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8-5-24 16:24 编辑
浅析太极拳的猫步!
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
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
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
猫步的走法:
1、全身松静。
身不松则心不静;
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
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
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
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
3、提右腿。
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
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
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
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
关节放松,虽是实脚;
却是不用一点力;
全身重量落于左脚;
调整尾闾;
可感觉左脚心虚空;
重量可卸掉;
左脚仍可有轻灵感。
4、左腿微弯,
腰胯松开舒展开;
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
5、落步。
右腿要松开;
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
在脚将触未触地前;
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
随后全脚掌踏实。
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
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
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向右侧略移;
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
6、重心向右腿移动。
右腿完全松开;
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
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
尾闾微向上向前托。
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与脚背成钝角。
有支撑八面之感。
7、收步。右腿为实腿;
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
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
对于初学太极拳者;
走猫步为主,拳架为辅。
猫步走好了;
再练拳架事半功倍。
走猫步的阶段
1、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
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
初练,对自己的身体很模糊;
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
(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
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
慢慢能听到自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
2、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
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
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
具体操作:
1、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
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
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
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
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
如果劲为十分;
落步时前腿为0;
后腿为10;
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
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
即使前腿成弓步。
重心向下一沉即可将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
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
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
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
2、多长时间走一步?
一分钟左右或更长;
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
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等对自己很熟悉了;
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
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累上n倍。
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
3、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
可以再迈大步。
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
脊柱的不偏不倚;
及体会尾闾在迈步收步时的作用。
尾闾托丹田:
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
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
4、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
只有能做到反观内听;
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
不然与做操无异。
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
脸部松透;
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
真格的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
但这只是外像;
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
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
走猫步常见问题:
1、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不稳:
上身不松,重心偏高。
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
2、练习一段时间后;
膝盖开始噼啪作响:
不但走猫步时会响;
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
但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
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
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
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
3、平时不容易出汗,
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
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
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
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
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
坚持锻炼 2、3个月;
每日十五分钟;
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
4、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和平日经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
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
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
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
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
不用的肌肉放松;
即使是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
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
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
累说明动作基本到位;
如果不累,不要沾沾自 喜自己的腿劲了得;
很可能是上半身不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