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胜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好。
环宇星:
今天在师父的教导下,我在练金刚捣坠时体会到须得意贯大椎,这样会使得上身与下盘形成对拉,若是没有拎住大椎,劲就泄掉了。
李加富:好!

我:
@宇 环宇星好好好!其他的动作也是一样大椎一定要意惯;才能有和尾闾对拉的劲道。谢谢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是一个长期的明理过程;
从一个门外汉到对太极拳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明理”分为两个层次:心明和身明。心明就是通过师傅的各种形式的专场报告、
培训班,各种正规的书箱、
视频资料中有关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论述;
以及拳架套路的一招一势
和每一招势的技术含义的学习、演练和揣摩;
逐渐的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
经过长期的积累;
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正确的
太极拳观念和一套的拳势、拳架。
而所谓身明,则是在心明的基础上;
在长期的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
将心明所学到的和所悟到的一点一滴的
转化到自己的身上的过程。
而这一点一滴的转换的过程;
是一个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过程;
要有十足的耐心和韧性。

虽然心明和身明分属明理的两个层面;
但是二者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刚开始是心明在先;
身明在后;
二者相互促进成螺旋式上升的进步。
到后来就无所谓先后了;
心明的进步会使得身明变得相对容易;
反过来有些东西上身了又会
更进一步地加深对拳理、拳法、拳势的理解。
其次,要想在明理的大道上有所进步;
除了持之以恒、风雨无阻地练习和
长期的默识揣摩而别无它途。
一遍不忘、两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
太极拳是一门深藏哲理的一门拳术;
我们要想学好它必须反复地学习、细心地揣摩。
师兄弟之间最好能相互交流讨论;
最后从师傅的教学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学习太极拳就是一个明理的过程;
持之以恒和默识揣摩是学习太极拳的最好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的三大要诀,绕不过去的修炼!
学习太极拳的要求很多;
不过总结就是上悬、中松和下沉。
只要把握这三个规矩;
相信长期持续下来;
自然就能领略到太极拳的奥妙处所在;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登堂入室;
共享太极拳的神妙之境!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的要诀之一:
上悬;中松;下沉!
上悬
就是顶头悬、虚领顶颈;
简言之就是收下颚;
大椎像挂衣架的挂钩一样拉着的状态;
上面领住了;下面都是松沉坠的状态。
其目的是使基底脑(脑下垂体)保持在最宽舒的状态;
有助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运作;
另外可将脊椎骨轻轻提起;
不但有振奋精神的作用;
亦可使身体不致因松肩和下盘松沉的作用而瘫软。

中松
就是肩膀以下的上半身尽量放松;
亦即练拳时手臂的任何动作均要以坠肘放松肩;
即使在生活、工作中亦不使肩膀突起;
而且尽量不出拙力;
长期下来才能使肩膀完成垂肩变化;
衍生气沉丹田的效用;
进而冲开夹脊关;
以致手腕的上提坐腕自然就有夹脊的感觉;
届时自然就会形成力由地起的整劲效果。

下沉
就是动与动间(即变换重心时)都要以意点放尾闾下沉;
长期下来自然就能松腰胯;
而进入练内功的阶段;
亦即此时内气才会逐渐下沉到脚底;
进而与地气结合;
往下扎根、往上长劲;
这是整个身体的基柱(犹如吊车的支柱);
下盘愈稳当;
所能发挥的劲力自然就愈强。
习练太极拳是一段不断换力的过程;
上列三者的要求缺一不可;
当然好强好胜的心是绝对不可有的;
除非你不想进入其堂奥;
如果你有心要练好太极拳,
就要学会吃亏;
舍己从人;
并随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否则太极拳的登堂入室是绝对与你无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的要诀之二:
主宰于腰就是以腰胯带动四肢!
1、手的动作其实只有四个;
一是上提、二是下放;
三是合掌变挤;
四是双手打开;
而前提都是要以意导松肩来完成;
如此手与身体才能形成连结);
至於手要往左、往右或往後;
完全要由腰的旋转来主导带动;
两手臂只是被动跟随着;
而脚的运作也是如此;
甚至两手脚的发劲也是由
腰胯的松沉以及带脉旋转在主导操控。
2、要完成腰胯带动四肢的修炼;
学习初期就要遵守两大原则:
(1)确遵太极步法—往前,往後或侧移脚跟先点地;
尤须注意要有两个支撑点才能移动重心。
偏沉则随!
(2)脚动手动,脚停手停--
脚不动或腰不转,手就不能自动;
而脚或腰停止动作时;
手就要自动停止,否则就是动手。
3、长期腰胯带动四肢的修炼;
应用时自然就不会出现乱动手的情事;
而且所出的劲道就不会是个别的;
而是全身整体的弹簧劲;
只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
功夫就能练上身;
届时所谓的摺叠劲;
螺旋劲或缠丝劲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不必刻意去练或去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有心要练好太极拳,
就要学会吃亏;
舍己从人;
并随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否则太极拳的登堂入室是绝对与你无缘的。
16:27:49
【冒泡】程卫 2018/1/21 16:27:49
上悬;中松;下沉!师父总结的精辟 大椎,腰胯,涌泉一个不能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的要诀之三:
双脚的虚实务必要分清!
1、初学太极拳套路时;
并无法做到虚实分清;
不过观念要有;
也或许步幅会大些;
不过随着功力的增长;
步幅就会逐渐缩小至与肩同宽;
俾有助双脚的虚实分清;
及步伐移动的快速与灵活。
2、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双脚的虚实分清并不是那么重要;
什么四六步、三七步、二八步或一九步均可;
而且双脚步幅大些
在表演或比赛时动作比较大器好看;
进而有助胯骨的拉开;
不过倘能了解虚实分清的重要性---
内气较能由虚脚松沉到脚底;
进而在虚脚转变为实脚时;
松沉到虚脚脚底的气就会
由涌泉穴发挥变能作用;
将其转变为劲往上长;
这也就是虚实分清;
在太极拳修炼占有关键地位之原因。
3、然而除了双脚虚实分清
可以将气转变为劲之外;
另外骨髓的密度和筋络的松柔度
也是影响变能速率的两大要素;
除了掌握正确的练拳法则之外;
持之以恒的练习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拳的关键要素就是:
行拳要使内气尽量往下松沉!
习练太极拳的秘诀其实就是如何使气能往下松沉;
1、松肩:不论是行拳或日常生活工作中;
都尽量不使突肩,内气才不致被提起。
2、手臂上举尽量不过肩,且手肘务必要坠肘坐腕。
3、行拳或日常生活工作中;
全身尽量要放松,尤其不出拙力;
手臂上举或提物时;
依据肩肘手的原则循序渐进;
仅出能悬在指定位置的力道即可;
多余的力量尽量以意导松。
4、立身要中正:
身体倘未能与地面保持垂直;
身体某部位就会僵硬;
进而容易造成气滞之情事。
5、脚分虚实:
虚实分得愈明显;
腰胯愈能放松;
而上半身的气也愈能过带脉往脚下松沉;
进而与地气结合;
往下扎根、往上长劲。
这就如同植物一样;
根扎得越深,上面树干枝叶越茂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7: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练的对不对?

一看脚

二看膝

三看腰胯与转体;

上看肘定位;

下看膝定位;

再看发劲与劲力。

判断一个人所练的太极拳是不是合理!

一先看练拳者的两脚:

看看其双脚是否是外八字;

正常练太极拳两脚应该是基本平行或者微微外撇;

外撇的角度不能大于十度角。

还要看他的双脚是不是在乱动;

是不是在喝风。

太极拳要求脚落地生根;

不许乱动;

在套路里为了衔接;

需要调整方向,才能转动。

转动时要求不许翘脚趾根;

是以脚后跟和脚趾根为轴;

脚掌贴地外转或者里扣。

目的是在技击过程中;

可以随时停下来进攻或者防守;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看其两膝盖:
是不是前后左右摆动;
两腿是两个桩;
需要相膝!
不许前后左右摆动;
摆动了就失去了根基;
下盘不稳,在技击中必败。
还要看其两膝的方向
是否是跟脚尖方向一致;
如果不一致,
很容易损伤膝盖;
很多练太极拳的膝盖损伤,
跟这种情形有关。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