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5: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练发力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须练好松放劲,及旋贯力即钻头劲。
第二层再练松弹劲,
内气充沛支撑能使发力的威力提高一个挡次。
最后就是练松炸劲,
务必使骨骼,肌肉松透松净。
发此力全从瞬间惊炸中显现,
內气外炸,此劲力神威无穷力无比,防不胜防。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5: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整体运动中的关键要点
1.立身中正
盘拳及推手中身形的第一要点就是务必身法中正;
不偏不倚,使身体的各部位都不散漫失中。
能支撑八面舒展大方,和顺圆活。
立身中正指自头顶百会穴至躯干下端会阴
形成上下一条线;
不能有前俯、后仰、
左歪、右斜的缺陷;
不然会造成重心失衡。
内三合、外三合就是把
手、足、肘、膝的劲与肩、胯的劲相合;
并不是仅限于生理位置在平面上相对应、相合;
它是强调各个部位相辅相系,相互照应,协调相随。
立身中正必须有虚领顶颈、松肩沉肘、含胸拔背;
开胯园裆等元素支撑;
不是孤立的。
只有身法中正;
脊柱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柱作用。
久而久之浑身才能合下千钧力;
炼就棚圆劲。
若不能立身中正;
就谈不上练功;
只不过是运动运动而已。
为什么特别强调立身中正问题;
就是为了确保以下丹田为核心的
运动体系的正常运行。
有了这种拳风的养成;
才能在任何困难条件下;
确保气足劲整、运动自如;
让身体始终保持着“立身中正”姿势和状态;
才能使各个部位都处于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
有利于养生。
才能使各种机能都处于可防可打的战备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2-1 19:48
在人体中,腿为根节,腰为中节,头为梢节;行拳时首先是由下往上即---根节催中节;然后中节催梢节,只有这 ...

人的手臂做螺旋圆周运动时;
要以指尖依次递进替换领着劲划圆弧;
它引领圆的走向。
沉肘相随;
肩部既要松活;
还要催促手臂完成螺旋圆周运动。
各负其责,不可错乱(千万不要用肩劲划圆)。

脚运动时也要如此;
大脚趾应先有上领提起的意念和动作;
膝部随动而不要挂力(紧跟就行);
胯根既要松又要催;
这样的运动才不会有拙力,轻灵圆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12-6 17:14
人的手臂做螺旋圆周运动时;
要以指尖依次递进替换领着劲划圆弧;
它引领圆的走向。

运动中领、随、催的关系

    手、脚、身动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意动气随、气催形达。
这里的稍节领劲就很重要!
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
就腿而言;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上中下三节怎么运动就很明确了;
也便于在练拳时检验。
当体悟中节随根节催时
必须同时有一个松沉在里边,
离开了松沉劲就会浮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指部分也有三节之分。
第一节指尖要起领劲作用;
第二节指骨节要随着指尖而动;
第三节指根,它要松沉而催促。
这样依次的领、随、催,指关节就容易松开了。
明三节:
主要了解运动时领、随、催三者的关系;
把领劲、随劲、催劲形成一个劲。
当内气催促形体开始运动时;
都要先从两头的梢节(手指头、脚趾头)领起;
骨节与骨节之间形成松展、松开、对拉之势;
去完成形体动作上的变化。
在练拳过程须细细品味,默默对照。
能做到梢节领起的螺旋劲是什么感觉;
没有梢节领的螺旋圆周运动又是什么感受;
像这样带着问题去研究拳术;
并去体悟,肯定会有收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17: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脊柱为轴心进行螺旋转动;
内气由腰肾而出;
周流全身后,再回归到肾。
腰肾是分配器;
内气的60%上行经肩、肘、手直达指梢;
40%的气下行经胯、膝、踝、直达涌泉穴;
内气继续松沉下去;
地面对脚掌产生了反作用力
并非单纯由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劲(松沉劲与反作用力)
必然合二为一(以下沉为主)。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
内劲走向的运动轨迹路线图。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是高手才能具备的;

靠平日的修炼和经验的积累。

遇敌时喜怒不形于颜色,

甚至伪装成弱者的假象;

能真切感到一口气下沉至丹田;

沉下去又有一股劲反上来;

自然地催动眼睛微微向上一翻;

身形会自然地向下松沉。

松沉不是下坠;

是象要起跑预备一样,

为了获取大地的反作用力。

兄弟们如果遇到是非,看到说着说着不说话了;

身体又往下一塌的,就要千万小心了。

这是我实战经验的真实体会;

能“松”了;

可以控制自己的攻击欲望;

更清楚地看穿对手辨明形势;

在必须出手时才能如决堤之水势无可挡;

做到一击必杀!

那时的心态虽如古井之无波;

近于“平常心”;

但毕竟包含有杀心;

所以我称之为“八分进取心”。

为什么是八分;

因为凡事如果十分用心;

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也。

故要留下它二分;

方可做到阴中含阳、阳中有阴;

凡事照此做去;

才真的能事半功倍。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真切感到一口气下沉至丹田;

沉下去又有一股劲反上来;

自然地催动眼睛微微向上一翻;

身形会自然地向下松沉。

都是我的本体感受。

这就是大道唯一真理不二的道理;

古今中外遵守的规律是同一的。

眼睛需要微微上翻以泄阴火。

   如“气沉丹田”、“耳根提劲”等;

也是先得了果再去寻的因。

内功拳的锻炼及打法要领,

和实战的要求是一致的;

完全可以互相印证;

而且技击和养生本来就不矛盾啊。

至于你看我说气沉丹田又反上来翻眼睛;

是为了叙述明白,实际是一瞬间同步完成的;

自然也会有下颌内收;

含胸拔背等现象同时产生。

   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自己身上;

才能剔除不合理的内容。

就是攻击对手更薄弱的部位;

出手更狠毒、场合更复杂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5: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为什么要用桩步?

拳架中静态桩是有练身作用;

既能适当壮体又兼些许敛神。

活桩步也是动态桩

一般以弓,马,虚,为基础步伐;

辅以虚实的身形和手法组成

或定或动的动作来充实拳的势式;

熟练和固化动作的准确实施。

在此基础上运化出劲路,势能和神韵。

这就是落地生根也!

1、拳术的习练一般都从基本功练起;

从练腰腿开始包括压腿,踢腿,拉韧带;

下腰,跨步,劈腿;

拳分内外,功无论上下;

为的是技打和强身健体需要。

2、基本功是一个逃不过去的环节;

无论怎样练架;

想使拳达到一定深度必定最后考验到腰腿功夫;

没有练到必定要补课。

3、通过一个一个的桩步的习练

使基本功加深,动作优化;

劲力充实,拳架的工整性不易走形。

4、此种基础之下,拳架习练应运而生;

水到渠成;

而且能深化,优化;

且能简化,少有神化和玄化。

5、桩功在拳中有一定意义,有一定作用;

决不能把桩功等同于拳技,

桩功代替拳的功夫。

拳是把桩功集合起来,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套路;

变成一个整体;

既体现传承又发扬拳技;

是变化的需要;

发展的要求;

又可形成多样化;

供整理研究提高。

拳和桩是形成武术的基础;

也是武术的显著特点。

是点和面的关系;

他们互相映衬,互相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18: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单鞭”一式的精彩妙用是:
单鞭一式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若问此式玄妙处,去寻脊背骨节中。
到脊背骨节中去寻找什么呢?
应理解为内气在脊柱骨节中松旋后;
由内往外开、掤膨、展、炸。
单鞭这势变化甚多;
有擒拿反擒拿,肩、肘、手
以及脚在防御或进攻都能用上。
能攻能守,全靠脊背尾闾运化;
全凭螺旋圆周运动的一阴一阳起作用。
定势时外形酷似一根鞭。
故赞其雄姿,关键之处还是脊柱中的螺旋劲。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