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松与沉是太极拳的两个必须的要素:
是统一的整体;
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
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
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
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
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
心静是放松的前提。
要先做到内松。
内松是心松、意松、精神放松;
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
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
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
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
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
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
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
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
是在意念的引导下;
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以最大限度的放松,
在盘练动作的运行、蓄发;
转换和定势中;
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
运行到全身关节;
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
复归丹田。
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
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劲。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主帅:
太极拳“以意行气”;
由内向外的道理:
就是“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
在太极拳盘练中;
用意念引导动作;
用意念引导放松;
也要以意行气;
引导内气的集聚;
引导内劲的运行。
从而形成始而意动;
继而内动;
然后行动;
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松柔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
使周身关节张开;
气血周流无滞;
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
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
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
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协调连贯是锻炼与培养内劲的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运行中无时不在;
体现在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
节节贯穿:
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
上肢动作以腰带背;
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
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
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
前一个动作结束;
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势势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
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
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
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
都要形成定势,
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
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
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脊柱行拳是形成拳势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
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以腰胯来带动手脚;
接着脊柱上下伸展;
形成一个连接大椎和尾闾穴的身体中轴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
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
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
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
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
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
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
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
做到身法中正;
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
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
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
称为“吞身”;
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
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09: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沉肩不坠肘,什么都没有;
练紧不练松,到老一场空;
越是复杂的东西不是好东西;
越简単越难学的才是真东西;
会教的明师把复杂东西教成简单化;
而不会教的老师把简单东西教成复杂化;
去繁易简好象车子一样;
以前开的车都是好几个档位;
现在变成了自动档;
这和拳术一样,都要科学化 !
站桩是个宝,坚持最重要。
废除亚健康,天天要站桩。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盘练太极拳入门的“六步”!
壹如何松沉?松与懈有何不同?
(一)要坚守太极拳的要领:
虚灵顶颈、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
重心落于涌泉;
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二)盘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
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
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
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三)只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
举手投足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
这种松,就是懈。
贰如何练好腰轴?
(一)要做到主宰于腰:
行拳时,要以腰为轴心;
用轴心来带动身体。
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
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
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二)要做到一动全动:
能用腰轴带动拳架后;
再更进一步注意拳架之细微转折处;
哪怕是一个手上细小的圆弧;
都是腰走圆弧的外在表现。
这时的上下内外,牵动往来;
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
表现出周身一家的功夫。
(三)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
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
要由腰腿改之;
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叁如何练好虚实?
(一)要严守分寸、力求中定:
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
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
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
这就是「守中」。
(二)重心转换要缓慢渐变:
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
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
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
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三)要虚实分清:
举步分虚实;
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
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
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肆如何做到连绵不断节节贯串?
(一)要动作缓慢式式相连:
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
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
一式导出一式;
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
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
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二)要以腰轴带动拳架:
自始至终均须贯彻以腰为轴、主宰于腰;
则易于前后连贯、连绵不断;
久之必然整套拳浑然一气;
只见伸屈起落之势;
而无断续凹凸之迹。
伍如何配合呼吸?
(一)要顺其自然:
行拳时,绝不要在意呼吸;
让呼吸自然即可。
由于拳架缓慢;
呼吸自然就慢了下来;
比平常还要深、还要细、还长。
(二)基本原则:
经过一段时日之后;
慢慢的将体会到这些自然的呼吸几乎是:
开吸合呼、屈吸伸呼;
任其自然,千万不要强行憋气;
以致违反松柔的要求。
(三)要气沉丹田:
要用腹部呼吸;
吸时小腹逐渐外突;
呼时小腹逐渐内收;
以鼓荡内脏蠕动;
促进内分泌正常;
久之,精神自然充沛;
对身体大有俾益。
陆如何默识揣摩?
(一)先要排除杂念:
练拳之前,先静下来;
内心不要胡思乱想。
(二)要时时向内体会:
心绪宁静之后;
思想要反观内照;
周身是否松柔轻灵?
尾闾是否中正?
一切动作是否由腰轴带动?
虚实是否分明?
如此细细体会,假以时日;
渐能随心所欲。
拳架越练,往往越觉得太极拳难学;
所以除了要天天盘架子之外;
尚须认真钻研拳理;
才不致走偏了方向;
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想学好太极拳就很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盘练太极拳:
拳不练,则气不走,一潭死水。
学东西也是,不能死板,但要踏实。
每一拳势之动作:
你不懂的,就要学到懂。
你不明的,就要求到会。
自己提升的关键在哪里?
一门深入,后而触类旁通;
最后在证回来。
有时候,功夫在拳外;
东西在江湖。
在某一领域;
精耕细作,你就是行家。
练拳,诸法归一,万拳空相;
没有适可而止的事儿。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6: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的对拉拔长探膀:
弓脊开背,斜方卸膀;
探引其臂,螺旋走架。
掤劲,不是短劲,是长劲。
真正放长,必须探膀。
很多人练拳,以为是放长;
其实伸胳膊的多。
探的是膀,不是肘;
肘不能探;
伸直胳膊打拳,那叫操。
中节永要打弯儿;
根节曲中求直。
何为探?
探有伸的意思;
但伸不是探。
探!必出自根节。
伸!是哪里都行。
根节在哪里?
根节不在肩头,是肩胛骨。
为何要卸甲开肋?
就为了探膀。
肩胛骨自己探不出去;
结构所限,必须探膀;
带动拉抻。
膀是哪里?
这里指,三角肌后侧部。
北方武林,将膀子泛指整条手臂。
行拳一动,先用膀带动肩胛骨。
千万别一起手,就伸胳膊。
梢节为中节服务;
中节为根节服务;
这样能出功力。
练拳,就是拿梢练根;
用根练本的;
别本末倒置。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拳友练拳
刚好是练反了;本末倒置!
思维模式,决定了动态。
没缕清思路,不要盲从。
膀,不是根节;
但能带动根节;
根节在后头。
程度不同,东西档次不同;
高手可将根节位移,练至命门。
但能将根节练至脚跟的;
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
方法失传所致。
看人行拳;
别看前脸;
看后头。
有没有东西,不在前头。
前头再花哨,没用。
能探膀,即能弓背。
能弓背,就可抱丹。
拳就练连锁反应;
形成动力链条;
劲路由此产生。
探膀,为了放长;
而放长为了螺旋。
探膀,能出余地;
拓展空间,肩才能沉。
空间越大,沉得越深;
掤劲就会越强。
行拳,别先动梢;
先动身上。
沉气坐胯;
涌动脊柱,开肋弓背,卸甲探膀。
没这些内容;
拳就会空洞。
练得到位,用的时候,就自动化了。
结构好的,占绝对优势。
练法定要先上身;
才可打的不假思索。
谁为主,谁为辅,要搞明白。
练功不在于快慢;
在乎带上东西没有;
空转浪费时间。
立定脊,慢探膀。
探膀,是长劲;
劲来自后面;
这就是力由脊发!
光伸胳膊没用。
劲路走螺旋;
还能探膀,东西就不一样了。
如单鞭是单向螺旋。
若不探膀,能抻一尺。
若会探膀,能多出半尺。
大筋强度会极强悍。
探膀是绞筋的基础。
用意不用力;
结构决定档次。
会动态结构的人,不用蛮力。
意贵远,形要大。
探膀,能出大形。
你以为,还差半尺,突然就到了;
关键时刻,差一点,就没了。
真形是什么?
看着平常;
可一旦施展开了;
形态声势骇人;
不似人间气象。
人被惊了,是因为出乎意料。
预料当中的,没有新意。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