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成“人体浮力”的两大因素:
一是向上的意识、意念;
二是机体的伸缩紧张。
有了这个认识,修炼松沉劲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其实修炼松沉劲的过程;
就是改变两大因素;
逐步减掉“人体浮力”的过程。
练太极拳用减法;
“人体浮力”彻底减掉了;
松沉劲就练成了。
松沉劲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劲;
是行拳不可离的劲;
我把它称为四母劲:
松沉劲、圆撑劲、换脚劲或称移换劲、螺旋劲之一;
或称四象之一。

何为刚?
在发劲时内外合一;
将自己的力量发到击点即为刚。
能将自己全部的力量发到击点就是刚劲的最高标准。

松是太极换力性的过程。
后天的力逐步换成先天的力。
真正的虚实概念说的是力的性质。
虚力的性质是不管力的大小如何,
这种力没有明确的力点,
而且永远是活性流动的。
想想水,不管水上是一条小船还是一艘航母;
你有多大的力它就自然产生多大的力。
但无论船多重;
船底下找不到任何的实点。

见入而开,遇出而合,乃为真开合。
遇来则降,就去而升,乃为真升降。
随物而屈,就隙而伸,乃为真屈伸。

太极拳要松透,松透了才会出虚;
虚之大为沉;
实之大为重;
实则死,虚则活。
松是用意松内,不是外面的事。
你看到的就是重,沉你是看不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4: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9-6-30 04:48 编辑

盘练拳架时的胯与脊:
一个主“横”;
一个主“竖”;
合则为“螺旋”;
称“龙虎之劲”。
练拳当以沉劲为主;
不可着意前推。
内气往下松沉时;
必须注意不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下肢上;
膝盖和小腿不要过分着力;
蹲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气沉丹田”是指内气在意念的导引下
连续不断地徐徐向下;
向丹田处沉降;
而不能错误地理解成鼓荡气息去冲压丹田。
也就是说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要做到松而不懈。
内劲是神、意、气的化合;
不是神、意、气的集中。
松肩忌压肩;
要顺着两侧45度斜下松落;
将肩井穴张开;
降于涌泉穴中。
这就是上下相照,遥相呼应。

太极真谛:
一松一紧一运化;
一松一紧一太极;
一松一紧力自出;
一松一紧自无敌;
不松不紧不刚柔;
慢松慢紧力浑厚;
瞬松瞬紧炸力崩;
渐瞬松紧鬼神惊;
拳者若明此中理;
无师自通功必成!

太极拳攻击人是手与对方接触的瞬间才发劲的。
当手没有接触到对方之前;
虽然手是快速往前移动却是没有劲的;
而当手接触到对方之后,
手也是没有劲的;
只有手接触到对方的一刹那间;
手才是疾如闪电出现发劲;
而且是转瞬即逝又恢复为没有劲了。
这就是落点螺旋把劲添;
弹簧原理也!发力是一松。
弹簧恢复常态是“本能”。太极拳的'弓'就是'发力是一松';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4: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形整:什么叫周身一家?
形整的力学机制是“拱效应”。
所谓“拱效应”是指;
无论肢体何处受力;
总可以通过肢体各关节的放松转动进行调节;
使此力对身体内各个骨节只产生
(或基本只产生)均匀的正向力(压或拉力);
而不产生或基本不产生剪、扭、弯等力效应。

发劲准则:
根松摧;
中通顺;
稍发透。
行功走架时;
腰腿传递到两手指的意气;
要达到气势的边沿;
做松肩沉肘时;
两手手指的延长线到达空中时;
脚底之气则要深入地下;
脚底之气下沉入地多深;
则手指之意要上升多高。
这是太极拳“折叠”法则的体现;
也即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
太极拳的'弓'就是'发力是一松';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4: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掌根有个小碾劲;
梢上就有定向了。
小臂呢,总有个拧劲;
随着开合肩胛;
同步旋转尺桡;
劲就到肘底了。
练出沉肘劲;
靠的是拉肱开背。
不要一下撑开;
否则劲就僵了;
要层层扩散。
由里向外膨胀。
小腹收缩,缓撑命门。
肋骨开张,催开两肱。
推掌不是推掌;
要先沉肘劲;
再塌掌根往前递。
一边推掌,一边扩背;
让自己有时间充分打开;
这就是慢的目的。
我的白鹤亮翅就是这么做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发寸劲。
发力沉掤到七八成;
剩下的寸许,就是弹抖的事儿了。
发力时空,都是瞬间的。
周身有了掤沉矛盾力;
自有功在其中。
抖不出劲,未必没劲;
整劲不是弹抖劲。
暗力的基础,是必须的整。
整力为贵,活劲为高。
拳打力不开,力打劲不开。
攥拳时膨侧腰;
开掌时撑后腰;
都是同步的。

拳有四大病:
洼胸驼背,身架不正,筋骨无力,气血失和。
凸者伤心;
凹者伤肺;
唯有中正才是王道。
沉着稳定,一丝不苟;
日后才有资格活化。
螺旋扩张打头阵。
波浪劲是整劲的活化。
波浪根节在腰;
腰部有力,功力缜密。
无论是后腰,侧腰,腹部;
对脊柱的瞬间波浪;
提供强有力保障。
做出一个胸腰折叠;
背后的肩胛,侧肋,命门;
要一体协同运作;
无整不波浪。
随着胸腰折叠;
肘要先外撑后下裹;
以沉劲收尾;
落在了前合后开的身法上;
最后还是一整。
波浪劲路是:
闭胛活脊的竖劲;
扩背撑肘的横劲;
裹肱合胸的沉整劲。
动腰就拔脊;
随即横撑间架;
跟着束身合住劲;
完成一个折叠。
波浪劲还是落实到横竖劲,开合劲上面;
整劲是始终不变的基础劲。
基础劲,不会改变的根本劲别;
是立拳之本。
大腿根部,有两根大管道;
一直延伸至腿内侧。
腿内筋练出力度了;
能形成合力;
启动快不说,骨盆也有劲了。
骨盆平时感觉不到;
一换胯,底下像个大秤砣;
沉稳有力。
周身有了功力;
脚底下自然不弱;
都是连带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为什么需要立身中正?
这就是:
顺直脊柱,给个竖劲;
肋骨撑开加道横劲。
四道横劲,四道梁。
一开肩胛,二开肋条
三开后腰,四开双胯。
整力在后,轴力居中。
探出两膀,打开肩隙。
把脊柱插骨盆里;
腹股沟就是弓弦。
拉满弓,拔脊如射箭;
又如剑出鞘。
四肢可松,腰脊不倒。
意有了必走脊柱启动身体;
交感与迷走神经相互作用;
意类似一种生物电;
脊柱就是大电缆。
内脏由内膜包裹着;
挂在脊柱上;
内动提供动力;
由脊柱传导释放。
内动与脊柱紧密相连。
内家拳,一练内动通脊柱;
二练腰胯总相随;
三练胸背永开合。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6: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走架:
宁用膀打一寸;
不用脚踹一尺。
臂膀打寸劲;
腿脚管吃位。
起腿半边空。
下盘管占位;
中盘为主宰;
上盘是进攻。
前人用词笼统;
有时容易也让人误会。
比如:
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不明白的,以为是全靠腿脚进攻;
其实会错了意。
靠谱解释是:
腿脚吃空卡位;
手臂破膛而入。
这是传武技击风格;
充分利用了杠杆和抛物力;
是经典物理学原理。
近处贴身攻击,是传武的优势。
现代搏击由于商业运作需要;
场面刺激华丽;
需要搏击双方,保持一定距离。

膀打一寸, 指的是要用寸劲。
寸劲,短距离发力经典之作;
铁指寸劲。要求距离一寸;
突然发力,要有强大整劲做后盾;
才可以实现。
这么短的距离,抡劲和摆劲,
已派不上用场;
对于膀的作用,就非常关注。
膀,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
发短力,腰贯肩,肩追膀;
膀催肘,肘钉手,一气贯通。
节节贯穿!
丹田一沉,瞬间提振;
打出一个寸劲。
看似拳打一寸;
实则膀打一寸。
没有后面催,
前头就没力。
起脚很容易被逮住;
脚的最大价值;
不在于踢扫踹;
而是吃空卡位;
一个纵步,一贴身;
就脸对脸了;
一下贴死你,抬不起手;
迈不开腿,这就困上了;
装进笼子了。
不用腿踹一尺;
腿可以迈一尺占位;
术腿脚部训练有很多;
大多是腿法和步法。
怎么进去贴身近战;
是传武根本所在。
即没腿,也没膀,是不可能赢的。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
不是拳,是人和训练方式。
习武之人必由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9-6-30 06: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内劲的关键,玉树挂宝衣 :
内功成就的关键~挂物!
挂物,站桩的生理现象。
通过站桩,感到两臂;
及身体挂上了东西,叫挂物。
物是什么?
物就是东西,也叫功。
挂物即是上功。
最初一站,没有。
说一个人,没挂物;
就是身上没东西。
功夫时间短,挂不上物。
练不对路,差之千里。
为什么练拳?
也叫练架子;
出来的东西;
要挂在架子上。
久练,如土地出秧苗;
攀上了架子;
枝繁叶茂,长出果实;
直到硕果累累。
习惯了的架子;
得心应手,身体呈惯性反应;
这就是练出了意;
真正的意,可修炼身体。
不是空想,空想没用。
挂物,就是出东西。
体感如何?
开始来的,一般都是沉劲;
两膀沉沉的,又粗又涨;
心潮澎湃,不想放下来。
气血贯通周身;
体内液压变大。
第二来的,是体密。
自己一摸,也没怎么用劲;
可浑身都是硬的,特别整;
如钢板一样,就是体密上身。
气血充盈,改善肉质;
废物消耗殆尽;
从新长肉,这是体密。
什么功夫最厉害?
就是新陈代谢。
人怎么衰老的,新陈代谢衰退了;
为什么?
元气不足,机能退化。
挂物,就是培元固本。
开始,越练越壮实;
后来,逐渐气敛入骨;
人会变得精悍,很瘦;
但精神矍铄,身如野兽。
混元一气,才是周身一家。
练拳不对路,必有大损耗。
损耗使身体亏空;
吃什么药都不好;
而且吃的越好,中毒越深;
因为没了元气,消化不了;
食物堆积变质;
这是人体熵性原理。
精神会一落千丈;
毒气熏蒸,这是没能量造成的。
人体是个过滤器;
留下好的,排除废的。
练拳求内功;
有内功,就能燃烧。
行拳和站桩;
一个动中静;
一个静中动;
都是改造内环境;
体内有改善,才是真的改善。
平心静气,借自然之力调整;
经年累月,终能浑然天成。
阴阳造化一气中;
一朝挂物功自成;
不要千军与万马;
但求明早日头红。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过跌跌撞撞,才知道内心所向;
经历过迷茫不安,才懂得逼自己前行;
经历过难堪尴尬,才学会耐得住性子。
任何人的成功都无法一蹴而就;
每一次的抵达;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练拳何尝不是如此啊!
慢慢来,别着急;
生活终将为你备好所有的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1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盘练拳架的掤与捋:
掤似张网,捋如流水。
掤要撑,捋要轻。
撑是打开,张力拉抻。
捋是轻快,顺势松沉。
掤与捋:
在练功上,有不同方式。
掤讲究面;饱满立体。
捋强调轻;有个加速度牵带。
掤劲,不仅手臂撑圆;
更留意腰臀。
腰必须活;
臀肌要有力支撑。
掤劲足,更重要的,还是背。
背不打开,掤劲就薄弱;
一条胳膊,能有几斤几两?
份量沉重,背就要练得宽厚。
掤要撑似网,张力韧性大;
结构开张,是少不了的。
捋是引带劲;
自身深度放松。
捋不是捋手;
捋实际上是换胯牵引;
两胯偏沉依次走。
捋分上下弧,好似流水。
上弧捋,通常加螺旋;
便于拧扭其关节;
走上弧捋,必要沉定肘部。
沉肘,拧小臂;
换胯向后捋带;
自己不僵,还不失门轴力。
下弧捋,多含采劲。
要的是肩胛开合;
立脊拔腰的劲。
越往下捋臂;
越往上领椎。
这是要诀。
手臂放松,
用肩胛把人拽过来;
这个捋劲就突然了;
都在后面发力。
掤劲注意周身扩散;
捋劲多用根节运劲;
就进步了。
掤捋一对劲;
不分家,松紧收放;
快慢自调,慢慢多体会;
找到适合自己生理结构的劲路就是好的。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