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圆的较量;
是平衡的较量;
圆转的目的还是为了平衡!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平准就是秤。
凡懂太极拳的人都知;
其较技的主要手段是通过:
有上即有下;
有左即有右;
有前即有后等方法和意识;
尽力维护自己的平衡,守住重心;
同时通过刚柔轻重;
虚实快慢等手法去破坏对方的重心;
只要对方的重心被掌控就稳超胜券。
而要不被对方控制重心;
用力不行,用招不行;
反抗不行,逃跑不行;
只能随对方的意图;
劲力的方向大小而及时调整自己的重心;
维护平衡;
并同时体察和感知对方的重心;
以顺势反控制。
因此太极拳才独有:
“舍己从人”;
“沾连粘随”;
“我顺人背”;
“上下相随”等术语。
实际上,太极图的阴阳鱼就是一个平衡图。
首尾相接,阴阳相生;
此消彼长,循环无端;
这也是自然界的法则;
违背了这个“生物链”;
也就破坏了平衡;
就会自取灭亡。
在太极较技中;
我们常看到争强好胜,抢先出招;
死卡硬压,主观乱动的一方总是易于败北;
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理解和处理平衡;
肢体上出现了丢扁顶抗和凹凸断续的现象;
被对方充填进来失去了立足之地。
功夫较高的太极拳师并不想用什么招式把对方打出去;
而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平衡去弥补对方丢掉的“份额”;
在力求达到新的平衡中;
对方因不太配合而失重跌出。
所以,只要自己不倒就行了;
不要想用以柔克刚去克对方。
对方知趣,不来进攻;
大家相安无事就好得很。
当然,功夫高的太极拳家伸手即控制了对方的重心;
要把对方击倒击伤也是极简单的事情。
但太极拳修炼的是心性;
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境界;
是孙子兵法“不战而困其兵”的效果;
非性命攸关不出狠招;
不似其它拳术那样张扬暴戾。
只要不存伤害对方之心;
就是游戏,就是娱乐;
就是健身运动。
太极拳的平衡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是随意平衡和联合平衡
(也有称动态平衡和依托平衡)。
球在地面旋转就是随意平衡;
因而我们不能说球倒了而只能说滚了。
球要在地面滚动其与地面的接触只有一个点;
否则就动不了或不是球。
太极拳要求不犯双重;
其目的就在于此。
但修炼起来有很多要领;
如练拳架时要求有圆的意识;
要求虚实分明等;
非一日之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