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伸筋拔骨意气透
平和淡泊心性修
文雅情趣识天地
顺随自然山水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常用口诀用语:
1、太极十要
十要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
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2、十三势分为“八法”、“五行”
“八法”是指:掤、履、挤、按、采、挒、肘、靠.
“五行”:进、退、顾、定、盼。
3、八法之劲
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上的劲路,包括左上、右上、正上的劲路。
捋劲:这是一种向后、向上的引带劲路,包括左后右后、后上的劲路。
挤劲:这是一种向前、向横、向下的压迫劲。
按劲:这是一种向下、向后的沉带劲,包括左后、右后、后下的劲路。
采劲:按提劲为采劲,如采花,手按下去再提拔上来的一种劲。
挒劲:旋转劲为挒劲,对方来劲后,通过旋转使对方失重,把劲再加于对方身上的一种劲路。
肘劲:肘击、肘拿、肘沉、肘带的一种方法称为肘劲。
靠劲:用肩、胯、背击打对方的劲叫靠劲。
4、四练
练手、练眼、练身、练步。
5、四功
四功:“心、神、意、念”,几乎完全指的是内在的神经活动或精神作用而言。
传统对“四功”的解释是“发之于心、达之于神、行之于意、想之于念”。
还要注意做到心静体松、呼吸自然、
均匀连贯、轻灵沉稳、刚柔相济、上下相随、
圆活完整、协调自然、意念引导、内外合一。
内外相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
内外相合:是谓六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即提得起。
6、何为内功
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
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7、内外双修
动与静,养与练,拳与功,内与外。
修练太拳就是要做到内外双,神形兼备。
才能把太极拳的精髓学到手。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14: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立身中正:
“中正”的根本是指内在的“中”。
有了内在的中正;
也就能逐渐达到无形无象、随意自然的神明境界。
外在的中正称之为守身形;
是身形上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寻找内功的练功的方法;
而真正的中正指的是内在的功夫。
神正是指眼神要正;
必须正视前方或对方;
不可斜视;
神情要肃穆而自然,内心平和。
神正可以修养人的气质;
修养中和心态和神态。
神正是太极拳舍己从人的内在心理基础。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上领与下沉
在意念上形成对拉之势;
从而使身体中正。
脊柱中正后;
腰部进行旋转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脊柱如果不中正
扭动气
腰部会造成损伤。
中正后扭动腰部;
任督二脉自然打通;
气通全身,瞬间神清气爽。
如有仙人相助一般;
肢体关节进退
反侧屈伸过程中
可以游刃有余。
中正的修练方法是:
1、站桩:两脚平行开立,约与肩宽;
两脚趾根微微扣地;
使脚趾根和脚跟均受力。
舌尖下卷,轻抵下腭;
卷舌易使口腔生津液,
津液可以使口腔卫生,
还可以治疗许多内脏疾病。
呼吸自然,两臂松垂;
两膝微屈,似直非直,似屈非屈;
腰胯放松;
达到全身放松、平衡和均整。
练习站桩可以感到周身气血通畅,身体轻松。
全身处处形成和保持圆撑状态;
并在这个状态下尽量放松;
注意鼻尖对肚脐,保持中正平衡;
大椎领住目正视前方。
开始练习站三至五分钟,以后逐渐延长。
在盘练拳架中注意最重要的几点:
头正、身直、目正视;
鼻尖对肚脐、丹田照手脚。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14: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练松,松不好也就谈不上柔;
松柔谈不上,更别说沉了。
所谓“沉”,是要在松柔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
要在静中松、松中静、松中沉、沉中松;
松要松得透。
要想将太极拳练精;
首先要大脑放松;
随之身体各部位也要跟着松下来;
而且还要松而不懈、拥而不僵。
在练功过程中周身关节都要自然松开;
四肢腰腿不可有强劲。
太极拳是静功、是内功。
要松、要静、要稳;
不要主动用力做每一个动作;
否则就会影响松的功夫的提高。
习练太极拳时两臂要松拥;
不是硬棚;
要有灵机的感觉;
要松得纯粹,松得干净,不留丝毫拙力;
不让筋骨受束缚才能松净。
要想做到上边谈的这些条件;
心静是前提;
放松是基础;
首先要心静神敛;
如果“人在曹营心在汉”,
是不可能练出什么功来的。

需要虚领顶颈,下颌微收;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腰胯及各部位全放松;
如有一处想不到;
则习练太极拳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太极拳的松是由内及外的;
由腹内脏腑到躯干;
由皮肤肌肉到筋膜骨骼;
由中枢神经到末梢神经。
太极拳是在稳静松柔中求轻灵虚无;
它不用明劲、暗劲;
而是用内劲、柔劲。
轻灵是松柔的前提;
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
太极拳的功夫
是在松柔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增长起来的。
需要保持手腕的灵活松柔。
练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用力少就要轻,不能轻就不能松。
要以松为体,以柔为用;
以柔克刚;
习惯用力者永远也不会松下来。
太极拳中的功夫和健身效果都是从松柔中而来;
从松柔中转化的;
越来越松柔了;
触觉就更灵敏了;
就会更加在不丢不顶中听劲;
松的好才能有益的粘住对方;
使对方有一种甩也甩不掉;
走又走不开的感觉;
这种功夫要在走架中体会;
不练拳架是体会不出来的。
太极拳是在明师指导下的运动;
通过刻苦锻炼;
你会在练功时体会到什么是起承开合;
什么是节节贯穿;
什么是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内劲也就会越来越充分地从练拳过程中体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
一.什么是丹田?
丹田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术语;
很多太极拳理论著作中加以借用。
一般丹田分三种;
分别为上、中、下三丹田;
在不同的位置。
通常认为:
上丹田在头上眉心之间;
中丹田在胸部中间;
下丹田在肚脐下。
上中下三丹田是相互作用的;
一般所说的气沉丹田指的是下丹田。
二.怎么练习气沉丹田?
1.、静态下行功:
先将全身放松。
上下口唇微闭,意守丹田;
自然吸气入胸腔;
然后将气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
另一部分内气松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
再吸气时如上述重复循环;
自然而然,毫不造作。
我们练拳起势或站桩时气的运化;
一般来讲是将气沉在丹田部位;
但并非绝对!
功夫高深者实战中则随其需要;
以意领气,带动气血运行;
从而产生内劲;
可以在周身运行。
然非修炼多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

2.、动态下行功:
太极拳行功走架时;
有的采取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中空,呼气时腹中实。
吾行拳时采用吸气时口微闭;
用鼻吸,务要缓、细、实;
以意领气,全身放松;
胸膈肌受压膨胀上升。
尾闾下降,谷道内收。
合为吸为蓄;
呼为开为发。
呼气时胸膈肌下降;
引气下行,气沉丹田;
下腹凹型腔底受压有膨胀感;
尾闾上升,气贴脊背。
以上泛指一般情况而言;
然拳势千变万化;
万物变化规律皆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
望拳友们悉心体会,认真领悟。
气沉丹田是随呼吸变化有沉有浮;
物极必反,内功亦然;
松之极,则紧之至;
柔尽刚来;
阴极则阳必生;
沉极则浮。
即吸气胸膈膜上浮,内气上升;
呼气时胸膈膜下降,内气下沉;
往而复之,循环不已;
且阴中有阳,阳中寓阴;
细观阴阳鱼图或另有所悟。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6: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口诀十二则


    一、曰松:

    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

松。要全身筋络松开。

不可有丝毫紧张。

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

若无骨。只有筋耳。

    二、曰沉:

    如能松透。即是沉。

筋络松开。则躯干所系。

皆得从下沉也。

按沉与松。原是一事。

沉即不浮。浮是病。

体能沉已善矣。尤须加以气沉。

气沉。则神凝。

    三、曰分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

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

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

则右脚左手虚。

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

总之全身负担。

只许放在一只脚上。

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

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

方为不失中定。

变换虚实之枢机。

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

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

但要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

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

    即是顶劲虚灵耳。

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

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

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于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

    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

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

    腰如车轴。

    六、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

    即掤捋挤按也。

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拉锯者。

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暢通无阻。

    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

二曰、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

    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

若如肉架上挂肉。便是死肉。

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

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

    八、曰拨不倒。

    不倒翁。周身轻灵。

其根在脚。

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如两脚同時用力。一拨便倒无疑。

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

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

沉于一只足心。

其余全身皆松浮。

    九、曰能发劲。

    劲与力不同。劲由于筋。

力由于骨。

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

刚的死的无弹性的便是力。

何为发劲。放箭似的。

放箭。是靠弓弦上弹力。

弓与弦之力量。

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

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

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脚腿腰能完整一气。

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

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

发劲之妙用。尽于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

    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撐八面。

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

    十一、曰须认真。

   掤捋挤按须认真。

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

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

此是真的。

按与挤。皆要蓄其劲。

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

始知有尺寸。有法度。

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

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

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

    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后拨之。

此牵与拨。是两事。

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

   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使能见其妙用。

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千斤。

穿鼻之绳。不过四两。

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

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

盖牵者。牵其鼻准。

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

足牵以其道。以其处也。

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

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

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人时。

其来有方向。譬如对直而来。

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

顺其势而斜出之。

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后。彼之力已落空。

则此时以劲拨之。

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

然牵之之劲。只要四两足矣。

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

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

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

或则藉牵之劲。换其所向。

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

便蓄其力而不前。

蓄其力。其势已退挫。

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

而反为发放。

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6: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8-9-6 18:12 编辑

生活中的修炼:   一、随时得有空暇。便觉以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於丹田。
二、得有行动。或端坐。或暇立时。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
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
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
三、丹田。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
是要以心与气。相守於丹田。
如鸡之孵卵然。此所谓知止。
贪多嚼不烂。
老氏谓少则得。多则惑。
习太极拳不能异乎是。
今得传授一式或二式者。
必须潜心娴习。而默记之。方能有得。
欲速则不达。
务期水到渠成。非可强求。
     l、松。“一夕忽梦觉两臂已断,惊醒试之,恍然悟得松境。
    2、太极拳以气沉丹田为主……其为气逆行;
由督脉而上,透过尾闾、玉枕、泥丸;
是为河车倒运、通三关之法也。
尾闾正中神贯顶;
是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盖由骨中行也。
气沉丹田之法:
“先之以意导引,沉气要缓缓逐渐而下;
不可太骤,太骤气便浮起。
练功架时,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二句要论;
尤须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只许放在一只脚上。
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
自颠顶及踵与眼神;
皆须随腰转动;
一处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
如无虚实,即无阴阳。
无阴阳,便非太极。
如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
两脚亦然。
惟左手必与右脚相合;
右手必与左脚相合;
因系同一交叉神经故耳。
此为左右上下手足之分虚实也。
所谓“总此一虚实”者;
即其根在脚;
将全身重量必须放在一只脚上。
若两脚同时用力,便是双重。
双重即如少林拳马步;
此为太极拳最忌之大病也。切记!切记!
周身节节贯串,则气可以通矣。
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鼓荡。
练武的精神与太极拳丹田劲
太极拳历代名师辈出,独领风骚于当世;
太极拳非比外家拳,短期內就可看出成果。
太极拳又涉及丹田劲的培练;
必须得到正确的功法;
才有可能练成高强的武功。
这可能是许多人投入数十年的岁月,
浸淫于太极拳而仍无所得的原因。
练拳的感受
以我个人的感受;
觉得随便什么运动以及娱乐活动;
都比不上太极拳;
练练太极拳,太极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太极拳的最大功用是「松」
今天我以为太极拳这样优良的运动,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是第一;
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
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
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
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
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
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
但究竟什么叫做松;
怎么能松得很乾净;
这句话很难讲明白。
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就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会很容易的悟到怎么叫松。比方说:我们现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肚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讲上头题著:「坐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於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这个布袋最难得放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地可以成佛」等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识挡住,我不能进步,是自我意识挡住了自己,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关头。
人类唯一自强之道
不过太极拳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功能,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比拟,随便什么拳术,随便什么运动都不能比。西方现在的运动,我看起来都是摧残,都是互相摧残,或者自己斲伤自己身体,对於人的健康,并无任何补助。只有练太极拳才是人类唯一的自强之道,确是比医药都好的一种办法。任何疾一到要靠医药就不行了。我从那么坏的身体起,这五十年来没有病过,在座诸位除非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我差不多以外,别人还不行呢!起码牙齿、耳朵、眼睛都比不上我,为什么呢?那就是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益处呢?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那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所以我在此地讲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大家不但要自己的健康好了,还要慢慢的推达及别人的健康;不但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还要推及世界各国的人。孔子所以讲「有教无类」,所有人类的健康,我们都是一样的关心。有这么好的健身法子,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开去。

培养有恒的七分钟
拳该怎样的练法。
那根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时间不够,我是早上练七分钟,晚上七分钟,似乎我是很忙的样子,不然怎么没时间呢?其实不是没时间,也不是很忙,而是对有恒的观念太差了。比如说,从前把身体练好,就把拳丢下去,这是我历年来的经验,只要一天你放弃,你慢慢就放掉了。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只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讲,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我用七分钟练一套拳,一百多动一套拳只用七分钟要练得很快。为的是有恒最重要。养成有恒;我有一个方法,一早起来,没有洗脸,没有吃饭,离开床就得要动,千万把这件事要控制好。如果今天很忙要出去,我早点起来,非要把这件事解决了不可。如事情的确很急,必须提早出来,而且已经起迟了,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洗脸摸一摸就行,不必那么久,时间就不会浪费了。到了晚上看见床,就想起我非要练完拳才能睡觉,拳没有练,我绝不上床。以这个有恒的法子对付自己。人是要管的,自己管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有方法,就慢慢上来了。
盘练太极拳要少不要多!
是不要贪多,贪多就不能深入。
你要少少的,不要以为今天只练一个动作,甚至两个动作,一样要练七分钟;
七分钟已经够了,不必多;
「少则得,多则惑」;
因为少而不多,你就可以深入;
不必在形式上;
在动作上荒废了许多精神同时间。
要学这一点东西;
就要往前往深推进去。
比方说我们写字;
写字只八笔;
八笔就是点、横、直、勾、策、掠、啄、磔;
要天天写这八笔;
虽然天天写几十字或几百个字;
不一定三十年五十年得好。
也许那一个字写一辈子都没有写好;
为什么呢?
因为开头这一点就没写好;
这一横就横不平;
这一直就没有直正;
这样子永远在一个环外盘旋,不能进来;
非要这一点完全点好不可。
要是这一点一百天没有点好;
就点一年,就点三年,这样你以为长吗?
便宜极了,各位想不到;
我六岁学字,学到六十岁才觉得有一点学懂了。
天天在琢磨,但是算起来只这八笔;
要多少年写一笔!
所以「少则得、多则惑」;
拳宜精简不宜贪多;
太极拳只有十三式;
十三式就是八卦的四正四隅配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
就是以易经五行八卦的方法配上去;
这样合隆是十三式长拳;
你说这十三式就算长吗?
圆的就长;
只要有几个动作,自己常动;
有恒就行了。
太极拳分阴阳两面。
太极拳绝不能离开阴阳。
一切的作用都是在阴阳里头变化,阴阳里头发生;
再好的功夫,再好的办法;
除了阴阳的妙用之外;
其余的都没有用。

关于练太极拳的体用问题:
体为本,用为末;
没有体就没有用;
体最主要的是要血脉流通;
周身血脉流通以后;
人还会有什么病呢?
少林拳的运气是偏于刚的,是往任脉走的;
反之太极拳运气是致于柔的,是往督脉走的;
由督脉气行骨中;
即道家所谓通三关。
同时少林拳是力由骨发;
太极拳是劲由筋发。
太极拳所谓体;
所讲的就是“气”与“血”的连贯流通;
盖人身体内最主要的是气与血而已;
血本身不能走;
要*气率血而行;
故一个人气旺则血旺。
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松,但很多人就松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觉之间就不晓得松,这样,一扭,一顶就完了,也就把门关闭了,不能进步了,须知练习太极拳是要学吃亏的,不要学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亏就在后头,这是我学太极拳几十年的经验,其实不光是学太极拳如此,为人处世亦莫不如此;
所以如能学到太极理;
则在社会上处世并不难。
老子曾说过:善者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大凡肯吃亏的人;
最后总是不会吃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的要素:

一、梢节领劲;

这里的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

这里要区别拳论中的:

“发主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的梢节概念;

因为只有梢节领劲;

你的拳头才能领进如蛇头;

而不是甩动如虎尾;

是主动的直入主题而不是被动的奔向目标。

看“掩手肱拳”:

击发时上肢以手领劲;

右拳则可以做到稳、准;

下肢的“梢节领劲”

指得是在两脚蹬地反弹的同时五指根扣地;

这样才能够做到松跨圆裆;

才不会出现脚下无根的感觉。

从技击意义上讲:

气、意、劲到梢节是攻防中必备的条件;

从健身角度讲:

梢节领劲就是说未梢神经在大脑的调动下高度活跃;

尤其是老年人;

末梢神经通畅了;

自然能强身健体;

延缓衰老;

这也揭示了梢节领劲也是

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的基本条件。

QQ图片20180326100755.jpg

二、太极拳的五弓齐备:

两头卷曲的直接效果是五弓齐备;

你的五弓的形态仍然不能发生形变;

换言之你的手臂不能伸直;

你的腿也不能蹬直;

你的胸脊也不能挺直;

假如任何一张弓发生了形变;

击发的“劲点”则不容易形成。



三、太极拳的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的特色;

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会飘;

而且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

直入五脏六腑;

这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里射出的子弹;

土制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

也是太极拳的劲别

区别于其他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盘练太极拳的四正劲:

掤、捋、挤、按的时候用螺旋缠丝劲;

盘练太极拳的四偶劲:

采、列、肘、靠也需要走螺旋缠丝劲;

这样你练出劲点就有太极拳的味道。



四、盘练太极拳的公转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

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位的旋转。

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丝劲

较之腰部的旋转就可以称作自转。

公转与自转相结合就使你的打击

更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

这个公转:

一方面可以增加你梢节螺旋运动的长度;

亦即加大了攻防运动路线的长度;

另一方面;

公转的形成是要通过拧腰松胯、屈膝合裆;

五指根扣地来实现;

这样就能稳定重心;

变换虚实;

更加有效地把全身的“整劲”送到劲点上去。



五、看看太极拳的方圆相生:

太极拳的运行路线非圆即弧;

这是运行的大势。

但是太极拳还有“方圆相生”的道理。

即太极拳的运行规律

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走的是弧线;

其目标和作用是走、化、拿。

但是肢体运行路线有没有走直线的情况呢?

有!出圆为方;

方就是发、放、打;

亦即打击部位在力达劲点的一刹那走的是直线。

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即发力时在运行途中仍然要走弧线,

直来直去是不对的;

在力达劲点的一瞬间走的是直线;

如果在这时仍走曲线就不对了。

所谓圆以方为本;

方以圆为根;

即方圆相生相克的道理。



六、盘练太极拳的身姿放长:

身姿放长除了可以扩大我们的攻击半径;

在攻防对抗中占据空间优势之外;

他的真正意义还在于使我们的肢体产生弹簧劲。

身姿放长的要素一是骨节分开;

二是韧带拉长。

这两个要素是产生弹簧劲的必要条件,

缺一不可。

具备了这种身姿放长而产生的弹簧劲有什么作用呢?

它可以使我们的力在到达劲点时产生了加速度;

而这种有着瞬间加速度的劲点

就具有更大的打击力度。



七、看看太极拳的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两手之间的协调关系。

必须有两手之间的协同配合;

我们才可以修出诸如通背劲;

对称劲、双分劲、双合劲等等劲别;

使我们的力点具有不可思义的威力。



八、盘练太极拳的周身协调: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求周身的高度协调。

盘练太极拳需要“一动无有不动”;

讲得就是协调。

动,还要符合规矩地动;

动态中求协调,否则叫枉动。

任何一个部位的欠缺不到位

都会影响攻防意图的实现。

000紫霞湖晨练20180509114554.jpg

如果你的“掩手肱拳”行得不理想;

你不仿检查一下自己:

双脚五指根是否扣地;

双膝是否相住;

双手是否相吸相系;

是否松胯圆裆;

含胸拔背,虚领顶颈等等。

缺少任何一个因素;

你你击出的劲点就会有问题;

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9: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的节节放松。
在盘练拳架的过程;
可选择松脚练、虚提膝练;
松胯练、松腰练;
上肢松肩练、垂肘练;
展指舒腕练。
分为身体上部;
身体下部两部分进行修练。
下肢:每动之前,松脚往上,踝、膝、胯节节松。
几乎在松脚的同时,松脚到顶。
上肢:松腰往上,肩、肘、手、腕节节松。
需要注意上下的“完整一气”。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9: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体验太极拳;
不在乎练拳结果达到什么师什么家头上的光环;
而重要的是过程。
在松柔动态运行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阴阳变动中得到健康;
在开合动静中找到平衡;
在虚实变化中精神愉悦。
内外双修,五脏六腑舒畅通空。
太极拳松、柔、圆、轻的匀缓运行;
可打通微循环系统;
使修炼者脸上的微细血管加速循环;
减缓皮肤老化;
对练家有美容之奇妙效果。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