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为什么要讲刚与柔? 从拳法角度上来讲: 刚是为“武”服务的; 是整体、是基本功; 是进攻与打击的传力工具; 柔是为“术”服务的; 是分家、是变化、是技术使展面; 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刚从柔中求。 也是柔中求刚。 要得到真正太极拳的“刚”与“柔”; 必须经过又苦又累又枯燥的训练。 行拳走架时棚与胀及缠丝无处不在,; 就是为了练就至刚至柔的功夫; 使骨架的传力达到节节贯穿。 太极拳是内家拳; 以骨架运动为主; 是随骨架运动而带动的自变紧松; 是被动行为。 随着骨架运动的螺旋环绕; 肌肉自然也会会把纤维拉长。 太极拳可以说是所有武术中最苦最累的拳; 是真正的打熬筋骨; 绝非行云流水般那样飘逸。 就拿我自身来讲: 体能上练了完整一套太极拳是非常累的。 在我思维中每一次的意拳都是一次综合的功力锻炼; 刚,是太极拳的必修之路! 有了刚,才会明白柔、练成柔。 有句成语叫“百炼成钢”; 铁性硬多柔少; 经过反复锻打炼成了刚柔相济的百炼钢。 同样和面粉也是这个道理; 和得时间长了才可以拉成面条。 所以柔从刚中来! 炼成了刚,柔自然相伴而来! 同时也说明了一点: 要想得到柔,过程是最累的; 绝非松松散散不用力气能得到的! 如果根据肢体规范要求定了个目标; 苦练了顺逆缠和骨架刚度! 就会发现骨骼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骨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劲力出来了! 由此可见,逐步突破对增长功力有很大的帮助; 只要经过正确规范的盘练; 每个人都是可以练出来的。 并且产生的变化会让你大吃一惊。 这也会验证了我讲的肢体规矩的拳理是正确的。
明白了刚与柔; 还需要明白在行拳走架中刚与柔的比例怎样比较合理; 至刚至柔,由柔变成刚,由刚转化成柔; 有“二柔八刚跟斗摔; 三柔七刚是好手; 四柔六刚是高手; 五柔五刚成妙手” 的术语。 每一位拳友可以各自体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