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起势动作看似简单;
实际运动起来内涵却极其丰富。 
太极拳自始至终都体现了阴阳的转换;
起势就是阴与阳的一次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身体打通任督二脉的一个过程。
手臂上举时,丹田内收;
内气从会阴沿尾闾向上运动;
同时松腰敛臀,提裆提肛;
五脏六腑依次往上提;
随着隔肌的上提两肺扩张自然
产生涵胸和拔背的感觉;
接着是虚领顶颈;
头顶形成一个气圈。
脊椎以命门为中心包括
节与节之间上下对拉拔长;
与涵胸拔背、虚领顶颈形成一个整劲。
这个动作是最难的;
有的人练了几十年也没体会过这种感觉。
双臂下落时丹田外突;
内气由百会沿前额下行;
身体从头顶往下节节放松;
沉肩坠肘,疏指坐腕,气沉丹田。
隔肌和五脏六腑依次下落,松裆松肛。
然后松腰松胯松膝松脚;
两腿微膝下坐;
一个起势就是内气
从会阴由督脉向上行到百会;
由百会沿仁脉下降到丹田的过程。
不仅如此;
手的上抬下落
并不是手本身运动起来的;
而是内气催腰;
腰催肩催肘催手来完成;
双手不能用力;
肩肘手都是放松的;
在这种情况下;
双手上抬时会感到大气
对手背有一种很大的压力;
下落时双手心会感到有很大的阻力。
这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
体现了外三合的内涵:
肩与胯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
能把起势做到这个水平;
那么其他动作也就能融会贯通;
行拳时每个动作打通不同的经络;
一个晨练完毕;
全身的经络打通了无数遍;
你就会感受到太极神奇的健身效果;
腰疼腿疼颈椎疼等疾病
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得无宗无影。
这就说明了练拳的方法不同;
会带来不同的健身效果。
方法得当;
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方法不当;
只能简单地活动胳膊腿;
打到老也不知道含胸拔背、
气沉丹田是怎么回事。
练太极拳贵精不贵多;
套路学得越多;
离真正的太极拳越远。
能把起势做到这个程度;
就说明你是在行太极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6: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的点状。
就是盘练拳架力点的状态。
一,肘底。
一沉肘,感觉力道,积聚鹰嘴儿;
好似一个尖锥,又圆又锐。
无论是兜拳,还是裹臂;
肌肉可松;
但此处力点,长久不衰,此为肘部点状。
二,掌根。
运掌如碾球,小臂可松;
掌根要做实,有那么个长劲,贯涨手指。
微微塌住,无论怎么开合,此点不能撤劲。
碾掌有助于旋转内腔,内动灵活有力。
行拳犹如掌上弄珠;
这颗珠子指的是,腹腔自旋。
腹腔自旋的深层次,是丹田自旋。
故而先练腹腔自旋,再引发丹田。
小腹神经元,很玄妙。
三,命门。
后腰窝偏上,有个力点。
命门,腰椎承重点;
能启动脊柱发力,重中之重。
此处位不正,再怎么蹬地,也是徒劳。
所以练拳需要立身中正咯!
校正骨盆,不要前倾,亦不后撅。
骨盆正,才有资格,拔腰顺脊。
命门不神秘,是一个力点。
这个力点,能提神。
所谓力点,力量交错处;
或汇集处,或启动处。
凡是力点,都是榫卯;
枢纽,闸口;
是立架结构关键。
很多隐性力点;
要在松静,沉着,开合;
抻拉,走圈儿;
螺旋中,逐渐体会,默默认知。
首先需要建立拳架的框架结构;
这就是拳架的基本功;
基本功盘练好了,
才可能体认拳术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5: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掤劲:
六合劲,又称掤劲。
有六种劲别功法;
都属掤的变化,
本质相同。
拧裹,兜撑,横竖;
开合,弹抖,震颤。
以站桩为例。
一;拧裹,小臂外拧;
肱骨里裹,形成矛盾劲。
这个劲关键在肘;
肘沉住了;
肩缝慢慢打开;
使侧背阔肌压缩,同步合胸肌。
拧裹劲发力;
可增强前身弹性;
配合箍臀,效果更加。
二;兜撑,肘尖向下;
双掌相对,逐渐里合。
还是沉肘,不摇不晃;
尽力扩张后背;
提吊丹田,会阴收缩;
轻吸气,慢开胛;
双掌相距三十公分左右;
突然掌根一震;
急速开肋,增强合劲。
三;横竖,打开二髋;
撑大转子,配合箍臀;
骨盆横力就有了。
拔腰之前,扩张腰背筋膜;
挺脊立身,竖劲表现出来;
这是结构栋梁。
四;开合,周身不动;
所有关节自主开合;
练出筋腱弹性;
动作不要太大;
充分的让筋腱松紧交替,属于小劲。
五;弹抖,放松肌肉;
突然弹出,一弹即收;
再弹再收,发力随意,招式不限。
六;震颤,根节回抽。
扣肩,肩轴内转扣锁;
力贯锁骨,股骨内旋;
拉抻股骨头韧带。
再练震颤发力;
速度要快;
动作幅度要小;
目的是抽拽主筋;
突然回抽;
以助丹田弹性。
这些功法,要仔细体会;
由慢转快,由快复慢;
反复磨合,增强功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关键是不丢顶。
大椎需要一直领住;
目的是直立脊柱;
做到立身中正;
才能劲路畅通;
中途损失少;
以求劲的充分释放。
提肛运劲要持续。
周身扩张的动;
引进,不是慢手,是快闪;
实腿的胯突然一沉;
一个调腰,人就起来了;
这是腰力足。
松紧之间,有大惊呼。
别轻视松,紧就藏在后面。
人一生气,气血也沸腾;
但血有毒素。
练拳是不生气;
也要气血奔腾;
这就养身了。
练拳不能迂腐;
要实在练功;
别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
意念别乱搞;
听着音乐在做操;
武术不是巫术;
练出效果,就是王道。
劲比以前强大;
功力整体雄厚;
素质功能就增强。
要接地气,先强壮了再说。
什么叫强壮?
内外都壮实。
骨密度大;
筋韧性好;
内压质量高;
整体灵动;
爆发力强;
保持住状态;
并不断精进。
劲贯脊柱才能力由脊发;
怎么做?
扩张后背,脊柱必须中直;
经常练前合后开;
慢慢的,脊柱就有感觉了;
像根大柱子;
有力而中直;
整个人有了底;
心里正,精神旺盛。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学会利用空间。
没动之前,铺设好轨道;
每次分毫不差。
十年之后,突然有一天;
轨迹变了;
定睛一看;
身上体察,是长了功夫;
拳也在进化。
练空间,先求展开。
为何?
大能扩撑;
饱满即是张力。
悟空间,知道尺寸;
何时劲最顺?
哪个位置最稳?
高低是什么?
能控制多远多近?
心里都要有数。
融空间,式子没变;
劲却能换。
利用时间,改造劲别。
利用频率,修炼意念。
融入空间,深度入静;
一片神行。飘风不终朝,沉稳胜浮躁。
恼乱一时,拳劲不调。
心乱,不要练拳。
满肚子是非,一脑门官司;
无法练出东西;
因为心浮躁。
平心静气;
内外皆放下;
再运功走劲;
方可有助于身心。
就好比书法;
一看,使人一静;
心里舒泰,这是好字。
一看,顿时心潮澎湃;
起伏波荡,这是字中气势。
不静不写字;
不静不练拳;
是一个道理。
东西、玩意儿;
入门在一个静字。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17: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武有文练、武练、横练。
文练柔缓:
将力度延长;
讲究暗运,持续性强,隐蔽。
武练刚暴:
短时间调集强度,催劲急,强度高;
需要较好的素质,才能持续。
横练:
借助外力,排打筋骨;
利用损伤修复机制;
以求短时间之内;
迅速强壮,属硬功。
文练强调懂劲,懂自身,懂运化之道。
武练,专注发力;
攻打击术,主搏击体系。
横练,抗击打,如钢似铁,骨硬肉坚。
武术,讲究徒手,以打空为能。
不借助实物;
脚踩大地,手摸空气;
纯以意境,激发神经;
运调周身潜力。
乃太极练功;
内劲自生,体静不燥;
设计虚空,弧形来去;
体察心意。
太极是一门道功拳;
称为以拳入道。
太极入门不难;
提高不易;
需要悟性。
悟什么?
阴阳。
阴阳是什么?
动静,缓急,刚柔,轻重;
建立一切矛盾;
再打破一切矛盾;
融合一切矛盾。
以拳合道;
非这条路去不可。
太极无处不在;
天地人是太极;
你我他也是太极。
练拳,是一辈子的事儿。
需要穷其一生的精力去悟练!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6: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为什么需要主宰于腰?
这里的腰指的就是腰胯!
牛看起来笨重;
但腰胯甩起来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可是只要两三只母狮搭上牛的臀部;
基本上牛就被控制住了,跑也跑不动。
为什么牛不甩起腰胯了呢?
单单只是狮子用自己的体重拽住了牛吗?
两三只狮子的体重对于牛根本不算什么呀?
按说牛腰胯的爆发力更大;
怎么会就一动不动了呢?
束展二字一命亡。
展就是虎扑;
束就是鹰捉。
善于奔跑的动物在奔跑的时候都是一展一束:
后腿蹬地,胯拉开,脊柱拉开;
前腿着地,然后注意;
前腿基本是不发力的;
前腿的作用是抓地;
给全身的收缩提供一个支点;
全身借助前腿的抓地迅速收缩;
收成一个球形;
然后再后腿蹬地;
重复这个过程。
猎豹做的最完美;
猎豹的身体全部拉开;
看起来都像关节脱扣了;
然后又收成一个小球形;
最重要的是;
猎豹的整个收放过程身体很柔软;
慢镜头如果从正面拍摄的话;
猎豹的身体就像一个波浪一样;
一浪一浪的滚滚前进;
就好象没有骨头似的。
水牛和鬣狗做的最差;
所以奔跑的时候水牛和鬣狗的头一起一伏;
那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没有收好;
基本只是略微的收一下。
这个前腿着地,全身借力一收的动作;
和鹰抓鱼的动作基本一样。
狮子控制牛的臀部;
用的就是这个力量;
而不是它的体重。
具体是:
狮子的前爪和嘴勾住牛的臀部;
后腿抓地,然后全身收缩;
就是奔跑的时候的收缩全身那个动作。
就是这股全身收缩的力量;
生生的让水牛的腰胯爆发力根本发不出来;
只能勉强的站着;
直到最后被拉倒;
锁喉,一命呜呼。
但这股收缩力是竖劲;
所以如果只有一两只狮子;
牛可以横向转动摆脱;
可是如果几只狮子从不同的角度发力;
就彻底没希望了。
狮子这股收缩劲;
竟然比自己的体重还大出好几倍;
是怎么做到的?
武术中基本功都是压腿抻筋;
这是为了能够身体舒展开;
把力量弹射出去;
但这是虎扑的发力;
可是怎么才能练出强大的收缩力;
双手搭上对手;
对手就动弹不得;
这比之表面风光的把别人打出去更是真功夫。
手似两扇门;全靠步赢人。
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步就是需要实腿的腰胯松沉才能移动的。
所以我说盘练拳架必须是主宰于腰;
才能充分展示出武术的真正的内涵!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6: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的身法八要:

作为形体的锻炼;

虽然形式繁杂;

但一些基本的身形要求是一致的。

尤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保健和锻炼来说;

平时行走坐卧身形的注意和保持尤为重要。

身形的基本要求有八要:

坐胯、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虎项、虚灵。

这八个要领是对身形盘炼的基本要求。

当然,由于炼者的修炼水平不同;

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在这里仅就各个要领一些较为基础的常识阐述一下。

1;坐胯:

指胯关节微微向前顶一下;

给出一种好像坐着的感觉;

注意臀部不要后翘;

要达到大椎、会阴、涌泉三点成一线。

一般人走路时臀部会自觉不自觉向后翘;

尤其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者。

中医讲肾主封藏,肾气独沉。

肾气不足,不能下沉;

就会外浮,导致腰跨松弛;

不得收敛下沉;

所以臀部容易向后翘;

肾为先天之本;

肾越虚,翘的越厉害。

所以坐跨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收敛肾气;

起到改善肾功能;

培本固元的效果。

同时臀部后翘,会堵塞尾闾穴;

使得任督两脉堵塞不通;

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放松尾闾穴;

起到沟通任督两脉的作用。

这个动作对于肾虚导致的腰酸腿软,下肢无力;

这个动作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同时,做这个动作需要小腹微微内收;

可以很好的改善小腹部的经络和气血循环;

对改善胃肠蠕动功能;

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都有很大的帮助。


2;松腰:

让腰放松;

使身体保持脊柱正直的那种状态。

用自己的手掌置于命门穴处;

掌心贴身;

使掌心与命门略略接上为度;

松腰这个动作必须与坐跨一起同时做才可以做到位。

小腹微微内收;

胯部向前一顶;

腰向后一顶;

整个坐跨松腰就做好了。

中医讲命门主火:

肾阳入命门徐徐生发火力;

从而使人体保持热力。

所以松腰这个动作可以

是肾阳下济命门以生火;

做好了,可以感觉到腰部温温发热。

这就是命门主火的道理。

松腰可以很好的放松命门穴;

使得命门和肾气连接通畅。

肾主一身之阴阳;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阳主要通过膀胱来输布到达全身。

而阳气易升不易降;

所以中医讲要阴平阳秘;

就是要使阳气不要升的太过;

可以内收;

这样阴得到阳的鼓动;

才能得以流通而不凝滞。

膀胱经分两条线经过后背;

向上输布阳气。

松腰与坐跨这两个动作可以使得膀胱阳气尽量向下收敛;

从而实现阴平阳秘的目的。

松腰与收腹做好了;

还可以使得腰肌得到锻炼;

达到狼腰款款的效果。

对腰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3;含胸:

含胸不是凹胸;

含胸是让胸部处于平直状态;

略有虚含之意。

确切说含胸不是动作。

它是后面的拔背,沉肩,虎项等做好了以后;

胸部自然出现的一种状态。

胸部主要为心肺所在。

肺朝百脉,主治节。

主一身之大气;

它的功能发挥;

主要是通过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

使从脾胃化生的气得以输布全身;

发挥对人体脏腑;

肢体的营养和推动作用。

心主血脉,主神志。

心脏和肺这种主气血的功能的正常发挥;

有赖于胸部经络的疏通。

胸部做到平直;

使得心肺经络畅通;

心脏和肺脏的活动空间保持在最大;

使得气血健旺,神智安详。

所以说:含胸这个动作做到位;

不但可以使得这两个脏器功能正常;

对各种心脏病;

如心慌,心悸,哮喘,咳嗽等

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还可以很好的调节人的神志;

对一些神志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好的调整效果。

尤其胸部有膻中穴;

这个穴位主要负责心胸部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这个通道保持通畅;

自然人会有一种心胸坦荡宽广的感觉。

一般讲人的心胸开阔;

这个动作一定要做到位。

所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和他的身体体位以及健康情况;

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养生历来讲要身心并修;

就是这个道理。


4;拔背:

我们要求的拔背,背部要正直;

同时背部向外平展了一下那个状态;

但它不是靠动作做出来的;

用意念稍稍体会一下;

背后以夹脊一带为中心;

好像有气浪一样的东西向外一赶一赶的;

就像石头投入水中;

那水圈一浪一浪往外扩散;

这个动作做到位了;

以后这个感觉自然就出来了,很舒服。

这个动作,和含胸是一体的,前后照应。

仔细观察一般人的背部;

尤其40岁以后;

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和学生;

背部都有点前倾。

这样很容易压迫胸部气机;

使得胸中大气不得宣发。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使得肺活量降低;

心脏收缩能力减弱。

很多人容易感冒;

稍微一活动就呼呼直喘。

这和平时背部不注意有很大关系。

心主血脉,肺主气;

人体的气血循环和心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而气血又是所有脏腑肌体组织总的能量源泉;

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都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输布和运化;

所以心肺功能下降;

就会导致肌体供血供氧能力下降;

人的活力以及抵抗能力也就下降。

很多年轻人;

整天没精打采,面色暗淡;

看看这个部位,一定是佝偻着;

后背不直,胸向前倾斜;

一副软塌塌的样子;

时间久了,不但身体容易出问题;

仔细观察,这种人气量也不大。

有句话叫形神兼备;

形体和精神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说,形体注意好了;

对人的精神修养也是有帮助的。

另外,背部是夹脊穴所在;

这个穴位的通道比较狭窄;

如果姿势不正确;

很容易导致督脉在这个地方阻塞;

造成背部酸痛,胸椎错位;

增生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这个拔背做好了;

还可以很好的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坚持这个体式的时候;

有些人会觉得背部酸胀;

这是因为原来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经络瘀滞;

坚持下去,一直到这种感觉消失;

经络就打通了;

也就消除了疾病的隐患。


5;沉肩:

沉肩的动作协调;

就是两肩部位似有东西往下压的内里的那种感觉;

内里的感觉生出来后;

才是沉肩意成。

人体的十二经络,由脏腑出发;

通过髋关节,肩关节走向四肢末梢;

关节部位是经络经筋的汇集之处;

对经络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两个部位的体式正确与否;

对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的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肢有六条经络;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其中三条阴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

交接于手三阳经;

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交接于足三阳经;

肩关节是脏腑与上肢连接的第一个关口。

很多人肩关节会自觉不自觉的向上耸肩;

这样就会使得筋肉紧张;

导致经络阻塞,经气瘀滞。

时间长了,便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

另外,耸肩会使得胸腔上提;

胸腔容积减少,使肺活量降低;

使得呼吸运动减弱;

不利于胸中大气的输布。

我们看凡是肺部有问题的人;

尤其哮喘病人的肩部都是向上耸起;

因为肺气不得肃降;

肺气上逆;

有的人肩关节向前缩着;

这样导致心胸受到压迫;

降低活动能力;

这种人呼吸短浅,没有持久力;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肺泡萎缩;

心脏收缩能力减弱。

同时,这个动作做好了;

还可以防止和治疗肩周炎。

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

寒湿侵犯,气血瘀阻所致。


6;坠肘:

是两肘和两膝互为相照;

肘部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

具体做法:

在沉肩的基础上;

肘关节微微向外;

使得掖下空出来;

同时在站立时肘关节与膝盖基本是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一般人的肘关节在直立时是在腰背部这个平面后面的,同时掖下是夹紧的;

没有空挡;

手三阴从上肢内侧巡行;

尤其手少阴心经;

从掖下灵泉发出;

这就使得经络受到压迫;

使得气机受阻;

仔细观察一下;

心肌梗塞,肺心病,风心病等病人

都是把这个部位空出来的;

因为这些病心肺经络受到阻塞;

作为肌体的一种反应;

就是通过这个动作来使得经络

尽量保持通畅;

所以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保持

相关经络的通畅;

尤其现在心脏病是高发病;

作为预防,这是很好的办法


7;虎项:

项就是指脖子的大椎;

虎项有一点像一般功法中

所说的下颌微收的状态;

但颈部要像老虎项那样一种形象;

颈部要保持正直。

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体的部分;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

手三阳从手走头;

在头部交汇足三阳;

所有的阳经都要经过头部;

所以说头部是阳气最盛的部位。

一般人感冒,都是先在头部出现不适;

头痛,头晕,鼻塞等;

这是因为风寒邪气侵犯人体;

阳气最盛的地方一定最先出现抵抗。

颈部保持正直的话;

就会使得所有阳经在头颈部运行正常;

阳气得以畅达;

人体的抵抗风寒邪气的能力增强。

同时也使的督脉通畅;

向上在百会穴与任脉交合;

营养脑窍,保持大脑的真气供应;

达到耳聪目明的状态。

督脉在风府这个穴位;

这个穴位又叫玉枕;

通道也是比较狭窄的;

这个动作体态可以使得这个地方尽量保持通畅;

以促进经气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可以治疗和预防颈椎病。

因为颈椎病主要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

加上风寒湿气阻滞所致。

这个体式做好了;

可以很好的打通瘀滞,发散风寒。

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刚开始的时候;

会觉得酸痛僵硬;

这是不通则痛;

坚持下去就会缓解。

00虎项20190513155858.jpg

8;虚灵:

它没有实际动作和它相对应;

就是领住大椎;

象有什么东西虚悬着;

如同衣服架子的挂钩一样。

大椎领住了,百会穴真气充足;

头顶自然出现的一种轻灵的感觉;

这个感觉的出现;

标志着身体出在一种高度健康的状态;

这是需要长期坚持修炼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的迷语:
应该知道的;一层功夫一层理!
闭掤上采挒。
闭掤,就是闭合。
采挒都讲究快;
所以要固胸定肋弓。
这就是肘对胸门口!
手上越轻,身上越合;
合哪里?
胸腹往檀中合。
别理解成,窝胸猫腰;
是力道。
身子整,髋臼灵活;
阴阳相济就是能松,还能紧;
主导地位,始终是阳刚。
但柔功好的,能使刚的更坚刚。
能出肘是好的;
但肘步要协同。
如,穿心肘,顺鸾肘;
步子甚至赶在意识前头。
手似两扇门,全靠步赢人!
力由脊发;
脊肌退化了;
意识超前也枉然,出不去的。
徒手不是没强度;
用劲方式不同而已。
退步胯虎,就要贯指力。
旋风脚,就要抡大胯。
圆与元不同;
圆是形态或功劲。
先天物质,叫元;
有本源的意思。
混元,现代语;
各种功劲的混合;
用以培育本源。
蓄势如拉弓;
发劲如放箭!
手如锦囊,劲如枪。
上步难,难在腰间未有货。
进不去,腰力亏。
拧着钻,身手齐到。
手进去,身子在外,白搭功夫。
内功强,外柔内刚。
比整有密度;
比活看身法。
练成网兜,拧成钢鞭;
碾成磨盘,肘底聚力;
暗催命门。
前头拉,后头抻,星星点点都是力。
左边横,右边竖,稳吃稳坐周身沉。
以气运身;
但不可只顾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
而要把意注于动作中;
否则就会神态呆滞;
气不仅不能畅通;
而且会造成气势散漫的病象;
使意气两者俱蒙其害。
意在神,不在气;
在气则滞。
练拳时对外部的神态的表现要特别重视;
因为外部的神态也就是内在心意显露于外的表现。
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
内意稍一松懈;
则外神就会散漫。
这就是第三阶段的“神明”。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的步法:
也就是整个身法扎根比较稳;
虚实比较清;
身法比较正;
转换比较活的步型。
也是一种能促使周身虚静;
含劲充足之临战步型。
其因在于“步法”与松腰沉胯的腰裆劲有着直接的关联。
能促使腰胯松弛得比较充分。
腰胯为周身之主宰;
腰胯的松紧对周身的松紧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腰胯松则周身皆松;
而腰胯松带来的良性效果主要有四点。
一;是重心易稳。
腰胯的松弛程度因素诸多;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表现在
收吸腹股沟的深浅程度;
恰恰“步法”是收吸腹股沟的最佳步型;
腹股又是中气下贯的中枢和闸门;
腹股沟收吸得越透彻;
中枢闸门就越畅通;
中气下贯就越充足;
脚下生根劲就越深稳;
重心自然稳重。
二;是虚实易清。
虚实主要是指下盘的虚实;
下盘的虚实主要表现在
左右腰胯之间的虚实
带动左右腿脚之间的虚实。
也就是两胯偏沉一次走。
通过收吸腹股沟;
中气下贯之气路畅通无阻;
丹田之气和贯至双脚之气;
就像联通器一样;
在走架中;
当向左转胯移重心时;
丹田之气就会通过意念向左脚不断松沉;
而右脚之气则不断通过右腿复归丹田。
当重心移完时;
左侧从左腰至左脚自然实足;
而右侧从右腰至右脚自然虚净。
反之,方向相反,但气行一样。
三;是身法易正。
腰胯松弛程度较好;
促使扎根劲稳,虚实又清;
进而为身法中正安舒创造了条件。
正是由于腰胯的虚实;
形成了一个实胯主要支点
和一个虚胯辅助支点;
中上盘身躯才得以中正安舒。
如果腰胯没有虚实;
都是实胯;
中上盘身躯坐在很难保证水平的两个支点上;
身法自然不能中正安舒;
且埋下“双重”拳病之根。
只有坐在一个实点上;
另一个虚点相配合;
才能做到中正安舒且沉稳。
四;是转换易活。
由于腰胯的松弛程度较好;
直接为腰胯的转换折叠创造了条件;
也为进一步转圆转活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仅有以上良性导向效果;
而且在开裆开胯方面;
也能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步法是在贯通劲形成的基础上;
促使腰胯充分松弛的最佳步型。
而腰胯松弛自然带来了上述良性效果。
这就是:不丁不八,不弓不马的步法!
或者说:半丁半八,半弓半马的步法!
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举足轻重的步型。

拳友常犯的毛病是:
为了追求外观所谓的舒展大方;
用八字步,即外摆脚尖,外摆双膝的办法;
使裆部开大开圆,
这样不仅不起开裆作用,
反而出现夹裆的毛病。
如懒扎衣式;
该式应该为右偏马步;
左脚尖应该内扣;
或左脚跟外铲;
右脚尖顺应右手方向;
两脚对应形成横向"半丁半八步"。
但在实际习练中;
不少拳友在懒扎衣亮相定式中;
左脚尖不但不内扣,而且还外摆,形成八字步;
致使左胯捌扭,左腹股沟不能收吸;
或收吸不充分,左腰至左脚不能虚;
下盘左右两侧均为实,造成双重;
撅屁股凹腰,身法不正等毛病。
实践证明:
八字步不可取;
而丁字步同样也导致捌胯;
产生的后果与八字步大同小异。
从上述步法拳病中;
应悟出“步法”之重要。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