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9: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由心发,心随环境变。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人是小宇宙,细胞克隆人。
天是大宇宙,万物天地生。
太极是个环,环中生小环。
环环必相扣,天地一总环。
人体要健康,肾精离不开。
肾是细胞母,激活靠娘奶。
世上妈妈好,幸福乐开怀。
太极补肾精,日积月累山。
太极始于心,心随环境来。
技击无招式,随心所欲开。
你变我即变,意在你先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悟悟悟!!!
孩子的哭声成就了伟大的歌唱家。
孩子的哭声每一声都跟第一声一样洪亮。
帕瓦罗蒂就把孩子的哭声当作歌声来听,
渐渐地他竟佩服起那个孩子来:
我唱歌到一个小时后嗓子都要沙哑了,
可这个孩子的声音为什么会依然嘹亮?
难道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吗?
如此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兴奋了起来。
他发现小孩子的哭竟然很有学问:
孩子哭到声音快破的临界点时;!
会把声音拉回来,这样声音就不会破裂;
这是因为孩子的哭的时候是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
帕瓦罗蒂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
试着唱到最高点;
永远保持着第一声那样的洪亮。
帕瓦罗蒂练了一个晚了。第二天演唱会上;
他们饱满的声音征服了观众。
后来成了伟大的歌唱家。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6: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4133592385756917.jpg

@丁玉英 松肩坠肘,形如坐凳
@Prxiangshan乔卉 @郑建明 拍得真好。
@郑建明 这个单鞭的定,只是一瞬间,马上就得松胯转下一式。师父交代过不得双重。因此不能贪求这个定。
虚实要分清。至于哪边实哪边虚,视需要而定,并非一成不变。
有人光看这个定式就说双重,是不了解。
@周雨 看到师父手把手教大家,好羡慕哟
@陈浩 郑师兄
今天在师父的指导,郑师兄的帮助下,体悟了诸多动作。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师父手把手的纠正,倒卷弘,退步压肘…
@笑笑 郝利平 今天师父在授课中着重强调腰形于手,手不主动,全凭腰来带动,虽然明白其理但在练拳中有时候会忘记,多多练习,多多总结一定会向前迈进。
@Prxiangshan乔卉 @笑笑 你的拳练的
今天在二泉习练了杨式竞赛套路二十四式。在这套拳架中,我尝试着将杨老师所讲的拳理拳法运用其中。尾闾内收大椎领起,行拳走架转折处注意逢转必沉,手脚行于生理转换极致处的变化要由腰胯催动,转换是在实腿松胯下完成,注意虚实转换等。都是杨老师常讲的要点呢! 谢谢杨老师点评!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笑笑 郝利平 谢谢!@Prxiangshan乔卉 你今天二十四式展示太漂亮了。@陈浩 太棒了,融会贯通。
@Prxiangshan乔卉 
@笑笑 @陈浩 练拳是漫长的身心修行,我们一起努力。
@Prxiangshan乔卉 你好!合德住才能展得开。你基本做到了。恭喜你!
@Prxiangshan乔卉 @杨锦富 谢谢杨老师鼓励!下周去恳请杨老师继续纠正缺失和不足之处。
今天的作业完成的很好。谢谢你们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6: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侠 @陈浩 能看到@Prxiangshan乔卉 的24式拳吗?
@顾旭 @李相侠 因为离的太远没法子请到师姐,只好在这里请。求师姐下次再练24式拳让陈浩录一下,我们想欣赏学习,先谢谢你了我也在这有礼了
因为你是用不同的套路,展现出老师所讲太极理论。
想欣赏 学习。
@李相侠 @顾旭 咱们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你们都在师父身边学拳又那么用功,进步的都非常快。
@Prxiangshan乔卉 那我可得以此作为动力,请杨老师多多指正,好好练习,可别误导了你们。
杨老师常常不辞辛苦的写下长篇大论,可以多看看细琢磨。你们悟性好,应该会有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7: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定神,手定位,脚定劲;
扑着身子,犹如虎豹,窜出去是这个势头;
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
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
一推就转了个身儿。
这就是带脉旋转!
换劲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7: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Prxiangshan乔卉 那我可得以此作为动力,请杨老师多多指正,好好练习,可别误导了你们。
杨老师常常不辞辛苦的写下长篇大论,可以多看看细琢磨。你们悟性好,应该会有收获。
我:
@陈浩 
练习太极五个月感想,交作业:
多练太极免得病, 松活弹抖把病祛;
莫笑太极象摸鱼, 动静结合多受益;
内外兼修跟明师, 感恩苍天把缘结!
郝利平:
今天上午练拳中我大拇指会松驰,经师父再三强调大拇指领住;
在逆转,顺转的发力明显不一样有整体感觉,以后会在练拳中我会注意,谢谢师父!
我:
眼定神,手定位,脚定劲;
扑着身子,犹如虎豹,窜出去是这个势头;
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
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
一推就转了个身儿。
这就是带脉旋转!
换劲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8: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到一起是太极的缘分;

相处和谐,是友谊的姐弟;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打造最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攀山有路,遇水搭桥。

团结,奋进、悟练、愿友谊地久天长……

7319617603@chatroom_1488760630733_7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9: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榴莲溜溜 田焕春你好!
看看乔卉的拳架;也是和你们的套路一样;
但是融入了正确的拳理拳法;
行拳走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哟!
关键是明理;因为太极拳就是一种咯!
至于各种太极拳的说法;
仅仅是自认为是好拳架的原因,而冠以各种姓氏而已咯!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15: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就有太极、形意、八卦都是内家拳的说法;
虽拳法功法各异,但其追求的实质基本上是相同相通的;
如用意不用力、内动催外动;
注重意念和内气、整劲的修炼等等。
有很多的练法都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太极拳的内劲整劲,与形意拳的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形意拳的“整劲”上身;
才能有迅猛刚实的爆发劲;
合得住才能展得开!
整劲就像用火点燃一只爆竹后,爆竹突然爆炸;
在心中一惊的同时,手会下意识地快速缩回;
全身激灵一下,不由自主地一紧;
甚至会猛跳起来躲开危险。
这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原理。
这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就是“整劲”。
这种“整劲’’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反应;
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神经系统支配全身肌肉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被动的,是无主动意识的。
练拳练到位就应该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1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劲”上身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苦”字。
要在“形”上追求一个“正”字;
动作上要精益求精;
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姿势正确,劲力到位。
力求逐渐把动作中的“拙力”去掉;
顺其自然。
只有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不用拙力;
才能保证身手不滞,舒展灵活。
而四肢舒展后,周身顺遂,才能保证动作姿势正确。
这实际上是一个动力定型逐步形成的过程。
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保证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
增加练习次数,这就要求真正做到一个“勤”宇。
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让大脑皮层受到充分的刺激;
使参与运动的神经系统与对这一动作产生一个相对稳定酌反应。
这个过程就如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
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会促成“质”的飞跃。
有了“势正劲顺”的基础;
还不能说对动作的要领已经掌握;
因为这只是一个“学拳”的过程。
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整劲上身”;
还必须要经过一个“懂拳”的过程。
“懂拳”就是要求我们把动作的要领;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连续的脉络;
用这个脉络来指导我们练拳时的具体动作。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不但要在习练时注意把动作做到位;
更重要的是把拳的修炼带人到日常生活中。
这就是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体会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中;
由力的发出、大小、着力点、方向和角度不同;
所感受到的不同的反作用力和引起的不同效果;
进而对拳每个动作的要领进行深人、细致的琢磨;
逐渐领会拳“举手投足,动必有由”的道理。
需要注意到“静之则合,动之则分”拳理拳法。
对每个动作不但要知道怎么做;
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形”与“意”的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准”字;
这样才能够大大促进自己对这些要领的掌握与运用。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