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掤劲
就是身体球形结构中的拱形作用:
太极拳有三种境界:
人在水中的体会;
一是真正的放松;
二是肩膀的漂浮;
三是内外的鼓荡。
谁都有泡澡堂子的经验;
人在水里站立着;
骨头架子还是立着的;
但周身肌肉浑不用力;
那个就是最放松的状态。
练拳是在内开外合的周身松张状态。
平日里行走坐卧都要如是体验,才能逐渐得窍。
人立在水里,左右伸开肩膀;
这是水的浮力会让你的肩膀呈现漂浮状态;
肩膀头子以及胳臂都不用力了;
这个就是真正太极拳的要求。
站桩也是如此。
一开始要有站在水里的意念;
两个肩膀漂浮起来了才对。
现在看得最多的:
就是玩太极推手变成摔跤顶牛;
不能说没工夫;
但绝对不是太极拳的。
练拳最重要的一点是上虚下实!
所以入门规矩很重要。
学拳要看老师的健康情况、人品素质;
能不能打倒在其次。
人身体上很多毛病;
都处在虚实不清上。
普通人生活习惯不好容易引发疾病;
练拳不对路更容易得病;
千万要谨慎。
身法之轻灵不外乎于“提”;
且能提得起来。
提则必下;
故任督须时时畅通。
提有回路就不是病;
否则气留于脑;
易患上实下虚之病。
拳法进阶没明白人接引;
容易走岔路。
很多人都练太极拳;
练数十多年;
该得大病还是得;
这是没练对;
真练成体操了。
拳架子谁都可以学会;
但拳法本质内涵就不是谁都可以领悟的了。
一旦你领悟了;
就可以把自己的拳改了;
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太极拳只要身一动气血就动;
心一动气血就动。
练拳不修心;
练来练去都是摆设。
气血不发动;
练来练去把关节都磨损了。
身体能健康吗?
内家拳之进阶,乃化散为整。
常人之用力均是局部;
胳臂是胳臂,腿是腿。
应该局部改为整体。
找不到整,终无头绪。
所谓整:
即各家所称之浑圆劲、球劲、掤劲,无非此意。
整了之后,才有大龙;
才有尾椎;
从局部之力转变为周身整体的球形结构共同作用。
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之根本区别就是整或不整。
我们以整体发力;
并通过气血筋骨膜的改造不断深化之;
从而克服先天条件之局限。
练搏击者如果找到整体发力;
就会陡然上一个台阶;
在同级别内所向披靡。
练太极拳找到了整;
也即找到“根劲”;
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太极拳之掤劲是基本劲;
其实就是身体球形桁架结构中的拱形作用;
在身体松张的基础上;
无论对方如何来力;
都会透过拱形结构传导至脚下;
同时反作用力上来返还对方;
我只稍加力对方即出去。
练太极拳要从单式开始练;
就是把每一式的整找清楚;
再把它连接起来;
这个整不会有丝毫变形;
练时架子不能错;
用的时候架子不能倒;
这个架子就是整。
练内家拳的没有架子;
是不可想象的。
练时如有人;
用时若无人。
练拳时要会做戏;
这个架子要经受考验;
用的时候只是对景而已。
盘练太极拳的大筋就是劲路;
虽然结构可能更复杂;
但练通了(也就是劲阻小了);
太极劲自然就来了。
大筋里是充着气的(以气运身、以气运劲);
且气压分段可调,就是掤劲;
软如棉,硬似铁,顺理成章;
蝇虫不可落、雀不能飞;
也有迹可循了。
减少劲阻就是松体的过程;
节节贯穿;
看老师行拳;
体内常不自觉的微微调整;
自己行拳时也出现了,才豁然开朗。
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因为松是永无止境的。
劲路通了,有了基本的掤劲;
再做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感觉身体就像大炮;
炮弹是对方给的;
装填、发射,无坚不摧。
装填到脚下;
机关在腰间;
神在顶,魄在胸;
威武内敛,真太极也。
太极拳功夫在拳架里。
太极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必须有行拳猫步找到尾闾的过程!
1.尾闾:放松站立,感觉自己的会阴穴;
收腹上翻,将平面立起来;
会阴朝向正前方;
这时会有一个力向下拉尾闾。
保持住,轻轻放下小腹。
用手摸腰背…平了;
小腹…松的;
大腿上层肌肉…无力;
膝盖还有微微上提感;
好像坐在凳子上;
很神奇,就这么简单。
保持这种状态;
去行拳猫步;
静静的等着尾闾苏醒吧。
2.重心:太极拳的重心是指
竖立状态下脊柱在地面的投影点;
重心转换是指投影点移到承重脚的脚后跟;
但平常这个空间被跨占着;
重心只能在两脚中间,
单重是不可能的。
当尾闾开始苏醒了(吸贴着向前);
在重心靠近承重脚的脚后跟时;
胯微微外展;
让出脚后跟的空间;
尾闾进入;
然后双胯轻轻一合,站住了!
由于此时两胯在重心的外面;
实腿转身只需两胯一动;
劲松自在,腿膝无需用力。
再行拳;
从起式到收式;
处处单重。
会觉得动作没到位,别扭。
这时,胯开始慢慢松了。
直到屁股分成两瓣时;
才感觉胯真真确确是开了。
3.行拳:两脚好像两根细线吊着;
行拳时,吊起、放下;
没有一丝的力;
这就是松的标准;
每个拳势都有多个小式组成;
每个小式都有起承开(转)合。
每个起点就是上个动作的合点;
承是动作的行径路线(极讲究);
开即是空,合为出。
每个动作的位置、方向、
身姿要求都非常高;
不能有一点马虎。
学会大的动作后;
立刻要开始跟着明师揣摩了。
跟明师行拳机会难得啊!
每每有所收获;
我们没道理不能精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