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一个人;
始于颜值;
敬于才华;
合于性格;
久于善良;
终于人品。
人生就是这样;
和漂亮的人在一起,会越来越美越亮;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
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会变机敏;
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易小气;
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会迷茫!
祝福老青年,中青年,小青年5.4节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09: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武术正名
发布时间:2017-05-04 信息来源 :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今日头条》中,徐晓冬以打假之名与雷公太极拳格斗的视频播出之后,五花八门的评论铺天盖地,对中国武术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大有摧枯拉朽之势。然而,借用武术打假之名、以假打真、恶意炒作、偷换概念、攻其一点、以偏盖全、从而达到否定中国武术,甚至于摸黑中国的错误观点必须澄清。
  一、徐晓冬不能以假打真
  徐晓冬号称是我国MMA的第一人,其实徐晓冬年青时,一直在北京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散打,是个不入流的散打运动员,后来自己开馆改为MMA的教练工作。徐晓冬与雷公太极拳格斗,实际上是武术散打与太极拳练习者的格斗,无论谁胜谁负本质上都是关于武术不同运动项目技击功能的问题。徐晓冬作为退役的散打运动员,改头换面打着MMA的旗号本身就是假,而雷公太极拳不管练习者水平高或低,起码举着太极拳的旗号这一点就是真。徐晓冬隐瞒自己曾经是散打运动员的事实,以武术打假之名行以假打真之实的现象应该引起大家深思。徐晓冬作为曾经的散打运动员深知武术散打的厉害,而其他武术散打运动员要求代表武术与其比赛时,虽然徐晓冬在视频中表现的盛气凌人,但是面对应战确退避三舍。
  二、看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
  武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确实存在盲目迷信、故弄玄虚、有意造假等不良现象。不但武术界深痛恶觉而且容易引大家的反感。虽然这些不良现象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是由于现代信息传播的快速广泛,对武术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例如大家提到的闫芳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早在2012年就受到了谴责并被驱逐出武术队伍。我国有几千万练习武术的人口,象闫芳这样故弄玄虚、刻意造假的只是个别。武术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都会存在瑕疵,不能因为瑕疵的出现就攻其一点、以偏概全、全盘否定。
  三、武术概念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武术是一个总概念,分概念由武术套路、武术格斗、武术功法、武术艺术所组成。武术套路的内容包括129个拳种,太极拳只是其中之一;武术格斗的内容包括散打和短兵;武术功法的内容包括抓功、掌功、裆功、飞刀、等等;武术艺术的内容包括舞台武术、影视武术、文学武术。在分析、讨论、判断武术的具体问题时,总概念、分概念、子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颠倒。谈论太极拳时就说太极拳的事情,不能把太极拳与武术等同起来,说太极拳不能打不等于能说武术不能打,武术散打是武术重要内容之一,难道武术散打不能打吗?
  四、武术套路的作用不能简单化
  一般人都认为武术必须能打,不能打就不是武术,这种把武术的价值功能简单化的看法,愧对了世世代代为武术发展呕心沥血的列祖列宗。大家应该知道武术中的武术套路、武术格斗、武术功法、武术艺术四大内容,各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行为轨迹、性质特征、价值功能、服务对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以人的肢体动作语言作为载体,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灿烂的光芒射向了军事、体育、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
  武术套路以"四击"、"八法"、"十二型"为动作素材,根据演练性质和不同拳种风格的需要,从动作的创编到串连,要经过动作构架设计、流派风格加工、艺术形象加工、演练技巧加工,大部分动作都是在技击方法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其技击含义通过脱离实战条件的"说招"来体现。正因为武术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脱离了实战的客观条件,中国古典哲学的太极学说衍生了太极拳,八卦学说衍生了八卦掌,五行学说衍生了形意拳,仿生学说衍生了象形拳,自然地理的现象衍生了南拳北腿等129个拳种。武术套路的外层为肢体动作的技术行为,中层承载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层折射出了儒、道、释的伦理精神。武术套路的很多"说招"不能够经受真打实摔的实战检验,不但不会使武术套路暗淡失色,相反更能衬托出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更能表现武术的魅力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最终发展成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举世无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套路对于人们的健身、防身、修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武术健身的角度来讲,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术语还没有出现之前。武术套路就出现了通过桩功来练习力量,通过拳法、腿法功来练习动作速度,通过腰腿功来练习柔韧,通过跳跃功来练习灵敏,通过套路来练习耐力,武术套路对健身手段的科学认识,不但比西方体育要早的多而且也深刻的多。从武术防身的角度来讲,武术套路正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所说,大概的意思是拳法似无寓于大战之技,然惯勤肢体、活动手足对作战是大有益处的。就连鄙视武术套路的徐晓东在视频中都不得不承认,从事过武术套路练习的人,列举了八极拳、形意拳,防身的能力肯定比没有经过体育锻炼的人要强。从修身的角度来讲,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武德修养,教化行为规范这是毫无疑问的。
  五、太极拳不能真打实摔就是假吗?
  武术套路及其太极拳的练习者,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确实不能与练习格斗项目的运动员真打实摔,这是武术套路及其太极拳的演练性质所决定的。虽然太极拳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打实摔的武术项目,但是不可否认太极拳是武术套路中优秀的拳种之一。因为,太极拳练习要求精神关注、松静自然、速度均匀、中正安舒、等等,它深刻反映了我国的和谐思想和中庸之道,而且深受国内外中老年人练习者的喜爱。邓小平主席当年访问日本时,还专门为日本人写了"太极拳好"的题词。太极拳的"说招"和练习推手的对象,一般是在本流派的师徒或徒弟之间,通过谦让友好的默契配合,体验动作的技击含义和形神相似的演练技巧,演练技巧的好坏是判断太极拳真不真实的客观标准。如果太极拳不能真打实摔就是假的这种判断,既不符合事物本身的客观实际,也不适用于太极拳,更不适用于武术套路。
  虽然武术套路及其太极拳与人体格斗项目都是讲武论勇之术,但是一个是演练性质的运动项目,一个是对抗性质的运动项目,两个性质不同的运动项目按照格斗的形式同台竞技,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这就象篮球运动员要求足球运动员同场进行篮球比赛一样,肯定是篮球运动员获胜。徐晓东在什刹海体校长期学习武术散打,深知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承担武术真打实摔的分工不同,才敢于用打假之名提出与太极拳挑战,这种行为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应该不言自明。
  六、武术散打是最能打的运动项目
  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都是武术中并驾齐驱的分支,对抗性质的武术散打由于受到人体徒手格斗运动规律的制约,不可能象武术套路一样进行演练性质的再创造。虽然武术散打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与武术套路大相径庭,但是为什么武术散打是代表武术能打的典范,为什么武术散打属于武术的范畴?这是因为武术散打和武术套路在格斗的技术体系和理论认识上一脉相承。武术套路格斗的核心技术是"四击"既踢、打、摔、拿,武术散打使用的就是这些技法。武术套路技击讲究攻击人体的"上三盘、下三盘"。因此,武术散打上到腾空动作,下至地躺打法都能够用,人体的头部、躯干、下肢都可以被攻击。武术套路中流行"远用腿、近用拳、贴身靠摔拿"的理论,在武术散打实践中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纵观世界流行的13个人体格斗运动项目,武术不但可称为大部分项目的鼻祖,而且在相生相克理论指导下,技击方法的整体性、实用性、灵巧性也是最优秀的。
  七、正确对待虚拟武术
  虽然武术艺术中的文学武术、影视武术,不是属于武术运动项目的范畴,但是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印象大部分都是从武侠小说、武打影视中得来的。写作武侠小说的文人墨客受到武术的启发,充分发挥思维力和想象力,把武术描写得神乎其神,只要能够想得到的就能够写出来。武打影视通过声、光、电、特技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把武术表现得无所不能。这些人体功能不可能达到的武术现象,在武术界把它们称之为虚拟武术。虽然虚拟武术是在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中出现的,但是对于宣传和推广中国武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虚拟武术是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需要,行为武术是人体健身、防身、修身的需要。我们千万不能将虚拟武术与行为武术画等号,更不能因为武侠小说、武打影视中,出现了虚拟武术的现象来迁怒于人体的行为武术,说武术是大骗子、是假打空。
  八、国家的软实力不能被扼杀
  由于武术本身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复杂性,没有通过专门的学习实践和理论研究,很难从宏观上对武术进行全面、深刻、正确地认理解与识。从徐晓冬与雷公太极拳比武之后的各种网评来看,不了解武术、贬低武术、否定武术的声音大有人在,甚至于出现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借题发挥,不但侮辱武术而且抹黑中国。我们在澄清武术客观事实,以理服人的同时,一定还要知道武术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最大,即使不了解中国的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武术。国家也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武术,目前国际武术联盟已经有  147个会员国。徐晓冬事件出现后在世界上也闹得沸沸扬扬,徐晓冬在视频中大言不惭的说:"徐晓冬火了,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好多国家的记者都要约他采访"。徐晓冬对中国武术会怎么说?对中国武术以及连带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我国发展日益强大,西方国家恨不得围追堵截的背景下,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千万不能被扼杀,借机扩大化来抹黑中国的论调必须口诛笔伐。(武汉体育学院  曾于久)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与其他门类武术相差太多了。
如果你试图用其他武术的思维方式去指导学习太极拳,就一定是离开了太极拳了。
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过去多年来爱好武术,具有相当功底而改学太极拳的人;
他们总是要用以前的知识做参照来理解太极拳理;
这就先给自己头脑中设定了一个尺子;
这么学太极拳,是非常辛苦而不入正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一定是以太极的拳理为指导的拳种;
不明白这些拳理,就不能正确练习太极拳。
这个理不是书上写了就能看明白的;
不是师父说了就能听明白的;
而是要开动脑筋去思考。
没人给你讲,你是弄不懂其中道理的;
有人讲了,你不思考不揣摩也是达不到真懂。
只有逐步悟到对太极之理理解的深化;
才能实现太极功夫的深化。
那些一知半解就不再深究的人;
只能是在太极拳大门外游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拳理是分层次的;
初学者、老学者都要对应自己的情况去学习。
有明师的当然明师会告诉你练什么;
没有明师的也要首先弄清自己掌握到什么程度;
分阶段练习,稳步前进才能真正进步。
超越阶段,急于应用,急于练高级功夫;
不仅事倍功半;
而且还会弄出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都练太极拳,可是很多人都在外形方面下功夫。
比赛标准舞蹈化,集体练习体操化;
太极理念口号化,配乐排队娱乐化。
太极拳普及的结果是却是很多人离开了太极拳灵魂的东西。
太极拳好,就是好在他是内家拳;
好在通过系统的对太极内功的练习,养身而健身;
从而靠机体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减轻以致根治那些常见的、令人非常痛苦的;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而热衷于腿摆多高,动作多美;
实际是在远离太极拳实际功能。
悲哀的是:全球多少亿的人都在练太极拳;
而真正知道怎么练太极拳的人还是很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习练者相信“苦练出真功”;
以为只要自己舍得下功夫就能练成真功;
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
功夫与道理是相连的关系,讲在嘴上的是道理;
用身体做出来的是功夫;
不懂的道理,身体也做不出来;
懂了的道理才能练到身上。
苦练是需要的但是这不是唯一的;
首先要明理!
知道自己在练什么,为什么这么练;
达到什么目的。
其次要懂法;
知道练习的具体方法;
这个办法不是自己想的而是有传授的。
最后才是苦练。
明理、懂法都需要明师的传授;
很多人以为靠视频靠看书就能学到真功,这是可笑的。
说一个例子,相同的药方治相同的病;
在不同的人身上的效果是不同的。
练习太极功夫,各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需要明师根据你的情况告诉你练什么;
这叫做“调”。像调钢琴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学到具体用法阶段;
大家都会对其巧妙的各种用法着迷;
有些人就要走上练招而忽视练劲的歪路。
太极拳各种五花八门的用法;
其实都贯穿了棚捋挤按採咧肘靠八法的劲路的应用!
体现了粘黏连随不丢顶的太极劲的特点;
其灵魂是对“劲”的系统认识;
高度的敏感、随机的变化和独特的内功的综合反应;
一切就是意念一动。
练招与练劲:
二者的分水岭就在对“舍己从人”的理解和重视上。
太极拳的核心元素是:引进落空合即出!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作为一门高级武术的太极拳;
要求他的习练者不能争强好胜;
不能看不起他人,不能骄傲自大。
你不信这个道理吗?
那你就练不上真正的太极功夫。
其实道理并不深奥!
太极拳是非常客观自然的拳;
他的道理建立在非常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基础上;
“过而不及”短短4个字,做到何其难;
你要争强你就过了,过了就不行;
老过就练不上,就是这么回事。
还有一条,你老过,师父不愿教,别人不愿理;
你缺明师领路,你缺挚友扶持;
盲人骑瞎马怎么上高山。
当然,不及也不行;
但是不及还会有人帮的,危害最大的是过。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界竟然有这样的观点,什么是高手?
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都会就是高手;
有的习练者追求会很多套路;
似乎各种太极拳套路都会打是一个很高的专业目标;
曾见到有人为了这个目标非常刻苦的练习;
但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道理——
贪多嚼不烂!
多不等于精是一定的。
任何一式太极拳套路都不多;
即便是聪明人有明师教;
穷其一生的精力去专门练拳也未必就能达到太极拳的高境界。
实在看不到还有人能练成好多式功夫。
看着这样的习练者,
兴致勃勃演练着多种具有着重大缺陷的太极拳套路;
深深的敬佩他的精神,非常可惜他的时间;
如果专心练一个套路;悟透了!
成就会不知高过现在多少;
哪怕你就练最简单的十三式太极拳。
古有一句:一招鲜吃遍天咯!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