来;
或者停半天再接着行下一个动作,都会显得很生硬
所以这个点一定要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变换起来就不灵活了;
就像唱歌一样,唱歌和唱戏如果节拍没有踩准,唱出来就很难听;
如果行拳没有节奏,这个拳也就行得很难看。
一个动作做完,到了头怎么处理?
动作到了头,从外形看好像停了、断了,实际没有停也没有断;
这个时候怎么做?一个字“沉”;
沉不等于断,如果断了,就不符合太极拳的原则了。
正确的做法是动作到头后向下一沉而不断;
这个一沉而不断的动作,就叫做落点。
落点是身上的事,
但“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从手来看,在运行的过程中;
手自然展开,手指是松的,掌心向里收有一点凹的意思;
动作到头后,不管这时手是个什么情况,是扬掌、还是浮掌;
手指都要螺旋前下方向后,掌心要往掌背收。
所以手在行拳时,也有个一开一合、一松一紧、一张一弛的过程;
上下随!脚也是同样的道理。
否则你的手、脚也都是死板的。
手指的动作是和全身连在一起的。
这时从全身看,整个身体往下一沉,两脚往下踩,虚领顶颈;
在前面的手一螺旋,后面的手掌就向后向下撑螺旋;
身体从腰分成两半;
腰以下向下沉;
腰以上从脊椎处一直到大椎,一节一节往上立。
这样一个动作就做完了,交代得非常清楚。

在一个动作做完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时,要把全身松下来。
一放松,掌心又凹进去了,手指也松了,还是先做折叠。
做落点时,右手已经在右边,要向左边来,就应当先向右做折叠;
回到左边再走运行,等回到原位置上再走落点。
从我的手从前胸正中运行到胸的右方;
然后再从右前方回来,还回到胸的正中原位置;
这就是一个来回,或者一个循环。
上面我讲的是动作。
动作和势式子不一样,太极拳的势子,是气势的势,不是式。
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动作组成;
这由势子的情况来决定,可以是三个、四个动作,也可以是五个、六个动作;
但不管一个势子包括几个动作;
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包括上面三个步骤。
太极拳的“形”必须按照这样走。
这就是太极拳每一个动作有折叠、运行、落点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同时也就是一个升降开合的过程。
升降开合又称屈伸开合、蓄发开合。
升降开合是从身体的上升和下降来说的;
身体向上升是开,向下降是合。
如果从身体的屈和伸来说;
身体向前向外伸是开,
向里向下屈是合。
如果从行拳的劲上说;
发劲时是开,蓄劲时是合。
要正确地掌握和理解升降开合。
有人把升降开合理解为膝盖的屈伸,认为膝盖伸直,人站起来,就是升;
膝盖弯屈,人屈下去,就是降;
也有人把升降开合理解为腰的屈直,
哈下腰去是降,直起腰来是升,这都是不对的。
升降开合指的是从尾闾到颈椎这一段脊椎的拔长和缩短。
在升的时候,从尾闾开始,脊椎骨一节一节地往上拔,到颈椎时;
这就是“尾闾中正神贯顶”;
这时身体就拔长了;
合的时候,脊椎骨一节一节往下松,身体就缩短了。
升降开合在太极拳的三个步骤中怎么体现?
动作一开始走折叠,腰眼的地方就好像放了气;
腰一放气,把全身各个部位的气都往腰眼处吸;
身体就往下合,或者叫蓄,或者叫屈。
只要一合,身体就收拢回来了。
但气不是一下放完的;
在走运行的第一个弧线时,还在一点一点地放;
整个身体从腰处慢慢地往回吸。
划完第一个弧线,气放得差不多了,
从运行的第二个弧线开始,就慢慢往里充气了,这就是“开”。
等气充到头,这时“开”也到了家,这就是落点。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如此;
如果运行的两个弧线是“S”形;
就是下半个弧线是合,上半个弧线是开;
如果是“M”形;
就是左边的弧线是合,右边的弧线是开。
到落点时,整个人向下一沉;
从命名处往里充气,这时全身涨开,
“开”到了极限,整个人都放开了。
所以,一个动作,也就是一个开合的过程;
开和合从动作的中间分开;
折叠和运行的第一个弧线是“合”;
第二个弧线和落点是“开”。
把一开一合做好了,你的太极拳就算到家了。

我在上面所讲的动作的三个部骤,讲的都是太极拳的“形”;
这是我多年来认真研究拳理拳法以及体悟的结果;
开始学太极拳必须按照上面所讲的要领,一点一滴地追求,先练好这个“形”。
就好像学写字,要写好字,学会书法,就必须按照字的结构和运笔要领一笔一划地练;
如果不是这么练,描红本还没有描两天,就想直接写草书;
即使写了好多年,到最后你写出来的字也只能是瞎划,成不了书法家。
练拳也要有这么个过程;
如果你不是首先按照太极拳的要领;
做好每一个动作,使不论多么小的动作,也完全符合太极拳的要领;
做到这一点后,再向小了化,再向无去练;
否则,你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即使到了,也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先练有形,是学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就像走路一样,你不可能迈过它,不可能超越它。
我们练拳需要明白:
第一:“
先求有形,再练无形,说是无形,仍是有形”,即学拳要先追求“形”;
在有形的基础上炼成无形,但这时的无形,
并不是真正什么也没有了,原来的“形”仍然还藏在里面。
第二:“从大往小了练,从有向无了练”;
也就是说,开始时,可以把“形”时练得大一点,熟练后再往小了去化;
先求有形,等形练出来后,再往没有去练。
第三妙手一着一太极,这句话非常简练、非常形象。
说的是形,形非做出来不可;
练太极拳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么个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晓芳:看您文章感受;拳理通透后就是上身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快慢不等的。初学悟练上身很迷茫和找不准,所以要有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在行拳中逐步体会感觉。有了感觉就要不间断的练习,否则会前功尽弃。当你抓住感觉继续努力悟练后,体会感觉也会逐步升华,便于掌握熟动能力。熟动后就会有自觉的上身感应,举手投足的一瞬间就能做到;心达意、意合气、气催力、由内催外。外形自棚而圆、棱角自消、足方位不乱、身稳如桩。例如;气息是肢体开合贯通的枢纽;(吸)劲力由足逐步贯通周身、督脉、才能催尾闾的略动带腰命门而脊、肩,肘、腕、指而开。(呼)气息行走任脉,气息下沉于足底、催人体腰胯、脊、肩、肘、腕、指的松沉而合。太极拳上身要记住三点;阴阳转换、开合有序、虚实反补。个人体会,敬请指教......
我的理解;【“接骨逗榫”】的缓冲也是开合的链接,快速的开也是松中紧的凸显,而开后链接合的过程就要松缓下沉,气息径络都要回归,但不能松懈,要柔中裹钢。接骨逗榫”实质就是太极拳节节贯通开合的一个过程。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太极拳的韵劲也是由此而来。
2017/2/1 21:27:37
南京桑梓 2017/2/1 21:27:37
是紧中松

方缘太极 2017/2/1 21:28:46
不管是折叠、螺旋、松沉、气息鼓荡等等都在韵中,松中有紧,紧中有松。
太极拳中的弧线以及手足圆弧,都要以关节运用标准来做;
例如;肘不离肋、肩的外开内收、胯腰的使用、肩到末梢的节节使用、该肘缠肩不能动,该腕转肘不能缠,以此而行,这也是师父讲的节节贯通使用。
至于圆的大小是以技击情况而定,
2017/2/1 21:43:10
方缘太极 2017/2/1 21:43:10
太极拳的韵劲是以足的松活,虚实灵动的、足是根非常重要,足走得好,你的拳打得就好。

方缘太极 2017/2/1 21:44:35
我的体会和感觉都不成熟,还是咱俩单独聊吧。
2017/2/1 22:01:56
方缘太极 2017/2/1 22:01:56
师父的拳打得真好,文章体会也详细,真想快点亲眼看您打拳。期盼呀!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3: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只有两种一是对的,二是错的。
拳都在练,但又那么多,已把势练成式了。
所以,解读势,必须回到拳理拳法上来,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势,练出真太极来。悟读拳理拳法;
否则一切均是妄念。知道的越多越不好;
因为拳理核心让我丢后天的东西,这个东西包括我们原有的认知,回归无的境界里。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4: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势既是如:气势磅礴如同周身一家的整体劲!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