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沉肩坠肘”;

这两项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肘抬则肩必耸,肩沉又促使肘坠。

肩的动作应当包括三项内容:沉、扣、展。

沉肩,是肩向下沉;

使脊背之力通过肩传递到肘,这就是“肩催肘”。

肩垂则力催肘前;

沉肩也促使气沉丹田。

如两肩端起(人们遇寒冷时,两肩耸起的现象);

则气上浮,全身皆不得力当然发力就不整了。

肩扣,就是两肩向前外展扣

可使背圆,胸含,辅助使肩的力量到肘。

内家拳就是肩扣则气力到肘

肩开,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头和肩胛骨之间的缝隙拉开

起到放长击远的目的。

这就是松肩是修理别人的道理。

拉开后,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连结处有一小沟。

肩展开时,开处可放下一个小酒杯。

沉、扣、展三者同时运作;

似乎互相矛盾,不易做到;

这就要求在肩的松柔情况下;

慢慢去体悟,绝不能僵。

所谓“坠肘”,也叫垂肘;

坠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时又向前。

肘垂气力到手。

但是如果只单纯下坠;

没有向前动作的力量,就不能使气力到手。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6: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2-23 16:53 编辑

看看主宰于腰
这里的腰就是指腰胯
上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脚;
腰和胯实际上是一体的;
如果仅仅是腰动胯不动,
则不可能做到上下随;
也就不可能有周身一家的整劲。
催动向下向前移动,这叫“腰催胯”
向下的力量就起到胯催膝的作用。
只有腰胯部既向下又向前;
才能有催动的力量向下;
再催动膝,膝再催动脚;
这就是“胯催膝,膝催脚”的传动方法。
腰的主弓贯穿在行拳的全过程;
但在发力时,要加大弓的力度。
这个力度指的是加强意念!
你会有命门穴向外突的感觉。
你会感到尾闾在向下运转;
背部则有上拔的动势。
这就是我和学生讲的:命门是扳机的道理。
  主宰于腰的几项要素,
是既制约又相辅相成的;
汽车的挡位一样;挂上才能走,否则就是空转。
一动俱动,一停俱停;
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坐胯不仅能达到“胯催膝”的目的;
同时也推动了“圆裆”;
圆裆又能促使丹田气沉,发力。
收尾闾和拔背也是互动的;
收尾闾正确了,含胸也就正确了。
如果尾闾不收而后突,必然会挺胸;
撅屁股必然挺胸。
这几项虽然是互动的齿轮;
但“主动轮”是腰;
其它为“从动轮”。
所以说关键在腰;
这就是“主宰于腰”原理。
  这种方法多在发寸劲时使用,当挨近对手时;
命门一扣,可骤然发出爆发力。
这就是寸劲”。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6: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力时,气的运行路线和劲力的传递路线基本是一致的;
气由丹田发出至“命门穴”;
“命门穴”的扳机一扣;
气则由腰部向上下分开;
向上,沿督脉上行;
经两膊达于大小臂,最后到劳宫穴或指尖。
向下,经“尾闾”,“会阴”;
沿腿到达脚心涌泉;
然后从原路返回,与向上之气合在一起,同时到达手掌。
这一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
这就是丹田劲力的发放方法。
气的运用关键是“有气”;
欲求力之足,必先求气之充。
得气的方法和身体的姿势密不可分;
立身中正是关键!
如含胸拔背、松垮圆裆等。
姿势既是得气的方法,也是用气的方法。
放松就是用意不用力。
气充时还可以达到“用则有,不用则无”。
拈手即来,不用想气怎么用和气的运行路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利平: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大家早上好!
刘胜春:
师傅早上好。
程卫:
今天练拳最大的心得就是沉肩坠肘;
坠肘做到位了,后背会很紧;
后背是阳面,这样方便做到前松后紧,更容易发劲。
我们今天早上练的动作我还叫不出来是什么名字(还要请杨老师指出一下);
在出手时,手先到中丹田,再顺着转腰的劲出去;
方向还是中间且如白蛇吐信,两手都要膨住;
且项膝和大拇指领住都需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13: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看到你对拳法的理解吗?
顾旭:
@杨锦富 老师你好!南京一定要去的,拜见师父去
丁玉英:
@杨锦富 一般人把网上看到的,只能好的坏的一起去消化,所以会练出错误的东西;
而老师对拳理拳法理解的透彻(身上已体现);
所以分享到群里的都是精华所在;
让大家看到的都是正确的东西,谢谢老师辛苦付出!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用丹田气唱歌,气息深长浑厚,且唱歌不累;
美声唱法就是用丹田气唱歌,唱的好。
如果能把丹田气运用到练拳上;
比如我们举重物,就会深吸一口气去举;
这样不仅劲大,还会轻松上举;
用上了气息,也不会有松懈的感觉;
也就棚住了劲,这就是气与力的结合。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8: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祖更 杨老师,这两天在体悟您前几天说的松腰和撅臀的关系,发现我只要撅臀了,腰塌地就不到位,这两天盘架子时时刻注意着命门填满,感觉好多了,这几周打算好好巩固一下“腰要常满”的感觉。
@陈忠泽 非常高兴今天第一次参加学习,现场教和学的气氛很好,大家都很放松。今日拳架学习有一点体会深刻,就是起势时,手掌缠丝小拇指领劲是从脚底缠丝带动的,试了几次,果然手掌力感明显。谢谢师父悉心传授,也感谢各位师兄师姐帮助。
@陈浩 师父口诀:其根在脚,主载于腰,行于手指。
@笑笑 郝利平 师父今天上午授课中强调太极的极限和五弓三空,虽然知道道理,但还需要在体会中加强练习。
@刘奇 今天早上练拳感觉; 提肛和收下巴是我最近在杨老师指导下学到的两个要点,有意识的提肛会让背弓圆满,之前我没有提肛,所以只有半张弓,一提肛,就是整张弓了。收下巴会让脸部放松,时间久了应该会练到杨老师一样的迷人微笑。
我们要用千斤打四两的巧劲,就是根劲;练拳也就是练的根劲。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我们要用千斤打四两的巧劲,就是根劲;练拳也就是练的根劲。
我:
希望多多交流才能进步提高咯!
陈浩:
今天早上练习感悟师父说的:太极的“极”
陈浩:
在练习中例如:单鞭、揽扎衣、金刚倒锥。。。。。。行拳转换到定式末,手脚肘膝胯,再无合理运行余地时,就是“极”
陈浩:
那就需要转化,首先应该是意念转换,依次至肢体各部位
陈浩:
转化的动作必须合理,优雅! 或螺旋或沉坠
陈浩:
这个才是难点
陈浩:
请师父,给位师兄师姐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太极的修炼,是一种享受,是需要刻苦、努力,但是不能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练,而是要体会其中的理趣之妙,自然越练越爱练。

我:
练进去了,才会心怀妙趣
李令哲:
练拳如喝酒,
我:
什么是“妙趣”呢?“妙”,是美妙、神妙、奥妙。“趣”是旨趣、意味和乐趣。心怀妙趣,就是要求练拳者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出精、气、神来。
我:
“妙趣”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心怀妙趣”呢?
我:
关于太极拳的著作中,有着大量生动地模仿一些动物动作的名称,仅太极拳动作名称中就有“白鹤”、“野马”、“青龙”、“饿虎”、“更鸡”等等。拳势动作取上这些名称,不但便于教学,容易记住动作,也便于我们从中揣摩“妙趣”。
李令哲:
师父,妙在脚吧
我:
从一些动作的取名中,品味其对练拳者的直接要求:
我:
如“抱头推山”,要有推动山岳的气势和沉稳。“高探马”,可以体会试探高大烈马的警觉心态,“捣碓”要求有上下一体的沉雄。“戏珠”强调细腻灵巧。此外,“拨草寻蛇”的机警,“擎天”的气势,骑驴和骑鲸的不同特点等等,这些比喻无论在用意方法、着力重点、方向角度、动力程度、情绪表现等方面,都给我们在练拳时琢磨“妙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我:
太极拳讲究内外俱练,所谓的“内外兼修”,不能只讲内意运行,不讲外神显现,打拳时内意贯注在动作上,叫“以意行气”,这种内意运动又必须有外部的显现,叫“神气鼓荡”。他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一刻也不能分离的,我们强调“心怀妙趣”,正是为了加强这内外俱练的强化剂,这是我们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为了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而应认真修炼的课题。
李令哲:
妙也是整劲的协调性!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劲路诀窍通,全凭意念转太空。
首先青龙抬头举,然后龙身转乾坤,
接着四肢龙尾摆,中心冲刺龙抬头。
龙头是裆阴阳动,龙身胸腹折叠跟。
龙尾四肢梢节力,龙头一抖要人魂。
心中有了东方龙,不畏白虎来逞凶。
此意全部是五行,左右前后龙盘君。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