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6: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攻击的是外家拳;
以化为主的是内家拳。
外家拳伤对手的五体;
内家拳伤对手的五脏。
外家拳消耗的是自身的元气,多病折寿。
内家拳不断地增精填髓,无病长寿。
陈式炮捶是少林拳。
老架慢打是内家拳;
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是松柔如水,触物即刚。
强身健体必须练意的;
周身一家的整体太极拳。
那种肢体的局部的架式;
如同体操式的伤害筋骨;
绝太多数的膝盖疼就是这个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有节奏的。
东西南北,掤捋挤按;
金木水火,强拍弱拍。
都是节奏;
从小进行节奏的早教,就可以开发智力,早日成才。
练太极拳快慢相间,节节贯串;
增强节奏感,事半功倍。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腰胯的主导作用
太极拳中有一条真理,“以腰带,以腰脊之力带动四肢运行”。
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腰和跨是两回事,有的动作是腰动胯动,有的动作是腰动胯不动。
概念不清楚,再怎么练也练不好。
如云手一势,左脚向横向左迈步,上身向左扭转,收右脚向左移步。
右脚横向向左移动。上身向右扭动。
上身及两臂在向左、向右扭转时是以腰带胸转动两肩带臂以臂带手是180度的扭动;
而两胯是下沉稳定不动的。
左脚向左移动时,左胯不但不能随之扭动、反而还要微微向内(向右)合。
向内向里合的具体表现就是左膝微微内扣,这样才能牢牢稳住左脚踏实稳定;
不然,不论刚落地时怎样摆正左脚,也轻不住胯的扭动而扭动呈外八字。
同样,右脚向左移动时上身随腰而动带动两肩两臂挥手向右摆动;
右膝也要微微向内向左合住才能稳住右脚是平行状。
如果分不清胯和腰定和动之分;
即胯不动只是腰动的关系,这个横向平行的移步肯定做不规范。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运行中转向在肩,运化在胸!
太极拳的转换处非常圆活婉转;
甚至达到了天衣无缝之状;
一般不易被初学者看出和掌握。
如基本动作的搂膝拗步;
一个拗步的搂膝推掌定势后接下一个搂膝拗步;
常常在上步转身时身体摇晃不稳,
一些人常常以为是由于桩功功夫不到所致。
其实不然,是因为转向运作的方法不对。
搂膝拗步,先以腰带脚向外摆45到30度;
这时的胸腰也随之向左或右摆动45到30度;
胸腰摆动的方向和脚尖膝盖的方向相一致;
重心前移,后蹬腿上步时,
基本上只是双肩带两臂弧形环绕;
而此时的胸腰基本不再扭动;
当上步之脚已着地时,再以腰带胸;
转肩一掌外搂一掌向前推出。
该动作的腰胸肩三者的关系应是分阶段有分工的;
并不是在上步时腰动胸动肩也动;
如果上步时腰身带两臂同时扭动;
要不用力过大煞不住劲,
要不劲小使不上劲;
既不稳定也不顺畅。
野马分鬃也是这样,定势后接下一个野马分鬃;
注意分清胸肩转换的步骤和阶段,独撑一只脚的身体,必然动根而左右摇晃。
首先要合住胯,腰为中轴胸向右转,右臂向右挥;
左臂一定要回环,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两肩是一个整体的劲力;
这样右膝左伸,胸肩右转的动作才能做到位。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8: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需分清身体各部位劲力转换
身体各部位的劲力转换;
这就是各部位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过程转换。
太极拳的用力方法是“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一般理解发劲是在脚腿与腰身;
领劲是在手,好像和射箭一样;
箭尖领劲,箭尾发劲,实际并不那么简单。
怎么样才能感觉并做到以脚催身,以身催手呢?
在脚腰共同发劲中,当脚跟先发劲时,发劲点在脚;
其次膝关节的伸缩催动腰身,这时发劲点在腰身;
接着腰身也参与旋转发劲时,
腰身便从发劲点变成第二部发劲点;
这时发劲点又从腰身向前移到肩;
继之又发劲摧动臂,臂又成了领劲点;
再接着,当臂也参与伸张发劲时,臂同样从领劲点变成发劲点;
使劲力最后转移到手上去击达目标。
在发劲与领劲的转换中;
脚和腰身的发劲并没有结束,而是仍然在继续。
这样,全身的发劲便紧密结合起来,连贯成一气。
只不过,当中有主次不同,用力的轻重也不尽一样。
如懒扎衣:掤和挤按都是手掌是领劲点;
不注意这点,常常是身子已去,手臂还不到位,给人以干瘪之状。
步法也是这样。上步时,提腿时领劲点在膝步当提膝伸前去时;
领劲点由膝移到了脚跟;并由脚跟领劲向前蹬出,到达目的地。
很多人腿部无力也不是腿部柔韧性不够,而是没有领劲点;
腰膝及人腿的力量送不出去。如果脚尖绷直上踢。
就会又有力又响亮,这也是领劲点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8: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需加强基本功;
否则提高拳艺和追求精微将是空中楼阁!
要把太极拳练到外有形态,内有韵味;
归根结底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太极拳的基本修练就是对基本要领;
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的修练;
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基本套路。
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
技术提高则会遇到障碍而停止不前。
这时,只有加强基本功和基本训练才能弥补不足攻克难关。
如柔韧性不够,髋关节拉不开;
就连最基本的弓步也沉不扎实;
其细致入微就可想而知了。
基本功对拳架的作用是默移潜化;
不是今天练了明天就有变化;
它是一个极艰苦,又枯躁的,要有耐力能够静下心来;
在扎实练过一段时间后;
你会发现自已的拳架有所变化;
再练一段时间,持之以恒,你就会收到意外的收获;
一些难度动作做不好,必然有它的原因;
是功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要不是窍门没找到。
对拉之势,外展内合,内紧外松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整体有没有啊!
否则即吃力又不稳定。
要在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上下功夫。
自己苛求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达到优美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4: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手的动作不是单纯的开合;
每个微妙的变化都等同全身运行;
并链接周身经络的贯通输送。
1,手的张弛延伸劲力的输送;
随骨节的节节开合,
手指骨逐步延伸张弛,
手指间距离棚开,指尖劲力暴足;
不论哪块切点都会劲力十足。
2,手的劲力不是单项的肢体延伸;
是与夹脊背相斥对拉而来;
没有对拉也就失去了手开合的作用,
劲力不会达末梢。
3,手末梢的领劲作用;
梢节领劲就是实际动作中是先手后腰。
引进落空的做法;
都要手指领劲来完成。
4,手指的作用;
“大指外翻为顺缠,小指内收为逆缠”。
缠的过程手会张弛有度,紧松有序;
身体的开合也会随之由内催外,
达到整体八面的支撑。
上下相随骨节经络圆活。
5,手大指领劲;
足深附于地,肌体自然向下松沉;
腰竖脊颈向上延伸,形成尾闾自然前卷;
胯顺开裆圆,周身稳固。
小指领劲;劲力柔韧,转换弧圆。
指棚足活,周身游刃有余。
穿、插多半属于中指领劲。
练太极拳过程中;
逐步领会手指的作用;
才能学懂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练好手、足、头、尾;
才能在丹田核心支配下;
逐渐进入六合太极境界;
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学好是遥遥无期的;
坚持才能得到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顶 陈浩 师父现场讲解:引劲落空,合即出。
其中精妙无比。
@Prxiangshan 乔卉 引劲落空既,合即出,体现阴阳相随化打合一。
@英英 丁玉英 @杨锦富 老师,您说的很对,就因为不看重套路;
我以前忙忙碌碌所学那么多套路全部不练;
现在只练一套来学习拳理拳法;
学好了拳理拳法,练什么套路都一样,都能练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浩:
我现在能感受到师父的苦心,细致的分析拳架,讲解动作。
陈浩:
昨天纠正了震脚的动作。只有拳架动作正确,行拳才能优美。
陈浩:
用乔师姐的话说:“才能一以贯之”
陈浩:
重拳架,轻套路。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浩:
我现在能感受到师父的苦心,细致的分析拳架,讲解动作。
陈浩:
昨天纠正了震脚的动作。只有拳架动作正确,行拳才能优美。
陈浩:
用乔师姐的话说:“才能一以贯之”
陈浩:
重拳架,轻套路。
陈浩:
感谢@南京郑建明 师兄的帮助
郑建明:
客气。感谢师父教导才是!
陈浩:
这方法震脚家里不能玩,楼下会有意见
陈浩:
我现在正在练习昨天师父教的“发整劲”
陈浩:
20次一组
陈浩:
@师父 我建议家里有老人痰多咳嗽的,这方法绝对可以清肺
陈浩:
给师父上茶
陈浩:
刚才重新观看学习了师父在健身房的那段视频
陈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3NjY1NzExMg==.html
陈浩:
现在明白了师父说的:12个字
陈浩: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陈浩:
主宰于腰 后面 要领悟的应该是:腰的作用,上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脚.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