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4: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圈的划分,是不以肘、手为准;
而是以膝、足为准;
且含着一个意思是,中、外圈的大小是变化的。
练拳出圈,原因就在于中、外圈没有以下盘为准;
而自以为是的以为自身的中、外圈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走架的时候,架子较低,膝足距离圈心远,中、外圈就大;
这时候只要直身居中,肘就不容易出中圈,手也不容易出外圈;
但是到了推手的时候,站得高,圈小;
如果还按走低架的习惯,手、肘就很容易出圈;
许多书里的图,都是以手臂平伸时的肘、手位置为准;
这样划分使习者容易认为圈子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步子小的时候,肘、手出了圈还没意识到是出了问题。
如果简单地划分,只说肘膝为中圈,手脚为外圈,
全靠习者自家分析总结摸索,免不了容易出错。
很多人还真没注意,处于被动地位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手出了圈,失去了中心,影响了稳定的结构;
被人牵引时,如不借机上步(变出圈为不出)出招;
对方可捋可挒可采可拿,一大堆技术可以用。
自己就只有处于被动局面,挨摔。
“手不够,脚来凑”,好话。
“脚不够,手来凑”,就是找挨摔。
理论上的东西,要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使靠须直身,够不着就上步;
肩只可随手臂的螺旋缠绕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
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的中间。
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成三点维护稳定架势。
夹角一定保持90度。为什么?
因为,人与地面成90度夹角,所以,人站得稳。
如果有虚实之分,则夹角的角度跟着变化。
实的部位则度数大一点;
根据虚实的变化情况而定。
这就是运动力学的基础。
这么着,靠着人则人出;
靠不着平衡不失;
不但不会被人所乘机,还能接着使技术。
这都是不出圈的好处。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正确的三圈规律修练;
在走架或者推手的时候不出圈;
对手的机会就少得多;
对手不按这条规律出牌,我们的机会就多。
不给对手机会就是真功夫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5: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肩以练步;
逼胯以坚膝;
圆裆以坚胯;
提胸以下腰。
此下步之真窍也。
人皆炼步,而不知炼步之窍,在于按肩也。
按肩者,收肩井穴之劲沉至足底涌泉穴也。
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
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
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
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
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
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08: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利平: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大家早上好!
刘大宝:
今早杨老师给我讲解了“蓄势如拉弓”;
蓄势要向里蓄,合住了蓄,身法不能散,这样弓才能拉满。
然后胯一松沉,脚一踩,劲就从脚底反弹上来。
我现在最多只能说心知了一点,距离身知还要有很长的时间去练习。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以圆弧对拉及全身的麻花缠丝达到以弱制强。
所以动则即缠,缠之即裹,裹中柔刚。
钢中寸抖,抖必穿透,威力倍猛。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所谓“化”就是顺着对方的来劲;
划一圆弧,使其来劲转移方向、落空、而不得势;
掌握这一圆弧的大小;
有形与无形;
必须有腰胯旋转松沉的配合。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4: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谱“乾隆抄本”的释议: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与性惟一贯。
棚捋挤按四方正,采列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在行拳的每一式将完成时:
全身的相互配合要做到大椎领起;
脊椎节节拔起、虚虚对住,尾闾前适;
命门穴微往后鼓,肩关节下沉;
韧带似乎有对拉拔长之感;
且目光向前方极远处前视;意远则劲长。
走架时每一定式都应如此;
则能形成一身备五弓之势;
弓拉得越满越圆“箭”射得越远;
而达到收放自如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技巧;
是真正悟练到家的功夫。
理解啦才能练,否则只能是盲目的做操。
都取决用意不用力的点上。
这个点的深意很少有人解释明白;
因为如果都明白了,
太极拳也就人人都会啦。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的有趣数字: 
   一年有365天  -------   而人体有365个穴位;
   一年有12个月 -------   而人体有12条经络;
   一年有24个节气 ------  而人体有24块脊椎。
等等,这难道是巧合,还是有未被发现的内在联系呢?
   站在太阳的角度来看,地球不过是个“小小环球”。在太阳系中,地球受到最大制约的是太阳。其次是受地球的卫星月亮的制约 。
同时,又受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影响(另外几颗星离 得较远,影响较小)
太阳与地球位置变化的时候,会发生一种巨大的生发力,还产生一 种巨大的破坏力。
同时,五大行星与地球位置的变化,也影响着地球的运程。
至于,月亮每天的升降,直接对地球产生巨大的潮涨潮落。 人类在宇宙中非常渺小,犹如一个灰尘。
中国的先哲们,总结出“五 运六气”来了解天体对人类的影响;
“五运”指:金运,木运,水运 ,火运,土运。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
又根据各星球位置变换,形成年运,而总结出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甲子,乙 丑,丙寅,丁卯。。。。)
太阳,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决定因素,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
我们的命运是跟太阳联系在一起的。
你的生活规律,如果跟着太阳走,你就有了朝气,就一片光明。
你背离了太阳,你就少了阳气,就会暮气沉沉。
人力借助上天力,你才能有力。人力不借天力,你感觉无力。 我们常说要遵循客观规律,而首先要遵循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律 。
有一种认知指出:一年有四季的规律,一天也有四季的规律。照中医“子午流注”的理论,
凌晨3am----上午9am, 为一天中的春季;
上午9am----下午3pm, 为一天中的夏季;
下午3pm----晚上9pm, 为一天中的秋季;
晚上9pm----第二天凌晨3am,为一天中的冬季。(“日冬”)
根据这一认知,每天早晨4,5am起床,不会算太早。
而晚上9pm,实际上已进入“立冬”时辰,如果你还没有进入睡眠状态,就会耗散阳气。
如果一个人11pm不睡觉,是一个脸色;
凌晨1am不睡觉,又是一个脸色;
凌晨3am不睡觉,就是耗子皮的颜色了。
早睡早起,这叫“天补”。对应的吃相应的食物与药,这叫“人补 ”。
但是,人补不如天补。所以,养生的第一大补,就是睡觉。
百调 不如一补,就是“日冬”一定要在睡眠中。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按道理讲,凌晨三点,人就可以起床了。这不是笑话。清朝 ,大臣们是凌晨三点打着灯笼上早朝的。
清朝的皇太子是凌晨三点起床读书,晚上八点睡觉。
为了检验大臣们是不是晚上八点睡觉,在上朝路上,两边太监拿着笔来记;
看哪个大臣咳嗽了,哪个大臣走道时 打瞌睡了,就知道你晚上熬夜了,记录在案。
“什么!9pm睡觉?”刚刚吃完晚饭,打开电脑的年轻人,会睁大眼睛,惊诧地瞧着你,好象你是外星球刚来的。
是啊!自从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发明了人类第一个电灯,使人类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光明后;
从此,当人们夜夜沉浸在温馨的白炽灯下,灯红酒绿地尽情享受 人生之时,现代人的一个巨大健康隐患相伴而至。
人类上千上万年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而又正常的作息习惯,被悄悄地抛弃了。
20世纪下半叶,电视机普及到每个家庭后,晚上睡觉时间推迟了。
21世纪刚开始,几乎瞬间,电脑,手机普及到了几乎每一位在读学生;
这些21世纪的年轻人,几乎都成了电脑人,天天搞到深更半夜。12点上床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睡觉时间。
白天劳作,黑夜休息,这是人体健康的一个循环规律。但你是否知晓,人的五脏六腑,也有它的一个工作休息时间表。
从凌晨3am开始是肺经,然后依次为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 胱经,肾经,心包经;
到晚上9pm(立冬)开始的三焦经,胆经,到肝经(第二天凌晨3am立春)结束。
24小时中形成一个人类诞生以来身体与自然相协调的循环规律。
其中 ,尤其以9pm--3am(一天中的冬季时间)分外重要。这是睡眠的黄金时段,这6个小时的充分睡眠,
是白天12【小时】的睡眠都比不过上的。
当地球转到太阳背面时,它的磁场,气场,各种电波场等,最适合人体的睡眠与修复。
你得到了这个睡眠时间的恢复,你【就】好比进了大补,而且是天补,又分文不取。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