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3: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身体重心移动的方法:
①实腿一侧“旋转下沉”;
形成的状态是“坐腿掖胯”;
上身偏转45度(最大);
只要膝盖扣住不动;
脚底会产生一种拧劲和反弹力;
②蹬腿移重心到中间或另外一侧;
上身的方向保持不变;
③原虚腿一侧“旋转下沉”;
上身往回偏转45度;
方向转正,合住裆胯。
如果虚实不停的转换;
再将动作连贯起来;
虚腿变为实腿时偏转45度;
再由实变虚时又偏转45度;
就形成了两胯的左旋右转;
由两胯左旋右转的虚实转换带动四肢;
这种方法就叫“旋转虚实”。
由上可知: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
都是通过“松胯下沉”
或“旋转下沉”实现的。
实腿一侧松胯时;
身体上身只下沉而不旋转;
即胸向没有发生改变;
就是“裆走下弧”;
身体上身下沉的同时又有旋转;
即胸向发生了改变;
就是“裆走后下弧”。
练习拳架时:
不要刻意注意裆走的是下弧还是后下弧;
待熟练到一定程度;
都是顺其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3: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太极拳强调周身一动无有不动;
身体带动四肢;
上下相随、主从不乱;
实现这些要求必须以“腰为主宰”;
这些道理也许谁都会讲;
而实现以“腰为主宰”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通过“松胯”移动重心;
旋转虚实;
不管裆走的是什么弧;
即可自然实现以“腰为主宰”;
带动四肢。
不掌握“松胯”移动重心;
旋转虚实;
练习什么架都是空架;
既使练习一辈子也仍然是空架。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旋转下沉”比较形象和直接。
1,太极拳步法的转换要求是“迈步如猫行”;
用来比喻虚腿的轻灵;
其诀窍就是实腿的“旋转下沉”。
“进退须有转换”;
就是要求步法转换时;
要将虚脚先收回来;
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攻防的考虑。
虚脚收回之前;
实腿首先“旋转下沉”稳固重心!!!
虚脚即可提膝轻松收回;
可以前后左右开步;
亦可用膝技击;
还可蹬踹踢打;
为我随心所用。
开步时也要“旋转下沉”;
不仅是稳固重心;
还可使向前向后和左右的开步没有区别;
只是出脚的方向不同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太极拳中所谓:
“逢右必左、逢左必右、逢上必下”;
其实质都是实腿的“旋转下沉”。
“逢右必左、逢左必右”;
是指重心移动时;
只要实腿一侧“旋转下沉”;
手臂不动,自然而然就做好了;
而绝不是人为故意要这么做。
所谓“往复须有折叠”;
是讲双手由上向下的转换;
最常见的是上掤变为下捋;
只要实腿一侧“旋转下沉”;
手臂不动即可自然完成。
在“金鸡独立”等拳势中;
虚腿提起之前;
实腿首先要“旋转下沉”;
不但重心稳固;
亦可防止身体起浮;
这就是“逢上必下”。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拳架要“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上一势的结束即为下一势的开始;
只要掌握了旋转两胯变换虚实;
通过刻苦练习做到并不难。
两胯不停的交替旋转;
就能势势相接,连绵不断。
所谓的“凹凸、断续、缺陷”;
指的也是两胯旋转时不圆活而导致的毛病。
拳势的“抹角”;
说白了就是实腿一侧的“旋转下沉”;
手不动棱角就自然抹掉了。
“快慢相间”的实质是:
实腿变为虚腿时为“转关”;
由方转圆;
所以旋转自然就慢;
虚腿变为实腿时由圆转方;
原实腿的蹬劲促使其自然加快;
用两胯旋转虚实练出的拳势;
自然就会“快慢相间”。
如果理解了这些道理;
拳架就没那么复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讲的腰裆劲;
实际是裆部的快速旋转。
太极拳的发力:
要求“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
尤其要“节节贯穿”;
下肢表现为“脚似车轮”;
中节表现为“旋腰转脊”;
上肢表现为“旋腕转肘”;
这些要领其实就是通过两胯先后的“旋转下沉”;
这就是:两胯偏沉依次走!
将身体重心从一侧移到另外一侧;
在两胯的旋转过程中;
会将这些要领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
讲的也是“旋转下沉”。
通过“旋转下沉”;
可以引进对方;
又可避开对方攻击的落点使其落空;
不得已时才会动步;
同时又合住了自己的裆胯;
为发放创造了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太极拳的“胯”是太极拳的发展。
原来有“有不得机不得势处,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其实也是讲的旋转虚实不圆不活所致;
这是不得机不得势的病根;
如果从其它方面求解答案;
只会徒劳无功。
这就是现在的练拳人行拳时需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千万不能以传统去“误人子弟”!
所谓的“双重”就是阴阳虚实不分;
指的是尚未掌握旋转虚实的方法;
一旦掌握了旋转虚实的方法;
就不大可能出现“双重”的病象。
悟透了两胯旋转虚实;
也就悟透了拳。
任何门派的太极拳套路;
可以简单归纳为三部分:
一是两臂的开合;
二是步法的转换;
三是重心的移动。
两臂的开合与步法的转换;
又都是在两胯旋转虚实的过程中完成的。
“旋转虚实”即通过“松胯”移动重心;
是太极拳真正的秘诀;
练习拳架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都可以在“旋转虚实”四个字里找到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4: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在武术划为内家拳;
看起来简单,练起来奥妙无穷。
太极拳从头到尾都是半蹲的完成动作;
有马步、弓步、虚步;
练套路的同时也就在练基本功;
练套路的时候要同时注意
练呼吸、吐纳、意念;
只有了解每一招一式的规范动作;
了解每次练太极拳时的正确顺序;
这样练起来才有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5: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先安静下来。
心情不要太激动;
脑子里不要想太多;
像准备休息一会儿一样,放松。
把姿势基本摆正;
各大要领粗粗的走一、两遍。
一开始肯定到不了位,没关系;
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
有的拳友;
恨不得今天练,明天就出功夫;
在这里得先给泼点冷水;
内家拳这东西;
跟种树一样,得按月、年算;
踏踏实实的练;
一定可以成功;
想一步登天;
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5: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先松肩。
想象两臂脱臼了挂在身上;
可以轻轻左右摇晃一下身体;
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种柳枝随风摆的感觉。
这是入门第一关;
把这个找好了,后面特别顺;
有的拳友跳过这一折;
直接找腰胯;
就好像想直接从一楼上三楼一样。

看看手沉。
慢慢体会,手是不是发沉、发胀。
如果没有,继续从松肩上找。
有了手沉的感觉;
就等于摸到门了;
这时候应当勇猛精进;
千万别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贵在坚持咯!

再来贴肩胛。
手沉了以后;
肩部会进一步放松;
这时候要体会肩胛贴圆了没有。
这个同时会出现空胸圆背的状态。
刚开始贴,胸背肩会紧张;
在这种状态下,再次放松。
这时候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现象;
那是胸背一些平时不吃劲的肌肉开始被唤醒的缘故;
这时候不能怕;
得积极的调,调好了;
过去了,又上一层楼。
抖一抖,是自然调节的好办法。

再把命门后贴:
等空胸、圆背要领稳固;
同时肩松手沉的感觉仍然存在的时候;
开始调整命门后贴;
这个时候会同时出现翻裆拧胯;
丹田前卷。
前几步,腰就放松就行;
现在可以动腰了;
提醒初学的拳友一点;
臀是内敛的,别上翘。
提肛就可以了!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