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天造就你这个人,已经规定了你的食物结构与食物比例。
张开嘴巴,先来了解一下你的牙齿吧!
牙齿的完整数目应该是32颗:
A--8颗为门牙(切断食物)
B--4颗为尖牙,或称犬齿(穿刺,撕裂食物) 
C--8颗为双尖牙(协助撕裂,捣碎) 
D--12颗为磨牙(磨碎食物) 
这些牙齿的形状与功能,已经决定了人是可以吃荤又可以吃素的杂食动物;
吃荤主要依靠4颗尖牙,再加半数双尖牙,共8颗;
其他的牙齿功能,都是为吃素的,占24颗。
也就是说,荤素的比例,老天要求的是1:3。
这才是最符合人体本身的食物结构与食物比例。
这不是靠显微镜分析出来,人为意【臆】造的。
而是人天生具有的,老天定下的。
所以返归自然,才是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健康,首先需要了解,这个生活的自然环境的规律是什么?
老天恩赐你的身体具有哪些功能?
作息的限度是什么?哪些是应该提倡做到的?
哪些是绝不要随意违背的。
年轻人特别要搞懂的是:
不要以为现在年轻力壮,什么都可以无所谓的;
其实,不经意中埋下的病根;
会长年累月地伴随你;
到了一定的年龄,它就会量变到质变;
突然有一天,回报给你了。
人从宇宙中来,又回到宇宙中去。
人是宇宙的产物,宇宙又是人的归宿。
遵循着老天的阴阳规律;
永远跟着太阳走;
你就会笑口常开, 健康快活。
无病无灾,享尽天年。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中之内劲                

      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

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

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

      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

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有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

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

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

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

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

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

       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

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

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

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

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

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

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

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

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

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

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

       提肛帮助腰胯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

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

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

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

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

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

        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

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

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

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

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拳走架   

    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

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

全身全部松掉;但是顶头悬不能忘!

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

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

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

    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

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

应敌时,敌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到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

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

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

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

    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

重心完全放在一只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

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

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

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

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

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

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

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

    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

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吸气入丹田,同时全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

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

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

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

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

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

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

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

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

    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

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

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

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

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

这就是周身一家的整劲。

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9: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根劲            

    内家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

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

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

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

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

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

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

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

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

内家拳"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

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

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

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

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

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

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

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

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

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

   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

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

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

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

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

   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实战中把劲路打通。

实战时,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劲找到了。

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

干什么都心想事成。

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

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9: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横劲                                                                   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劲。

起手时有横,入手时有横,身起时有横;

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

    周身横劲为先天之横。

太极称为周身掤劲;

练内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极。

可护体,兼以虚实、虚灵之用。

即变成极善沾粘,吞吐以胸腰;

进退以步,此即善化善护之功。

    气动即韧,指相互间之运动。

若以此韧劲拳掌臂足,挥向刺向敌手,稍近即可伤之。

    绝劲,称为寸劲。

抖劲,称为急刚劲,冷脆劲。

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吐发。

抖劲在臀。

翻浪劲理很简单,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

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

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

而是以柔掌发人;

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

    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

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

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

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

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拳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

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

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

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

脊椎上有很多肌肉;

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

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

而且还力大无穷;

内家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

   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

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

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

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

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

没有内耗,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

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

真正的本能之力。

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

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

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

形意拳讲龙虎二气;

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

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丹田的功能                                                   

    丹田发力是指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

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

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

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

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

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

四肢的外开合;

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

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翻浪力的。

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

所谓圈内,盘骨发力范围

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

腰胯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

这个部位,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

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

那么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

    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

其构合缝隙的软骨,也已钙化,连成一起;

所以成年后才学太极,不易开胯;

两年而能开胯,已经算快。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

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

由腰胯带动脊骨,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

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

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

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

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

这就是:主宰于腰,上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脚。

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

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

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

两腿的筋被抽紧,

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

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

就会出现飞腾之功,或叫轻功。

像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

    内家暗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后;

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

力量来源于腰胯。

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

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

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

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

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

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

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

这个球又抱着肋骨;

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

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

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发劲做到自然合谐,才能使外形合顺;

劲从中来,内质中和,气自然生;

四肢百骸气质归一,摒除后天拙力。

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

内劲所成,此为本;

至于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

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

    按规矩盘练,逐步找出上下相随;

内外合一的先天真劲;

使人身散乱之气,纳入丹田;

运之周身,成为完整一气;

以身体中心为活动起点;

能使整体力量连贯运作;

使身体每一部份都拥有整体力量;

使对手与自己身体任何一点接触;

都受到整体力量的反击;

当整劲没有练到自如的水平时;

实战时就要放弃练拳时练习整劲的要领;

破坏对手平衡为要旨;

怎么好打怎么打。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9: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有一句话叫:“起势难。”
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
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
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
因为在起式之前没有动力源;
此时胳膊是抬不起来的;
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动、
是自己动、是配合的动、是肢体运动。
正确的起式应该是内动带外动;
是意动带气动、气动带形动、一动无有不动的动;
即便是这样还要有个量;
也就是说,该动多少就动多少;
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
在做手上伸时,感觉一下是否“顶住了劲”。
感觉像推门而不欲其响,
轻了门推不开,重了门轴就要响。
两脚要像踩在棉絮之上,不能全脚踩实。
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後,乃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处,身便散乱;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腿下求,一点有劲全身求。
即所谓求“整劲”。
如具有整劲,在起势中就能体会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奇 今早杨老师给我纠正了手上的动作;
本来我认为大拇指领劲是大拇指上用力,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行,所以我的食指老是会翘起来。
杨老师纠正了后才知道,大拇指和身体其他地方动作的要求一样,摆对位置才行;
领劲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拇指位置不变。
现在很难达到您说的这样,一想着棚,劲就僵了,一想着松,劲就懈了
@郑建明 @刘奇 领劲不使劲; 松而不懈,掤而不僵。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5: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牵动往来气贴背”;

就是要做到“脊背要圆、气力催身”的要求;

检查脊背是否圆了;


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

圆了,竖沟没有了,就算达到标准了。

二是用“气”来衡量;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

怎么检查“气”是否“贴背”了呢?

当你深呼吸时,如果挺胸;

前胸有紧的感觉,像是有一张纸贴上去了一样;

当你含胸拔背时,后背紧;

像是有一张纸贴在后背上了,这就是“气贴背”。

当你不挺不含时,前胸后背的感觉都不明显。

当你做到“气贴背”时;

小腹挺实的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

能如此则下盘稳固;

这就是“空胸实腹”功效。

如挺胸则气拥胸际,下盘不稳;

否则,小腹则没有这样的感觉。

含胸如果含成“后边一张弓,前边一个坑”;

那就做“过”了,做错了。

含胸拔背正确了,不仅下盘稳固,而且发力的效果大增;

这也是力由脊发的原理!

内气由脊柱经过,有益于扩通督脉贯通小周天。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