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08: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是一本书:
封面是父母给的;
内容是自己写的;
厚度可能不完全由本人决定;
但精彩程度却是自己创造的。
至于有️多少人阅读;
就看我们能影响多少人、
尊重多少人、
成就多少人。
人生不会亏待我们;
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会锻就成熟而坚强的自己。
唯有累过方知闲;
唯有️苦过方知甜;
唯有做过方知果。
这个人生大道理是必修课;
练拳更是应该如此!
也许给你带来一生的脾益!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7: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每次拳架盘练;
只可选择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
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
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所谓心法、重点;
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
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
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
并且运用自如;
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
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7: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
应该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
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
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
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
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
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
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
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
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
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
有不松开的地方;
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
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
因此在盘练拳架时;
必须要全身松开;
节节放松,节节贯串;
一动接另一动;
不能有停滞。
这就是练拳的快慢相间!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17: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任何一个拳式动作;

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

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

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

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

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

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

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

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

应先放松两肋;

后松肩、肘、腕。

“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

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

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在拳式练习中;

重点不在拳架定式。

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

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气敛入骨」是用意

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

并下沉至尾闾。

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

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

当下沉到底时;

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

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沉不是直往下跌;

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

左边沉,右边升。

右边沉,左边升。

如同跷跷板原理一样!  

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

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

例如:手向上动,

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

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

手走左,则身走右;

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

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

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颈;

含胸拔背,松跨相膝;

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

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

「中线」开始,在「中线」 结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的人们都知道上下相随;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相随?
真正意义的上下相随是指的“四大块”;
就是两肩、两胯;
不只是左右肩关节;
还有两个肩胛骨这两大块。
两胯是左右臀部各一大块;
这四大块能够能会动了才叫做上下相随。
如何开肩;
如何理解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阴阳互为其根;
一层功夫一层理;
对于每一个问题的理解;
细心揣摩看看万变不离其宗;
这里当然是指的真正懂拳的明白老师所言啊!
需要明拳理!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相随5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6: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身体的这七个部位要做到“微内含”。
练拳过程中更好地放松
是把太极拳十要元素
完美融入到练拳中去;
身体七个部位要做到微内含。
一:下颚微内含:
这个内含不是下颚主动向后收回;
而是后脑勺向后领,带动下颚向后收;
如此促成太极拳十要之虚领顶颈。
喉头为第一要义。
下颚微内含后,不仅神态庄严大气;
而且起到保护喉头的关键作用。

二:肩窝微内含:
肩窝处在主躯干与上肢肩关节的连接处;
有人认为要做到含胸拔背,
主要靠两肩膀向内合。
我有不同看法:
两肩膀向内合会碍于肢体放松;
应该是肩窝微内含;
自然形成含胸拔背的要求;
促使上身得以放松;
而不是起强劲。

三:肘窝微内含:
很多练太极拳的人在学习拆招时;
往往为了体现用法,会把上肢伸直。
岂不知这样反而会引起肢体紧张;
力量发不出去。
肘窝微内含后;
引发出沉肩坠肘要领的体现;
使得上肢前节有力;
促进了整劲的形成。

四:掌心微内含:
做到掌心微内含
能太极拳含而不发;
大气饱满的特点;
也是手心空必备的元素。
从养生角度看同时做到了便于气血周流到四稍;
真气不外泄,内气吞吐自如的状态。

五:胯根微内含:
胯根一般也称之为腹股沟;
在行拳过程中胯根微内含做好了;
会使身体上下肢气血流通下盘稳固;
太极拳十要元素里的松腰胯
也就会水到渠成做好。
如果做到了胯根微内含
还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六:膝窝微内含:
膝窝与膝盖是身体阴阳对称的两方面;
膝窝微内含后促使小腿更好地得到放松;
下肢富有弹性。
比如在做弓步时后方腿切记不可蹬直;
尤其在做单腿支撑直立和旋转时;
切记不可蹬直膝关节。

七:脚心微内含:
由于脚时刻承载着全身的运行工作;
所以脚心微内含能否做好;
对全身整劲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实腿时脚心微内含;
可以起到吸盘的作用;
同时脚背拱起承载身体重量。
虚腿脚心微内含;
可以使下肢彻底放松,
气血周流而不息。
以上七个位置;
在太极拳里被形象地描述为七星:
即头、肩、肘、手、胯、膝、脚。
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这七个部位练拳时要时刻关照。
这七个部位做到了微内含;
就会使我们身体的放松进入一个崭新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悟“逢转必沉”和“逢沉必领”,到底是什么意思?
逢转必沉是分虚实的一个具体方法。
"转"是指步法转换;
"沉"是坐胯之意。
向左转沉左胯;
向右转沉右胯。
简单明了!
松沉蓄劲;
是太极拳内功修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逢转必沉";
腰胯要沉着转。
手要偏沉则随。
脚要乘沉而出。
合中必沉。
终点必沉。
欲开必沉。
前弓要沉。
后坐要沉。
势势松沉。
关于"沉"的概念;
从字面上讲:
主要指物体"在水里往下落"的意思;
与"浮"相对。
"沉"在太极拳中;
我的理解是:
1)是指内气的下沉。
2)是指命门以下区域的下沉。
3)是用作动词,有"放松下落"之意;
如沉肩、沉肘、沉胯等。
这些"沉":
目的是降低人体重心;
使行拳气势沉稳;
让发劲借上地力。
道理同虎豹扑食一般;
可谓是一种本能。
所以太极拳的松沉;
若沉不到脚底;
是中看不中用的。
脚底是个感应器。
身体合到重心线时;
或足跟发劲前;
整个身心刹那间要静一下;
松一下,松沉到脚;
使脚掌稳稳吸在地面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09: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优秀,优秀一个人;
女人优秀,优秀一个家庭,优秀三代人,优秀一个民族。
女人的优秀远比男人的优秀更重要。
生命因女人而起源,世界因女人而精彩。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
祝全天下优秀伟大的女神们节日快乐![小狗]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太极拳“松透了”境界!

太极拳最大的奥秘就是松。

但,这一个松字;

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

所以很多人说:


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

要把太极拳行好;

不仅要勤学苦练;

更要善于体悟。

太极之境,一层有一层的风景;

善于体悟者;

会沿阶而上,层层体悟,最终得道。

在这条体悟之路上;


松是一个最重要的标的。

从开始学习放松;

到松沉,再到松透;

每一个层次的体悟;

都会让你恍然一惊;

原来太极是这样颠覆你的日常看法的。


在这里与拳友们分享一下对松的体悟。

初学太极的放松阶段;


最要紧的是把握好既能松得下来,

又要松而不懈的要领。

拿太极起势来说:

第一步:

一上来就要学会松下来;

但又不能松松垮垮。

这个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呢?

关键一点:


就是要在立身中正的大原则下

尽量地放松自己的身体。

因为立身中正了;

才会不仰不俯,不歪不斜。

这时需要虚领顶颈;

同时需要胸部放松,背部略张;

双肩有意识的向外撑;

但是又要放松下垂;

腋下如虚含着一个鸡蛋;

这样慢慢地感觉上身

往下一点点松了下来。

这样的松,就会有松而不懈的感觉。

第二步:


要找到松沉的感觉。

这里最重要的是掌握松沉与虚灵顶颈的矛盾关系。

没有虚灵顶颈相配合的松沉;

那就不是真正的松沉,而是死沉。

真正的松沉一定要有

向下沉与向上领的对拉拔长。

具体做法就是;

胯以下往下沉;

胯以上往上升。

第三步:

要找到松透的感觉。

松透要求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要松透;

每一个毛孔都要放松。

此时,会有一种松空的感觉;

整个人会融化在大自然当中。


看自己是否放松下来了;

你可以检测自己的脚掌是否是平均承受了自己的身体重量。

如果你松得到位;

脚掌应该和你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韧带;

都是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就像一件物体;

被人摆放在那儿,底部是平均受力的。

不是平均受力的话,你就会感觉到别扭;

感觉需要某部位用力去平衡;

一用力,就会有紧张的感觉了。

如果脚底下哪一处的肌肉韧带有紧张;

那就是还没有松好。

脚底松,一身松。

因为脚承担着全身的重量;

脚的放松是最难的;

也必然会成为全身最后一块放松下来的部位。

如果你感到脚底都放松下来了;

那你还担心其他地方没有放松下来么?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5: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五指的奥秘:
大拇指:掌握自己的重心。
在练拳时虎口要微撑棚圆;
就能很好的掌握平衡。

食指:食指不能用一点力;
要轻轻的扶着运动路线走。
食指如不放松;
手掌就松不下去;
手掌不松,腕难以松弛;
腕不松,前臂难以放松;
再接下来给坠肘、松肩等带来难度。
所以,食指要完全放松。

中指:起到向前指方向的绝妙作用。
只有顺中指方向向前用意;
意才能放远。
意到前方无限远;
到底多远要看练功者的功底而言。

无名指:无名指起向前、向上的引领作用。
在练拳时有向前、向上的动作;
不要全手掌出劲;
由无名指引动;
无名指在五指中最笨拙;
只要它不出劲;
其余四指也不会。
在接手过程中;
运用无名指不容易出败招。

小指:小指始终要放松。
凡有从前向后、向下的拳势;
应松小指、松肩、坠肘;
手臂自然下垂或后捋。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