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缠法是以阴阳圈的变化原理,形成万向球的运动势能;
力常在力常不在,不管如何转动,都求畅通无阻,重心支点不变;
在圆球转动时,化解接触时的冲力,引化引打,随意发力。
缠法是集中枢神经、呼吸、骨骼、肌肉等运动的综合运动;
演套路以示美观,习缠法以显其能。
缠法行拳于无形、其内在核心就是:
轨迹转换变化的应用,是指步形的规迹,
步形有曲有直、有长有短、有左有右、有上有下,
的步形规迹能使身体重心的垂线于地球吸引力的中心线重合;
屈伸纵放,自如稳定,身体方向转换保持平衡。
能化千均之力为无力,能变无力为千均之力。
这就是圆的运动轨迹;切线与抛物线的法则。
由于人们平时对力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线于面的认识上;
无转圆之意识,所以力不能力、力不能化。
缠法的规迹是圆;
缠法的能量大多数可以用牛顿力学的公式计算出来。
缠法将太极拳的招招势势引入广阔的立体空间;
使它变化多样,无穷无尽。
圆的规迹是有无数个点组成,每个点都在不停地运动。
弓满则圆棚劲足!
太极拳手法繁多、结构严密、连接性强。
缠法将拳的每招每势、融合在构成圆的每个点上;
再不停地转换,将每个手法的机巧、机理,演化形成切点;
阴阳分际、向心向离、屈伸开合、互化互连、蓄储矢能,达到极值、快速释出。
就像体育运动的投掷、抛甩、射击;
卫星的发射运行,道理是一样的。
太极拳讲究命门是扳机,轨迹走螺旋,落点瞬间分;
三圆者:正圆、平圆、立圆。
缠法的走向非圆即弧,太极拳的根本;
弧是圆的一个部分;
只有立体圆才能改变对方发力的方向;
化解对方的力道,使对方对你使力、化力、出招的方向迷茫无法判断。
三圆是基本功的练习;
虽简单枯燥,但却是必需的基本过程。
通过三圆的练习,一是训练听力感觉;
存在决定意识;
听劲并非是用耳听,而是通过手、腕、肘、背的立体接触;
产生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连的意识。
摸清对方的力道、走向。
二是练习增强腰腿的功夫、力发于腰,行于背,通于四肢。
缠、绕、按、捋、采不只是指上肢;
下肢也有缠、按、捋、采;
腰腿主要练习进退、开合、转换的协调平衡;
这都是为以后的缠法应用打基础。
在练习的过程中,习练者要注意周身放松自然、心平气和,气脉顺畅。
划圆时要舒展求圆、力道自然匀衡,不坚挺、不断劲、不造作。
在划圆的过程中,慢慢储存功能。
要有循天地之法,顺四时之变的意念。
最终达到能把拳中的每个招势,融和在你所划的圆的规迹上;
行拳时招势自然使出。
这也是练习太极
拳的最高境界。
练习方法:
正面旋转叫正圆;
平胸旋转叫平圆;
上下侧转叫立圆。
左右轮换、循环往复、恒之以久。
九缠者:
一、单挒手缠
二、左右摆缠
三、双手里外缠
四、双手磨推缠
五、双手引推缠
六、双手阴阳缠
七、双手螺旋缠
八、折叠缠
九、大缠手
三圆是基本功法的练习;
缠法是击技应用的练习。
缠法是将太极拳的各个招势;
通过折叠缠绕,螺旋转换,接触感觉;
开合引进,以退为进,化打合一;
使对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力不能力、化不能化;
意迷心怵、根基动摇;
自己再在无影无形中出招所使,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应。
八种缠法,即:上拎、顺挒、右采、左拽、直推、下按、左右弓臂缠。
缠法融太极拳的每个招势于其中;
又不停缠转形成立体圆;
储蓄能量,转化功能,极直切点,瞬间爆发,势不可挡;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这就是道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诠释。
一、 单挒手缠
练习方法:
外转缠、里转绕、向外旋转是缠,向里旋转是绕。
心无杂念,周身放松,呼吸自然,上下相随、协调一致,里外相合。
像立圆、平圆一样转动。
忌顶忌丢,切记顶着死、转着活、丢者空、粘者连。
单挒手缠主要练习在散打格斗中与对方接手的快、准、灵、巧。
快——要看对方动作快,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准—探测对方信息性、确定自己出招准、手在接触中找感觉,于感觉中化力发力。
灵—战术灵活、战法灵活、不死顶、不松劲、劲断意连、似展未展。
巧——阵法机势巧、引出转化巧、发力用力巧。
二、左右摆缠
练习方法:
单挒手缠是一只手缠法,左右摆缠为双手缠法;
有挒有摆、相互转换,双挒手左右摆缠是训练手臂横劲的力道与摆挒的转换;
训练高腾、低按、右挒、左捋四个方向、四个手法的变轨应用;
练习圆变直,圆和横的过渡连接;
起到关门、开门、拴彼制彼的自然形成。
左缠缠、右缠缠、顺藤摸瓜将彼拴。
左摆摆、右摆摆、开引关封任敌来。
三、双挒手里外缠
练习方法:
双手里外缠,要求站立无形步,身心放松、呼吸自然;
里划圆叫里逢圆,外划圆叫外逢圆,也叫里外缠手。
双手里外缠随意柔和、不顶不丢,注重在身体接触中找感觉。
体现公转自转原理。
就像地球、太阳、月亮一样、大转动中又有小转动。
练习的就是里外逢圆;
求进求化,辅佐自己的身体,节节贯穿,稍中根,互为其根;
上中下都能游刃有余,进入退出,变化自如。
里逢圆、外逢圆,兄弟两手将彼拦。
倘若彼来快如风,回手两臂关死门。
彼若瞬息稍迟疑,开门出招逼敌急。
开合有关节开合,胸背开合,腿脚开合。
合是不让对方找到进入的机会,力道不能转化,无法出招进攻;
开是引进落空,再找到对方空隙找准重心,动摇根力,随其进势、退势发劲;
如太极拳势中的退步压肘的压肘为开门之用,退步为关门之用。
四、双手磨推缠
练习方法:
双手磨推缠于平圆侧圆练习近似,但侧重有所不同;
两人面对面站立为无形步,互搭左右手;
里外手腕套手腕,小臂与大臂成45°角微立缠绕。
双手平立磨推缠犹如古时磨豆腐的手摇石磨;
主要练习转圆中的横劲;
掌握发力的切点、力道。
以便在散打中容易出手插入。
如太极拳套路中的上步七星架势;
注意上步时要含胸,推时背要靠,捋时胸要移,按时肩要沉。
平圆磨推缠变立圆磨推缠;
立圆磨推缠变平圆磨推缠;
在两圆交换变化中,掌握力道、变换、收藏、背靠、沉移的动法。
五、双手引推缠
练习方法:
古人摇轱辘绞水的原理。
两臂在转圆过程中,引、腾、捋、采、按、推的力道;
掌握发力的时机、切点;
引是化推的前提,引是有意引敌深入;
引劲实际是引化劲;
无引则不能化;
无化则不能推;
只有将对方来劲纳入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使对方千钧之力化为乌有;
自己再在引劲落空的基础上;
同时发动,即引即化、即化即推、取到成效;
如太极拳套路中懒扎衣的应用;
关键就是掌握引扑的时机,用力的大小。
六、双手阴阳缠
练习方法:
身体自然放松,两手成45°角两手侧立互搭手腕;
手心都向里,右手向前旋转,左手向后旋转;
形成一手向相、一手向背的顺逆两个圆圈;
旋转过程中,以腰胯为轴心协调回转;
双手阴阳缠主要是训练大脑的开发、灵敏,调控及思维的应变能力;
具有开发智力,使愚者变智、智者开眼的效应。
其中包含:合、按、缠几个动作的习练及三节贯串的协调配合;
如在倒倦弘等肘的用法;
以及快的见招拆招、见力化力、随心所欲的奇能。
七、双手螺旋缠
练习方法
两人站立无形步,双方小臂微曲掤起,两手互搭:
甲左手从乙右掖下螺旋插入,右手顺带乙左臂,再螺旋上翻从乙左掖下插入;
左手插入时,腰向右微转,右手插入时,腰向左微转。
腰腿随手插入的时机协调配合,左右轮换,往复不断;
螺旋转不缠臂,但要相连不能丢。
力在同一个平面沿弧线改变方向是动作的转;
力在立体空间沿螺旋弧线改变方向则是动作的旋。
双手螺旋缠时,公转自转相随,产生转动惯力;
不断变化的各方面的离心力、向心力形成对称,产生平衡;
由于它的重心垂线与中心线重合,能保持稳定。
双手螺旋缠,自转中有公转、公转中兀显自转;
就像青蛇戏水一样,上下左右,波浪起伏;
转动中,手臂在柔韧中透露钢性,力从腰背发出通向四肢;
同时公转自转一体生成;
身体中心随手臂的转动不停转变;
使彼摸不清来路,找不到着力点,在彼无机可乘;
无法进入时,为自己发力使招抢得先机。
螺旋转不緾臂;
公转小圈的同时两臂自转大圈;
地球、太阳、月亮的运行轨迹,是公转中有自转;
双手螺旋缠的规迹是大圈中有小圈;
双手螺旋缠以腰脊为轴;
身体各部位的运动也是公转和自转同步交叉的运动;
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是自转;
上关节对下关节而言是公转;
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是自转;
后关节对前关节而言是公转;
自转相对于公转时运转幅度大;
公转相对自转时运动幅度较小;
腰腿和上肢的关系也是一样。
拳中三节,就是公转自转,节节贯串。
在对抗中,没有自转就不可能接触到对方的力;
就不可能改变对方的方向;
没有公转自转就失掉中心;
自己先失去平衡,这是规律。
左螺旋、右螺旋、扳搂扶挒奇连环。
左顺逆、右逆顺、天筹螺旋神功奇。
八、折叠缠
练习方法:
上下折叠,进退转换,形成8字轨迹;
循环往复,左右练习。
折叠缠主要起大煞车,快变轨的作用。
折叠可化可攻,它在运行过程中;
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变化隐密灵活。
练习缠绕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螺旋运动;
当身体扭转达到一定幅度时,会被自锁自封;
这就是太极的极
而折叠缠就是将螺旋与折叠转身交织在一起;
手掌随身体缠转而动,以其传导之劲;
变换轨道,自然转换招势。
腰向左转时,依次带动胯,左腿逆时针转至左脚;
此时左脚改变着力支点,让身体经左侧过渡旋回;
腰向右转时,道理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重心都是沿8字轨迹移动;
即为太极阴阳图也。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则螺旋;
寓其理于其中。
通过转换,引之使其长延,力尽自然空,重心必动摇;
趁势一种刚猝迅猛的螺旋惊弹力;
瞬间爆发,彼自落败。
九、大缠手
大缠手是缠手之母,是其所有缠法的综合。
大缠手讲究步法灵活;
变换自如,缠、捋、推、按、肘、挒、采、靠自然结合;
运用如流水,柔中有刚强;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窜入;
急流如漩涡,浪卷若螺纹;
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
大缠手练就缠绕内力,意识反应,知彼知已功夫。
大缠手练习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浮我力、彼沉我松;
接触感觉,于感觉中引进、化力、落空、发力。
太极拳套路是练习自己眼手
身法步的协调、平衡。
缠法是练习化解对方进攻、破坏对方平衡的方式。
在对方身体失衡,重心不稳的同时,瞬息爆发;
套路中的任一招势都能随机而出,运用自如。
乱环套
乱环套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乱者,象也,无规无矩,随心随意。
环者,圆也,形、轨迹。
乱环套道理之中,意料之外。
万法到头皆无法,有形终结归无形。
悉心参悟妙玄机,心如大海放眼量。
太极拳经过上千年的延续锤炼;
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的实际运用;
兵法阵机的机巧布局;
招势系统的连接完整;
是应自然而成。
形意的功、八卦的走、太极的柔手。
太极拳内涵丰富,手法繁多,参互错综,穿插布置,变化万千;
但每势身法都嵌镶在圆的轨迹上;
通过螺旋缠绕,折叠转换;
在转动中达到“乱”的应用。
乱环套就是把踢、打、拿、跌以科学的方式连环在一起;
浑圆立体,不拘形式,不按固定程序;
心中有缠绕,意中有缠绕;
功力与意识相结合;
心静如水,神圆似空;
在接触中感觉,于感觉中化力、发力;
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演架子以柔内外,练缠绕以神化其技。
大道无形,实战没有固定模式,矛盾是在不断转化。
矛盾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内因外因共起作用,但在转化过程中总有主次之分。
乱环套是矛盾的组合体;
乱环套以矛盾制造矛盾;
乱环套以矛盾化解矛盾。
所谓刚柔,快慢、开合、沉浮、阴阳、呼吸等;
都是辩论的理念。所以我说太极拳是哲学拳!
学者只有勤学苦练,悉心深悟,熟悉于心、娴悉于手;
才能很好地把握主动,时间、守持,缠绕哲理,转换关系之要领;
才能认识到缠手是如何把太极拳的每招每势;
演示的淋漓尽致,珠联璧合、表里互为、恰到好处,彰显其独到之神妙。
太极拳的精髓深奥莫测,练法多而复合,纯属自然;
其中有力学,机械学,生理学原理与之息息相关;
就像现代战争,雷达、预警、火炮、导弹、信息等电子技术网一样;
要相互配合,各显其妙,缺一不可。
学太极拳难,用语言表达完整更难;
有好多力道、功法只能是以心传心、以神传神;
只能是意会,揣摸,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晰;
希望每位太极拳爱好者探讨,交流;
提高发展,宏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