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的关键是“掤劲”。
练拳容易找劲难;
大道至简至易;
越是初级的东西越是真实的;
越能练出高级的功夫。
太极拳的根本是在内不在外。
太极拳唯求心态中正平和;
不急不躁,静如山岳,动若雷霆。
拳者若要求得拳学真谛;
首先要明理;
悉心体悟;
若离此,将终无所成。
练太极拳若能“掤劲”上身;
什么黏粘连随、听劲、化劲;
放劲则易如反掌;
而后自能渐阶神明;
难亦不难。
“掤劲”的盘练;
应该做到“骨撑、筋伸;
肉松、劲缩、意张、气顺、神舒”。
更要做到头领足蹬臂悬撑;
松肩肘沉必起胸(含胸拔背);
井(肩井穴)塌膝顶尾闾中;
坐胯缩肛踝自拧;
裆圆胯缩臀内裹;
气势拧拔合神形;
神意合一“掤劲”成。
练太极拳只要“掤劲”不丢就是太极真功。
神形合一自能一气贯穿,周身一家;
双臂撑合自能感悟胸中腰间开合;
缩胯起胸自感丹田力足,内气鼓荡;
头领足蹬神意自行;
身拔劲沉脚下自生其根。
“掤劲”的盘练关键处全在“开肩”;
肩不开则劲不撑;
不撑劲亦不“掤”;
所以说,撑即是“掤”;
“掤”亦是撑。
欲求“掤劲”双臂松要撑;
圆要沉,松撑圆沉自为“弓”;
“拥劲”备而“五弓”成;
“五弓”成则拳艺精。
肩不开永不为“弓”;
肩开“弓”自成;
惟“弓”成才能劲整;
弹、抖、震、颤,灵机一动劲如箭。
凡习太极拳者;
只要掌握了拳中要求的“掤劲”;
什么“惊炸力、爆炸力、寸劲;
机(激)灵劲、混元劲、浑圆劲”等等;
一点即悟。
太极拳只有真正的“掤劲”上身;
才能刚柔瞬变,;
实不定,因敌而变;
遇隙而发;
不发而发。
太极拳“掤劲”得,功乃成。
“掤劲”并不玄虚,也不神秘;
盘练更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太极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势;
都能练出拳中所要求的“掤劲”来;
只是有些动作姿势掌握起来快点;
有些动作掌握慢点而已。
太极拳虽融桩于拳;
一式一桩;
却连绵不断;
循环无端;
谓之“太极无定式”。
练拳“招招不用,却又招招在用”;
所谓“练拳无人似有人”。
站桩松沉内抱。
主要修炼双臂的外撑内抱之力;
臂要有悬垂灌铅之感;
全身劲意膨胀;
即要有内意的鼓荡与开合。
双臂松垂提抱,沉肩提肘;
母指劲下插,形如抱物提物状;
抱物沉劲,插劲提物。
通过双臂上下左右内外的微动;
体悟内在劲意的争合和提插之力感。
松肩、张肋、拔脊;
练熟后自然可易变出多种变化;
但要注意顺其自然;
千万不要把感悟放在所谓的气上;
亦不要意念过重;
重点要放在体悟上;
即悉心感悟周身劲意的整体缩合与膨胀的微妙变化;
呼吸自然而为;
通过腹腔压力的变化;
自感内气鼓荡开合之意境;
所谓“不气而气,不力而力”;
久之妙境自知;
拳中要求的“掤劲”自成;
拳者亦可自然步人太极拳真功妙境的神圣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