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3: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一门精微的艺术和学科。
无论太极拳有多少个单式;
每一个单式都有自己的要领;
只要当你正确完成这些要领;
你的练习才是有效的。
太极单式的和谐来自力量的和谐;
力量的和谐来自肌肉和骨髂的和谐;
肌肉和骨髂的和谐来自身体局部与整体的细节。
所以,太极习练要更加注重细节。
通过不断的正确习练;
在身体的探索过程中;
觉知也在成长;
这便是太极拳终究会给予我们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堂完整的太极课;
应包含热身;
套路练习与最后的整理放松。
热身是为了活动肌肉关节;
调整身心更好地进入练习的状态。

套路的练习是为了打通身体的能量通道;
呼吸是为了把身体的能量输送到全身各处;
但是真正能起到增加人体气血能量作用的是最后的休息术。
虽然练习后的整理放松只是一些简单的动作;
但只需短短的3~5分钟;
其效果等同于数小时没有觉知的普通睡眠。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也是修养。
不要让你的太极练习只停留在太极课上;
把太极带出课堂,融入生活。
真正的太极者;
行走坐卧都在太极;
生活无处不太极。
太极生活化;
生活太极化。
你可以在课堂以外不练习太极;
但请以太极方式:
诚实、不卑不亢,和善
对待身边的人、事、物及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3: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是开启内心的一把钥匙;
健康与否,美好与否;
旨在你内心的选择。
每一位太极新手都应该了解
练太极的基本常识;
去引导你的太极练习;
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
你的太极练习就更上一层楼!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太极拳的体悟感觉
练拳要用功才有较大进步;
这“用功”内含两方面:
一是勤练苦练的“功”;
二是深思多悟的“功”。
因此身知体悟的感觉就较为重要;
如果练拳的感觉良好;
那就是明理、晓法、进展正常。
如果练拳的感觉不好;
那就得辩证分析的找出原因;
总结经验会促进练拳的。
要找良好的感觉就得知道
从哪个方向盘练太极拳;
倘若方向错了就枉费心机哦!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
阴阳是太极拳之母;
太极拳是内外结合的非圆即弧的运动轨迹。
讲在嘴上的是道理;
用身体做出来的是功夫。
不懂的道理;
身体也做不出来;
懂了的道理才能练到身上。
苦练是重要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明理、晓法。
首先要明理;
知道自己在练什么;
为什么这么练;
达到什么目的。
其次要得法晓法;
知道练习的具体方法;
这个练法不是自己想的;
而是有传授的。
最后才是苦练。
明理、晓法都需要师父的言传身教。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太极拳;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永无止境。
须渐修方能顿悟。
但一层功夫一层理;
不到一定的境界;
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
必有隔阂。
功夫不到,耳食为知;
终属虚妄。
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具体的体悟:

实的部分从上往下松;越来越沉重;

虚的部分从下往上松;

层次低一点是提起,层次高一点是轻飘。

缩小不是松,而是紧;

它是局部的松;

而不是整体的松;

所以‘松’是一个张大伸长的概念。”

盘练太极拳是利用地心吸引力和重量。

从松到了沉;

由沉到了重。

松而不沉不是真松;

沉而不重不是真沉。

“沉”和“重”都是动态变化的东西;

不是静态呆滞的东西。

松中有懈,是没能节节贯穿。

怎样节节贯穿啊?

比如上松劳宫穴;

下松涌泉穴;

就是上要从肩、肘、腕、手指节节贯穿的松出去;

下要从胯、膝、踝、脚底松到地面。

我们的身体松开一分;


沉重量就有一分;

飘浮量也是一分。

越沉重就越轻灵。

这样借地心吸引力的练法就是沉提练法。

松软不是身体的哪一部分;

而是整体;

提起一件衣服;

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后摆、袖子,都提不顺。

只有提领子才顺;

一提领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顺地提起来了。

这衣服是垂下、松软的,也是整体的。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样。”

人体的大椎一领;


下面的松就可以咯!

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


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

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

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

松软沉稳的架势;


如载重之船;

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

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手指有麻木感


是肩、肘、腕、掌、指的关节没放松;

其次是自身气血不旺造成气血不畅;

梢节供血不足所引起;

尽量放松去做。

初练内家拳法有麻感是正常的,

以后逐渐就好了。

没有桩功,懂不了虚实。


站桩的时候;

为了保持架子;

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

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

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

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

放松这部分肌肉;

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

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

就说明那里僵了;

需要进行放松。

练习太极拳站桩大体有以下几种反应:


1、酸痛感:

站桩初练不久;

所练部位的肌肉有酸痛疲劳的感觉。

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变化,

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2、麻胀感:

站桩时手掌、手臂、腿、脚

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

这是练功后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畅通一种好表现。

3、温热感:

随站桩时间增长;

手脚乃至全身都会产生温热感。

4、振颤感:

站桩姿势需要肢体肌肉保持持续性收缩状态;

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

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

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

是好事,不用担心。

5、不同感:

站桩过程中;

可能出现两手位置高低不同的现象;

原因是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

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

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

6、舒畅感:

随着站桩功夫的加深;

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

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

身体就会产生一种舒畅的感觉;

主要表现在精、气、神的提高。

热身运动有拉筋的动作;


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点“张力”或“酸”;

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

有“张力感”或“酸”;

是肌肉感觉神经元正确地反应出拉筋的成效;

但拉筋到“痛”的感觉;

滨临受伤的程度便十分接近。

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


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

渐渐充盈全身;

将人向上顶起;

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

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


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要想松腰时,不要想腰;


只将腹部略微一收就行了。

膝不松,易伤膝关节;


膝不松,亦则力难达于脚掌;

击至人身则无甚穿透力。

为了使气不上浮而能下沉,则必须含胸。

为了避免脊柱松弛过度和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


所以用拔背来控制。

拔背在技击时;

就是起着发力的作用。

用意念去指挥着锁骨;


通过锁骨的两边对拉开;

自然的就出现了沉肩的效果。

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


两臂有松沉的感觉;

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

这到是很自然的;

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手臂长时间不使劲;


手臂自然的重量会使得手臂

有一种往下掉的重量感;

有了这种重量感,

就是手臂的松沉感;

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其实,松肩坠肘,松腰松胯的目的

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

骨关节韧带拉长;

使得气血节节贯通;

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

功力全在这里面。

练一趟拳架后有甜液生于口中;


便是练之得法处;

身心已感泰然。

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

这便是练之不得法;

心神未静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08: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与从容是一种态度;
它不是乱世消极,刻意放纵;
而是阅尽沧桑的醒悟;
了然于胸的坦然;
它也不是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超脱的面对外界环境的纷繁与喧嚣。
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4: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拳练三年嘴自闭,
不到随心所欲,
莫言太极拳。
练拳三年后能把嘴闭上,
是开始放下自己了。
拳越来越大,
自己却越来越小。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4: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是武但应有文之底韵,
招招有出处,
势势有来历,
处处有发挥。
放下;
才能小我拳大 !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