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岑银根 你好!不知你对郭云鹏的实际拳架,有什么看法;可以交流交流吗?
我:
看他的拳架;可能内家拳的基本功我都没有看到。例如:肘对胸闷口;出手不出肘。都没有看到。zj
我:
运动轨迹的非圆既弧是有的,但是没有看到到位。所以整劲不整。
岑银根:
他是建筑工程师,对结构力学自然懂得不少,但什么是太极的松还没从根上去解决,松是太极的精华,它所能体现的作用就是能节节贯穿,而最能体现的是绵里藏针的湿透劲,而这种劲的性质就是流体力学的作用,而非固体力学所能产生的作用。
我:
最能体现的是绵里藏针的湿透劲,而这种劲的性质就是流体力学的作用,而非固体力学所能产生的作用。好!!!
岑银根:
至于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极高层次的功夫,他没有体现出来,他用拳头推翻一个人不是用意的结果!而是利用整“劲”加长“劲”的叠加效果,如果是真正太极劲的话,他可以单脚独立并用单手贴在对方的身体,放松并用意此时产生湿透劲直达对方的中心使对方拔根而出。
我:
可以单脚独立并用单手贴在对方的身体,放松并用意此时产生湿透劲直达对方的中心使对方拔根而出。他的动作根本看不到节节贯穿,所以与真正的太极拳是有区别的。
我:
他接手的劲,全部在肩上,一身的僵劲。
陈昌华:
太极沉劲
陈昌华:
杨老师对吗
我:
道理一样啊!@凌风〈陈〉 陈昌华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21: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玉英 @杨锦富 看老师拳架做到了真正的立身中正 : 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前后左右上下皆相互平衡
@陈浩 太极拳以圆弧对拉及全身的麻花缠丝达到以弱制强。
所以动则即缠,缠之即裹,裹中柔刚。
钢中寸抖,抖必穿透,威力倍猛。

内外相合太极拳;

弓满则圆棚劲足;

螺旋缠绕明轨迹;

松活弹抖看瞬间!

其根在脚,主裁于腰,行于手指

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引劲落空,合即出
杨老师今天讲到三空五弓。
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
中定整体不用力!
@郑建明 
形于手指 今天体会为什么拇指要领劲……因为不领吃不消手上发劲时,拇指不领住手和手腕会很不舒服。
@郑芳文 也就经常领不住。
@陈浩 今天用肢体感受了师父说的:静则合,合则分,分则螺旋!
@功科 今天经过师父的反复教导,再次对弓满则圆棚劲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主要还是根的问题。同时对静则合,动则分有体会,任何事情都要到位不越位,练拳也是一样,还是要了解太极文化,要知道什么是极。
师父说进退顾盼定,应该是进退顾盼合。中定整体不用力,应该就是说此时全身合住了,上下一条线,就是站桩,下面可以接任何一个动作。
@丁玉英 @功科 太极拳尚意尚气不尚力,用意行拳,有了意就有了势,有了意就有了身法,有了开合,有了呼吸;
你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自己有恒的悟练中,一定会进步每一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0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从字义上讲,是一个名字;
但你要知道,他是两个内容组成的。“太极”和“拳”。
太极是一种文化,它有五千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太极是一种阴阳学说;
她是一个平衡体系;
从无极到太极,从无到有的进化。
太极的“太”呢?
太比大还多一(个)点;
这个点是在大的裆部;
这是关键!
认识到了,拳架的工整性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拳架的工整性有了,运动的轨迹就是裆部的钟摆原理。
“极”什么?是极端;
极就是
裆部最边儿上的那个点。

就是裆部胯的极限;
超过了极限就是出圈,中心失去咯!


“拳”是一项运动,它是一项武术;
他是从中国几百年的武术体系当中演变出来的一个运动派系;
也是经过人体骨骼结构、肌肉、韧带的群体组织;
形成了一个特殊运动体系。
是一个符合阴阳运动的拳术。
太极拳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面讲的是一个平衡体系。
什么是平衡呢?
就是平等、平静、平安、平常、平凡、平心静气、平民百姓!
这些词里都有平;
生活中的平衡说的是什么?
说门当户对;一分价钱一分货;
努力就会有收获,这都是平衡。
在平衡体系当中;出现了运动和思想的两个平衡体!!!
意思是先有意才有思;
有了思就有了想是思想;
有了想就有了法就是想法;
法就是运动轨迹和规律。
规律就是意在先!
用意不用力!
意到 ,气到,力到!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拳。
认识‘太’字,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文化。
太字一横是两条手臂的平放;
出头的那部份是神气,即头部;
‘人’字的两边是两条腿,下面一点就是裆。
运动的轨迹就是裆部的钟摆原理。


大由小组成,吸纳无限极的小,即暗能量;
这就是蓄势!
运动规律如同:蓄势如拉弓!
练太极拳就是练大与小的形成。
大的威力可排山倒海,小的威力可化为灰尘。


大到头了就化小,小到底了就聚成大;
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太极的极!
小也好,大也罢,都必须通过人的规律运动才能实现;
所以中间是个‘人’字。
只有通过那一点点的螺旋旋转的作用,才会相互转换。
人类的发展就是这一点的功劳。
千万别小看。更不能让它衰绝;
这就是太极拳功夫的重中之重。
新陈代谢,脱胎换骨,增强免疫;
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等都离不开这一点。
很简单,天天给它补充能量即可。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咯!



再者;一定要搞清楚学太极拳到底是在学什么?
就是一套拳吗?
其实"学太极拳"四个字是一个泛称;
就像小孩入学读书一样;
我们习惯将上学称作"读书" ;
但读书并不是就拿着一本书去"哇啦哇啦"地读;
"读书"除了读,是要先认字,写字、理解、做实验。
还要读很多很多不同的科目…写文章、思考、…,
总体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懂道理的人及有用的人!
学太极拳当然并非是就学一套太极拳;
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
为了养生和技击。
现代人的目的可能是消磨时间;
或自以为是地健身;或者去拿奖牌。
以为学太极拳就是学打一套拳,然后每天打打当作运动;
是对太极拳的天大的误会!
学太极拳,是借助太极拳这一工具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
其目的是: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八个字:脱胎换骨,返老还童!
技击攻效也是八个字:弱可胜强,年老不衰!
而这种功效只能通过练太极拳的“特有”方法去练太极拳才能练到。
这个特有方法就是“用意不用力”中的“不用力”三字。
千万别误会,以为不用力就是软不拉塌地行拳。
因为这种软不拉踏塌的也是用力的。
不用力就是利用自身的“重量”。
而自身重量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拳架的运行轨迹是自身重量的流动。
能“不用力”运动上几年,你的养生和武功就齐了。
但这个“不用力” 太难了;
是需要穷其一身的精力去悟练的。


如无一套正确的方法;
是不可能练到的,尤其是青壮年。
直至年老了,或是大病一场之后,真正没力了;
那时才悟到什么是“不用力” ;
但已经来不及了,就算练出一些些功夫,
也不足以和年轻的外家拳高手散打;
就只好在台上和自已的徒弟表演表演了。
耄耋是七、八十岁的人能和年轻的外家拳散打;
这才是太极拳所练出来的武功!
至于养生,那就是太极拳的“本行”了。
学会太极拳;气血贯通百病消!
不但不用吃治疗性的药,连养生性的补药也不用吃!
这才体现出太极拳的伟大之处!
否则太极拳有什么资格傲视群“拳”?
成为世界上最多人练的一个拳种?
每天坚持十分钟,螺旋重复出奇功。
旋转裆胯成螺旋,松腰活胯血气连。
腰眼稳固裆胯绕,核心裆胯杠杆力。
主宰于腰劲达稍,松活弹抖末梢拿。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09: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玉英 @功科 兄弟,要向太极拳保持中定一样,淡定啊
郑建明:
@刘胜春 强调松才能发,这点很重要。在很多地方需要明白这点才能发出劲来。
郑建明:
感谢@刘胜春 
陈浩:
师父说的:静定,分合,螺旋,绝对是精髓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但练习的不够丶不到位
@Discovery 郑建明: 强调松才能发,这点很重要。在很多地方需要明白这点才能发出劲来。
@逃顶 陈浩:我现在有点明白了,但练习的不够丶不到位。
极就是位,少一点都不是太极;
下周准备回头一节节重新盘架;
耳门,肘定位,掖跨,肘膝合,45度......提高要求;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刘大宝: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程卫: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陈忠泽: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郑方文: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郑方文:
@杨锦富 ,杨老师,我今天八点钟要出差,估计要半个月回来,向你请假。
丁玉英: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玉英:
@杨锦富 老师把太极二字分析的非常透彻,太极是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阴阳,静之则合归太极;
只有了解了太极文化,了解中华大道,才能练好太极拳。
秦明珍: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顾旭: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玉英:
@杨锦富 老师把太极二字分析的非常透彻,太极是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阴阳,静之则合归太极,只有了解了太极文化,了解中华大道,才能练好太极拳
秦明珍: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顾旭: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我:
@丁玉英 你好!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刘胜春:
师傅早上好。
王祖更:
杨老师今早帮我纠正了站桩项膝和坐腕的要领,两膝要向外棚住,才能做到敛臀以及屁股坐到板凳上的感觉,坐腕时还要注意保持肘对胸门口的要领
总有起风的清晨;
总有暖和的午后;
总有绚烂的黄昏;
总有流星的夜晚;
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
把握每一个瞬间;
试着去做,
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生中的成败得失;
全凭把握;
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
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生活中有时候累了,
就停下来休息一下,
看一下沿途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美好的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练拳更是如此;顺其自然;
哪里不自然,哪里就不符合拳理拳法;
太极拳是自然拳。
乔卉:
杨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刘大宝: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丁玉英: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陈忠泽: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程卫: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邹凯:
杨老师早上好,各位师兄师姐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功科: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发现;
在上楼梯的时候,不要用腿使劲,用胯的升降来抬腿,
脚踩实后,重心转移到前脚,此时脚发力,行于腿,
经过胯把后腿带上来,以此反复!
郑建明: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陈浩:
改一下,拳不离手,诀不离口。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站桩的功能以及激发磁场的原理: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3-28 12:07 编辑

看看站桩的功能以及激发磁场的原理:

站桩的时候,你身体的气或者叫身体的磁场;
不在你腿里面或身体里面,它是超出你的皮肤以外的。
你两腿之间有一个连接的磁场,是一个旋转的能量磁场。
几乎包裹了整个的双腿;
并且随着你站桩时间的持久,它开始可以包围全身;
包围你的手和头;
整个的人体都几乎被包围在一个热烘烘的火炉里面;
这个火炉是从外面包着你的,并不是在里面的。
站桩能量升起的时候,它不是从身体里面;
几乎像蚕茧一样从外面包住整个身体的;
能量的强度可想而知。
而一个平衡的桩位是最能激起你身体里面产生平衡的气流旋转。
站桩比打坐会更快地激发身体能量;
它并不是吸收太阳、月亮或者外面的能量;
它实际上是通过膝盖的弯曲来激发;
而且膝盖的最前端不要超过脚趾尖。
为什么不要超过?
因为当你超过脚趾尖的时候,你的重心就前移了。
练拳时更是如此!
但是站桩需要你把重心放到你双脚涌泉穴向后到脚跟之间的区域内;
你的站桩才会真正激发整个身体的力量。
你前移了,意味着你在偷懒。
当你站桩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双腿都在压力下渐渐颤抖;
这个颤抖实际上是在激活你腿部的细胞和能量;
你的肌肉、骨骼,里面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但他们是潜伏着的。
除非你开始颤抖它,以张力压迫它;
这股潜在肌肉里的能量才会被释放出来。
所以当你的腿部在颤抖当中的时候;
腿部肌肉的能量被释放出来;
并形成磁场,包裹你的整个身体。
所以站桩是一个物理性的锻炼;
激发你身体内、肌肉内没有激发的能量。
所有的桩位无非是让你在那个姿势当中保持不动;
并且在那个姿势当中感受到压力;
你的手跟脚都会感觉到酸痛。
这是非常好的锻炼。
各种各样的机械性的活动,它会强壮你的肌肉、骨骼、筋骨;
但它和站桩的差别,它无法产生你的磁场。
站桩不但可以激发你的骨骼,你的肌肉,你的筋骨;
并且由于它是站着不动的,那些能量没被挥发掉;
所以那些能量渐渐地形成一个磁场;
而你走路,你是在挥发你的能量;
如果能量不被挥发,它会渐渐积累起来;
形成一个包围你的堡垒;
这就是站桩与其它机械运动、体育运动差别;
它会形成一个磁场,一个气场。
当你个人的磁场变得更大的时候;
你甚至可以对着别人的身体推、拉;
他就会随着你这个磁场向前倒,向后摇。
这就是站桩产生扩大身体磁场范围的一个作用。
它意味着扩大了你身体正能量的频率。
你的正能量被扩大了;
以至于你身体的负能量相对的就被压缩了。
就是站桩为什么会让你身体更健康的原因。
你在锻炼你身体内部最核心的这股磁场;
而最核心的这股磁场永远是健康的;
你在扩大它,在人为地激发它。
站桩是创造自身生物能量变大的一个极大的放大器。
站桩实际上意味着你在把你的身体磁场能量放大;
你甚至能感觉到这种放大。
你站桩久了,你会发现身体好像被一层雾一样的磁场围绕了。
这个磁场不是来自别人,不是来自环境,就是来自你的身体。
它是以你本人身体为中心;
一个站桩的人会形成强大的个人磁场;
这个磁场完全符合你的生理。
所以为什么站桩会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因为你个人生理磁场强化了,你强化了一个健康的磁场。
所以一个磁场强大的人甚至可以抵御外在的杂乱的磁场;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防御屏障;
这也是为什么站桩远远胜于跑步、爬山等其他的纯粹的体育项目;
因为那些运动不产生磁场;
站桩会产生并扩大个人化的磁场。
IMG_5622-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0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3-29 12:24 编辑

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
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
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
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
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
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
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
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分水岭!
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
太极的太字就是
裆中的那一点;否则就是大了。
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
  什么是任督二脉?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
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
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
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
背部为阳;督脉是阳弓背为阳。
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
面部是揉为阴;任脉为阴以柔克刚!
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
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
关键点肩井;起点在裆部。
督脉有28个穴位;
任脉24个穴位。
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
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
这就是动作的要领!
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
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
 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
这就是顺其自然!
太极拳就应该是自然拳;
哪里不自然,哪里就不是太极拳。
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
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
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一个穴位叫会阴!
这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丹田这个穴位是道家术语;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丹田。
上丹田是印堂穴;
中丹田是憻中穴;
下丹田是气海穴。
其中上丹田属于督脉;
中下丹田属于任脉。
这是三个穴位都是人体的大穴
  与这三个穴位对应的督脉上面的三个穴位;
从上到下依次好像是玉枕、灵台和命门
是运行任督二脉的关键!
督难任易,运行任督二脉的难度主要是在督脉上
在这三个位置会有阻力,气不容易提起来;
所以术语就叫做“过三关”!
  站桩只是运行大小周天的一种方法,是在静功中练的。
在套路中就是动态练的;
特别是拳架中的金刚捣碓;
含义就是运行大小周天的。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
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
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
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
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
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
由敛臀变为泛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任督二脉没有什么神秘的;
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而且它们在人体本来就是相通的!
督脉属阳行走的路线脊柱为骨
骨是硬的,练的是降龙!
现在人患颈椎腰椎病就是因为督脉不通;
任脉属阴
走的路线是人的消化道;
消化道是柔软的,练的是裆劲伏虎!
现代人之所以肠胃不好就是任脉不通!
任何一个婴儿的任督二脉都通得非常好!
婴儿睡觉时是舌尖抵下颚,呼吸是标准的逆式呼吸!
所以人的衰老就是一个任督二脉从通到不通过程;
完全不通了人就死了!
任督二脉本来就是相通的;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敏感了!
站桩其实练的就是人身体的敏感性!
站桩是在静中求动,在静中体会自己的身体;
把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敏感给练回来!
站桩在练拳架的道路上,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
楼能盖多高,关键在于地基有多牢固!
站桩就相当于拳架的地基!
怎么站桩呢?
站桩这东西属于看起来容易练起来难的功夫!
初学站桩可能站十五分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去考虑要领,反而要出问题!
两脚开立,脚后跟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两手抬起,沉肩坠肘,高于胸齐,大拇指领起手心向内!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注意一下下颌微收,相膝。
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
站桩讲究虚领顶颈,下颌一收顶颈自然顶起;
相膝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
有坐在板凳上的感觉!
怎么运气?水到才能渠成;
你现在一点水都没有,要渠干什么?
等你有感觉了,自然一引导就对了!
站桩练习是非常很苦的事;
通常有两个重大关口要过;
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难支、大汗淋漓、两股颤抖、肩臂酸痛;
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心浮气躁,心力交瘁。
  站桩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得无法坚持了;
所以必须要有吃苦耐劳,不怕累的精神;
坚持不懈地按要领苦站,就能度过此关。
刚站桩的时候,也是肩颈处酸痛难当;
后来加强意念放松这里;
这里松下来以后,锁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两边展开;
此时就体会到后背“头顶抻拔,尾锥下降,左右展开的十字劲”。
越是艰难之时长功夫是最快的;
“意到气到”就是你关注哪里;
哪里的功夫就长得越快。
比如你刚开始关注肩膀,意念中想着肩膀放松;
那么你肩膀放松的速度,就会比身体其他的部位快。
重点关注肩部,很快肩就松下来了;
当然这个意念不能太重,想的模模糊糊,有点就行了。
肩松下来以后,感觉后背的力量传上去了;
就可以在站桩中体会后背的感觉的,将后背松下来。
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二是意念配合。
站桩确实是累、苦;
但自己并不觉得苦,为什么呢?
因为感觉这个苦有价值,感觉身体有好的反映,所以练起来有乐趣。
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
有了这个感觉才算是上道了;
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练拳了,而是拳练人。
如果没有这个生气,那就不是站桩而是立了根电线杆子。
   注意了以上动作要领;
你的桩功就会逐渐达到一个小时左右!
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尾骨的感觉了!
尾骨向前敛臀,就可以找一找运行小周天的感觉;
小周天通了,就可以尾骨微微泛起翻臀,是重心下移;
找一找运行大周天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裆部变得敏感灵活了;
逐渐就会知道裆劲是怎么回事了!
太极拳的太字就有了!
下面就是太极拳的极了
极就是拳架的运动轨迹运动规律了。
拳架的运动轨迹和规律有了。
太极拳就会了!
所以;我说学了一套太极拳
会太极拳相差十万八千里。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09: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旭:
这是办班的太极老师
我:
@顾旭 你好!这个人立身中正还可以啊!
我:
就是肘没有定位。
顾旭:
@杨锦富 老师我就看他上支不对劲
郑建明:
上肢太主动
郝利平:
感觉这位老师老是用上肢在运拳,上下不是一个整体,也沒有坠肘
周雨:
中正好,坐得稳对吗?师父
李功科:
肘没有定位,腰胯不到位,没有“极”
顾旭:
上支太主动,上下不是一个整劲,肘没定位,腰胯旋转不到位。谢谢可敬的@杨锦富 老师和师弟们你们的总结对我以后的练拳有很大的帮助。
丁玉英:
@杨锦富 练拳必先练功,这个功里包括站桩,所以也叫桩功,练功即是炼气,气就是身体能量,气场就是磁场,气是从静中练出来的,站桩可以把身体的僵力拙力逐步化掉,随着站桩的持久,身体内里会发生变化,麻辣热胀颤抖晃动等就是身体潜在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的表现,所以静功和其他肢体运动不同的是,静功是在释放自身潜在能量,这种潜在的能量释放的越多,人体的能量越强,身体的气脉就会被逐步甚至全部打通,人就会百病全消,这也就是常说的功效益寿延年,返老还童。而其他肢体运动是在消耗能量,能量消耗的过程,也就是损耗身体的过程,损耗的越多,身体就会出现不良的状况。而在静功中随着能量的增强,那么身体就会被气场所包围,进而内外一体,全身心就会做到圆融无碍,空空静静,自自然然,一片神行,这就是太极拳,内家拳的真境界。以上是我对桩功的一点不成熟的感悟,能不能达到老师要求之感悟,还请老师拳友们指点
丁玉英:
@杨锦富  老师能否用文字点评指正一下,因为我能力有限,说的肯定有不到位或错误的地方,希望老师能用文字指出不足,这样我才会知道对错在哪里,谢谢老师
丁玉英:
昨晚从店里回家已晚,在家里的有限时间里,参考老师发表文章写了上篇作业,记得上学时候,写对标准答案的,老师就给一百分,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总会有瑕疵,老师或给出分数,或点评指出对与错,我上面这篇作业,全凭个人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参考,标准答案在老师那里,不知老师能给打出多少分,对错又在哪里,这样才能让我明白清晰,更利于以后学习。谢谢老师
我:
@丁玉英 早上好!你的作业完成的好。做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太极拳博大精深,没有标准,只要拳架的工整性有了,房屋才能盖起来。你说,对吗?否则就是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是吗?
我:
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
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
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
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
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我: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
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
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
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大宝: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程卫: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刘大宝: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程卫: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0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练拳咯!
丁玉英:
@杨锦富 老师所说一吸气就有吸到脑袋里的感觉,我有,还有一呼气就觉得到了脚底,不知对否
我:
@丁玉英 对!
丁玉英:
身体发热,眼前有光
周雨:
师父早上好腾师叔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周雨:
@英英 你真的是太棒了,真是学太极的天才,每次看到你对师父拳理的透彻理解,羡煞我;
人和人真是没法比,每次看师父拳理,我理解很困难,我太笨了,怪不得我学不会呀;
师父能有你样的弟子也应感到很欣慰了,恭喜师父
丁玉英:
@周雨 我的感悟都是点点滴滴的学习中得来的,并不是天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学习,你也会有很好的理解的;
愿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共同成长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周雨:
@英英 
丁玉英:

陈忠泽: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顾旭: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顾旭:
@英英 
丁玉英:
@顾旭 谢谢姐姐
刘胜春:
师傅早上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