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6: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膀和掖胯不同;
脚站在地下时;
无法延长;
就要调整胯位;
拉抻腿筋和腹股沟韧带。
人往上走,拳要挺拔。
探膀,使臂力浑厚,棉沉。
身体整束,脊背坚实。
它是拳术至高境界;
周身无处不弹簧!
练成后功夫超群出众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6: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者,天不怕,地不惧。人要敬畏;
但绝不畏惧。
练拳,不必名满天下;
只求为心无愧。
努力,可以没有结果。
可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
拳可以走小,但劲不能狭隘。
心里敞亮了,拳就怎么打都行;
海阔天空的。
有形有意,都是假,
拳到无心始为真。
行住坐卧,皆不离道;
起承转合,无处不拳。
止于一处,安忍不动,是桩。
静虑深密,无处不在,是拳。
求功者,强;
求道者,至强。
细节中有门道;
转关之处存神奇。
拳,不必出多少圈。
行好了,一圈足矣。
圆通的是拳法;
直截了当的,也是拳法。
适用于万物,则堪为经典。
能说,不如能练。
能练,不如能悟。
能悟,不如一门深入。
练拳,先要贯通。
通什么?想明白了,叫意通。
动的有理,是身通。
大江东去,是气通。
暗流涌动,是劲通。
无来无去,时空通。
大地平沉,道行通。
正所谓:
人生若得如云水;
铁树开花遍界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6: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的周身无处不弹簧;
意为,浑身皆可发力;
犹如弹簧,也称为弹簧劲。
弹簧有什么?弹性。
练拳,必须练出弹簧劲。
弹簧劲,形如抖动;
一抖即出,触着即崩;
为何练弹簧劲?
为了达到周身无处不弹簧境界。
不仅拳可攻人;
周身各处,亦可攻人。
周身无处不弹簧。
铺天盖地,才是拳;
四通八达,方为功。
扑上去,别犹豫;
上中下,三路并攻,一举拿下。
周身遍布弹簧劲;
不思而发,不虑而做。
弹簧劲怎么练?
不能一上来就练抖发,这样练不出来。
抻筋拔骨,是基本功;
周身无处不弹簧;
重要的一步,就是练鼔荡!
何为鼔荡?
所谓,空山擂鼓,激荡其声。
鼔的是气,荡的是劲。
练拳,就练鼔荡。
来去自由,反复磨荡。
周身能做到,无处不弹簧;
从哪里鼔荡?
就是脊柱。
鼔荡是:
周身弹簧劲的根基。
弹簧劲,出自抖脊;
发力的根本所在。
周身无处不弹簧;
也叫触点反弹。
弹簧劲是掤劲的极变!
要发劲,就要崩弹。
要化劲,就要沾粘。
松是什么?
不松何以崩弹。
练周身弹簧劲;
鼔荡固然重要,
随机而发则更关键!
弹簧劲,不是零断劲。
弹簧劲是活劲;
零断劲是绝劲。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都想笑傲江湖;
可江湖只有一个;
高手层出不穷;
永远没有笑到最后之人。
风起云涌之中,必藏波谲云诡。
晴空万里之间,也会旱地炸雷。
陡然而发,只求刹那解决;
出手无情,只因攻到极致。
随触必弹,断然不留后手;
一线生机,它日艳阳高照。
这正是,活者活,觉者觉;
天地好似一大囊。
人说,周身无处不弹簧;
我说,人间难觅痴拳人。
生为人杰,当自傲;
死亦鬼雄,战丰都。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成就的关键步骤:“触机”!
练拳,就要在平时处,做出不寻常。何为拳,心境!
为境所转,是功夫不深厚。
能转过弯来,角度变了,境界就变了;
从此眼界开阔。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人,多毁在自傲;
但会成就于知不足。
知不足,与不知足,是两码事。
人,重在看清自己;
贵于尊重他人。
太极拳,哲拳!
不是因为它能打;
是因为它告诉了你,怎么做才对。
拳,能使你动容。
怎么走,怎么是,叫顺;
怎么都不是,叫逆。
顺逆,本就是拳法。

触机,一触即发的机会。
机会是什么?
条件具足时刻,即为机会。
形势随时变动;
机会难以捕捉,稍纵即逝。
于你有利的,即是机会。
很多人,不是看不出来;
是没能力捕捉。
功力是基础。
判断,至关重要。
太极拳的触机在哪里?
梢节。
不要轻视梢节。
梢节,是触机之处。
练拳为何要轻?
练触觉。轻轻运行,默默停止。
都说,太极拳听劲厉害。
可听什么?
就是触机。
接触,听出机会。
你的机会,就是对方的破绽。
练太极拳,最基本有三:
无凹凸,无断续,无缺陷;
这个是什么?
就是圆。
能借到力的,是圆。
触击,先要轻,后要听。
怎么听?
用心听,用身感受。
一听,有无顶抗。
对方抗你,就是触机;
立马捋走,必拔其根。
二听,掤力不足;
听出不足处,也是触击;
立刻攻进去,一鼓作气;
拆了他。
太极拳精华,在于听劲;
能听出东西来;
就能把握触机。
机会需要辨别;
应该掤的就掤;
需要捋的就捋。
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乱。
松,能练出体感。
轻,能培养灵敏。
触机,是听出来的机会。
机会,不会说话。
要在你来我往中,辨别出来。
目的,就一个,找到薄弱环节;
抓住机会。知道了目的;
练法也就明确了。
练拳为何要,轻,慢,圆,均,这四步功夫?
先消除自身破绽。
找到触机之前,要处理好自己。
如俩人搭手,你搭我,我搭你。
搭手不是技击,拿搭手去技击,必败无疑。
搭手何用?
双方在练听劲,找触机。
搭手是训练法,不是技击术。
搭手,极具价值,要好好练。
用手触觉;
用身感触;
用心分辨;
这是道上的东西。
不会搭手,是没拿到太极拳精要。
一个人练拳,是知己;
两个人搭手,是知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待。
触机,如虫之触角。
一个高手可在接触瞬间;
辨别大量信息,诸如:
轻重,长短,角度,大小,刚柔,劲路,动态,缺陷等。
功夫,就是一搭手;
了然不惑,一览无余。
触机不好练,但是道儿上的东西。
练好触机,会让你受益终生。
任何招式,都会有触机。
好练是手上;
难练是触机。
后背的触机;
是最后一关。
不经一番彻骨寒;
怎得梅花扑鼻香。
都是人,他行,你也行;
就看谁下的功夫大,方法对。
触机稍纵即逝;
但有心者可居之。
听背劲,就是练背上触机。
背不像手,结构好出,触机难练。
从轻中求来;
去往神明之处。
行家一伸手;
便知有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
腿部经络疏通刻不容缓!!
腿是阴血的大本营;
腿部承载了人体最关键的三条阴经:
肾经,肝经,脾经!
而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如果你腿部血液循环缓慢;
整个人体就会供血不足;
人就会感觉冷,尤其腿部!
而且小腿有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
想要第一心脏好;
就应该时刻保护您的第二心脏~
所以,腿部经络疏通刻不容缓!!
站桩拉筋扽筋;
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出汗排毒。
撑筋拔骨改善深部经络循环系统;
调节免疫、体液、神经、
血管、内分泌系统;
提高了自愈力。
站桩要贵在坚持;
贵在有常!
每天坚持,水滴石穿;
是重复,所以重复的力量是最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松垮与尾闾的关系: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
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
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后突;
要松腰松胯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
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
但它又不是直的。
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
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
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
看它体积很小;
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
人的尾巴进化没了;
但是那个气机还在。
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
外面被韧带封住了。
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
尾骨一转动;
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
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
一直传到脑子里。
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
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
而尾闾一动弹;
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
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
转转尾闾;
看看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
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
到最后只—根下来;
它非常敏感;
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
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
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
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
尾闾中正神贯顶;
气透三关入泥丸。
尾闾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
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
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相。
能否练好垂尾闾的要害正在于尾闾下垂指向地面的地位能否正确。
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成一向后的斜线;
随下蹲的程度加大;
其联机亦渐趋笔挺;
待成笔挺线时,即可转进第二步。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
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
不是撅屁股;
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
胯关节往外翻;
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
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两足平行站立;
上身不动;
两股骨头(髋关节部)向外后撑;
膝内扣轻轻内收;
大腿根内侧松开;
向后收,臀向后突(上身勿前倾);
但不是上翘。
这一行动可以拔开腰骶关节;
抓紧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克松动);
从而使臀向后、外泛(亦做翻)张;
至骶髂关节能松动,即可转进第三步。
第三步,扣尾闾。
尾闾往前扣。
随着泛臀的熬炼与下蹲程度的添加;
尾闾逐步移到指所在的后面;
尾闾与指所在的联机呈向前倾斜的直线;
于是尾闾从下垂形态酿成向前扣的形态。
指所在可以从三角形中点渐向前移;
直至两足联机中点。
待下蹲到大腿呈程度状时,即可进进第四步。
第四步,转尾闾(亦喊尾闾划圈):
两足尖稍向外撇;
两手向前或侧平举;
开端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
继而做左右划弧摆动;
最后做转圈行动。
此式微与形神庄中的转腰涮胯行动似同实异。
彼是力催形动;
转动整个骨盆;
此乃丹田气动;
转动仅正在尾闾。
昔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
一是证实其重看程度;
一是为隐瞒。
须知这是腰胯全松卖前之事:
尾闾灵动自如;
气机圆活无滞;
已达全身一家;
意气合一之境界;         
转尾闾。
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
能转尾闾;
也叫尾闾如钟锤、如钟摆。
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
阳气就上升了。
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
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
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
这是一个关口。
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
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
(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
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
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
尾闾一动弹;
气就引过来了;
它自己往上升。
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
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
一痛,真气透过封脊椎管的韧带和结缔组织;
从脊柱管往上走。
太极拳,练八个劲:
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尾闾还要靠气;
意念一动胯骨就转;
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
通过肛门收缩;
尾闾前后可以动;
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
练轻功有些窍穴:
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
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
往前发力很快;
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
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
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
一提气,到了肚脐;
从那儿整的非常快;
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
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
动一动尾闾;注意百会要提着;
“尾闾中正神贯顶”;
如果神不贯顶;
经常注意尾阊;
精气聚到海底;
没有往上提就容易跑。
要注意松尾闾、垂尾闾跟提肛、提顶结合起来。
龟、鹿、鹤这三种动物长寿;
现代科学没怎么研究;
古人认为它们的长寿都跟尾巴有关系。
鹤休息时头拧过去拿嘴跟尾巴连上;
鹿小尾巴根会转;
而牛、驴、马的尾巴根不会转;
龟尾巴不长,尾巴根也能动弹。
它往前冲时,尾巴一动弹(不是用爪子划水);
身体箭一般出去了;
爆发力非常强。
说明尾闾一动弹;
全身的气发动很厉害。
一个吊着的大钟;
钟中间有一个锤;
佛家和道家练功关键不同之处:
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
道家是钟,而钟是扣着的。
磬从外面一打才能起反应;
说它是反应论,里面是空的;
道家不是;
形体是空的;
自己里面有东西;
锤在里面挂着;
一拉,“咚——”从里面打。
佛家从外面调动气;
道家从形上、从里面用尾闾调动全身气;
用意念调气吗?
对,但可以借个手段;
借尾间动使全身气脉动弹。
“腰不是主宰吗,怎么又出来个尾闾?”
意识也主宰;
腰也主宰;
尾闾也主宰;
别分开,是个整的。
你懂得窍门了,尾闾轻轻一动弹;
腰为主宰;
尾闾与骶骨相交处有穴位叫腰俞
(俞当转输讲。中国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义的);
腰俞不放在腰上;
放在尾闾上去干什么?
因为腰部的气血是从这儿转输的;
尾闾稍稍会动弹一点点感觉就不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坚持盘练太极拳的方法与功能:
长期盘练,筋肉才会被拉长;
增加肌肉力量;
筋长力大;
筋长一分,人可多活十年啊!
力发于脊亦在于此。
在练拳时;
不仅意识上有头尾朝相反方向拉开之意;
大椎领起,提肛尾闾微用力下坠;
也是肢体放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含胸要求胸部既不凸出,也不凹进;
使胸成为脊背拔长的支柱;
并依靠支柱加以放长。
沉肩的作用是将臂部下塌;
使臂生根,同时坠肘;
使肘与肩部之间达到放长;
当手臂进行缠丝运动
也是以坠肘为中心的;
同时坠肘和腕又可以使肘与腕之间放长;
因此沉肩坠肘和挫腕是整个手臂的放长。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其实质为背部筋肉相互拉伸;
使背部如同弓背;
背部筋肉左右拉伸;
坠肘:使手部筋肉与肩部筋肉因拉伸而连结成一体;
太极中的背如弓亦在于此。
这样背脊动;
手就会被带动;
所以说缠丝是脊带手而动的。
练拳时肘应微用力下沉
且有横撑之力;
双肩下沉且相互内抱;
这样才能与头尾相争构成十字劲;
即上下左右的劲力相争;
这才是太极拳因放长而产生的弹性棚劲。

松腰圆档,开胯相膝。
这是指腿部的放长。
腿因站立,放长比较难;
开胯相膝就可以在这一特定的姿势下圆档;
用螺旋式的运动来变换虚实。
这主要表现在膝的旋转上;
当腿向外旋转时;
使外侧处于放长而侧则为收缩;
这种腿的旋转配合着手、臂、身成为全身的旋。
从人体解剖上讲;
因开胯、相膝,腿上的筋肉被拉长;
胯部的筋肉也被拉长;
日久,这两部位的筋肉被放长,力量增大;
同时因为胯、腿筋肉被拉紧;
使其与背部筋肉相连接;
成为全身的整体运动;
脊柱动,腿也跟着动;
这就是常说的“上动下自相随”。
实际练太极拳时;
双胯须用力左右相争,前后相争;
以使腿部筋肉放长。
练拳时把这些元素合一;
就是太极拳的肢体放长。
因为身体的筋肉被拉长;
如同皮筋被拉长;
对方碰上拉紧的皮筋;
就会产生反弹力;
这就是太极拳的掤劲。
为保持这种掤劲;
练拳时就不能快;
因为一快;
就不能保持筋肉的拉伸;
掤劲则散架。
只有慢慢地动;
才能保持掤劲不散;
习惯了后,才可以渐渐地快;
这就是“以慢制动”的根本所在。
而不是慢去打人;
那样只能成为挨打的靶子!
有了掤劲:
就可以练出其它的捋、挤、按、靠、采等劲。
例如,在全动之下:
掌心由外向内缠丝,为捋劲;
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为挤劲。
掌心向下圈沾着一点而不离开的下掤劲,为按劲。
实质发劲是在头尾相争,
沉肩坠肘,由脊柱引导下;
通过手的伟递;
由身体去撞人;
劲由脊发出。
从人体解剖上:
发劲实质是脊柱头尾相争被拉长;
手、胯、等均被拉长;
如同一张拉开的弓;
发劲时,将脊柱突然放松;
手、胯 、腿也放松;
如同弓箭射出;
将手射在对方身上;
这就是发劲,也是弹簧劲。
我就说:
弓满则圆棚劲足;
松活弹抖末梢间。
盘练拳架始终保持这种掤劲;
这样练太极拳会很累;
也就是过去太极拳宗师说的行了十几遍拳就苦不堪言的道理。
而现在练太极拳打十几遍,
体力消耗也不大;
以这样的练法去搏击;
也许是太极拳难以实战的原因之一吧。

盘练太极拳所谓的放松:
实质是放长身体达到的松开;
由松开的放长而使身体产生弹性;
弹性加强,即成为掤劲;
这种弹簧力就是太极中的刚劲;
刚柔相济的关键是肢体放长后;
动作的落点用刚劲;
其过程中则用柔劲;
可见这种放松是在放长下的放松。
如果关节肌肉绷紧;
则无法放长;
这就是紧中有松,松中有紧;
所谓的“棉里藏针”。
这就是太极拳的辩证关系:
所以我说太极拳也是哲学拳的道理。
只有多花时间练肢体放长作用下的放松;
才能练出真功;
这是事半功倍!
而天天去盘松散的架子则无济于事;
这是事倍功半!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5: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背会太极诗词100首,不会行拳也能作诗了!
1.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2.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3. 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 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5.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
6.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成。
7. 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
8. 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9. 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10.莫怨读书少,书少亦能拳。生活尽法理,人忆杨露禅。
11.春雨含温润,秋风呈干裂。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12.学拳莫急功,三年一小成。大多四五月,学者杳无踪。
13.学拳六七年,功夫到中成。招熟求懂劲,融汇能贯通。
14.学拳十年功,太极求大成。能化亦能发,江湖任纵横。
15.若习太极艺,需下苦功夫。明师真传授,时间分外余。
16.一物降一物,绝招终不绝。技法求新变,闭门不可学。
17.拳理多不变,招式可更改。运用无常势,能高亦能矮。
18.大架与小架,各自有长短。步小难平稳,步大行动缓。
19.初学大功架,舒展莫心急。犹如写大仿,容易出腕力。
20.习拳先舒展,渐渐求紧凑。圈大成圈小,小到近无有。
21.学拳先练步,可以赢师父。败者步法乱,胜者稳如树。
22.外形容易练,本质最难习。花拳绣腿者,太极本意迷。
23.演成舞蹈状,技法已迷离。古来名家远,今人多叹息。
24.人外自有人,天外更有天。且忌逞骄横,太极莫轻传。
25.明朝太祖拳,三十二式传。陈拳多汲取,招名亦相联。
26.莫轻太极艺,内中有机关。用法说不尽, 宝藏取不完。
27.柔化取乎道,心静取之佛。中庸得于儒,三教太极合。
28.太极人儒雅,不似鲁莽汉。过之偏文弱,须将中庸参。
29.车重能推动,拳打却难移。猛击伤要害,推按重心离。
30.发力分两种,无非短与长。长劲形不露,短劲人难防。
31.促发伤局部,缓推使人服。长短能兼备,逢敌准不输。
32.弹弓打飞鸟,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弓者出劲长。
33.冲量计算法,击力乘时间。短时威力小,长送跌人远。
34.肌肉猛缩时,即生崩炸力。张驰差距大,力量能爆发。
35.欲速先求缓,能松方能紧。太极阴阳理,读者细思寻。
36.猛起急刹车,自然耗油多。均匀方省力,劲断不可学。
37.力大猛推门,门开人不稳。闭关门推破,此理可通人。
38.人体如门扇,脊柱若门轴。猛击门扇时,敞开使落空。
39.人高势能大,搭手朝下压。先取制高点,对方难攻下。
40.身短下盘稳,灵活出手准。塌下腰裆劲,制敌掀其根。
41.短小李亦畲,化成李式拳。魁梧杨澄甫,功架壮如山。
42.双按肩臂连,合力向前传。转腰可走化,气沉下丹田。
43.产生作用力,至少两物体。犀牛撞墙倒,撞纸却无力。
44.硬砖掌击碎,砖动力难施。力来随其走,最忌不挪移。
45.周仓掷鸡毛,关羽扔活鸡。有力难施展,智者为太极。
46.物体浮于水,圆球滚于地。动中能安稳,随欲平衡理。
47.太极真功有,真假须细研。莫信凌空劲,掤雀亦无传。
48.习武根基稳,冰滑足行难。大力金刚手,离地劲不全。
49.太极无断劲,发动不停息。接招即走化,止住起动迟。
50.质量速度方,乘积得动能。体重难加倍,速度可倍增。
51.初学知划圈,再学懂绕缠。渐渐分轻重,日久悟螺旋。
52.发劲上部易,推按重心难。重心在何处,靠近下丹田。
53.百会下垂线,重心在此间。中正如立柱,千万莫顶偏。
54.推上缸易倒,推下倒之难。人体同缸理,不必费语言。
55.握紧难启动,转开难靠前。随时可发动,意行对方先。
56.缠丝拧手臂,手臂软如绵。木棍易折断,软绳鬼难缠。
57.挒拿须缠紧,挫骨伤节关,顺之可化解,硬顶不为拳。
58.挤法后手顶,立柱撑千斤。桥下腿支柱,何惧车磷磷!
59.天云太极拳,阴阳不可偏。攻守须平衡,切勿走极端。
60.引化即发放,难点在转关。阴阳交界处,瞬间里外缠。
61.大树根深固,推之稳如山。叶梢易牵动,理通太极拳。
62.兵法称诡道,变化人难防。虚实随时换,能柔亦能刚。
63.上引下进腿,插挡尤关键。对方难侵入,中正莫离偏。
64.后发先手至,听劲意在先。春风吹杨柳,枝条舞翩翩。
65.推车似推手,重心两腿间。单足负体重,往往容易偏。
66.舟行长江上,江水掤行船。起伏势平稳,动荡自安然。
67.尺半多用拳,半尺宜顶肘。双方紧贴处,靠打最得手。
68.拳腿快如车,两肘若双仕。对方犯九宫,靠打将帅击。
69.开裆贵在圆,其圆如拱桥。尖裆腿直立,形状如三角。
70.裆尖勿因高,裆圆勿因宽。双腿开口处,求圆莫求尖。
71.个小下塌快,高个下塌迟。莫卑身材短,短小亦能习。
72.树高倒地慢,重心离地远。人体亦如此,诸多因素掺。
73.上发掷屋顶,下打入地中。远放透墙壁,近弹闪电惊。
74.搭手知恶善,劲路举手间。放松出掤劲,弹之箭离弦。
75.尺桡有规律,出手应坐腕。活动守范围,关节怕拧缠。
76.缠丝最省力,拧衣水挤出。愚人用手压,平生未曾遇。
77.马踏尚残忍,牛踩痛难言。马足靠重压,牛蹄有拧缠。
78.小小千斤顶,顶起万斤车。螺旋自省力,四两千斤拨。
79.菜刀切肉易,全凭来回搓。请君磨快刀,直下看如何?
80.提纲挚领法,捆柴易背起。乱木随处放,力大也难提。
81.推手根稳固,后腿斜顶柱。脚尖如何摆,四十五度许。
82.捆绑球于架,掷球远击之,急飞动量大,却被反弹出。
83.能弹须架稳,击敌下盘牢。双方相对峙,胜者腿功高。
84.太极有法则,下塌助发力。推车用劲时,重心自下移。
85.力偶使物转,劲同方向反。削球近此理,重心远能旋。
86.对手未出劲,截之萌芽里。或待强弩末,反击须趁时。
87.掷砖持重心,旋转须侧偏。握沿抛斗笠,持中难飞远。
88.骑车动却稳,静止难立支。鞭抽陀螺转,歪倒缘停息。
89.花开众人赏,花谢有谁怜?观花悟哲理,花理尽通拳。
90.但见山林里,花瓣多朝上。掤劲不易丢,手指应上扬。
91.刷锅正反旋,割麦顺逆缠。出手螺丝拧,回收拉锯还。
92.庄稼高产者,生长时间长。春耕夏日种,秋收冬季藏。
93.古时拳质朴,当今多花舞。表演如流水,远离真面目。
94.发力后缓冲,亦可称转换。犹如行草体,须有索带连。
95.式间少转换,行拳显直板。表演少韵味,不似太极拳。
96.气吞山河势,万夫不挡勇。身跨骏马背,奔腾万里程。
97.吞掴天网罩,秋霜肃百草。意到神明处,飞鸟亦难逃。
98.丹田气不散,支撑满八面。众人难推倒,太极神功显。
99.知有天在上,难得山能齐。拳到神明处,太极归无极。
100.满园桃李树,春风不停歇。太极逢盛世,美哉好时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8: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
会总结;找到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规律搞清楚了;
办法就出来了。               
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
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盘练太极拳更是同理:
稍节领;明中节;根节催。
明理了;拳架就好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和让你生气的人在一起;
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
少和不懂感恩的人在一起;
少和敷衍你的人在一起;
少和谎话连篇的人在一起;
让自己多活几年!
和谁在一起高兴,就和谁在一起;
不管亲人还是朋友。
生闷气更是​慢性自杀;
谁让你堵心就躲远点;
闭上眼睛自己待会;
宁可在家喝粥也不去看人脸色吃满汉全席;
你很好,我也不差!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