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5: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太极拳的松:

松,实际是个相对而言的话题。

我认为就紧中松!

1,相对于拙,板,顶,呆等动作或诸劲而言;

所以要“求松”。

2,把要化,要发的劲

通过节节放松达到所需部位。

力由脊发,植于根;

发于端就是这个道理。

落点螺旋!

尽量减少各个部位对于劲的损耗,消耗。

例如“按”需要把劲发到掌根;

如果在传输中,架肘扛肩,就是肩紧,肘抬等

又有多少能到按劲上去呢?

所以这个劲不整如何能有效呢。

所以需要“整劲”。

3,透劲,一致性的整劲;

经过气宜鼓荡,内意整合

成为内动内功所积聚的力量;

在很短,截面积又很小的所在发出去,可称为透劲;

有厉,震,荡的特征。

此种的劲不仅需要节节放松;

而且内功的到位就“松透”。

4,控,对力点,角度,深浅程度的把控;

沾连沾随有度,抛、掷、接、拿有控。

此时的松不仅体格,更有心松。

到达此功境是为“松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5: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10-23 15:39
浅析太极拳的松:
松,实际是个相对而言的话题。
我认为就是紧中松!

应该要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理解;

1,是练的实质。所谓练就要熟练;

练熟了,松透了劲就整了。

是紧中松,棚中松!

没有熟练何来轻松,任何技能慨莫能外。

2,心松,心里紧张,动作就变形;

严重的屁滚尿流,丢盔泄甲就在其中了。

3,松不是想象中的东西;

不是想松就能达到的;

是功夫的表达,是能力的体现;

4,太极拳的松是综合性很强的东西;

其中和柔,和掤都有密切的关系;

是紧中松,棚中松!

焉是语言所能清楚表达的。

5,把松认为是太极拳的一切就是偏颇;

松是一辈子的事;

是永远的问题;

是一羽不能加,一尘不能落的追求目标。

没有秘芨,没有捷径可走。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5: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捣坠留住根;

微信图片_20170420192329.jpg

青龙出水根节催;

其根在脚主宰腰;

微信图片_20170420192347.jpg

胯根松开身手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5: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紧中松见棚里松;

微信图片_20171016102923.jpg

气叠鼓菪张力涌。

QQ图片20171024102647.jpg

胯松趾松涌泉空;

QQ图片20171024102739.jpg

借助地力反弹功。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4: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行拳时胯的作用:

练拳时需要强调“胯”的横向运动——崩弹;

同时也要特别注重胯的纵向运动就是“坐胯”。

拳练到一定程度;

讲究横向劲力与纵向劲力的交替;

这就是“螺旋劲力”。

横劲易学,纵劲难练;

此时需要做到纵向“撑拔”;

“拉脊与抽胯”是关键。

可以借助内脏上提;

使胯与腿骨肩抽开缝隙;

令胯根大筋纵方向拉紧。

“坐胯”时,则可以身借胯劲;

胯借身势,一起往下运动,

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就是“千斤坠”。

日积月累;

整个身体都能够纵向撑拔;

产生纵向的崩弹劲力;

此时身体的弹簧就已经具备;

是形成身体整体颤劲的基本条件;

而“提胯、坐胯”是关键!

我的行拳中的“青龙出水”等等就是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5: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要想做到周身一家的整劲;至少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胸腰折叠才能力由脊发;
就是背部肌肉跟骨骼的一种饱满状。
3、肩要沉,肘要坠;否则无法形成合劲;
前提是松肩,空肩;就是有肩缝。
功夫在背:背为阳,阳气充满才能发散;
背为人体最大最宽之处;
所蕴含的劲力也是最大的。
背活并且能崩弹旋裹;
如同变形金刚般的根据需要展现出不同的状态;
是为活、整!
背的力学构造由胯、脊、肋、肩主宰;
练拳时将胯、肩的拧裹崩弹;肘的折合;
脊的旋拧,肩的压弹充分表现出来;
从而实现“龙身”!
“身备五弓”中:
两臂,两腿加身弓;
最大的弓在于背;
只有将背脊盘好;
才可以将这把弓的威力表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5: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10-26 15:25
练拳时要想做到周身一家的整劲;至少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胸腰折叠才能力由 ...

练拳的火侯非常重要,其关键如下:
我们有句话:“累不练,困不练,饿不练”。那什么时候练?
要在你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练;
所谓精足气满,浑身都是力气。
一个健康的人;
应该每天都有这个状态;
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以后;
应该感觉精力充足;
两手涨满,浑身有劲。
练到了一定程度,
就不是你自己设定计划去练;
而是身体会自动提醒你去练。
往往你在那坐着,
心里头一股劲起来就坐不住了;
这时候练个十几二十分钟;
精神就愈发的振奋,
精气就愈发的充沛。
收功很重要。
几乎所有的拳;
练完了收式都是静一静,
关键就在这静一静。
这个静就是返先天;
能静多长时间静多长时间;
就把你刚才炼的这些都转入先天虚无;
而后再入后天气血。
所有拳法都是起于无极,最后收于无极;
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
草草了事,那就基本就白练了。
功夫这两个字,好像慢火炖老汤;
倒不主要是慢火;
关键是老汤里头的化学变化。
你说我练了几十年;
每天挥汗如雨坚持不懈,
这种精神可嘉;
但如果身心上没得着好处;
这几十年就白练了。
当然,也出汗了,出汗也是一种排毒方式;
多少对提升免疫力有些帮助。
但如果过了火,就会起到反作用。
内家拳的功夫;
提倡过而不及;
就是身心的逆生长;
体能体质快速增强;
四五十岁的人身体要比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好。
身体里头的筋骨愈发健壮;
这些你自己都能感受的到。
身边的人感受你永远是精精神神;
好像小伙子一样朝气蓬勃。
教书育人,话不能随便说;
书也不能随便出;
文章更不能乱写;
容易误人误己!
别人看了走错了路是有因果的。
最起码说的都是我练出来身心验证了的;
其实拳法这东西非常客观;
拳道同体,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只要你练对了身心上应该马上就有变化;
绝不会有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消息的。
都说以拳入道,道也很简单;
只要你空空静静不染片尘,
就离道不远了。
在这个程度上不管站桩还是练拳;
才能有所印证和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5: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10-26 15:25
练拳时要想做到周身一家的整劲;至少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胸腰折叠才能力由 ...

练拳的火侯非常重要,其关键如下:
我们有句话:“累不练,困不练,饿不练”。那什么时候练?
要在你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练;
所谓精足气满,浑身都是力气。
一个健康的人;
应该每天都有这个状态;
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以后;
应该感觉精力充足;
两手涨满,浑身有劲。
练到了一定程度,
就不是你自己设定计划去练;
而是身体会自动提醒你去练。
往往你在那坐着,
心里头一股劲起来就坐不住了;
这时候练个十几二十分钟;
精神就愈发的振奋,
精气就愈发的充沛。
收功很重要。
几乎所有的拳;
练完了收式都是静一静,
关键就在这静一静。
这个静就是返先天;
能静多长时间静多长时间;
就把你刚才炼的这些都转入先天虚无;
而后再入后天气血。
所有拳法都是起于无极,最后收于无极;
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
草草了事,那就基本就白练了。
功夫这两个字,好像慢火炖老汤;
倒不主要是慢火;
关键是老汤里头的化学变化。
你说我练了几十年;
每天挥汗如雨坚持不懈,
这种精神可嘉;
但如果身心上没得着好处;
这几十年就白练了。
当然,也出汗了,出汗也是一种排毒方式;
多少对提升免疫力有些帮助。
但如果过了火,就会起到反作用。
内家拳的功夫;
提倡过而不及;
就是身心的逆生长;
体能体质快速增强;
四五十岁的人身体要比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好。
身体里头的筋骨愈发健壮;
这些你自己都能感受的到。
身边的人感受你永远是精精神神;
好像小伙子一样朝气蓬勃。
教书育人,话不能随便说;
书也不能随便出;
文章更不能乱写;
容易误人误己!
别人看了走错了路是有因果的。
最起码说的都是我练出来身心验证了的;
其实拳法这东西非常客观;
拳道同体,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只要你练对了身心上应该马上就有变化;
绝不会有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消息的。
都说以拳入道,道也很简单;
只要你空空静静不染片尘,
就离道不远了。
在这个程度上不管站桩还是练拳;
才能有所印证和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3: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卫!师父,今天的练拳感悟:
以前一直知道我们需要找第三条腿插地的感觉;
可是一直以为尾闾上翘就好;
今天师父让我尾闾上翘的时候收腹;
后面再胯部松下来;
这一松很重要;
就感觉脚底重了,跨也不堵,更灵活了。
另外,体会大椎领起;
需要保持目光平视,找一个目标盯着;
这样容易意贯大椎;
进而保持大椎领起;
以前有些刻意;
过而不及;
往往容易僵甚至导致整个头部无法放松;
现在多注意大椎,保持目光平视;
感觉头部自然了不少。
谢谢师父耐心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2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要松一辈子;
但是是紧中松!
生活中的松是一种感觉;一种体会,也是意识中的一种概念。
因为,生活中的松是局部性阶段性的;
而且,没有实在内涵性的;
只是一次性的有紧变松的行为结果。
尽管体现了松的形态;
但是,表现为软和松散,
完全丧失了原有的饱满之势。
因为它只有一次有紧到松的转换;
松下来就再也紧不起来了,
唯一的表现就是软,就是松而无力。
从太极拳的角度来讲就是懈或丢。
所以讲,很多人是打太极拳时自我感觉很松,
但是别人一推就要站不住,
就是松软产生的丢!
而太极拳的松是人体的各部位
有紧转变为松的全过程:
人体有头,四肢,躯干,五脏六腑组成。
毛发连着皮肉,皮肉连着肌肤,
肌肤连着骨骼,骨骼连着肌腱
,韧带,关节,四肢连着躯干,
躯干连着五脏六腑。
由于上述所有部位都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人体各部位的放松
必须是通过拉伸,
舒展,挤压;
变得伸长,柔软,灵活,富有弹性;
达到由紧变松的目的。
这如同弹簧被压和橡皮筋被拉长;
由紧变松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
那就是弹簧和橡皮筋的俩头必须是固定的;
而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连接的;
所以,完全符合这个条件。
为此‘练拳时需要稍节领劲;
松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
而是一门文化,是包罗万象的综合科学;
中国太极拳是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华而诶。
明白了松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人体运动的根本原因;
人体松了以后怎么会产生力量的?
人体各个部分都是生理材料;
本身都有自身重量的,
它们自身也不能产生力量的。
平时,由于人体机体各部分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所以,各自的重量都被分散了;
就感觉不到有多大的重量;
但是随着人体各个部分的放松和放松程度不同;
人体的自身力量和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也就发生了改变。
如果,手腕,肘关节,肩关节都放松了;
那么,牵引这三部分的力量;
因为由紧变松而暫时减弱了支撑和牵引的力量;
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
全部压到了肩膀上;
此时,整个胳膊变得相当的沉重;
这个时候整个胳膊的重量就是胳膊自身重量加上地球引力之和;
这不是胳膊产生的力;
而是由于这三部分放松后引发的松沉劲;
其实就是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
同样道理,肩背腰的放松;
就把肩背腰的紧密连接程度松弛了;
彼此间的牵引力也就暫时减弱了;
这三部分自身的重量也就完全落到了臀部和双腿上;
感到特别地沉重。
此时进一步落胯,松膝关节,松髁关节。
这样就把整个人体的自身重量放到了脚地下。
此时此刻,仅仅是由于人体的四肢,
躯干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节节放松;
由于每一个关节和部位都进行了由紧到松的拉伸;
舒展的运作,
松弛了这些部位的连接和牵引力;
结果把这些部位的全部重量传送到脚地下。
此时此刻,既没有人体任何的运动;
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力;
完全是因为一个接一个的由紧到松的
不间断的反反复复的转换
才引发的人体自身重量的下沉。
所以讲整个过程中
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骨骼的单一运动;
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力的产生。
这就是从头到脚节节贯穿的
一一放松的全过程;
真正做到把气完全沉到了脚底下;
也就是通常讲的脚底生根了。
放松颈肩肘腕腰胯膝等各关节各部位时;
这些部位千万不能移动位置;
目的就是为了固定住;
便于拉伸,舒展,活络这部位;
做到柔软,灵活富有弹性;
如同弹簧压紧后的反弹和橡皮筋拉紧后的回收都是产生松。
人体在行太极拳的过程中;
同时要多次反复;
甚至多次重复地进行类似弹簧和橡皮筋的动作;
行拳中,上身沉肩坠肘就是拉伸气下沉;
落胯敛臀就是下压。
从而,达到上下全身都松了。
不仅一个部位能做到松;
而且,人体所有的部位必须都做到都能松。
这不仅需要练;
而且是长期的刻苦的;
甚至,是要受煎熬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所以说放松不是几天几个月能做得到;
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一定都能做到的!
所以为什么说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
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