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刘奇 你好!
什么是松沉入手?
什么是柔劲?
怎么做到积柔成刚?
这些都是结果;怎么做到;如何做到是关键呀!否则就是空话。
我们练拳就是需要:
知其然知所以然也!
李功科:
对。松,静,定,空,是练太极都知道要做到的,但是怎么做是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功科:
松,静,定,空,是练太极都知道要做到的,但是怎么做是关键。
我: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把劲沉于脚底;凡胯的进与退、左右的旋转都必须用脚底的松沉蹬地劲;
以及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拧转的反作用力来带动。
以“野马分鬃”为例;主宰于腰;上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脚!
力的传导通过脚——膝——腰——躯干——肩——肘——手节节贯穿;练习越久,经络越通。
我:
实际上;我的讲课内容,一定是现场解读了才能明白,理解,逐步心知,再去身知。
练到了哪一步,才能明白哪一步咯!
贵在坚持咯!日积月累,才能水滴石穿咯!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0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聪明人掌握规律;
一般人学外形姿势。
学好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
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变成了太极操或者太极舞。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09: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这种“转腰”所引起和带动的脚的提起和移动;
身躯重心转換所造成的两脚虚实变化;
可以使得站立十分稳固,移动也十分轻巧。
可见这种“转腰”就是太极拳“沉着”与“轻灵”的重要保证。
我:
@程卫 @杨锦富 杨老师,我觉得大家一起氛围特别好,特别亲切;
凌志安前辈犹如一根绳把大家这些有缘人联系到了一起;
大家一起共修太极拳,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不忘这样一个好的缘引人;
大家现场的那份对前辈的恭敬和感恩之情,很是温暖,一家人的感觉,亲切!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3: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奇:
@杨锦富 程卫学长说的真好!是太极拳让大家有了联系,太极拳也成为了很多人一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变成了事业一样重要的事情,并将太极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学习受益。我就是受益于杨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杨老师!
环宇星:
@杨锦富 我通过网络了解了凌志安前辈的生平。凌前辈的那句,学武之人不可挟武欺人,不要和人随便交手,不要对他人妄加评价,不要想着成名成家,让我想起杨老师平时所说的,练拳与做人同理,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非常感谢,杨老师的耐心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3: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 建新你好!体悟的非常好!
(我听了师父的分开来练,
现在基本是松肩坠肘一遍,
开合对拉互为根一遍,
相膝圆裆中正一遍,
再合起来一起练,
最后一遍非常舒服,
一点不用力练起来好轻松。)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4: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人练太极拳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同一人习拳水平是分层次的;
每个层次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我们初学太极拳一般没什么感觉,只是模仿的机械运动。
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太极感便逐渐出现;
通过放松身体,松肩、松胯、松开关节;
身体便有沉重感;
加大了身体的稳定性。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4: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有了沉重感,便感觉脚根有劲了;
越松,越沉,越有劲。这就是所谓的培根。
当松沉到了极限;
会感觉两脚承重受不了;
会痛会麻,难受难忍。
这时就要加意念;
让两脚轻,从脚往上轻;
以致全身变轻,轻无重量。
这就是所谓的去根。
而去根后,身体依旧很稳;
并且是带有弹性的稳。
我讲站桩时松脚趾,就是去根;
涌泉吸地,依旧很稳。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4: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如果身上有松沉感;
说明太极拳水平提高了。
水平提高后就要换劲。
怎么换劲?
把全身拙力的向发劲顺畅转化。
有拙力的表现是:
一发劲便耸肩,牵动得全身乱动;
看似发劲猛,其实不然,横气填胸;
累得直喘,而劲却达不到末梢;
换劲后的表现:
发劲时不用肩;
肩是松空的,感觉劲整;
身体不乱动,根劲十足。
要明确松沉是练太极拳提高的表现;
是达到一定层次的反映。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让太极拳练到更高水平,身体感觉轻灵,就要再换劲;
由沉稳的整劲向轻灵的松活劲转化。
正因为沉稳,所以身体在灵活性上会有问题。
这就需要去根,让沉稳变成富有弹性的稳;
既轻灵。身体轻灵,身上就不会着力;
不着力,腰胯就活,腰胯活,发劲就会更大;
表现出太极拳松活弹抖的特性。
要意念在先,利用腰胯的松活;
意领身随,加大腰胯的抖动。
这样养生更有利于气血顺畅,防身发劲威力会更大。
腰胯的抖动,会促使内气腾然;
而内气的波动又会催形;
让发劲富有弹性。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