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盘练太极拳的筋骨原理:
所谓“筋”其实
就是骨头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组合;
包括韧带、骨膜、关节之间的软组织
和各种液体或是能量输送的管道的集合;
但不包括肌肉。
“筋”有二种特性:
第一种是韧性,有拉力;
在两根骨头向外支撑时会产生张力;
这种张力可以使我们的骨格
在重力的作用下互相牵引、拉住、绑定;
让人体的筋和骨形成一个架子;
这也就是我们把拳称为架子的理由;
练习太极拳所以也叫做“盘架子”。
第二种是弹性;
可以通过伸缩产生弹力;
而这种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劲”;
“劲”是中国武功中力量的特有表现方式。
我们通过练习筋骨的强大
来达到人体骨架的强大和“劲”的强大;
从而达到练成上乘武功的目的。
那怎么来练习筋骨?
首先要明白人体的阴阳:
腹为阴,背为阳;
大腿和手臂内侧为阴;
外侧为阳;
阴为凹,阳为凸。
利用地球引力和身体自身的重量;
让阴面尽量内凹;
让阳面尽量外凸;
放松肌内不用力;
利用筋的韧性来拉住骨胳;
由没法拉到有办法拉;
再到拉得住;
最后是既拉得住又弹得起;
其过程漫长而有艰辛;
其中又有很多弯路要走;
这就是太极拳练者甚众
而成者不多的根本原因之一。
胯在练拳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拳中的开胯其实要开的是下面几个地方:
一是腰胝关节;
二是胝骼关节;
三是髋关节;
然后向下引伸到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些练习都是增强下盘的架子的稳定性的。
再者向上就达5节腰椎;
椎间关节被练到的感觉
会是象眼镜蛇立起来的感觉;
然后是达到胸椎;
当然也会有立起来的感觉;
但是胸椎会有肋骨、胸骨、
肩胛骨等各种复杂关节的牵制;
练习中要好好体会
并且练习时间非常缓慢;
到达胸椎以后就会通过腋下向两边延伸;
一直会到肘关节、腕关节;
直到指尖;
胸椎向上就是练习7节颈椎了;
等到颈椎练成就会有虚灵顶劲的感觉了。
至此,太极的架子初步成形;
换劲结束;
下有开胯合裆;
中有收腹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上有虚灵顶颈;
达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阶段;
太极拳方为入门也!
练习过程中会有各种的酸胀难忍;
筋会反复被拉长;
然后生长;
骨头也会生长;
骨密度会增加;
最后长成太极拳所需要的结构;
年轻人的筋骨会生长得快一些;
年长的会生长得慢一些;
这也就是少年容易出功夫的原因;
但是生长过程会无不例外地产生一种现象;
那就是睡觉!
所以真正的撑筋拔骨练到位以后
就是需要大量的睡眠来补充。
如果拳友能注意到:
孩子在长身体个子的时候,
都是在睡觉的时候,
感觉那个筋是一抽一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