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6: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如何做到脚下生根:
练拳要脚下生根。
太极拳爱好者,要想入得太极大门;
从脚下练起是太极拳入门功夫的必由之路,也是捷径。
初学太极拳主要是培根;
就好像树一样,根深才能叶茂;
一棵大树失去了根,就会枯死。
练太极拳脚下乱动,是根节不明;
上边拳行的对也不对。
因为太极拳的力是从根节发起;
太极拳用的是全身整体力。
要做到下盘稳固、脚底有根;
行拳时脚应该时刻注意要五趾根扣地;
涌泉穴要空,保持重心稳定。
练拳时,脚一定要踏实,不许随意乱动;
十趾根扣住地面;
只有这样才能脚下生根。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体会的是;
如一辆载重的车子,只用手推是推不动的;
必须脚下使力;
通过脚、腰、手的整体力才能将车子推动。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6: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行拳如何做到脚下生根:
1.了解人体力学,弄懂培根的重要性;
人体的力都是成对的;
只有脚的松沉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弹力(反作用力);
才是人体的力源。
所以行拳必须固根,落地生根。
2.弄懂太极拳运劲的轨迹:
力发之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就说明劲力之源在脚,运劲的枢纽在腰。
太极拳运劲的起点、路线、施力点、支撑点、着力点的轨迹是:
脚松沉到地的反作用力
运行至腰,松胯、折叠、旋转;
通过腹部和胸背的配合;
运送到上肢发力点上;
通过带脉旋转,落点螺旋;
运送到下肢发力点上。
(1)在脚
是说脚首先要踩地落实,才可以生劲,脚下开始起动。
(2)主宰于腰
是说腰部为周身的枢纽;
是劲力的虚实转换,劲力变化的枢纽。
练拳时,要养成一种习惯;
即不论大小动作;
都以腰部带动(又日丹田带动)。
(3)形于手指
劲力最后传到并表现于手部。
其根在脚;
绝大部分练拳者都认为太极拳要从手上、身上开始练习;
从人的常理上来说大家都很容易接受。
刚好练反了;
这样练习却很难快速踏入太极拳的大门。
二、注意以下事项
行拳吸气时意念在两脚;
也就是行拳时;
时时想到两脚;
要五趾根扣地。
松沉到脚;
行拳时一定要将全身的重量通过两脚传人地下;
膝关节不负重,膝盖疼痛感就会消失;
这样膝盖疼的问题就解决了。
行拳时要时刻注意;
脚下阴阳变,身上力量现;
就是行拳时要时刻注意两脚的虚实变化;
实脚要实足;
虚脚要虚净;
以实现脚下虚实变化的渐变全过程。
练好太极脚,获得了踩劲;
要注意运用。
1.行拳的要点
平时练拳架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脚跟的稳固性;
方向不同拳势、不同动作中脚落得方位;
角度,重心变换以及转动时的轴心
是以脚跟为轴,还是以脚掌为轴?
都要清清楚楚,以维护自己的动态平衡与稳固。
2.在技击中的作用:
一旦与人交手,不论用哪种发放方法;
都要着眼于根节;
要注意对方的脚;
千方百计破坏他的根节;
千方百计力求自己的中正稳定。
平时行拳就要时刻注意培根、正根、固根的锻炼;
从而达到根深蒂固、收放自如;
这是初学者所必须注意的。
太极拳从脚下练起是一项大工程;
能够达到从脚下练起也就算开始进入了太极大门。
练习的过程,就像大树往地下深深扎根的过程;
日久天长,太极拳的脚下功夫自然上身;
桩功很坚固,撼之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1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练太极拳时?
两手总是一长一短;
一上一下;一左一右;
一正一反不断地变换;
互相替换;
如同在日常生活中;
体育运动中;
武术运动中‘力偶’;
这力学上的现象是常见的:
如汽车在转弯时,驾驶员两手交叉旋转方向盘;
游泳运动员的自由泳。
两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后;
两脚一上一下;
又如摔跤的背摔;
从背步转身到拧腰变脸时,
上半身与下半身也是一对力偶。
擒拿中的反关节技法;
也是一对力偶的运用······。
以立体球形运动的太极拳;
在演练时每一式动作;
都是各种方向的力偶与杠杆的组合运动。
太极拳的螺旋劲是力偶;
杠杆;斜面;
合力等等的综合运用;
在实战时才能施展沾粘连随;
借力打力的技巧。克敌制胜。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17: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发劲?

发劲就是击打。

其实拳术和太极拳的发劲,没深奥之处。

君不见小孩发怒时拳打脚踢,劲力通畅毫无滞呆;

拳术的发劲;

太极拳的发劲其实与小孩的拳打脚踢是一样的;

我们观察一下打沙袋时的情景就知道。

沙袋受到击打后也会飞出去的。

       但搏击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打沙袋似的发劲;

发劲前要有垫铺的过程;即化劲。

两人搏斗时你能抢占有利位置;

从容不迫地化解对方快速;

猛烈的攻击。同时控制对方使其成背势。

这时是最佳发劲时机。

        传统的太极拳套路里;

每一势动作都是训练先化后打或即化即打的技能;

因此练习者要充分明了动作的基本含义;

了解拳架中各势间的共性和个性。反复锤炼。

在正确掌握拳架的用法后;

配合步法,在老师的指点下反复操练;实验。

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熟练运用。

不会化劲,空谈什么,透劲;

长劲·····或传授所谓发劲的奥秘等等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发劲前的垫铺没做好(化劲)就发劲这是很危险的;

对方不是沙袋,任你击打;

这时有被对方借力打力击倒的危险。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尾闾就像天平的指针,
指示轻重的;如同轮船的舵一样,掌握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时如果能接通督脉;
任脉是稀松平常的事;
任督二脉:
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
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
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
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
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练拳时舌尖轻抵牙龈(即口腔下颚龈交穴);
提肛。同时虚灵顶劲;
尾闾中正。
如能正确做到;
那就是练拳时接通了督脉和任脉;
处于练功状态。
练太极拳时始终要保持这状态。
不练拳时舌尖与牙龈分开了;
肛门也松开了。
这时督脉和任脉也就断开了。
也就是说练功时督脉和任脉接通的;
平常生活时是断开的。
这毋庸置疑的。
练功时,督任两脉接通与十二经脉一起使气血加快周转流通;
使身体各器脏得到充分的营养;
工作能力加强。
从而强身健体,获得养生保健之效果。
练习者或者太极拳老师要实事求是。
否则的话是害人又害己。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9: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始终想到第三条腿往下插的感觉是下盘稳固增加。
因为是三点成为一个面了。尾闾就像天平的指针;
指示轻重的;就像轮船的舵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9: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一条线;脚底阴阳变。
郑兴华:
@杨锦富 ,刚才在忙没看短信回晚了。
今天师父从起式到前面几个动作的要领又详细讲解并作了示范,使我受益非浅。
对我行拳过程中松胯,领椎,眼神的及时纠正;
尤其是对尾闾掌舵;
第三条腿向地下插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谢谢师父!
 楼主| 发表于 2018-2-18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练拳体系;
融合的是翻子拳,戳脚,形意,八卦,通背,劈挂
等核心基本功;
轻松,舒服出内劲。
大部分功法整理如下:
定桩
无极桩,浑圆桩,葫芦桩,盘根桩,大字桩;
骑马桩,提胯桩,独立桩,三才桩,顶天立地桩
手法
正逆缠丝功(肩,肘,手);
肩肘缠绕操,左右摘瓜;
甩臂抽肩,前后泼,大风车;
肘画圈,单手开合;
双手开合,磨菜刀
动桩
前后摆桩,左右摆桩;
洗水缸桩,阴阳掌桩;
多角度抱球动桩;
蹲墙功桩,固下盘功桩;
松胯桩,独立摇摆桩;
开门关门桩,砍柴桩;
大鹏展翅前后上下;
打鼓桩,爬墙桩;
步法
格子步,起落钻翻步;
猫步,前摆步,后摆步;
三肢前后步;
如履薄冰步,瘸腿步;
铁锹步前后左右,前脚步;
前后封手步;
腿法:勾踢,根踢,戳踢,双踢等等
内功功法融合最实用的功法;
最轻松;
所以内炁最容易发动;
无极桩;基本松肩松胯,内劲大增。
以上基本功没有一个是用力气的;
都是求不用力;
逐渐丢弃力量;
只有如此才能练出千斤巨力;
百岁老人也可以练习,十分轻松。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6: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学真太极,先找个好老师;

好老师不一定要有名气;

要有功夫而又明理。

千万不要跟那些练操的学;

学偏了以后想纠正都难;

自学也不行,武术没有自学成功的。

如果本地没有好老师,又特别想学;

那可以看一些好的教学光碟,

学一下里面的基本功,

最好两个人一起学,互相纠正;

至于招式套路嘛,就不要学了;

还是等找到好老师再学吧;

这主要是考虑到以后出门寻师可以略微节省些时间。

一般好的老师教太极,都会先教些基本功;

比如站桩、基本手法步法;

千万不可忽视这些;

一定要好好练,始终紧记;

练拳练的是身法;

不是招式有多少,多练这些基本功;

是让你达到身法正确的捷径。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