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4: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劲是怎样练出来的: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
更是艺术学习的过程;
学习太极拳中劲;
对我们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
领会“劲”的涵义;
到了适当的阶段;
就会练出劲来。
这股劲是一种“浑劲”;
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
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
据我个人的体会;
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
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
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
又好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
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
浑劲练出以后;
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
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
从而达到柔而有刚。
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园活运转的意思。
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
练习太极拳都应该会感觉到太极拳的劲;
劲在今后的技击中都有很多的运用。
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
棉里裹针,再能变化
分出棚、捋、挤、按诸劲
而灵活应用之;
始可达到融会贯通;
得心应手的目的;
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
仅凭一般勇气蛮练;
不去体味它的涵义;
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
必须自己苦练之外;
又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切合实际。
这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
眼神在太极拳中的每个招式的变化都要眼神相随;
练习中,一定要切忌目光呆板。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
如云手,搂膝拗步,高探马等式;
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
转时总不离轴心。
又好比指南针一样;
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
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
就是重心作用。
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
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
而无姿势偏侧;
架势过与不及之病;
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
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
低头冒腰把式不高。
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
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
上下不能一气贯通;
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
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
有一句话叫做:
“如意胳膊、箩圈腿。”
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
而不可伸得过直。
“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
如单鞭、野马分鬃式;
后腿微曲向外 ;
就能做到前弓后蹬;
力从脚跟而发;
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
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
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
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9: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时:
筋如弹簧,骨力如针!
意为,武者的筋;
要练出强大弹性。
武者的骨力;
要如针一样锐利。
筋骨衰老期,比肌肉慢得多;
先开始衰退的是肌肉;
而后是筋,然后是骨,最后是意。
你看有些老武术家,精神矍铄;
都皮包骨头了,还异常有功力;
这就是常年打熬筋骨的效果。
能留住精神的,是筋骨;
最后要洗髓。
肌肉有肌肉的作用;
有些功法,必须依靠肌肉。
只是布局不同,分清主次。
筋如弹簧,骨力如针。
为何练弹性?
空间短,时间快,发力突然。
弹性劲还有一大优势:
就是可以小空间发力;
打闪韧针。筋连着骨,骨藏着棱。
打碎骨头连着筋。
放松该放松的肌肉;
就会出现代偿效应;
筋腱开始做功;
骨骼开始蓄力;
这就是锻炼筋骨的原理。
永远是:
外面不显实力;
里头博大精深;
筋如弹簧,骨力如针。
谁有弹性用谁;
谁强度高使谁。
筋的弹性好,就练筋劲。
骨的密度大,就煅骨力。
人不怕瘦,就怕没精神;
人不怕胖,就怕不灵活。
筋是猴,因为灵便;
骨是马,便于驱使。
“筋如弹簧,骨力如针”;
使你的功夫日趋完善
抻筋是基础;
绞筋是提高;
三盘绞缠是大成。
无论用什么形式;
松肉抻筋,是太极拳之必须。
褪掉外部局限,实现无意而发;
要靠练筋;
筋如弹簧由此而来。
抻筋,哪块筋肉必须松?
如手臂首推二头肌放松;
真正练武的,没有行拳二头肌紧张的;
都是松的,随时暴起。
练拳手臂发僵:
一般是指这里。
一僵就抻不到筋;
一紧就没了弹性。
筋如弹簧,练拳就要拿松练紧。
胸大肌是要放松的;
但盂肱韧带要抻紧;
否则没有合力。
合不住,不是筋的问题;
是肌肉弹性不够;
筋收不到位。
能攒成一团儿;
也能陡然七尺,这是武术。
骨力如针。
练拳的都讲究把劲练细了;
劲在肉上,
有粗纤维阻挡,发不出来。
高手没有死肉;
骨力异常锐利;
攮人一下,如遭针扎;
往里头渗。
有时劲还能打透了;
攮着前头,后背巨疼。
不神秘,就是骨密度大;
劲练到骨头上;
就如同用一根铁棍子,捅你似的。
如何练骨力如针?
就是沉劲。
劲不沉,不上骨。
沉劲练不出来,内劲不会入骨。
所谓入骨,动能积累在骨头里。
尤其太极拳,全来自于沉劲。
正所谓,休说沉鱼,不提落雁;
一拳在手,江湖我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9: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掤臂更要掤肋。
掤肋意为:定住肋弓,开张侧后方肋骨的功法。
定不住肋弓,就会窝胸。
根劲接到肩头,不如拓展到肋条。
劲别光长在外头;
越往里长,掤劲越足。
无力不是真没劲;
掤劲是松出来的;
但不意味着,不强调其它。
练拳要从里面运出来。
从里头往出运劲;
就要用到根节。
掤臂更要掤肋。
如何接根节?
就是掤肋。
掤肋,定住肋弓;
侧后方全方位开张。
有了支撑再打开;
节节支撑如搭棚;
劲就长了。
肋是臂的根节;
肋弓是肋条的根节。
胸椎是肋弓的根节;
以此类推,如此修炼;
层层跟进,节节贯穿;
你必将获得一整套杠杆;
并拥有完美太极动力结构;
这才叫节节贯穿。
掤臂,是必须的;
但更要掤肋。
定住肋弓,开张肋条,就是掤肋。
又何用?
一寸长,一寸强。
劲长一寸,常人难挡;
劲长一尺,百里无敌。
二人过手,感觉酣畅淋漓的;
一定劲长,劲路畅通,无拘无束。
感觉处处受制于人;
一定是被压着打的那个;
劲放不出来,局促于自身,不得释放。
比别人短,又没做过拳学结构,就危险了。
太极拳的重要功法:
“掤臂更要掤肋”;
使你的功夫更加精进
用道理做出来的,就有功夫。
一定是先有序,而后得自由。
练拳不能泛泛而谈;
要真修实作。
掤臂更要掤肋。
太极拳看似含蓄;
实则是个向外扩张的拳。
他身占八尺之地;
你只有一方寸土;
吞了你很简单;
盖过去就是了。
店大欺客,功大欺人。
安于现状,固步自封;
是你还没经历过江湖艰险。
大开大合好不好?好!
往外拓展,同时还要向内延伸。
支点无限靠近梢节;
根节无限靠近脊柱;
善于用胯做功;
这种拳就厉害了。
掤臂更要掤肋。
劲由脊柱做到手臂;
不能仅靠松肩,
劲路太窄,不汹涌。
如探膀,类似翻浪劲;
光伸手有何用;
一蹬地,劲运过脊,到达胸椎;
瞬间掤肋,再探膀而出;
把半扇后背都打出去,这才是长劲。
要掤就一起掤;
别光掤胳膊;
要束就一起束,收敛起横劲。
别乱动;
多余动作会害了你;
只做有用功;
动起来要有根基。
什么是反其道而行?
就是当你越往外掤;
就需要往内接根;
掤肋就是根节内延的法门。
此正是:
饭来张口必是泛泛之交;
纵横格物才得风调雨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血筋骨肉中行
呼吸自然状态定
身架缘由统一体
缓匀柔和就本性
草木生长静慢势
动物奔驰动急灵
智者见智心意到
太极能量盘守恒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2: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
精神、力量、速度、技巧、灵敏、轻灵:
精神:
是人的思维、心理变化、意志品质的综合反映;
训练有素的技击家即使是猝然遇敌;
也不会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而是灵活多变,泰然自若,克敌制胜。
太极拳技击同样要求进行精神气质的锻炼;
大敌当前要有与敌争生存的英雄气概;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
“手起足落,足落手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
身要攻人,步要过人;
势要欺人,神要逼人;
艺要压人,快刀斩乱麻;
头撞呀咬,肘打膝顶;
拳打脚踢,全线出击,绝不留情。
不胜必因心胆寒。
技击中计谋施运化;
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
手脚方胜人,精神是统帅。
无论力量的运使、速度技巧、战术的运用;
还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都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所以提高太极拳的技击能力;
就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培养勇敢顽强果断机智的意志品质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
力 量:
力量在武术运动中是个综合的概念;
是练功者绝对力、耐力、意志力的综合体现。
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的太极拳技击也同样要具备上述要求。
太极拳的用意说恰恰是为了长力。
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拳理的一种思维活动;
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
力是第一个应当具备的条件。
太极拳劲、力绝非常人的用力方法;
它是意识支配下按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伸缩,所产生的力。
此劲具有传递迅速、变换灵活、随意性大的特点。
太极拳的用意;
用的是合乎拳理规矩的意;
并非只讲意而不让用力。
那种单纯求意、不敢用力的认识是不符合武术对抗规律的。     
速 度:
速度在太极拳技击中比力量更为重要;
它与力量成正比;
速度快,力量也会大;
它包含出拳出腿的速度和攻防转换的速度等。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
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
击敌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故太极拳技击是十分重视速度的。
由于太极拳行拳中动作轻缓;
给人以只能慢不能快的错觉;
而太极拳手闪电般速度的产生也恰恰是在慢练中练就的。
只有慢练,日积月累;
用脑细心体会分析、领会要领;
强化心理意识训练,增强内力;
也便于熟悉劲法路径及其变化;
使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在慢练中耳听身后;
眼神兼顾左右是练神;
是练周身的灵敏。
这些机能综合一体;
周身处处皆如泄洪闸门的开关;
只要碰上它;
周身之力便会像洪水一样奔腾咆哮着向你扑来;
其速其势,锐不可挡。
但太极拳的这种快猛并不是毫无变化的进击;
而是因敌变化,无孔不入。
如同洪水一般;
一旦得机得势,要突然起动,
使对方措手不及。
所以,太极拳技击不但要有后发制人的机智;
更要具备先发制人的敏捷;
要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
就必须意速神玄,有备在先;
速战速决而不失制胜之本。   
技 巧:
武术技击的技巧丰富多彩,内涵深广;
它集中体现了技击的特点与精髄。
如用招用力方法、用力速度都是技巧范畴;
技巧贯穿于技击中的闪、展、腾、挪、踢、打、摔、拿之中。
太极拳法重视技巧的运用;
想那“四两拨千斤”之效;
如果不使用技巧是达不到目的的;
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化劲技巧;
这种化劲是通过太极拳圆运动、螺旋运动来实现的。
在整个主体的太极体中包含了化打结合的技巧;
当对方打来时;
我必须在保持自身平衡的前提下掤劲接对方劲路;
阻止对方改变我太极体的状态;
或对方对我太极体进行侵害时;
仅仅使对方之力作用于我太极体表层而不能伤内。
因我的身体是立体的圆;
“无凸凹处”,同时又是运动的;
对方的力如同碰在飞转的车轮上;
沿着切线的边飞出;
打来的力越大,自损越严重;
加之强大而忽隐忽现的内功做后盾;
就会实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所以说圆运动是太极拳技击中技巧运用的核心;
掌握了这种螺旋运动的规律;
就等于找到了使用技巧的金钥匙。
一切技巧尽在圆的变化之中。
如果我的肩、臂、肘、手被对方所控制;
通过圆转走化并控制或打击对方;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当然,太极拳技击还包括用劲、速度、招法使用等等。
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定会创造出更完美的技巧来。               
灵 气:
太极拳所谓的“灵”;
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
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
也不是步活、身活之灵;
它更重要的是指人体内在的“灵”
一一神经感应的快速灵敏;
亦即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
这种“灵”在拳术中的作用好处很多:
能增强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度;
能增强人体对外界变化(尤其是劲力变化)的敏捷性与适应性。
能使周身活泼灵敏,身心舒泰;
起到较好的健身作用。
能增强“听劲”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使自己黏劲轻妙,化劲敏捷;
拿劲灵巧,发劲准确;
使对方防不胜访;
有化劲令人不知;
发劲使人莫测之感。
能增强发劲和加快发劲的速度;
因为神经感应灵敏了;
全身才能毫无阻碍地迅速地集中于一点;
才能加大发劲的劲力与加快发劲的速度;
打出“迅雷不及掩耳”、惊心动魄的劲来。
能使人在紧张的状态中镇定自若;
由于周身极为协调灵敏;
反应极为准确迅速,常能后发先至,不急而速;
故能在紧张激烈的搏击中保持精神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所谓“泰山崩于前而神不乱”。
轻灵:
太极拳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
必须掌握这样三点:
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
用“守窍”之法;
拿住丹田练;
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
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动的状态人的四肢;
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
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
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
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法——“腰脊”
“胸背开势”“顶沉对拔”的机理
和“意、气、神”融为一体的一种劲道;
体现为虚无劲、空灵劲。
这种劲道.柔中带韧;
所以.能够把四肢带动得大松大软;
大舒大展,柔和缠绵;
抽丝挂线;
其感觉,很奇特很美妙;
也很难以笔墨形容!
至于“意、气、神”;
系人体的一种虚能;
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
只不过存在的性质是空虚的、自在的。
太极拳通过它的理法;
把这种空虚的、自在的性质;
变为物质的、自觉的性质;
使之对人体的健康和技击产生作用。
只要注意去练、去悟,不难掌握。
这是“周身俱能轻灵”的首要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2: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11-13 12:52
看看太极拳的
精神、力量、速度、技巧、灵敏、轻灵:
精神:

当前流行的太极拳:
其表现误区在于四肢的自动、直动;
即手脚的比比划划;
这同外家拳是一个样子。
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动作的快慢而已。
从外观形状上看.弯腰弓背,虚实不清;
毫无太极拳的味道:
“胸不凹.背不凸”.亦即胸和背部要“开”。
胸和背没有内在的“开”劲;
怎么能够带动四肢运作呢?
其次,须用“守窍”之法;
即盘拳架要“拿丹田炼”
拿住丹田练,是个什么概念呢?
是指太极理法基本上都掌握之后;
这时的行拳;
就要把“心”收到丹田;
把丹田当做行兵布阵的指挥部;
一切动作和呼吸,由丹田主宰;
由丹田牵动,由丹田供给;
如此,则一应俱应,一得百得。
如拿住丹田练:
上身就会顺应地、自然地放松;
松指掌握太极理法相应体现出来的那种松的境界;
非主观刻意所为;
劲落脚掌,内气通地;
有如大树植地生根;
脚底产生”实”虚实的实 和“稳”的感觉。
反之,脚底没有“实”和“稳”的感觉;
上身就必然没有松开。
上身松不开,就轻灵不了。
拿住丹田练.
盘架就明显地有底气.劲势整;
不零乱,不飘浮;
“意、气、神”的劲道就足了;
“意、气、神”的劲道足了,就是虚无劲、空灵劲足了。
进入虚无、空灵的境界了;
自然周身就能够轻灵了。
能使人体神志清新,精神舒畅,思维敏捷;
从而更好地发挥人体应有的各种优质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需要动静随心;
往来运气,贴背而行;
前进后退,虚实分明;
起落转换,随遇平衡;
顺截引放,守我虚灵;
有容忘欲,大道无形!
太极本无拳,动时求平衡;
敌来以空象,手去用潜能。
虚时形无体,实到体有圆;
舍己从人事,由己意缠绵。
太极功夫,一有全有,一无全无!
三分之二的功夫只有从上下相随求得;
还只有在前三分之一纯熟之后才能练!
因为前三分之一纯熟之后才会有:
运转丹田劲不散;
形浩然、真力聚;
急应缓随心等闲的素质!
悟阴阳以养性学懂理论知识;
领会虚实变化规律;
一点一滴,一丝不苟;
容天下以识大;
舍己从人容纳对手---因势变化,从容不迫;
阅真柔而知刚。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太极拳:
心领神会水的属性---
遇物受形,随遇而安。
真柔者水也;
一招一式走架子;
象流水一样游动自然;
使自己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走得过去;
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产生相适应的状态;
这便是水能随遇平衡的适应性、包容性和无形无象。
至于刚,简而言之就是水的冲击性
太极拳练到纯熟时可以形成劲浪;
用水浪做比喻应该是最恰当的。
做到意之所动、气之所指;
神之所往、形之所趋;
力之所致、法之所随;
意若静、气则定、神乃闲;
形必合、力定聚、法无为。
它们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内力"!
掤劲---自己活动的房子;
是用来承受对方施于我的劲力。
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
改变对方劲力的作用点!
这就是 "活动的房子"(掤劲)的作用。
掤劲这个活动的房子,是一个球体。
盘练太极拳,就是调整好我们的房架(骨架);
使我们自己这座房子(棚--自己这个整体劲);
能经受得起风雨;
刻苦锻炼,认真揣摩;
装饰好自己这座房子;
练习到纯熟时;
以手为门,
以天为盖,
以地为基;
腰为总管;
八面玲珑!
门可以随意开合;
不存在丢、顶的意念!
太极十三势中"掤、捋、挤、按、采、冽、肘、靠、进、退、顾、盼、中定":
掤劲是根:
没有掤劲,其他劲法就无法产生;
中定劲是所有劲法的载体;
中定劲表现在平衡、稳定;
我们走拳架的时候是追求运动中的平衡和稳定。
掤、捋、挤、按、开合、浮沉。
一片竹叶静静地长在竹梢上,
雪花一片一片堆积在竹叶上,
竹叶静静地承受着雪花的重力;
随着重力的方向慢慢下沉;
终于雪花落下,随后竹叶恢复原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竹叶静静地长在竹梢上;
中定劲就有了;
从接上雪花到雪花落后;
棚劲始终不丢;
顺着雪花的重力的方向运动。
这里是"捋劲"不对雪花有任何反抗,也不逃避。
整个过程轻松自然;
从接上雪花到雪花落下;
是开的过程;
雪花落下后到竹叶恢复原样,是合的过程。
象一块布时,薄到无厚,水性随心;
象一个球时,浑然一体,圆活自如;
象一个洞时,其形莫测,如临深渊;
所有这些感觉;
都是在我们自己所给的条件中形成的!
高手都只不过是自己在打拳!
大道无形,唯一清净,无欲无争,心境平平;
举手投足,谨言慎行,来合法度,去应天命;
客令为天,己行是臣,随之就之,唯命是从;
真我无欲,仅通他心,我从君愿,意依君行;
你先我先,来去有门,出则神往,虚灵乾坤;
循环走转,和谐心明,进退无为,逍遥真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1: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
太极拳是一门内外兼修的拳术;
练习时要求全身上下;左右;前后;
里外放松对拉拔长的状态下;
螺旋伸缩练习拳架套路中
复杂多变的拳术动作;
掤劲是在长期的拳术练习过程中;
从无到有;
从粗糙到细腻;
从弱到强逐渐产生的;
这样的练法数年之后练得
周身關節、骨骼、肌肉都拉長;
產生彈性和韌性;
以及沉重;浑厚的内劲;
也就是掤劲;
同时拳架也练得柔软而有韧性。
由于拳式技击时施力点的不同又分为: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
所以说,掤劲的产生
源自于拳术套路的练习;
而拳术动作又是掤劲在搏击时的载体;
掤劲和拳术动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不能分割开来练习。
练习纯熟后;
搏击时随着姿势和意识的变化;
全身各部位都能发出掤劲;
有‘千手观音’之称。
以式太极拳中最简单的一式‘白鹤亮翅’;
看看掤劲是怎样在搏击施展的;
假设对方以左直拳猛击我中盘或上盘。
我上右足;
同时我左手下採其左手腕;
右手扑面掌(左採右挒)彼挤靠以右手格挡;
我右手接其右手腕;
左手封其右肘。
(右掤左捋)同时撤左足;
右足插进其右侧背后;
右肩靠。
(掤捋;右肩栽靠)继而重心右移;
左足跟步相继背靠;
臀靠,同时左手下採其颈部;
右肘上击其背部;
在几个方向的掤劲同时作用下。
彼自我背后旋转跌出;
如彼在脊椎没串死前,
用转身撤步捋化解。
可顺其变化。
上步挤靠,进中门;
继续施以肩靠;背靠;臀靠。
即所谓粘黏连随。
实战时光有掤劲;
不懂招数的运用,变化。
掤劲无法施展;
懂招术运用而没有掤劲,不能致用。
要正确明了;
套路中每一势的技击含义;
变化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得在明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实战中反复验证。
持之以恒一定能获得收获。
盘拳架棚劲不能断;
棚劲就是对拉撑劲;
棚劲不丢,其法松柔;
掤劲练好了,好比优质钢板;
如钟表发条即硬又柔。
棚劲手臂要圆满;
腋不要虚;
腋中似夹着热鸡蛋的感觉;
全天候保持灵活;
退时棚劲可以发人;
守时棚劲可转守为攻;
棚劲虽在两臂;
但主宰是腰;
胜者乃是整劲——精气神。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2: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每个招式;
都要先通过意念;
而后才是气感;
并且每个招式都要遵循它的规矩;
如果练拳之人守不住或者不守规矩
那只能是竹篮打水。
至于气,先必守丹田转丹田;
命门出入自由;
先通手三阳后通足三阴;
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内力'!
掤劲---自己活动的房子;
是用来承受对方施于我的劲力。
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
改变对方劲力的作用点!
这就是 '活动的房子'(掤劲)的作用
太极拳掤劲须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
周身似弧线;
碰上如触电。
这就是太极拳掤劲的功态表象与劲力意境。
掤就是运动中的张力。
就好比抱着自己孙子挤车的时候;
你的全身会不自觉地彭起一种张力;
这种张力是为了防止别人把自己怀中的孩子挤着。
但是,这种张力又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张力太大;
手中的孩子可能会掉下去。
这种既要保护自己怀中的孩子不被挤;
又要保证怀中的孩子不掉下去的张力,就是掤劲。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