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6: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到底怎样才是松呢?
松是松沉,松胀;
是向下沉向上向外胀;
松沉:好比细沙与泡沫屑装在一个袋子里时;
细沙慢慢下沉;
松胀:好比面包向上向外胀。
而且是既松沉又松胀;
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
松沉,指的是肌肉;
松胀指的是筋骨。
也就是骨升肉降!
站桩的时候要求筋紧肉松就是这个道理。
一、如何练习松?
一是思想与意念,也就是心与意。
心与意是两个东西。
心是心念,想法。
心念及于身为意。
心要松,而意却不完全是松;
而是该紧的紧,该松的松;
也就是筋紧肉松。
这就是太极拳的松紧结合!
也就是虚实相间!
心念放松,不是冥想;
不可去想什么蓝天啊白云啊飘啊
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而是高度的专注于身体;
细微地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是桩架要完全正确:
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松腰坐胯、圆裆相膝。
要把这些要领转化为可操作的动作
及达到的体感标准。
二、练习松的步骤和层次
练习松一般在站桩中结合拳架来练习。
大约可以分这几个阶段:
1、筋松肉紧阶段:
此时,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筋;
你的筋也没有出来干活的习惯;
此时因为体重压迫;
必然肌肉发紧。
这个阶段;
要么你找到筋骨支撑体重的办法
(这个要师父给你捏架子,估计自己很难做到) ;
要么,反其道行之,让它更紧;
就是肌肉如火灼时,咬牙坚持;
一动不动,微调发僵部位;
找到能让肌肉松开一点点的姿势。
注意:一定是微调;
而且只能调发僵难受部位。
2、筋紧肉紧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你站桩时间已经有所延长了。
但肯定还是很累;
而且是更累;
真正的十分钟湿透衣裳。
好在这个阶段,时间应该很短;
只要你师父稍加点拨;
或者你自己有悟性;
把肌肉一点点放开;
就会越来越轻松。
3、筋紧肉松阶段:
在已知能放开肌肉的时间里;
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筋骨;
站桩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是煎熬;
时间也延长到能站一个小时以上了。
这个阶段有空就练练;
逐渐的,你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
有一天,你自己就明白了什么是换劲。
那么,恭喜你,你武术太极拳入门了。

中定阶段:
筋骨成了,自然是要练内气。
内气也分几个层次的:
局部内气、
后天整体内气、
先天一体内气。
看你自己练的是什么功法。
此时,在内气、筋骨共同作用下,
身体逐渐空了;
不是想像的空;
是真的空了;
有时觉得自己的手臂忽然不存在了。
你去找时,又感觉它很沉重;
对,就是这样;
既很沉重,又很轻。
当全身好像都不存在了;
中定就有了。
这个阶段,你清晰感知;
内气腾然、水中打拳、如水如气是什么 感觉。
到了这个阶段,松也就到顶了。
因为,松毕竟不是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11-4 16:16
盘练太极拳到底怎样才是松呢?
松是松沉,松胀;
是向下沉向上向外胀;

三、关于松的一些认识误区:
1、松懈、松软。
认为软就是松、以致于打拳如舞蹈。
太极拳让美女在优美音乐灯光下翩翩起舞是太极拳之耻辱。
其实,软是根本没练对方向;
没练到东西的表现。
慢不等于软;
即使内劲慢打太极拳,效果也不是软。
应该是暗潮涌动的海水的感觉;
是沉稳又飘逸的感觉。
之所以软;
是因为换劲没完成;
也就是没有筋骨。
如写毛笔字。要写得快还要墨透纸背才对。
2、一松万能。
这是另一个极端;
认为练拳就只是练松;
功夫的高低就是松的高低。
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松不是终极目的;
松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具有更好的能量(内劲)通道。
有通道,没能量有什么用?
我们去商店买水杯是为了用水杯装水;
如果没有水,杯子有何用?
练习松本质上就是练习拳架;
有完美拳架并不是万能的;
还得有技术,也就是招;
这里说的招;
更多意义是指对内劲的灵活处理运用。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中的接手:

是指实战中应对对方进攻时的第一个动作。

对方进攻时,在现代搏击中,基本是用拍挡,阻截、格掩、躲闪等方法。

而传统内家拳因强调近身;

所以它有另一套对付进攻的方法。

与搏击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掳手:简单地说就是挡住进攻同时抓住对方。

掳手分为正接掳手,反接掳手,倒接掳手。

一般简称正接手、反接手、倒接手。

正接手要领是配合身法微动:

右手前伸挫敌右小臂外侧,同时翻转掳抓。

接手一定要成百上千次练习才能有效运用;

实战中若能成功,基本胜了一半。

掳手后一般配着打法、跌法、拿法。

掳手难度大,但效果好。

  披手:是手掌斜切对方大臂内外侧。

属于破坏性防守。

一般后面掸掌、拓掌、反背拳以及转身打法等。

披手的作用是能封死对方的后续进攻路线和角度。

从而在发力上使得敌背我顺。

  缠手:弧形防守,运动轨迹是向着对方的螺旋线。

主要用于里外门转换,也就是从外门进入里门;

从里门到外门。

通常后面跟短拳、肘法、跌法。

分为缠手、缠臂、缠肩。

滚手:手臂防守时轴向滚动。

运用螺杆原理,用于化去对方劲力,引动对方重心。

一般后接肘法、撞法。

   以上是常见的道家功夫的接手。

接手有几个注意点:

   一是,尽量接敌中节和根节,不要接梢节,梢节速度快、变化多,接手成功率会降低。

   二是,要配合身法、步法。要保证自身重心平稳移动。千万不要像武侠电影中那样展示你的曼妙身姿。

  三是,动作要精准,角度、方位、力度、时间点都要准确,当然,实战中相对练习肯定是打折扣的。

  四是,要有补手。如果接手失败,或者不到位,就立即顺势而为,用变换手法进行补救。

   练不好不如用搏击防守。

练好了,能用出来,你自己就觉得,自己的实战有武术味道了,

也会对传统武术大大增强信心。

用出来了,打人如玩人。

  太极拳练好了,真的很管用;

古人习武是保命,现在人是兴趣爱好,能一样吗?

如果盘练太极拳,能有古人保命精神修炼;

肯定能练好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被动、放松的拳种。
不是主动出力打人;
不是主动擒拿、摔打对方。
不是我要出力把对方打伤。
彼不动,己不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太极拳是被动,借力的拳术;
根据对方的客观实际做出一定的还击。
旨在保护自己的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
所以太极拳是“四两拨千斤”;
而不是“先下手为强;大力打小力”;
不是自己主动发个什么力去打人;
是借力,借对方的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节节贯穿:
盘练太极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要节节贯穿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节贯穿”是长内劲的原理。
内劲是用骨髓和气血来节节贯穿收缩和伸长的;
越升压,它的强度就越大。
这个“压”来自意和丹田加压;
意和丹田加压;
使内劲通过节节贯穿;
使整个身体外面起了变化;
太极拳也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内劲运行路线都是由意念统一;
使内劲由二脚到腿到胯到腰;
丹田到脊柱上至大椎;
这就是虚领顶颈;
二臂又上至指尖;
所谓“一身备五弓”;
就是节节贯穿原理在周身的体现。
要想做好节节贯穿;
练拳必须要从松入手练习。
因为有松才能节节贯穿和节节收回的。
首先我们要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练拳时要注意自己的两肩要有关节摘开之意;
切记不可耸肩;
耸肩就僵,僵了就不灵活。
有摘开之意就是松;
松中还要有下沉之意。
沉也不要死沉;
练拳时还要轻灵活泼。
两肘放松就是要有下坠之感;
这就是两肘的放松。
练拳时必须要做到舒指,坐腕。
就是要按一身背五弓速度要同时来完成的;
就是所说的快慢相间。

再看下盘:
两腿组成部分之间的大关节有两胯,两膝,和两脚踝。
练太极松两胯是很关健的。
两胯怎么去松呢?
要想松开两胯,先要把四五腰椎松开;
这个所谓腰椎松开就是有松开之意。
也就是说以四五腰椎为界线;
要有两头抻的劲;
往上就是轻灵之劲;
往下就是松沉之劲;
有了这种劲了腰也自然松开了;
两胯也就松开了。
在松的同时胯的前面还要有折叠感;
如功夫高的折叠感就小,功夫差的就明显。
松胯的目地:
就是为了内气往下一直通过你的涌泉。
如果不通那就是个支架了;
就没有内在的东西了;
两胯和腰的活动是很频繁的;
练拳时左右转换,前进后退等等;
都在两胯只要两胯松开了
你的内气也就自然沉下去了。
两膝自然微曲,随曲就伸就可以;
两脚要分清虚实;
在练拳时是用意识去做节节贯穿;
你脚的涌泉就地借大地的反弹;
这就是所说的劲起与脚下;
通过节节贯穿直送到受力点就行了。
这就是: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运动规律是先松腰,再松胯;
再胯带大腿,大腿再带小腿;
小腿再带脚往前迈;
这样的步法是能进能退;
如迈空了他可轻易地把脚收回;
如脚落了地它能生根。
往回收时也是腰收胯;
胯收大腿,大腿再收小腿;
小腿再收脚的。
因为猫走路是从来没有落空的;
这就是猫行步法。
内劲也是节节贯穿发出去的。
由于意的作用使内力瞬间由丹田迸发;
往下由胯至大腿,再至小腿;
再至脚下生根,节节贯穿,然后再返回;
往上沿脊背上行;
一路至头顶;
一路由右肩沿右臂至右手;
另一路由左肩沿左臂至左手。
说时迟,那时快;
同时虚灵顶颈;
手掌捞宫和脚掌的涌泉;
通过涌泉借大地的反弹;
才能真正的达到节节贯穿的目地;
如不是这样练的话;
我看那只是空架子而己了;
这就是劲发与丹田通过4,5腰椎为界线
往上自然到大椎到手稍;
往下到涌泉在通过涌泉所反上来的劲;
直达到接触点发放;
这就是劲起脚下的太极拳的整劲运动;
意要在自身体外。
这可以说是开;
合的时候就要发生动作转换;
意念内收,节节回收至丹田;
这也是刹那之事。
如此周而复始,连绵不断。
斜行拗步的节节贯穿:
它是以腰为轴旋腰转膀;
先逆缠再顺缠最后再逆缠的往返动作;
它的最后一缠就是节节贯穿的;
下肢贯穿路线是由脚下
到小腿到膝到大腿到胯到腰也是螺旋上升的;
上肢也是通过旋腰转膀上升的缠丝方法
节节贯穿到前掌的。
但要把劲传到刀刃上的;
掌法是刀切掌的;
另一手的劲要在勾手的指尖上;
同时头要有虚领顶劲之意;
脚下要有入地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1: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时看看肌肉的放松:
那么何谓肌肉放松呢?
有的拳友吃过脱骨扒鸡;
那鸡肉,只要把鸡骨提起来一抖就脱落了。
这就是肉松,骨紧,关节松;
骨升肉降!
练拳时肌肉要有离骨之意;
这样肌肉就放松了。
只要是你从思想上放松了;
通过松沉劲的放松中心稳定就行了。
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
但也没说不让你用劲啊;
所以说支撑自身的劲道还是要用的啊。
练拳时只有认真揣摩,用心悟练;
才能日久功深啊!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5: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手不是推胳膊;
推胸推腰推胯嘞。
拔背含胸腰要松;
腰松胯活身自灵。
两股前节需注力;
脚分虚实阴阳明。
顶劲虚领身中正;
涌泉吸地与地通。
借助地球反弹力;
松活弹抖末梢间。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9: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是个宝,生活离不了。
提高免疫力,睡眠质量好。
拉筋气血足,扽筋发力妙。
练紧不练松,到老一场空。
沉肩不坠肘,什么都没有。
松紧求自然,天然本能有。
动静要结合,阴阳找平衡。
人老腿先老,地基要打好。
站桩不站腿,是个冒失鬼。
练拳先练养,后技方增长。
每天坚持站,一生用不完。
身体杠杠的,健康有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需要知道:
1、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
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
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
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
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2、练太极拳有三到:
神到、意到、形到:
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
则进步甚速;
每日有不同之感觉;
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3、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
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
有如汽车的空档;永远前进本来;
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
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
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
但勤能补拙。
4、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
不要勉强行深呼吸;
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
不则有害无益。
5、太极十三式,本为导引功夫;
导引者,导引气血也;
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
千万不可自作聪明,
如舌顶之上颚,气沉丹田等类;
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
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
不可以人力强求。
6、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
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
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
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
不得滞重力沉,难于轻灵。
7、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 (背脊)直也;
吊裆气由尾闾向上提也;
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
发劲时要天柱中直;
切不可含胸驼背,致肺部受伤。
8、练拳一次至少三趟;
第一趟开展筋骨;
第二趟校正姿势;
第三趟再加意形;
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倘每次一趟,日练十余趟,亦无用处;
如年老活动血脉者,不在此限。
9、知觉懂劲,勤练架子;
时时以两臂摸劲;
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
10、接手时要细心揣摩;
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
务要使我之重心;
对方不能捉摸;
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
11、太极拳行住坐卧;
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
譬如无意之间;
取一茶杯,用力持之;
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
行路之时,举步之轻重;
立定之时,屈腿而立;
直腿而立,一足着力;
双足着力,均可体验之。
12、初步练拳时,觉点身酸痛;
此乃换力,不必惊恐;
亦不要灰心;
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
13、架子练熟乃讲功劲;
太极拳有粘动劲,跟随劲、
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
搓劲、揉劲、贴劲、扶劲、
按劲、入骨劲、牵动劲、
挂劲、摇动劲、寸劲、
脆劲、抖劲、去劲、
冷不防劲、分寸劲、
蓄劲、放箭劲、等劲等等以上诸劲;
仅述大概,领略各种劲;
在知觉运动中求之;
一人求之较难,二人求之较易;
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
务在人身上求之;
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
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
14、太极拳论云其根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此发劲之原理也。
再有禁忌,如膝不出足尖,
伸手不得过鼻尖,
上举不得过眉,
下压不得过心窝;
此古之遗训也。
如违此禁忌力卸矣;
变化之妙,主宰于腰;
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过鼻尖矣,力已卸矣;
但左胸往后稍含,腰部稍稍左转,力又足矣;
此变化在胸,主宰于腰也。
形于手指者,浑身松灵;
刚坚之劲在于手指;
则如纯钢松软之条;
上有铁锤,向前一弹;
所当披靡,无法御之;
学者细心推敲,不久可得内家真劲。
15、人乃动物,并具灵感;
譬如我以拳击一人,彼人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
决不能静立待打;
抵抗人之本能也。
静物则不然,如悬一沙包,垂悬不动;
拳击之后,当前后鼓荡;
然其鼓荡之路线,乃一定之路线;
向左击之,向右荡回;
此乃物之反应也;
人则不然,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此人之反应也。
拳术家有三字稳、准、狠;
等闲我不发劲,发则所当披靡;
然何以求稳准狠;
先须求灵感,如何求灵感;
即彼不动己不动;
彼微动己先动;
须在似动未动之时;
意未起形未动之间;
争此先着,所当披靡矣。
16、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
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
务必练去全身紧张;
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
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
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
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
用得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
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
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
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
17、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
18、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乃神形之意也,文以养身,武以御敌。
19、以上各点均经验也,理论也;
真之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
功夫纯熟,自得得心;
应手之妙;
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
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
学者当以尊师重道,厚敬师傅;
感动师傅必尽心教导你;
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
虽世俗之理,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20、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火之炎上,性也;
水之润下,性也;
此物之性也。
春茂秋杀,天之性也。
水之遇火,能蒸之使上;
人未练拳之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
故力聚于肩膂;
既练之后,百脉畅通;
筋长力舒,由肩而臂;
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
渐渐弃后天而转入先天;
如得先天本能;
则神妙不可思议;
学者得此劲后,
当知余言之不谬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5: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放长开张,练的是长劲。
长劲出韧性,增弹性,有张力;
是螺旋劲的基础。
运动过程中,
不是所有部位都开;
要有开有合;
虚实结合,松紧结合!
如,四开一合。
四肢开张的同时,聚合丹田。
怎么做?
练拳,有大开门的式子;
比如单鞭,白鹤亮翅,斜形拗步等等。
这种类似于大开门的功架;
不能有外无内。
四肢放长,要做到位;
但丹田不做功,会形成中空;
结果越练越虚。
一搭手,就发飘;
是体密不行;
原因是没丹田。
没丹田,就没根。
遇到大开门的式子:
要领是,四开一合。
开张四肢的同时;
丹田要先提吊,后沉坠。
四肢越开,丹田收缩的越小;
内外相衬,就对了。
不要干扰呼吸;
丹田的独立收缩;
与呼吸没关系;
憋气聚合丹田是大忌。
不着急行拳;
先具备丹田独立缩放的能力;
这是内功第一关。
四肢开张,丹田就是核心;
否则重心是散的。
打开四肢,还要凝聚核心动力。
丹田会了提吊收缩;
还要会虚裆悬丹;
就是沉坠丹田。
为何虚裆?
裆虚,丹田沉坠时,无阻碍;
有空间腾挪。
如何做?
掖胯能使裆虚;
不是蹲得多深;
竖劲的基础,
是丹田能上能下。
虚裆悬丹,丹田必须无依无靠;
不偏不倚,独立悬空。
否则丹田不得其位,不中正;
重心就不居中;
重力下沉质量不高。
虚裆,丹田真正独立出来;
又能上下收缩;
还能全方位旋转;
这是好功夫。
四肢开张怎么做?
不是往外伸胳膊,那是操。
丹田往里塌缩;
四肢关节,缓慢柔和的;
依次往外扽。
四肢放长,劲力均等;
势必出现回抽力道;
反过来,抻开越大,丹田越密实。
力道产生两极;
内外贯通,这是矛盾劲。
四肢开张,从根节做起。
双肩与两胯是根节;
要具备两个东西;
第一摘开;
第二旋转。
大开门式子;
要网状抻拉;
五点扩张。
四肢放松,不用本力,松着打拳。
大椎领住,肩骨打开;
旋动肱骨,或兜或裹,节节扩张。
开肋开胸,合肩胛;
肘往外催手。
反过来时,束肋闭胸,开肩胛;
手回肘出。
固命门,坠尾闾。
开胯虚裆,悬吊丹田。
定膝盖相膝;
抻拉腹股沟韧带和大转子后面的坐股韧带。
四肢开张,聚合丹田。
四面放射,脊柱居中。
开张当中有收缩;
收缩之后必沉坠;
一紧一松,交替运作;
如此方称太极拳也!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