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08: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
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你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
你再谦让,也得面对珍惜的人。
真正的太极拳也需要:
碰上识货的人;面对珍惜的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只有三天:
迷惑的人活在昨天;
奢望的人活在明天;
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
昨天已经过去,是过了期的支票;
明天还没有来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
只有活在今天才是最现实的。
快乐属于感恩者;
幸福属于知足者。
用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
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
快乐就会不请自来。
懂得感恩的人;
遇到祸也可能变成福;
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变成祸。
顺境中学会感恩;
逆境中不灰心。
幸福的秘诀;
就是不抱怨过去;
不迷茫未来;
也不执着现在;
只享受当下一切的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5: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松沉不是动作的下蹲;
而是丹田内气的下沉。
练拳时意想气沉丹田。
和自然相结合就是练气阶段;
什么是气?
意念就是气;
意到气到;
如果练拳动用意念就会产生能量,产生感觉。
如练拳架雀地龙时;
你用意念手背贴气墙;
形成一个大气场;
气场穿过手的劳宫穴;
两手好似抱着一个大气球;
手吸引球向左右引动;
左右手在下轻轻扶持向上滚动。
左右手运作到膝盖上方往里合住;
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
手心有麻胀感;
这就是真气在血脉之中运行的感觉;
当然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
比如吸气想命门;
就是肺主呼吸和肾脏纳气的过程;
此时丹田真气有向上的感觉;
其实是外气和内气互相连接的过程;
如果真气耗尽;
就不能和外气相连接;
生命也就停止了。
呼吸时通过鼻把气排出;
而真气就往下沉;
此时一下就松到脚心了。
天长日久丹田真气充足;
就会向全身蔓延;
自然给下一步练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5: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真正的身法要求是:
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
对拉拔长;
使肢体放长,身体支撑八面;
产生出太极拳的劲。
如:躯干上下的对拉拔长:
大椎领起,松腰沉气;
躯干前后的对向撑拔:
涵胸拔背;四肢相向的撑长拔伸:
肩沉肘坠,沉胯微膝。
在意识调控下;
逐渐产生掤劲的太极劲;
从而达到技击健身等目的。
人体肌肉具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的作用下
可以被展长,这是伸展性;
外力取消时又能恢复原状,称之为弹性。
这些都是在撑筋的作用下的结果。
太极拳正是利用筋腱的这一特性;
在意识的调控下;
通过肢体之间的适度对向用力;
使肌肉、骨骼产生对拉互争的运动;
提高肌腱的伸展性、弹性;
增强肌腱的收缩力;
在突出用意的调控和绵缓松柔的状态下;
练出的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劲;
这就是太极拳的绷劲。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9-6-24 15:53
太极拳真正的身法要求是:
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

练拳要做到“八面支撑”:
形体要求、意念要求和精神要求。
1;形体要求。
八面支撑必须建立在中定的基础上。
太极拳十三势为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立如称准讲的是中定。
何谓中定?
重心即太极拳所说的中定;
十三势当以中定为主;
由定生势,以势入定;
在中定的基础上然后谈得上八面支撑;
八面支撑不能离开中定。
大椎领、尾闾收是上下争力;
前推之力必有后撑是前后争力;
定势的三尖对正;
前落之脚必须与后足沉力同时到点。
内三合要内不动外不发;
外三合要上下相系、同起同落、相对相照等。
大椎领和尾闾骨向里回收
形成上下对拉,身躯中正;
重心下降,平衡稳定;
使人有安定舒适的感觉。
顶头悬起,两臂绷开;
自有支撑八面的风度。
上下一条线,上身则无倾斜之弊;
进而肩井穴与涌泉穴对准;
从头到足形成垂直之势;
犹如旗竖起,立身挺拔,精神抖擞;
2;要有顶天入地的意念和精神要求。
通过顶天入地,上下对拉;
向前之力必有后撑,左右延伸;
八方放射的意念锻炼;
浑元之气必生;
气贯全身而达八面支撑。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6: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9-6-24 16:04
练拳要做到“八面支撑”:
形体要求、意念要求和精神要求。
1;形体要求。

我现在对于学生的盘练拳架要求;

特别是现在对于起势的要求,

就是基于这一点开始的。

这样可以给与学生盘练拳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要用结构劲;
不用憋僵力。
整合第一;
沉着随之;
活性提高。
练时间长了;
里头动,外头静。
持一股内劲,支撑间架;
身体不动,劲力稳定;
有一种细小流丝拉线感;
自行生发,你会甄别出来;
细微精准的体内激发;
于是人就兴旺了;
这是不动之动;
也是定式桩。
我们站桩的要求就是这样:
抻得通,扩得开;
沉得住,聚得拢就是好的。
发力瞬间,固锁核心;
丹田一蹦,炸肋抖脊;
脱膀而出。
练出了内旋腹;
展张抻旋拧;
劲逐渐贯通身体。
总有个拉丝牵带;
结构精准,就运劲舒畅。
劲深化了;
随便一坐,哪里一站;
都能进入状态;
你就解放了。
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日常外在生活照常;
里头自有一番天地;
里外两个空间。
善加使用;引导;修炼。
这是一个武人的本分。
天地予我生机;
父母予形体;
万物予我所需;
拳法予我证道。
 楼主| 发表于 2019-6-25 15: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松紧交替;
整活一家,阴阳混成。
一文一武之间;
有着必然联系。
路不清,找路。
理不明,寻理。
理清路明,还不够;
还要身修内路,理修功成。
人要自己成全自己。
比如说,贯通是什么?
怎么叫内旋外动?
如此等等,逐一落实。
功法是个统称;
技术为细节服务。
不多不少,最好;
天天进步;
月月长进;
年年收获。
悟性,不仅是脑子的事;
身体感触更为关键。
身体能感觉气氛;
也有直觉功能。
如到了某个场所;
你能感觉是喜悦;
严肃,缓和,还是恐怖。
总有一个场,
身体能先知先觉。
练拳也是,紧了,松了;
拧什么感受;
整合是何滋味;
活劲呢,都要悉心体会。
最终使意识提高;
心灵深化;
百法融通,千拳归一。
能看明白,了然不惑;
就放下了。
此时的虚,是太虚。
舍,不是丢弃,是融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5: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曲中直,说的是劲。
练出来就是:
肉松,筋抻,骨头沉。
总给个沉肘劲;
在里头含着;
背上就有消息了。
轻轻一吸气;
缓拉斜方肌;
指头肚发胀,劲过来了。
力量集中在中心线;
这就是叫实中;
关键在拔腰立脊;
中间不软不折,竖劲实在。
如基本功的磨盘劲;
原地一站;
上身怎么闪晃都行;
但底盘稳稳的;
并不跟着动;
这是腰力长;
下盘稳固的功劲。
再看闪通背:
闪说明非常快;
丹田一动,腰里一拧;
人就调身儿了。
遇到整的,下头晃没用;
根本来不及,只有整对整。
球劲,内膛都要撑开,不能瘪;
尤其是带脉与两肋,还有后背。
要有弹性,就得膨胀;
开发内腔空间。
假劲,是不实用的劲。
真劲是什么?
首先是密度大,非常沉;
收发莫测,张力十足。
有张力的,干掉没张力的;
一定是这样。
网兜有弹性,平时松松的;
里头一坠,一下子张开。
核心聚合,四肢扩张;
力道遍布周身。
自己透了,发力也透;
抻是手段,不是结果;
结果是松。
换句话说,松是练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5: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身会有体会。
死于形下:
意思是,只有外形,里头没货。
或指,死抠外形,不懂其所为何来。
形是劲的表现;
搭空架子,又有何用。
何为空架子?
既没感受,又没效果;
这就耽误时间了。
万物都有核心;
种子就是核儿;
散到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练拳的核心是聚能;
再扩充周身。
没核心力量,也不敢松;
一松就飞了,像一张纸般薄。
有了实在货;
才能货比货。
没功力,就让自己练出功力。
这就好比,有了钱;
再考虑用钱生钱。
马看姿势,人看立架。
好马似火龙;
奔起来姿势优美,风驰电掣。
武人看架子;
立得正,戳得牢;
镇的住,内功在身。

盘练拳架是身修内路。
内动造就内劲;
修通身体内路;
开拓内空间。
打个比方:
两手扯平;
一手绑在一棵树上。
手臂放长了,动不了;
下意识的,就开始拧身上;
从里头使劲。
放长是前提;
练螺旋劲;
才能使内外摘开。
练拳,外头松和;
用意运劲;
螺旋着,走里头来去。
石看纹理,山看脉;
身子也有路;
看不到,能体会到,叫劲路。
肌肉之间,关节之间;
脏腑之间,充满了空间。
空间里有什么?
体液和内压。
内压不是实体;
是娘胎带来的一股力道;
积蓄在腹部;
内空间运动;
能够壮大这股子能;
并充盈周身。
初练,强调立架;
打得开空间;
里头才好腾挪。
定一抻一:
定一个关节;
再动一个关节。
这就是互为其根!
动根松梢;
多有肩胛与胯劲。
练拳是个层层扩散;
交错放射态。
里头稳固,互锁核心;
外头千变万化。
中路旋沉;
劲力垂直下去。
拉得开;
撑得住;
下得去。
练好腹股沟;
做好韧性沉坠。
丹田似泵,促成内动。
团圆紧凑;
身上密度倍增;
有了球劲。
别光注意手臂;
多留意内圈;
体内的圈;
是隐形的,更关键。
腹部如脑;
运动如球旋。
善内运动,善内腾挪;
这就是修炼腹脑。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