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练拳时的脚掌点线面及重心垂线的落脚点:
练拳时脚掌平覆着地即整个脚底面的平均着支撑人的平衡;
在不受外力影响的前提下;
人最放松且重心落在两脚中心点的连接线上。
但是一旦受外力或运动起来;
脚底这个面就无法做到均衡平覆着地;
有时脚掌外缘着力;
有时脚趾抓地……。
尽管你自以为放松了;
其实在利用脚底的宽度和长度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重心线的落脚点实际上
也无法保持在二脚底涌泉的连接线上;
只能成一句理论上的空话。
一旦运动起来脚腕就松不掉;
重心在两脚掌之间游离;
显得笨拙顶牛,很容易犯双重之病。
机器人的脚掌造得很大;
原因是机器人身体协调性很差;
无法将重心自控在二脚中心点的连接线上;
结论是机器人永远不会打太极拳;
那些所谓平覆着地,
重心落在二涌泉连接线上的人,
实际上也只是自欺欺人;
比机器人活络点;
偶尔算在打太极。
诚然,重心点落在两脚底涌泉线的连接线上是最平衡的。
问题是在实际运动中如何来感知和操作呢?
除非把脚掌四周割了只留一个涌泉点;
立锥之形;
你想不到涌泉还不行!
然而当你真把脚掌割去之后;
发现剩下的不是涌泉;
而是二脚跟;
实际操作中把支撑点放在脚跟点上;
舍去脚掌,放开脚腕;
放空涌泉是很老实而实在的。
也就是一切动作、运动、交手
都放在二脚跟点上完成;
须弥不离半分;
点越小、腕和涌泉越松,功夫越棒。
点的大小就是尺寸分毫;
关键是呼吸还能自然否;
能有冰释雪化的舒坦和抽丝一样的穿透力。
当你浑身放松了支撑点落在二脚跟点上;
当且仅当只有这二点;
那么重心垂线的落脚点一定落在二悬空的涌泉连接线上;
应验了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的东方智慧。
脚跟点至涌泉点之间的距离叫力矩;
化发应该都在脚底这根线上做文章;
其余只管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