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内劲的运转;
在拳势运行中无时不在;
体现在节节贯穿;
势势相连,处处合住。

先看看节节贯穿:
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
上肢动作以腰带背;
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
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
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看看势势相连:
前一个动作结束;
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势势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
要圆顺,连绵不断;
形成势势相连。
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
复归往来。

再看看处处合住:
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
都要形成定势,
一势即成:
是一身备五弓;
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
体内贯劲;
静如山岳;
动如江河;
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
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
无时不在。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09: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岁月的渡口;
轻轻和往事道一声珍重。
原谅所有该原谅的;
放下所有该放下的。
愿来过生命里的人都安好;
愿时光里我们都无恙。
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
希望未来的每一天;
迎面而来的都是春暖花开。
微笑迎接新一天的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

最难的就这一个字“松”

松透身心: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练太极拳能获得祛病强身;

延年益寿、优化生命;

开发智慧等功效;

其奥妙就在一个“松”上。

松的内容有两个:

其一,松身:

就是松透周身上下内外;

打开、畅通人体的所有关窍要道;

使气血运布周身“不稍滞”;

通透周身、通透度好;

其二,松心:

就是调整内心;

使之不慌乱、不紧张、不拘谨;

始终保持心气平和、愉悦自然;

内在里充实的状态。

松是太极拳修炼体系中最基础;

最根本、最高深的内容之一。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功夫;

共有依次递进的六个步骤和境界。

松开: 对拉拔长意在先!

松开就是把身体所有关节松开。

松,要全身筋骨松开;

不可有丝毫紧张;

只有筋耳;

松透身心的第一层功夫就是松开全身的各个主要关节;

其目的,就是把身躯、四肢;

这些人身体的五根棍子变成“柔若无骨”的状态。

  太极拳松开身体的内容有“九松”;

  从武学学派来看,都讲松;

但各派还是有一些侧重的。

练太极拳者,松腰最为重要。

盘练太极拳需要对拉拔长;

圆伸合一体的原理;

在练太极拳架前练一练、热热身。

这套松身法,由松手指、肘、肩部开始;

先让上肢实现“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

然后再松其他关节。

松运:内外均匀体舒适:

  太极拳要求松运。

松运就是从上到下;

由里至外同时放松;

这样能不偏不倚;

太极拳就是调和阴阳;

使之归于中和;

中和就是内外均匀舒适;

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紧张。

  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办法;

周身上下内外没有任何压力的办法来实现。

形体的拘谨引起气脉的堵塞;

精神的拘谨,会引起心理压抑。

松沉: 不浮不躁有气势:

  何为松沉?

如胳膊往外一伸,别人抬着很费劲;

就像一捆衣物被水渗泡之后;

抬起时有了很重的感觉;

这就是松沉,又松又沉。

  松沉体现在太极拳架修练过程中;

则是“心气下沉”;

不浮不躁,很沉稳。

仿佛一种浩然正气般的气势、威仪;

能量往下落的同时又往上充溢、膨胀;

这种太极拳的神态、气质就是松沉。

  松沉除了反复“默识揣摩”其间的道理外;

练太极拳的各种动作;

不要主动的按照招式去做动作;

而是上来下去自动地沉落升降。

松净: 放松身心得自然:  

  太极拳的松净,至少有两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安静的静;

第二境界,干净的净。

这是逐渐强化深度的过程;

但最终要实现的境界是松净。

静和净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都重视。

敬、静,先恭敬而后内心宁静;

宁静以致远亦是这个境界。

真正能静下心了;

头脑里纯净;

人的智慧就获得开发;

就能成就事业。

  静要达到干干净净;

就是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

头脑宁静祥和;

像是一汪清水,清澈透底;

能实现吗?

只有通过天长日久的练太极拳;

练着练着,就会逐渐缓解工作上的压力;

生活中的烦恼也就不能干扰自身的情绪了;

如此这般,人的性格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逐渐的就能抵达不被外物干扰的内心松净的境界了。

  松净境界是通过太极拳来调整不良情绪;

减缓负面心理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松柔: 复归婴儿得健康:

  松柔的锤炼是让太极拳习练者实现“复归于婴儿”的状态。

它不是让你倒回到婴儿时代;

而是说,练太极拳者通过太极拳常年的熏习;

身体没有拙力,皮肤富有弹性。

太极拳里形容抵达这种境界的

太极拳高手的手是“美人手”;

因为通过运动的方式;

促进了血液循环;

气血通到人体的末梢神经;

这样,就滋润了手;

使得手部不再干涩;

所以手就变得像少女般的手;

很细腻,很柔软,有光泽。

  从儿童和老人的对比可看出松柔的重要性。

儿童身体松柔,猛然间摔了一跤,

一般没有什么事情;

老人一旦不小心摔了一跤,

则大都会骨折、摔伤;

甚至因之而告别我们。

太极拳练出松柔境界;

就是让人更健康,

从而避免这样的意外伤害。

  如何实现松柔?

练太极拳时,想象自己就是婴儿;

每一个动作都不要有机械之力;

精神放松的同时;

专注于体现太极拳之理;

如“专注一方”地练拳等。

松化: 大浪化之得自由:  

  松化就是大而化之又了无痕迹;

这是太极拳练到最后要实现的境界:

太极拳需要:“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总势;

变成了一个整体。

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都是一个;
而不是两个。

意气须转换得灵;

乃有圆活之趣;

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松;

从有形有像,松成无形无像。

  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这六个境界;

初学太极拳者虽不容易理解,亦做不到;

但作为练太极拳过程中不同境界的体现;

有所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3: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需要:“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总势;
变成了一个整体。
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都是一个;
而不是两个。
意气须转换得灵;
乃有圆活之趣;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放松:
放松是熟能生巧的状态;
越熟悉的东西才越能放松。
放松是生活和生存的本能;
一件事做多了;
如生活中的刚拿到驾照上路是不可能放松的;
开车年头多了技术动作成为本能;
自然就会放松了。
熟练和明白了自然进入放松状态;
精神紧张就放松不了;
精神放松是肢体放松的前提和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5: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着熟;懂劲;神明。

QQ图片2018042609255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胯的放松?
两胯的放松:
首先是能不能松?
第二是会不会松?
这是两个问题。
一些拳友两胯紧的要死;
特别的紧;
那么这个就需要我们平常像伸筋压腿;
还是荡胯都是拉伸的一种方法。
那么会不会松?
特别有我们一些女同胞;
竖岔、横岔都劈得很好;
但是她不一定会放松;
这就是什么叫放松?
就是两胯往后收、屁股往下坐;
使你的重心坐在两腿上;
在步伐转换的时候你的重心是坐在单腿上;
而且是始终保持这个状态;
这就叫松胯!
也就是两胯松下来往后一收一折叠;
我们身体的自重就沉到了两个脚上;
我们这种身法就形成了上轻下重;
只有把你的身体自重沉下去;
你的上身才可能放松;
上身沉不下去的时候是松不下来的;
我们在定式的时候两胯的放松比较容易做到;
但是在运动过程中
要始终保持两胯的放松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这个需要我们常年的一个盘练;
慢慢的就有可能使两胯始终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
这个和我们腿部的支撑力关系非常大;
这个需要有一个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1: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锻炼,出汗的10大惊人好处!

夏天出汗少;

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

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涨...

所以夏天多出汗才是最健康的。

看看出汗有10大惊人好处!

1、排毒防癌:

出汗是最好的排毒防癌方法;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

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还能保障鼻子、皮肤、肺脏、

大肠这一系统畅通。

汗液是体内砷、镉、铅、汞等

有害物质的排出途径之一;

在汗液中可以检测到与尿液中浓度相当的重金属成分;

有时浓度甚至会比尿液更高。

看马拉松运动员得癌症的就很少;

就是因为他们身体里的铅、汞、砷

这些癌症的主要元凶通过出汗排了出来。

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时

流出的汗含铅是正常人的20倍。

我们光喝水排毒是不够的;

可见,出汗对于排出毒素;

预防癌症是很有帮助的。

2、润肤护肤:

总不出汗的人,皮肤代谢缓慢;

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

出汗可以清洁毛孔;

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

汗液能去除堵塞毛孔的毒素;

消除皮肤上的粉刺和痘痘。

很多人经常冒痘痘;

脸上、后背等;

这就是由于皮肤毛孔不干净;

堵塞毛孔造成的。

夏天不如多运动运动;

出一些汗;

你立马回感觉皮肤变得紧实细腻;

有光泽,痘痘也会减少了。

3、减肥防慢病:

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

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

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另外,出汗还能消耗身体多余能量;

有助于促进脂肪的分解;

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身体内、血管内的脂肪少了;

自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

及心虚管疾病也会减少、好转。

夏天本身细胞就会比较活跃;

此时加强运动,科学排汗;

效果是平时的好几倍;

更有利于减肥;

改善身体状况;

预防“三高”等慢性疾病。

4、提高免疫力:

夏天多出汗还有另一个惊人的好处;

那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

很多人为了提高免疫力经常会吃一些保健品,

一些保健品中所含成分不明;

有些保健品含激素;

反而抑制免疫系统。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的出汗。

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

出汗能有效地增强自身免疫力;

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

比如,每天运动30-45分钟;

身体微微出汗;

每周5天,长期坚持;

免疫力就会增强。  

5、促进消化

不出汗、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

导致人吃不香;

神经活动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导致人晚上睡不香。

很多人夏天没食欲,

不消化与出汗少有关;

这时促进消化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运动出汗。

因为出汗时会加快整个身体的代谢;

有助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特别是对于有便秘的人来说;

通过运动出汗,

对缓解便秘也有很大帮助。

6、增强记忆力  

出汗也会让人体细胞处于旺盛的状态;

保持精神集中;

增强记忆力;

让大脑更有活力。

能让人的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7、稳定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

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

加速血液循环;

增加血管壁弹性;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同时,运动出汗加快了血液的循环;

有助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

所以,预防高血压除了饮食控制;

出汗就是最佳的疗养方式。

8、保护骨骼

人一上了年纪都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是因为体内钙质流失。

那么怎样有效防止钙质的流失呢?

不少人以为出汗会导致体内钙质随汗液流失;

对此,专家同指出,只有水溶性的维生素才会随汗液流失;

钙虽然溶于水;

但溶解度很低;

不太会随着汗液排出。

相反,出动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

防止体内的钙质随尿液排出,预防骨质疏松。  

9、防止结石

结石的形成主要是体内的磷酸镁等

无机盐类在体内结晶沉积形成。

而出汗能有效排出体内盐分并保留骨骼中的钙质。

这一生理过程能限制盐和钙

在肾脏和尿液中堆积起来;

而这正是结石的来源。

并非巧合,出汗较多的人会喝更多的水;

从而也防止了结石的形成。

10、预防感冒

出汗实际上有助于抵抗结核病菌和其他危险的病原体。

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

它能进入细菌的细胞膜;

对其进行分解。

皮离蛋白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抗结核病菌和其他细菌。

这种天然物质比抗生素更为有效;

皮离蛋白这种天然的抗生素在微酸性的汗液中能够自然的被激活。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7-12 11:01
夏天锻炼,出汗的10大惊人好处!
夏天出汗少;
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

如何才能正确出汗?

人的出汗方式分为两种:

被动出汗和主动出汗。

被动出汗:

被动出汗是通过热环境,促进人体出汗;

这种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

适合身体不适宜运动的人。

如,泡脚、汗蒸、桑拿等。

主动出汗:

主动出汗主要依靠运动来实现;

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

练太极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每次练完太极,出一身汗;

你都会感到通体舒畅、心情愉悦。

第一:太极拳运动柔和缓慢,以出微汗为主。

与那种激烈的运动出汗方式相比;

太极拳的微汗能更好地维持心率的平和;

能够有效排出体内盐分并保留骨骼中的钙质。

在心理层面,则有助于心灵的宁静;

效果已远超出单纯的身体运动。

第二:练太极拳寒流而气不喘。

不少人跑步、爬山时会气喘嘘嘘;

累得满头大汗,更是喘得厉害。

然而练太极拳却不同;

通过有规律的自我调节;

使体内的阴阳趋于平衡;

即使运动量大,大汗淋漓;

也不会气喘、气短。

练太极拳时人体的微循环是渐进式加快;

生理机能的改善也与微型运动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中,曾出现世界顶级运动员猝死赛场。

因其超常的发挥;

使得脏腑负担重,受到损伤。

第三:练太极拳出汗有讲究。

练太极拳时哪个部位出汗了;

出透汗了,就说明哪个部位的气血通畅了;

汗毛孔打开了,邪气放跑了;

毒素(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排除了。

练习太极拳虽出汗但不喘;

表示你的运动量达到了;

处于有氧状态。

随着练拳的进步;

周身动作越来越协调;

汗液也由黏变稀、由咸变淡;

这是提高体内血液循环和排毒质量的过程。

古语也有个说法:“冬不炉,夏不扇”。

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

夏天不要一个劲儿地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人本身就要是顺应自然;

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

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

让身体多出出汗。

而现在我们夏天到哪里都是空调;

冬天又大都在暖气房里呆着;

过得太舒适了,身体自然会出毛病。

冬冷夏热是自然规律;

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四时;

但是现代人活得就像反季节蔬菜一样,冬暖夏凉。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菜味不好;

可见这样的“反季节”生活方式;

无法塑造一个健康的身体。

夏天出汗,是上天赋予我们天然的保健方式;

所以,夏天就应该让自己大汗淋漓,身体才痛快!

不要该出汗不出汗;

医药费要花千千万。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5: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逢转必沉”的密诀:
逢转必沉”是两胯的每一转动;必须先沉;
架子是越动越低;
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
两腿撑蹬感明显;
有如逆水行舟;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
因此一举一动都需要在预想好的轨道上运而后行;
运者想而内随;
为行做准备;
通过圆圈的设定;
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
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
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
以理造势,为转,为势也!
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
沉者,形成落差也。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
是水流从河床的纵断面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
水有落差,才会有雁荡瀑布。
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
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
落差也是一种气势;
一种力量。
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
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
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
以势代力,不为妄语!
用意不用力,诚不欺人也。
“逢转必沉”是需要细密的体悟;
耐心的磨炼;
不要把它当做“密诀”;
而束之高阁。
细心体证,当有觉悟。
察海浪运动;
我们可以发现转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
水的特性是趋下;
无形而有势;
其势完整一气。
人的缺点是易浮躁。
易散,有形而无势;
因此,师法自然;
运用转、沉之理;
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方向。
在转的理解上;
除了圆的运动轨迹外;
尚有8字运动的轨迹;
势是一环套一环连绵不绝;
这是沉在其中的缘由;
太极拳的折叠认识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极拳的认识和运用上是有多种涵义的:
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是似有对象物的(因对象本身亦存多义)。
如骨沉——有如绵裹铁,有精神专注,收敛入骨之说;
如肉沉——有肉引,肉随之说;
如气沉——有气沉丹田之说;
如意沉——有行拳稳而守中之说。
一类是无对象而为单纯体验的。
如沉而腾虚的感觉体验;
给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间沉落、消失之感。
落差之大,深沉而难及。
一类是须在对待、互动的关系中去认识的;
如轻与沉相承。
人体自身有一种泌别清浊的功能;
浊气下降,自然有股清气上升。
练拳就是要利用和发挥这种功能;
能沉得下,就能升腾起。
一种内涵即一种思路;
开拓思维,拳架将呈现活泼生机。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
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
“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
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
放到身体上去练的。
“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
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
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
“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运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
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
须知轻与沉相承;
浮与重相对。
因此,思考“沉” 不能离开“轻”。
轻与沉相互作用;
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
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
只轻而无沉是顶撑不是轻;
也是局部而不是整体的动作。
轻沉是一对阴阳关系。
开由中心向四周开张;
开时身体透开;
空间增大,虚生气;
气自然充满有腾然、轻的意味;
合由四周向中心合陇;
身体四肢的中心是骨;
所以用收敛入骨来形容气聚;
气聚则实,实则有重量;
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觉;
全身放得愈松,意气愈饱满;
则一轻一沉,弹性充足;
太极拳描述这种状态和感觉
也就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两者分而不离。
轻与沉同时作用,既沉又浮;
沉在气敛时表现得最彻底;
轻在气贯身躯意气均匀时表现得最淋漓;
所以说“意气均来骨肉沉”。
一沉一轻,一合一开有如呼吸;
能呼吸则能聚能散,能升能降;
能气贯身躯不稍滞;
所以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使全身成为一个“太和至中”整体。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用意、用神领起;
悬起全身;
以精神控制身躯开张;
饱满中空身体;
达致既沉又轻的效果。
若不能领会意气均时骨肉自然会沉;
而再加强去沉;
会用肌肉发力将体重压向两足而不自觉;
这变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
转与沉的理解不可简单化;
得意须忘形。
多种认识,不断深入探讨;
是我们进步的根本。
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