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0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身体左右重心落于2脚之间;
肩井穴与涌泉眼上下相通, 使天地2气相交。
身体前后,重心落在脚掌与脚根之间。
膝部略弯曲, 臂部后坐如坐高凳。
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空胸实腹 ,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抬手高不过眉, 低不过脐;
远不过尺, 近不贴身 ,臂半圆腋半虚。
意念抱七撑三;
手指如夹香烟分开。
意惯大椎下颊自然微收,;
鼻尖对脐, 2眼似闭非闭 ;
微笑 眼皮一松。
神敛心静, 全身关节肌肉跟着放松;
如同打开水闸 ,气血畅通。
齿轻靠嘴微闭 ,呼吸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练出松肩坠肘的目的:
一是手臂练出沉来;
二是练出手臂的撑劲;
三是练出手臂的气来。
就手臂而言,有三种地方产生力量。
一是肌肉;二是筋;
三是关节肌(关节之间的肉体组织,有人说叫环形肌)。
太极拳练拳始终要求松肩坠肘;
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
为的就是体现和增加
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
由于筋和关节肌;
在平时用力的情况下;
被肌肉力隐藏起来;
使人体会不到;
那么通过松肩坠肘;
就要把被隐藏起来的
筋和关节肌的给扩大化;
最终显现出来。
在练拳当中:
只有不断地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
才能显现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
并且逐渐增大筋和关节肌的力量。
通过松,它们之间属于肌肉力慢慢的递减;
而筋和关节肌的力慢慢的逐渐递增。
练出松肩坠肘;
手臂就会觉得沉重。
这就是突显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
而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
这时就如同筋带动骨头在做动作;
而肌肉就如同沙袋一样
包裹在筋和骨头的外面;
一旦练出筋和关节肌的力
就能体会出这种沙袋的重量。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4-3 15:33
盘练太极拳练出松肩坠肘的目的:
一是手臂练出沉来;
二是练出手臂的撑劲;

什么是太极拳的撑劲?
由于手臂放松练出沉来;
手臂会下拉肩部;
肩部放松会下拉脊椎;
如同沉重的手臂通过肩挂在脊椎上。
由于腋下要求有空档;
造成手臂尤其是肘部向外;
那么沉重的向下的手臂;
再加上肘部向内的力;
二者的合力交汇混合;
加上含胸拔背;
形成向下向外的撑劲。
练出手臂的沉来;
就会有肩关节开了的感觉;
那么肩关节开了就会感觉到是
关节肌和筋在用力的引导手臂做动作。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4-3 15:41
什么是太极拳的撑劲?由于手臂放松练出沉来;手臂会下拉肩部;肩部放松会下拉脊椎;如同沉重的手臂通过肩 ...

盘练拳架时手臂的练法:
看起式的解读;
钓过鱼的拳友都知道;
把鱼竿放出去以后;
在抬鱼竿时;
用手只抬手握的这一节鱼竿;
就能体会出钓的鱼的大小。
同理,做起式的双臂抬起动作;
这时大脑只想着肩沉;
小臂和手都不用管;
就如同抬鱼竿。
动作与起式相同;
全身放松;
只是用大脑去想沉肩自动抬大臂即可;
不可用力大概用4-5秒时间抬起手臂。
注意全身放松;
大脑只想沉肩;
不要管身体;
反复的练习。
这是比较投机的方法;
主要是能尽快体会出手臂的沉重感。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盘练两胯旋转虚实;
应该注意的四点问题
重点大家要抓住两样东西:
一是重心移动,二是步伐转换。
各门各派的太极拳无非是三个要素所组成:
一是重心移动;
二是步伐转换;
三是两手的开合。
任何一个套路就这三个基本要素;
由这三个基本要素变来变去就形成了套路;
两个重点:一是重心移动,二是步伐转换。
这些规律都基本体现在这两个上面。
第二点在每一个动作的胯怎么旋?
劲怎么走?
你实腿一侧在旋转的时候要一定是往前往下;
那么另外一侧在旋转的时候一定是向后向下;
懒扎衣转六封四闭;
首先就是一个旋转下沉把左手带出来;
右手自然一个掤;
你要想把这个掤劲给他走出来的话;
那么你的实腿(右腿)一侧这个力一定是向前向下;
分解动作是吃透这个动作非常关键的东西;
先练分解,再练连贯。
先练分解就是要把这个动作吃透掌握住;
然后再给它连贯起来;
一个动作你至少练30遍以上;
才能够慢慢把这个动作练顺。
无非是重心多走一次、少走一次;
步伐多进一步、少进一步;
两手多一个开合、少一个开合不一样而已;
只要把这个规律带到你原来练的动作里也就可以了;
动作分解的多少都没有关系;
无非是粗一点和细一点而已;
不要在动作上去纠结!!!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8: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生活得漂亮;
需要付出极大的忍耐;
一不抱怨;
二不解释;
绝对是个人才。

人以梦想而伟大,
人以观念而富有,
人以定位而超越,
人以选择而精彩,
人以远见而杰出,
人以环境而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忌太急!
尽管太极拳动作舒缓;
也需要科学练习。
老年拳友练太极拳;
尤其要认真热身准备。
武术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思想、是练气;
练胆、练艺的追求过程;
也是磨练丰富人生的过程。
凡是对太极拳有追求的人;
其习练的吃苦精神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
自然会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动力。
然而在这种动力的另一方面
往往也产生出负面影响。
练习中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具体的练习方法;
扭伤、挫伤时有发生。
有的是姿势方向不正确;
一时又没察觉,时间一长;
点点滴滴积劳成疾;
直到有一天被迫不得已才猛然惊醒。
只好边习练边疗伤;
其状况还不如一般不练拳的人好。
还有的人是一曝十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几天不练怕功夫丢失;
逮住机会狠练一番;
殊不知,几天没练;
身体各部位关节;
韧带肌腱都处于相对僵硬状态;
突然猛烈运动,
很容易造成创伤。
这一伤又是好几天不能正常练拳。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4-4 11:42
练太极,忌太急!
尽管太极拳动作舒缓;
也需要科学练习。

根据以上情况;
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充分做好热身运动;
使身体各部位肌肉、肌腱、
关节、韧带、以及思想意识等
都处于充分活动开的状况下再开始行拳。
即就是夏天满身大汗的情况下;
也要耐住性子由上到下一一活动开。
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由于膝关节多是在弯曲的状态下负载体重;
负荷量较大,所以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

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
使膝关节感到灵活顺畅再开始行拳。
待身体各部位完全充分热开感到十分灵活之后;
再开始太极拳的练习。
有些拳友自以为打拳几年了;
稍做三五分钟预备动作就开始行拳;
且架势较低,结果往往损伤膝关节。
久而久之,造成膝关节劳损。

二,是不能过度疲劳,
应该养练结合。
就像司机开车一样,过度疲劳;
超出身体所承受的极限;
只能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无益于长功力。
如果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感到疲劳;
力不从心也不可强求去练。

三,是心情不好不要练;
太极拳的锻炼是为了顺气活血通络;
在精神情绪不好的情况下练拳,也是有害无利。

四,是苦练中要发现窍门、掌握窍门。
苦练中若不明其理就是蛮练。
一组动作做不好;
一定要找出原因;
是功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
什么都有个窍:
窍就是理就是道、是法度;
是开锁的钥匙;
非他不可,
这把钥匙找不到;
累死也是白搭。

五,是运动量要适量。
练身体练功夫是一项长期的事;
今天练了明天还要练;
最好的感觉是今天还没练够
留一点到明天再练;
使第二天有足够的精神和体力。
如果当天练的精疲力尽
势必影响到第二天的情绪;
久而久之体力透支;
要不对健康不利;
要不难以坚持;
欲速则不达。
所有竞技运动员---
都是体能透支;
没有一个是身体健康的咯!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
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重要表现形式:
就是做到“放松”、打出“内劲”。
这也就是太极拳的韵味!
松!!!
松,是松开、解开。
就是在练拳时;
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
在心境清静的状态下;
有意识地让心情;
全身关节、肌肉、韧带
进行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
形成一种由内向外有机的放松整体。
沉!!!
沉,意为下落、下降。
就是在练拳时;
在放松的前提下;
息心静意,气沉丹田;
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
使之下盘稳固,两足有力;
犹如载重之船;
上有重力下沉;
下有浮力上承;
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
是统一的整体;
有松沉就有了周身一家。
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
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

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
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
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

心静是放松的前提。
要先做到内松。
内松是心松、意松;
精神放松,有意识;
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
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
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
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8: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0 13:06
太极拳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技巧;是真正悟练到家的功夫。
理解啦才能练,否则只能是盲目的做操。 都取决 ...

太极拳的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
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
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
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这就是主宰于腰的原理!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
是在意念的引导下;
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以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演练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
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
运行到全身关节;
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丹田。
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
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劲。
意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主帅!
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就是“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
在太极拳演练中;
用意念引导动作,放松;
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
引导内劲的运行。
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
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松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
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
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
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
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协调连贯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运行中无时不;
体现在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
节节贯穿
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
上肢动作以腰带背;
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
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
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这就是上催肩肘手,
下催胯膝脚;
势势相连;
前一个动作结束,
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势势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
要圆顺,连绵不断;
形成势势相连。
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
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
都要形成定势;
一势即成:
是一身备五弓;
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
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这就是周身一家!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
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
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