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练太极拳的要素:
一、梢节领劲;
这里的梢节是指肢体中的两手和两脚。
这里要区别拳论中的:
“发主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的梢节概念;
因为只有梢节领劲;
你的拳头才能领进如蛇头;
而不是甩动如虎尾;
是主动的直入主题而不是被动的奔向目标。
看“掩手肱拳”:
击发时上肢以手领劲;
右拳则可以做到稳、准;
下肢的“梢节领劲”
指得是在两脚蹬地反弹的同时五指根扣地;
这样才能够做到松跨圆裆;
才不会出现脚下无根的感觉。
从技击意义上讲:
气、意、劲到梢节是攻防中必备的条件;
从健身角度讲:
梢节领劲就是说未梢神经在大脑的调动下高度活跃;
尤其是老年人;
末梢神经通畅了;
自然能强身健体;
延缓衰老;
这也揭示了梢节领劲也是
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的基本条件。
二、太极拳的五弓齐备:
两头卷曲的直接效果是五弓齐备;
你的五弓的形态仍然不能发生形变;
换言之你的手臂不能伸直;
你的腿也不能蹬直;
你的胸脊也不能挺直;
假如任何一张弓发生了形变;
击发的“劲点”则不容易形成。
三、太极拳的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的特色;
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会飘;
而且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
直入五脏六腑;
这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里射出的子弹;
土制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
也是太极拳的劲别
区别于其他外家拳的显著特点。
盘练太极拳的四正劲:
掤、捋、挤、按的时候用螺旋缠丝劲;
盘练太极拳的四偶劲:
采、列、肘、靠也需要走螺旋缠丝劲;
这样你练出劲点就有太极拳的味道。
四、盘练太极拳的公转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
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位的旋转。
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丝劲
较之腰部的旋转就可以称作自转。
公转与自转相结合就使你的打击
更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
这个公转:
一方面可以增加你梢节螺旋运动的长度;
亦即加大了攻防运动路线的长度;
另一方面;
公转的形成是要通过拧腰松胯、屈膝合裆;
五指根扣地来实现;
这样就能稳定重心;
变换虚实;
更加有效地把全身的“整劲”送到劲点上去。
五、看看太极拳的方圆相生:
太极拳的运行路线非圆即弧;
这是运行的大势。
但是太极拳还有“方圆相生”的道理。
即太极拳的运行规律
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走的是弧线;
其目标和作用是走、化、拿。
但是肢体运行路线有没有走直线的情况呢?
有!出圆为方;
方就是发、放、打;
亦即打击部位在力达劲点的一刹那走的是直线。
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即发力时在运行途中仍然要走弧线,
直来直去是不对的;
在力达劲点的一瞬间走的是直线;
如果在这时仍走曲线就不对了。
所谓圆以方为本;
方以圆为根;
即方圆相生相克的道理。
六、盘练太极拳的身姿放长:
身姿放长除了可以扩大我们的攻击半径;
在攻防对抗中占据空间优势之外;
他的真正意义还在于使我们的肢体产生弹簧劲。
身姿放长的要素一是骨节分开;
二是韧带拉长。
这两个要素是产生弹簧劲的必要条件,
缺一不可。
具备了这种身姿放长而产生的弹簧劲有什么作用呢?
它可以使我们的力在到达劲点时产生了加速度;
而这种有着瞬间加速度的劲点
就具有更大的打击力度。
七、看看太极拳的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两手之间的协调关系。
必须有两手之间的协同配合;
我们才可以修出诸如通背劲;
对称劲、双分劲、双合劲等等劲别;
使我们的力点具有不可思义的威力。
八、盘练太极拳的周身协调: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求周身的高度协调。
盘练太极拳需要“一动无有不动”;
讲得就是协调。
动,还要符合规矩地动;
动态中求协调,否则叫枉动。
任何一个部位的欠缺不到位
都会影响攻防意图的实现。
如果你的“掩手肱拳”行得不理想;
你不仿检查一下自己:
双脚五指根是否扣地;
双膝是否相住;
双手是否相吸相系;
是否松胯圆裆;
含胸拔背,虚领顶颈等等。
缺少任何一个因素;
你你击出的劲点就会有问题;
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