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以沉劲为主;
我们身上有很多关节;
这本是为了便于活动才天赋的。
常人都能正确地运用它们;
但只有武术家才将它们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拳种之多,成百上千;
实质上也不过是练习这些关节的不同的运动方法而已。
关节以灵活为贵;
越是灵活,对我们的作用越大。
奇怪的是,对手上的关节可以充分的“自由”活动;
唯恐它们不够灵活,想尽一切办法去训练,
增加它们的灵活性;
而对脚上的关节,
却人为地加以限制;
唯恐它们能“自由”活动!
在太极拳著作中,都主张一趟拳架,
只能在一个高度下练完,不可忽高忽低。
这就使得脚上六个大关节;
只能在极不自然的状态下运动;
以致于不可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这样练法,容易增长腿脚的硬力;
但一定练不出自然的弹性来。
发劲时只会后脚向前蹬,是做作出来的;
因而动作速度不够快,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练的;
而且还以某些著作,作为这样练的理论根据。
真是习以为常,不以为病。
说穿了,这就正是很多人练了很多年
还不会发劲或者发劲的效果很不好的原因。
主张在一个高度下练拳的人,大约是认为:
只有如此,重心才不至上浮,
有利于气沉丹田,根基稳定;
或者还认为,这是学功夫的人;
在得到功夫以前;
应该先吃的苦,是培养耐力,等等。
须知气沉丹田,是自然的,
不是死死压住;
而根基的稳定,是灵活的稳定;
是全身松了,重心自然下沉的稳定;
不是死死压住的稳定;
如果以压求沉、求稳,
就只能使下肢丧失弹性。
这样的思想方法未免主观;
认识理解也失之肤浅。
关节以灵活为用。
脚上之所以要生几个关节;
正是为了要给我们带来灵活方便;
不知是多少万年进化的成果;
是我们人类得天独厚,值得骄傲的地方。
哪有故意限制它们的灵活性;
只准压死作横向运动而不准上下有弹性活动的道理?
无奈很多人都不爱动脑筋;
习惯于人云亦云,还认为这是“祖传秘方”。
如果真是祖传,也应认识到祖先和我们一样;
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重要的倒是我们现在应该给后辈尽量少留下一些错误的“祖传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