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4: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密码
 
 一、太极基础密码

1、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破解太极劲力

1、破解整体发力: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体最大肌肉群协调发力,下蹬上顶(蹬腿顶头,腰髋膝关节由屈而伸),是为身体主力。力,快发如爆炸,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崩(腰为主宰,腰不仅仅只是转动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刚性传导直达颠顶,下沿小腿直达根底。从而表现出全身整体、弹簧、爆发力;力,慢发如顶簧,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撑(腰为主宰),不丢劲不顶劲。整体劲(身体主力)存在于一切发力之中,为万劲之始。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

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3、破解力走圆弧: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

4、破解弸捋挤按採挒肘靠劲: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採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5、破解粘、连、跟、随: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是这样的状态。
  

 
 太极基本练习法

一、桩式基本运动【密码与引导式】

1、养生桩式:双脚平开[三维平衡支架、通背部三关、接任督二脉]

2、呼吸法:(上体)提吸----沉呼,(下肢)降吸----升呼,曲吸----伸呼,缩吸----开呼,蓄力吸-----发力呼,起步吸----落步呼等等。

3、肩胛骨运动:提-沉-缩-展,练习体会四种。用其沉--展两种,以保持背部打开(拔背),以利于腰腿劲向上肢的传递。

4、无极式-太极式:无极者,混沌未分也,太极者,天地始分,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取其意,做升降(腰腿蹬伸---下沉曲)----提按(臂手提起--按下)

5、抱球式(混元桩)---体会五弓形【身弓(指躯干与头、臂弓(2只)、腿弓(两只)】

6、按手式(向下、向前)---开弓法【总弓:肩扛横弓,腰腿蹬伸头上顶,双手抓弓弦向下按。身弓:脊柱背竖弓,腰背拔伸向后靠,双手合力向前推】

7、技击桩:双脚站成丁八步(三体式或三七式),练习1-6法。

8、辅助强化法:

①:吸胯、敛臀法:体会翻转骨盆和脊柱的前后弯曲的运动,吊裆的感觉。熟练腰胯部大肌肉群的运动。

②:摇头摆尾法:体会骨盆与脊柱的侧曲运动感觉。

③:胯圈:体会骨盆的环转运动感觉。熟练腰胯部运动姿态的精确控制。

④:抖胯:体会骨盆的纵轴线前后摆动运动感觉。
  
二:实用技基本模式

1、螺丝手擒拿:手臂只有外旋与内旋两种螺丝形式。
  
外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内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外旋---收手。

内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外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内旋----收手。
  
2、太极圆圈:只有外划圆与内划圆两种圆圈形式。
  
外划圆圈:外切手式,云手式,肘外切式。
内划圆圈:内切手式,猫洗脸式,肘内切式。
  
3、缠丝手:外缠丝与内缠丝两种。

外缠丝:小缠丝手(腕尺侧切),抄肘缠丝,大缠丝手(单鞭手式)

内缠丝:小缠丝手(腕挠侧切),包肘缠丝,大缠丝手

三:实用技发挥模式

1、大崴桩:半马步变半弓步。臂手配合有撕拧式。撕拧式即双手一前一后产生撕劲同时随扭腰产生拧劲。

2、长腰大崴:撕拧式和拉别式。拉别式即一手拉回随扭腰产生拉力一手向后别。

3、搂腿独立式:一腿搂抱敌腿,做崩(向上)---拧(旋转)。

4、采挒手式:类似涮的动作。

5、抱崩式:双手抱敌腰,做崩(向上发力)

6、背崩式:半马步蹬伸-----折叠臂----低头----脚下拉擦

7、推冲式:手持小棒子放胸前,做马步推冲,大崴桩推冲,长腰大崴推冲。

四:太极发力 基本力

1、基本力:由屈胯屈膝-----伸胯伸膝,以腰胯部(丹田)为中心上下分别传出,上传给上体上肢,下传经小腿足至地面,最终形成支撑反作用力。

2、阴阳力:向内为阴,向外为阳;慢为阴,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横为阴,直(纵)为阳;圆为阴,方(直)为阳,等等。

3、三轴力:纵轴螺丝,水平轴包卷,矢状轴轮转。

4、四正力:弸(横)、捋(顺向我)、挤(相对挤压)、按(顺向敌)

5、四隅力:採(顺向外)、挒(顺向内)、肘(肘斜撞)、靠(肩斜靠)

6、四跤力:崩(向上蹬伸劲)、拉(顺向我)、撕(相对错撕)、冲(顺向敌)

7、五行力:劈(自上向下,取斧劈之意)、崩(直前,取木顺直生发之意)、横(侧横如斜面,取土横挡水之意)、钻(旋转钻出,取水流曲转之意)、炮(自下而上,取火性炎上之意)

8、直拳:散打直拳的改进,拳形全程采用立拳直出直回,发力时采用整体发力方式中的爆炸式发力(伸胯蹬腿--抖胯),利用肩胛骨的外展撑推,把劲力传到臂拳。李小龙的日字冲拳与此差不多。

9、摆拳、勾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转动。

10、鞭手、鞭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外转动。

11、砸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前转动,手臂由上向下砸压。

以上是一些武术的基本劲力,包括了整体劲力,擒拿的劲力,摔跤的基础劲力,拳打的基本技法劲力等,此基础打好后,关于踢法的劲力技法,便一带而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5: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沉脚底练太极之要:
学练太极拳,修炼太极内功;
不是仅靠练好拳架就能得到的;
需要有明师指点;
在做好各项身法,外三合,备五弓的前提下;
需要布气、行气、运气。
“以意导气,以气摧形”。
不仅要气沉丹田,更要气沉脚底。
只有气沉脚底,才不是打半截拳;
才能贯穿;
才能“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
才能“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
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
怎样才能气沉脚底呢?
要做到气沉脚底,先要气沉丹田。
不练功的人气是在胸间,在横膈膜以上。
练太极拳只要有明师随时;
只要身法正确;
日久自然气自然下沉丹田。
也就是“空胸实腹”。
也就是“把心放到肚子里”。
这个过程纯任自然;
不可用意气,不可强为;
否则容易出偏。
丹田位于脐下1、5寸;
丹田是储存能量的仓库。
练内功先要将气从胸沉到丹田;
在丹田涵养储存,不使上浮。
气沉丹田绝不是故意把气引到小腹;
沉到小腹,留在肚里,更不能鼓腹。
气有意沉小腹会涨气、伤身。
要松开,沉到脚底。
要气沉脚底;
先要备好身法;
做到四正,外三合、内三合,全身备五弓。
立身中正、松开和贯穿是气沉脚底的前提条件;
身正就是按照八条身法和要领把身体练的符合规矩。
松开是各关节都要松展、松散、蓬松;
骨肉分离,骨升肉降;
全身六面浑圆,八面支撑。
松不是懈,不是软塌;
是一袋面粉上面提着口松下去的感觉。
贯穿是全身各关节、骨节打开,气能通过去。
命门是中枢、是桥梁;
是非常关键的穴位。
命门这个地方很隐秘;
是个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因为人平日里是不用命门的;
一生可能都排不上用场。
然而,要练内功则必须要练命门。
找不到命门,气就过不去命门,
就不能和脚底相连,也就不可能贯穿。
气沉脚跟,入地三分。
当然,气沉脚跟和气沉脚底涌泉还是有区别的;
气沉脚跟有点力沉脚底的感觉。
是松沉劲、框架力。
足为劲之出也;
凡一放一松;
无不从足底涌泉涌起。
劲之入也,一收一紧;
无不从足底涌泉而伏。
气虽聚于丹田;
存想沉至底;
方为妙也。
底者,涌泉穴也。
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
劲起于脚,行于腿;
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
不是气沉丹田,是应气沉脚底。
气到脚底打人就不用手上力了;
全凭脚底意气劲。
手不带力,对方就找不到你的支点;
就不知道你的意图和动向;
是藏在里面,可怕;
让人难琢磨,不敢动;
这叫不知彼。
不知彼,就没有把握和胜算。
气沉脚底也是引进落空。
引进落空合即出。
能引进落空,就能放人出去;
也就到了懂劲阶段。
再进一步用功练到一定火候;
就会触之即弹,随感斯应;
连意念、思想也不用了;
就到了随心所欲的神明阶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如松,坐如钟”;
人在直立时;
腰椎间盘的负荷为最小。
所以是最佳的姿势。
通过桩功拉筋扽筋;
脱胛脱肩松臂的修炼;
可以调节呼吸,畅通气血;
舒和筋骨,温养肌肉;
疏通经络,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
调整和锻炼;
以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
增强腿的坚固和柔韧性;
改善内脏器官功能;
从而达到养生、祛病、
强身和益智的目的。
站桩是个宝,生活离不了。
废除亚健康,拉筋扽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一般性的太极拳话语:
1、 什么叫“太极拳”?
解  :第一要以静制动;第二要以柔克刚;第三要以慢胜快;
第四要以寡御众。
违背这四个原则就不是太极拳。
2、 什么叫“太极”?
解: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像,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
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3、 什么叫“阴阳”?
解 :阴阳按太极拳讲,“虚为阴,实为阳”。
虚手、虚脚为阴;实手实脚为阳;合为阴、开为阳;柔为阴、刚为阳。
阴阳对立统一,缺一不可,二者互相转化,互为阴阳。
 4 、 什么叫十三势?
解:十三势分为“八法”、“五行”。“八法”是指:掤、履、挤、按、採、挒、肘、靠。“五行”:进、退、顾、定、盼。
 5、 什么叫“内三合”?“外三合?
解 :“内三合”“外三合”统称“六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6、 什么叫内缠?什么叫外缠?
解:内缠——以手往里缠,大拇指领劲:一、二、三、四、五,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
外缠——以手往外旋转,小指领劲,一、二、三、四、五,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
7、 什么叫三节?
解:总体来讲,头为上节,腰为中节,腿为下节。
分开来讲:头部——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
身部——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 
腿部——胯为上节,膝为中节,脚为下节。
臂部——腰为上节,肘为中节,手为下节。
手部——腕为上节,掌为中节,指为下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8、 什么叫四梢?
解:发为血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指甲为筋梢。
9、 什么叫六进?
解:既知三合,犹有六进。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
手:为先锋,根基在脚,脚不进,则手却不前,手进脚也进也。
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腰贵于进者也。
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必取进也。
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
 10、 什么叫三才?
解:三才者,“精、气、神”也。神者心中之神,精者肾中之水,气者心肾之中气也。
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中,人为三才之中气,为万物之最灵也。
11、 什么叫刚柔?
解:拳术之用,气与势而已。然气有强有弱,势有刚有柔。气强者取势之刚,气弱者取势之柔;
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拒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分也。
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刚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取刚柔相济为妙。
12、 什么叫五脏?
解:心、肝、脾、肺、肾为五脏也。
中者为心,窝者为肺,骨者露之处为肾,筋之联处为肝,肉之厚处为脾。
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火。
 13、 什么叫九窍?
解:手臂有三节三窍:劳宫穴为梢之窍;曲池穴为中节窍;肩井穴为根节窍。
身体中部有三节三窍:上丹田是梢节窍;中丹田为中节稍;下丹田为根节窍。
腿有三节三窍:涌泉穴为梢节窍;阳陵泉为中节梢;环跳穴为根节窍。
 14、 什么叫十八球?
解:周身十八球是指人体十八个关节:两肩、两肘、两腕、两胯、两膝、两臂、颈部、胸部、腰部、腹部。
 15、 什么叫缠丝劲?
解:就是用心、用意想着上下螺旋缠绕,内气缠绕于肌肤之中,中气贯通于骨髓之中,在缠绕中运中气。
16、 丹田在哪里?
解:中心丹田是指中丹田,在人体正中央,肚脐深处神阙穴内。中丹田之后为后丹田即命门穴,中丹田之下为下丹田即会阴穴深处;中丹田之上为上丹田即两眉正中深处视窍穴内。上丹田为天门,下丹田为地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出入在命门,运化在神阕。
17、 什么叫三宝?
解:天地间各有三宝。天三宝为日、月、星;地三宝为水、火、土。人有三宝为精、气、神也。人身三宝损则多病,耗尽则亡。精气神足则身健。
 18、 什么叫四正手?什么叫四偶手?
解:棚、捋、挤、按为四正手。採、挒、肘、靠为四偶手。
19、 什么叫虚领顶劲?
解:要知虚领顶劲必知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央望下一指半的地方。
练拳时百会穴要微微上领,下鄂微内收,保持头部中正,不偏不倚,不前不后。头部有上旋之感觉。这就叫虚领顶劲。
20、 什么叫松肩?
解:只要用意去想肩的“肩井穴”放松,自然就行了。
21、 什么叫含胸?
解:用意去想胸膛的两乳地方有下沉之感气沉丹田便可。
22、 什么叫沉肘?
解:用意去想肘的突出部位“曲池穴”放松就行了。
 23、 什么叫曲膝?
解:膝的后筋骨不拉紧放松即可。
 24、 什么叫松胯?
解:用意去想胯根窝放松,像坐椅子一样即可。
 25、 什么叫松腰?
解:要想松腰,把腹部略微收一点即可。
26、 什么叫塌背?
解:在百会穴虚领顶劲的前提下,会阴下沉,腰脊拔长形成上下对拉,塌背姿势就出现了。
27、怎么才能练出太极拳中所要求的“弓子”  
一是开肩,二是拔身,三是坐胯。
肩开臂沉撑,身拔腰拉伸,坐胯膝坚挺。
总的要求是:尾闾中正神贯顶,头领足蹬中间空,两肩松沉臂圆撑。具备上述要求,则“五弓”备矣。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3: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定势的“稳”与动态的“稳”:
在沉稳中求进;
在行进中求稳。
太极拳是富含民族文化哲理和
东方人特有智慧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儒雅高尚的演绎方式;
表现的内在含意深邃而又丰富。
其中,“沉稳”即为重要的内容与风格之一。
太极拳的“沉稳”是指在盘练的过程中;
应表现出安舒文静、坦然自若的神情;
能在稳当自然的动态中显示和蔼饱满的气韵;
给人以肃然、亲和、踏实而又可靠的感觉。
这种太极拳所特有的沉稳;
表现在定势和动势两种形态当中。
定势的“稳”
如果把定势的沉稳简单地理解成
就是相对的“静止不动”是不够全面和不够准确的。
因为太极拳定势时的“沉稳”
本身就有着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表现在每势每式,上下肢的摆放位置;
躯干前后的含展、
各个关节之间的连接角度、
重心虚实的分配;
气息意念的归位等等都是有明确要求的。
这些要求:
对某个具体动作来讲可能是个异化的;
而就整个太极拳套路动作来讲;
又是有共性的规律可循的。
概括而言就是:
肢体要八面支撑;
神情要安舒内敛;
意气要各有所归;
身体的不同部位要虚实分清等等……
同时,所有这些要求都要通过盘练者恰如其分的
把控和适时适度地运动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说这些要求还是很高、很难做到的;
还得需要我们不断地多看、多想、多悟、多练;
多在反复练习的实践中渐次领悟慢慢掌握。

动态的“稳”
什么是动态的“稳”呢?
就是在太极拳动作的运作过程中;
不论何时何式;
也不论双腿单脚,架高式低;
都要始终把控住自身的重心;
要能在稳态中行拳。
可见动态的稳要求更高;
也更难把控、更难表现。
凡是练拳时出现诸如僵硬、晃动、摇摆等
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不能很好的稳控住重心;
不能在稳住重心的前提下把控动态的准确表现才导致的。
太极拳是动态的运动;
太极拳的运动是要求在沉稳中进行的。
怎样的表现才是符合太极拳要求的稳健的动呢?
就是“一动无有不动”。
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时;
一旦动作起来,
那么体内体外、上上下下、
四肢百骸都要能够动作起来。
所以,把“一动无有不动”理解成“一动无有不能动”;
“一动无有不会动”似乎更加明白和贴切。
只不过也不能把“一动无有不动”
简单地理解成“一动俱动,
一动就一起都在那里动”;
或“一停俱停,一停就全部都停下来”。
这样的想法和理解难免偏颇。
因为太极拳的动是有严格的层次要求的;
哪里先动、哪儿后动都有时间和秩序的讲究;
同时还有动作幅度与大小的区别。
动者绝不是上也动,下也动;
左也动,右也动,前也动,后也动;
好像各方面一齐动,
就算是一动无有不动了;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正确的运动方法:
应是先要将全身上下内内外外都放松;
使周身内外做到一致了;
而后以心、神、意念命令着腰身脊梁
即中枢脊柱缓缓行动;
使意念气血的运行带动四肢胳膊腿脚运动;
作出如江河之水势整个的动荡的样子。
要丝毫的不自动;
不零乱动,不局部动;
不多动,不妄动;
不冒失动,或不动;
凡是无原则的快慢不匀的动;
都应该及时加以纠正。
练拳时,要稳静安舒,心神泰然。
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
否则随表面看似在练太极拳;
实则非太极拳之功夫也。
一切都要在稳静的基础上动作;
切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
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
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
在稳态中习练太极拳;
不仅有助于我们调控重心;
消除无用功;
提高灵敏的感知能力;
而且有助于放松肌体,合理松弛;
练得一身柔软;
气血运行畅通无阻;
有助于脚下的松沉稳固;
培养腰腿部坚韧又富有弹性的力量;
有助于锻炼小腹丹田的蓄放;
培养出小腹丹田的鼓荡与折叠收放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8-12-18 13:04
看看盘练太极拳定势的“稳”与动态的“稳”:
在沉稳中求进;
在行进中求稳。

盘练时沉稳需注意:
1. “脚下求点不求面”。
要使整个脚掌有向下踩踏的感觉。
但在脚掌与地面的接触中;
还要能使脚心涵空;
使五个脚趾根和脚后跟成为接触点;
让足心部分能够虚空;
这就叫着“脚下求点不求面”。
足心不空、其势难成;
遇到提脚离地的动作时;
务必要用意念将五趾收拢;
使足心内凹涵空。
否则一旦出现脚踝松懈无意无念的状况时;
势必会导致下盘的松散和裆部的疲软。
拳友们可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2. “松腰沉胯降重心”。
定势时要格外注意使腰背处的肌肉放松;
使髋关节处能够下沉;
并尽量使重心降于足下;
动形时要稳住重心;
移动身形时要呈平弧、下弧状运行;
移动过程中务必放松腰部的肌肉;
需要时能适时做出胯部开合的动作来。
3. “身形求挂不求吊”。
所谓“挂”,指往下的意思;
好像有往下拽的感觉。
“吊”是往上拉起的意思;
有向上提拉的含义。
吊挂时的呼吸状态是“吊吸挂吐”。
“求挂不求吊”要求在吸气时尽量做到“轻、松、缓”;
让气贴着背慢慢进入;
有能将手上的物件提得起粘的住的感觉;
要努力克服因胸式呼吸产生的气急气促的弊病。
吐气时,则努力使全身皮肉随之放松;
气息下沉,气入丹田、意念脚跟;
多用心体会吐气时全身放松;
如衣挂架的意境;
以求身上极度灵敏、
衣服、皮肤都有分量、
以至蝇羽不落的高度敏感境界。

在太极拳的盘练过程中首先要能稳住重心;
练习的方法是先在定型时多下工夫;
从一个定型动作过度到另一个定型动作。
尽量减少和消除运动过程中的摇摆、晃动;
逐渐过渡到每一个过度点都是沉稳的。
在运动的过程中稳住重心;
在稳住重心的前提下运动。
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时间段;
每一个瞬间都不能忽视;
更不能放弃对重心的控制。
通俗地讲,就是拳架不能散,气势不可泄。
散拳架不能散,把控重心,把控拳势;
不急不躁,渐次而动;
在沉稳中求进、在行进中求稳;
体现出太极拳从容大方、雍容大度的神韵。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09: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温养筋肉,锻炼神经。
人体亏气血就像不给花浇水;
人体全靠气血滋养。
人体所有的生命过程都需要在气血中完成;
人体的所有器官都需要气血的滋养。
我们一日三餐的摄入就是为了通过脾把食物运化为气血;
从而滋养身体组织和脏器。
没有气血滋养;
身体组织和脏器都会逐渐萎缩;
因此亏气血的人就萎黄衰老、
看起来比同龄人衰老很多;
但更重要的是气血是生命之本;
亏气血就等于直接截断人的寿命。
站桩是个宝,生活离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0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阴阳本相互
一动一静能量守
往来牵连开合体
虚实形式每天走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胯的转换:
换胯,即是换重心。
掖一胯,填一胯。
掖就是抻,填就是顶,千斤顶的顶。
左转身,掖左胯,顶右胯。
掖左胯,越深越好;
只要不影响中正,也别故意下蹲。
顶右胯,拧腿,拧腰,拧脊柱。
支撑杠子,总在后头;
前虚为掖,后实也顶。
反过来,右转身;
掖右胯,顶左胯;
杠子还撑在后头。
面朝东,东为前,西为后。
面朝南,南为前,北为后。
后头就要有刚劲支撑。
换胯,就是换支撑杠。
支撑要得是刚性;
头是中的,领住了。
支撑腿怎么做?
顶胯内裹腿,这一侧都是刚性的。
另一侧则是柔抻的。
哪方顶胯,哪方是支撑腿。
哪方掖胯,哪方抻腹股沟。
不要全掖,发不出力,是折的。
也不要全顶,动不了窝,是双重。
一腿一轴,两腿两个轴;
支撑的叫杠,杠子内转就是轴;
都是腿和胯的东西。
用胯换重心;
重心换到哪边,哪边就是轴。
是轴就得拧,不往外拧;
往里裹着拧腿,胯就外掰了;
能开出好大一块。
换胯拧轴,是中下盘功夫;
可以单独练,也可以放在拳架里。
有什么用,发力。
发力靠撑地,撑地靠旋转;
不仅腰旋转,先要腿撑地旋转;
外旋腿发不出力。
内旋腿,撑地弹抖;
符合人体结构,还能深化。
胯一虚一实,是发力必须。
填实的一方,是旋转轴;
左胯填,左腿就内拧;
拔腰发力,反之亦然。
掖胯,是为了使另一侧,成为贯通轴。
慢练,是在盘练动态结构,使你更加顺畅。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全身立柱圆;
上下一条线,脚底阴阳变。
腰胯带全身,上下分两层,
胯走三个圆,手上必成环,
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
搭手黏得牢,全靠松得妙,
形本无其形,意本无其意,
练收不练放,炼炁不练力,
我已没有力,唯借人之力,
我已舍去力,天地无穷力,
我已没有根,处处都是根,
我已没有身,处处都是身,
我已没有我,处处都是我,
万物合太极,一切归无极。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