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盘练拳架的身法八要:
作为形体的锻炼;
虽然形式繁杂;
但一些基本的身形要求是一致的。
尤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保健和锻炼来说;
平时行走坐卧身形的注意和保持尤为重要。
身形的基本要求有八要:
坐胯、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虎项、虚灵。
这八个要领是对身形盘炼的基本要求。
当然,由于炼者的修炼水平不同;
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在这里仅就各个要领一些较为基础的常识阐述一下。
1;坐胯:
指胯关节微微向前顶一下;
给出一种好像坐着的感觉;
注意臀部不要后翘;
要达到大椎、会阴、涌泉三点成一线。
一般人走路时臀部会自觉不自觉向后翘;
尤其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者。
中医讲肾主封藏,肾气独沉。
肾气不足,不能下沉;
就会外浮,导致腰跨松弛;
不得收敛下沉;
所以臀部容易向后翘;
肾为先天之本;
肾越虚,翘的越厉害。
所以坐跨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收敛肾气;
起到改善肾功能;
培本固元的效果。
同时臀部后翘,会堵塞尾闾穴;
使得任督两脉堵塞不通;
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放松尾闾穴;
起到沟通任督两脉的作用。
这个动作对于肾虚导致的腰酸腿软,下肢无力;
这个动作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同时,做这个动作需要小腹微微内收;
可以很好的改善小腹部的经络和气血循环;
对改善胃肠蠕动功能;
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都有很大的帮助。
2;松腰:
让腰放松;
使身体保持脊柱正直的那种状态。
用自己的手掌置于命门穴处;
掌心贴身;
使掌心与命门略略接上为度;
松腰这个动作必须与坐跨一起同时做才可以做到位。
小腹微微内收;
胯部向前一顶;
腰向后一顶;
整个坐跨松腰就做好了。
中医讲命门主火:
肾阳入命门徐徐生发火力;
从而使人体保持热力。
所以松腰这个动作可以
是肾阳下济命门以生火;
做好了,可以感觉到腰部温温发热。
这就是命门主火的道理。
松腰可以很好的放松命门穴;
使得命门和肾气连接通畅。
肾主一身之阴阳;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阳主要通过膀胱来输布到达全身。
而阳气易升不易降;
所以中医讲要阴平阳秘;
就是要使阳气不要升的太过;
可以内收;
这样阴得到阳的鼓动;
才能得以流通而不凝滞。
膀胱经分两条线经过后背;
向上输布阳气。
松腰与坐跨这两个动作可以使得膀胱阳气尽量向下收敛;
从而实现阴平阳秘的目的。
松腰与收腹做好了;
还可以使得腰肌得到锻炼;
达到狼腰款款的效果。
对腰椎病,腰肌劳损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3;含胸:
含胸不是凹胸;
含胸是让胸部处于平直状态;
略有虚含之意。
确切说含胸不是动作。
它是后面的拔背,沉肩,虎项等做好了以后;
胸部自然出现的一种状态。
胸部主要为心肺所在。
肺朝百脉,主治节。
主一身之大气;
它的功能发挥;
主要是通过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
使从脾胃化生的气得以输布全身;
发挥对人体脏腑;
肢体的营养和推动作用。
心主血脉,主神志。
心脏和肺这种主气血的功能的正常发挥;
有赖于胸部经络的疏通。
胸部做到平直;
使得心肺经络畅通;
心脏和肺脏的活动空间保持在最大;
使得气血健旺,神智安详。
所以说:含胸这个动作做到位;
不但可以使得这两个脏器功能正常;
对各种心脏病;
如心慌,心悸,哮喘,咳嗽等
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还可以很好的调节人的神志;
对一些神志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好的调整效果。
尤其胸部有膻中穴;
这个穴位主要负责心胸部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这个通道保持通畅;
自然人会有一种心胸坦荡宽广的感觉。
一般讲人的心胸开阔;
这个动作一定要做到位。
所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和他的身体体位以及健康情况;
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养生历来讲要身心并修;
就是这个道理。
4;拔背:
我们要求的拔背,背部要正直;
同时背部向外平展了一下那个状态;
但它不是靠动作做出来的;
用意念稍稍体会一下;
背后以夹脊一带为中心;
好像有气浪一样的东西向外一赶一赶的;
就像石头投入水中;
那水圈一浪一浪往外扩散;
这个动作做到位了;
以后这个感觉自然就出来了,很舒服。
这个动作,和含胸是一体的,前后照应。
仔细观察一般人的背部;
尤其40岁以后;
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和学生;
背部都有点前倾。
这样很容易压迫胸部气机;
使得胸中大气不得宣发。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使得肺活量降低;
心脏收缩能力减弱。
很多人容易感冒;
稍微一活动就呼呼直喘。
这和平时背部不注意有很大关系。
心主血脉,肺主气;
人体的气血循环和心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而气血又是所有脏腑肌体组织总的能量源泉;
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都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输布和运化;
所以心肺功能下降;
就会导致肌体供血供氧能力下降;
人的活力以及抵抗能力也就下降。
很多年轻人;
整天没精打采,面色暗淡;
看看这个部位,一定是佝偻着;
后背不直,胸向前倾斜;
一副软塌塌的样子;
时间久了,不但身体容易出问题;
仔细观察,这种人气量也不大。
有句话叫形神兼备;
形体和精神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说,形体注意好了;
对人的精神修养也是有帮助的。
另外,背部是夹脊穴所在;
这个穴位的通道比较狭窄;
如果姿势不正确;
很容易导致督脉在这个地方阻塞;
造成背部酸痛,胸椎错位;
增生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这个拔背做好了;
还可以很好的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坚持这个体式的时候;
有些人会觉得背部酸胀;
这是因为原来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经络瘀滞;
坚持下去,一直到这种感觉消失;
经络就打通了;
也就消除了疾病的隐患。
5;沉肩:
沉肩的动作协调;
就是两肩部位似有东西往下压的内里的那种感觉;
内里的感觉生出来后;
才是沉肩意成。
人体的十二经络,由脏腑出发;
通过髋关节,肩关节走向四肢末梢;
关节部位是经络经筋的汇集之处;
对经络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两个部位的体式正确与否;
对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的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肢有六条经络;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其中三条阴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
交接于手三阳经;
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交接于足三阳经;
肩关节是脏腑与上肢连接的第一个关口。
很多人肩关节会自觉不自觉的向上耸肩;
这样就会使得筋肉紧张;
导致经络阻塞,经气瘀滞。
时间长了,便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
另外,耸肩会使得胸腔上提;
胸腔容积减少,使肺活量降低;
使得呼吸运动减弱;
不利于胸中大气的输布。
我们看凡是肺部有问题的人;
尤其哮喘病人的肩部都是向上耸起;
因为肺气不得肃降;
肺气上逆;
有的人肩关节向前缩着;
这样导致心胸受到压迫;
降低活动能力;
这种人呼吸短浅,没有持久力;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肺泡萎缩;
心脏收缩能力减弱。
同时,这个动作做好了;
还可以防止和治疗肩周炎。
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
寒湿侵犯,气血瘀阻所致。
6;坠肘:
是两肘和两膝互为相照;
肘部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
具体做法:
在沉肩的基础上;
肘关节微微向外;
使得掖下空出来;
同时在站立时肘关节与膝盖基本是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一般人的肘关节在直立时是在腰背部这个平面后面的,同时掖下是夹紧的;
没有空挡;
手三阴从上肢内侧巡行;
尤其手少阴心经;
从掖下灵泉发出;
这就使得经络受到压迫;
使得气机受阻;
仔细观察一下;
心肌梗塞,肺心病,风心病等病人
都是把这个部位空出来的;
因为这些病心肺经络受到阻塞;
作为肌体的一种反应;
就是通过这个动作来使得经络
尽量保持通畅;
所以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保持
相关经络的通畅;
尤其现在心脏病是高发病;
作为预防,这是很好的办法
7;虎项:
项就是指脖子的大椎;
虎项有一点像一般功法中
所说的下颌微收的状态;
但颈部要像老虎项那样一种形象;
颈部要保持正直。
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体的部分;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
手三阳从手走头;
在头部交汇足三阳;
所有的阳经都要经过头部;
所以说头部是阳气最盛的部位。
一般人感冒,都是先在头部出现不适;
头痛,头晕,鼻塞等;
这是因为风寒邪气侵犯人体;
阳气最盛的地方一定最先出现抵抗。
颈部保持正直的话;
就会使得所有阳经在头颈部运行正常;
阳气得以畅达;
人体的抵抗风寒邪气的能力增强。
同时也使的督脉通畅;
向上在百会穴与任脉交合;
营养脑窍,保持大脑的真气供应;
达到耳聪目明的状态。
督脉在风府这个穴位;
这个穴位又叫玉枕;
通道也是比较狭窄的;
这个动作体态可以使得这个地方尽量保持通畅;
以促进经气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可以治疗和预防颈椎病。
因为颈椎病主要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
加上风寒湿气阻滞所致。
这个体式做好了;
可以很好的打通瘀滞,发散风寒。
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刚开始的时候;
会觉得酸痛僵硬;
这是不通则痛;
坚持下去就会缓解。
8;虚灵:
它没有实际动作和它相对应;
就是领住大椎;
象有什么东西虚悬着;
如同衣服架子的挂钩一样。
大椎领住了,百会穴真气充足;
头顶自然出现的一种轻灵的感觉;
这个感觉的出现;
标志着身体出在一种高度健康的状态;
这是需要长期坚持修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