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从字义上讲,是一个名字;
但你要知道,他是两个内容组成的。“太极”和“拳”。
太极是一种文化,它有五千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太极是一种阴阳学说;
她是一个平衡体系;
从无极到太极,从无到有的进化。
太极的“太”呢?
太比大还多一(个)点;
这个点是在大的裆部;
这是关键!
认识到了,拳架的工整性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拳架的工整性有了,运动的轨迹就是裆部的钟摆原理。
“极”什么?是极端;
极就是裆部最边儿上的那个点。
就是裆部胯的极限;
超过了极限就是出圈,中心失去咯!
“拳”是一项运动,它是一项武术;
他是从中国几百年的武术体系当中演变出来的一个运动派系;
也是经过人体骨骼结构、肌肉、韧带的群体组织;
形成了一个特殊运动体系。
是一个符合阴阳运动的拳术。
太极拳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面讲的是一个平衡体系。
什么是平衡呢?
就是平等、平静、平安、平常、平凡、平心静气、平民百姓!
这些词里都有平;
生活中的平衡说的是什么?
说门当户对;一分价钱一分货;
努力就会有收获,这都是平衡。
在平衡体系当中;出现了运动和思想的两个平衡体!!!
意思是先有意才有思;
有了思就有了想是思想;
有了想就有了法就是想法;
法就是运动轨迹和规律。
规律就是意在先!
用意不用力!
意到 ,气到,力到!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拳。
认识‘太’字,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文化。
太字一横是两条手臂的平放;
出头的那部份是神气,即头部;
‘人’字的两边是两条腿,下面一点就是裆。
运动的轨迹就是裆部的钟摆原理。
大由小组成,吸纳无限极的小,即暗能量;
这就是蓄势!
运动规律如同:蓄势如拉弓!
练太极拳就是练大与小的形成。
大的威力可排山倒海,小的威力可化为灰尘。
大到头了就化小,小到底了就聚成大;
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太极的极!
小也好,大也罢,都必须通过人的规律运动才能实现;
所以中间是个‘人’字。
只有通过那一点点的螺旋旋转的作用,才会相互转换。
人类的发展就是这一点的功劳。
千万别小看。更不能让它衰绝;
这就是太极拳功夫的重中之重。
新陈代谢,脱胎换骨,增强免疫;
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等都离不开这一点。
很简单,天天给它补充能量即可。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咯!
再者;一定要搞清楚学太极拳到底是在学什么?
就是一套拳吗?
其实"学太极拳"四个字是一个泛称;
就像小孩入学读书一样;
我们习惯将上学称作"读书" ;
但读书并不是就拿着一本书去"哇啦哇啦"地读;
"读书"除了读,是要先认字,写字、理解、做实验。
还要读很多很多不同的科目…写文章、思考、…,
总体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懂道理的人及有用的人!
学太极拳当然并非是就学一套太极拳;
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
为了养生和技击。
现代人的目的可能是消磨时间;
或自以为是地健身;或者去拿奖牌。
以为学太极拳就是学打一套拳,然后每天打打当作运动;
是对太极拳的天大的误会!
学太极拳,是借助太极拳这一工具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
其目的是: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八个字:脱胎换骨,返老还童!
技击攻效也是八个字:弱可胜强,年老不衰!
而这种功效只能通过练太极拳的“特有”方法去练太极拳才能练到。
这个特有方法就是“用意不用力”中的“不用力”三字。
千万别误会,以为不用力就是软不拉塌地行拳。
因为这种软不拉踏塌的也是用力的。
不用力就是利用自身的“重量”。
而自身重量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拳架的运行轨迹是自身重量的流动。
能“不用力”运动上几年,你的养生和武功就齐了。
但这个“不用力” 太难了;
是需要穷其一身的精力去悟练的。
如无一套正确的方法;
是不可能练到的,尤其是青壮年。
直至年老了,或是大病一场之后,真正没力了;
那时才悟到什么是“不用力” ;
但已经来不及了,就算练出一些些功夫,
也不足以和年轻的外家拳高手散打;
就只好在台上和自已的徒弟表演表演了。
耄耋是七、八十岁的人能和年轻的外家拳散打;
这才是太极拳所练出来的武功!
至于养生,那就是太极拳的“本行”了。
学会太极拳;气血贯通百病消!
不但不用吃治疗性的药,连养生性的补药也不用吃!
这才体现出太极拳的伟大之处!
否则太极拳有什么资格傲视群“拳”?
成为世界上最多人练的一个拳种?
每天坚持十分钟,螺旋重复出奇功。
旋转裆胯成螺旋,松腰活胯血气连。
腰眼稳固裆胯绕,核心裆胯杠杆力。
主宰于腰劲达稍,松活弹抖末梢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