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集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对联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
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
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自古人生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
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
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
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
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
另外一半听自然。

第2集
看了那么多的《人生寄语》;
孰不知仅用四个汉字即可明了整个人生:尖、斌、卡、引:
“尖”字,能大能小,
“斌”字,能文能武,
“卡”字,能上能下,
“引”字,能屈能伸。
正可谓:
人的一生虽复杂,
四字简单又明白。
能大能小明世态;
能文能武乃英才;
能上能下淡名利;
能屈能伸福自来。

第3集
①什么叫幸福?
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
②什么叫智慧?
安排的事能做好,没安排的事能想到。
③什么叫情商?
说话让人喜欢, 做事让人感动, 做人让人想念。
④什么叫正能量?
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自信,给人快乐。

第4集
心态不同,人生的境遇便会天差地别。
快乐,就是在平淡中窥见了神奇;
幸福,就是于平淡中尝出了真味。
快乐不是生活的赐予,而是心的领悟;
幸福,不是别人的馈赠,而是心的淡然。
只有甘于平淡,不争,不执着,不计较,才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第5集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可讲理;
家,是放松的地方,不可吵闹;
家,是安心的归宿,不可嚣张;
家,是感情的寄托,不可欺骗。
家要温暖,而不是冷言冷脸;
家要陪伴,而不是亲人离散。

第6集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
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
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
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
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
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
得到时不自喜,失去时不抑郁;
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第7集
人之所以烦恼,在于记忆;
人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
人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
人之所以快乐,在于豁达;
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
人之所以放弃,在于选择;
人之所以宽容,在于理解;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感情;
人之所以充实,在于过程 ;
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
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第8集
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年轻10岁,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和周围的人都老了10岁,而你还仍然是今天的样子。
养生不能马上让你的病痊愈,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的人或许都渐渐已离去,而你还是今天的样子。
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发财致富,而是10年后,身边的人都为治病破产到处借钱的时候,你却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第9集
吃饭:三分饥饿七分饱;
遇事:三分忧虑七分欢;
外出:三分坐车七分行;
吃菜:三分咸度七分淡;
饮食:三分荤菜七分素;
健身:三分娱乐七分练;
生病:三分治疗七分养;
穿衣:三分凉意七分暖。
记住这9点,坚持50年;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神仙!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只有感到就连两套拳
也练不过来时,才是练拳。
拳大了,自己小了;
人在拳里了,心也在拳里了。
把拳当茶一样的品;
拳才有品,品才有味。
拳之味是什么?
拳有山之沉稳;
拳如行云流水;
拳劲刚柔分明。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0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
你走出去了,世界就是你的家!
如果你不花时间去创造你想要的生活;
你将被迫花很多时间
去应付你所不想要的生活。
成功的路上;
没有人会叫你起床;
也没有人为你买单。
你需要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自我突破。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千万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树的方向,风决定;
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想要练好拳,体悟是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16: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的几种练法:
1;原地打拳:
习练太极拳学会了套路;
有些人离开了师父;
往往会有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阶段。
每天自我陶醉在自己行云流水般的拳架之中。
这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
也正是拳架出偏的开始;
也是误入歧途的阶段。
能否及时调整好这一阶段的
盘练方法以及心态;
对练好太极拳相当重要。
方法:
1、起势前站上一会儿桩。
2、起势后,保持两脚原地不同;
只是在腰胯带动上身行架。
3、原本腰胯带动两脚的运动;
改为意念的走动;
只要意念到了即可;
尽量控制脚的运动。
要点:
控制脚的运动时;
多加一些涵空脚底心的意念;
多加一些敛胯收臀的意念。

2;闭目行拳:
眼在行拳过程中作用很大;
可以体现精气神。
但闭眼也可以打出精气神;
却是一般人没想到的。
闭目练拳;
对周围一切浑然不理;
同时却又全神贯注;
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到位上;
这是一种高度凝神的状态。
闭目练拳;
可以让动作轻柔缓慢到极点;
在此过程中;
呼吸的转换;
意念的掌控;
都能随心所欲。
这让练拳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境界。
闭目练拳;
让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太极拳;
产生一种练拳的全新体验。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都凭一种内视来实现;
四正四隅,内有劲,外有势;
都靠感觉去完成。

但闭目容易走偏线路;
有些动作例如金鸡独立;
转身蹬腿等动作很难到位和完美。

3;慢拳快打:
可尝试快打法;
即在两三分钟内打完一套拳。
不求每个动作准确到位;
只求所有动作环环相扣。
主要目的是串联动作;
将套路作为整体快速浮现出来,印在脑子里。
这对初学套路是一种必要的;
也是很好的习练记忆方法。
这种习练方法的必要补充是
一招一式反复纠正动作;
然后千百遍地磨练和重新串联。
这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快;
不假思索的快;
一种随心所欲的快;
是根据自己的体会;
内心的节奏形成的;
如果你刚刚学会一套拳;
那么每次练习的时候;
先快练一遍,再慢练一遍;
快镜头慢镜头交叉使用;
效果会非常好。

4;冰地太极:
在冰地行太极拳的滋味;
会有特别的感悟、特别的尝试;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站立,必须沉稳;
必须立身中正;
开步,不可太大,不可急促;
必须轻轻出脚如猫行;
碾脚转身;
必须缓缓地碾,稳稳地转;
不可急躁;
在行拳的全过程;
全身必须放松而每一个毛孔又都保持警觉;
不可有分毫松懈。
太极拳练习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在这里都不知不觉;
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
不然,就有瞬间滑跌之虞——
只有把太极拳练得轻柔缓慢;
动作均匀富有弹性;
才可以享受在冰地上自由“舞蹈”的快感;
只有谨慎小心;
按太极拳练习规矩反复练习;
才可能造成新的动力定型;
提升自己的太极拳水准和功力。

5;水中太极:
水中太极能:调节呼吸;
增强心肺功能,增大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有效锻炼全身肌肉;
增强平衡、协调能力;
改善步行稳定性。
水中太极动作的挑选是有要求的;
要选动作高度较高,幅度不大
以及对平衡有锻炼效果的。
练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内;
而水中太极对水深也有要求;
至少要到肚脐处
才能很好地利用水的浮力。
水中太极一般有五式:
左右野马分鬃、云手、高探马、
十字手;青龙出水。
太极的特点是柔;
水的特点也是柔;
太极的劲道是柔中带刚;
水的劲道同样是柔中带刚。
水中太极不需要力量的负荷;
也不需要极限的拉伸;
看似简单却使人受益无穷——
动作柔和﹑速度较慢;
其需讲求松沉柔顺;
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
在水中盘练对于下腰痛;
下肢骨性关节炎等;
是不错的保健运动。
当然,水中太极也有一些禁忌;
比如以下症状患者不适宜打水中太极:
1、不稳定的临床状态:
如心衰、肾衰、急性感染、发热等等;
2、较大的开放性伤口或无法使用防水衣的伤口等。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持中正劲;
才能得以勤奋修身。
如何用劲,心里要有数;
自行车的劲和三轮车的就截然不同。
多了个轮子,劲就变了;
你得换意识,调整身劲;
变换手劲,操控它。
先求适应,把握规律,再谈驾驭。
脑子换得快;
意识调整及时;
身体体会迅速;
这是好根器。
比如劈劲,只用胳膊劲;
那就弱太多了。
一定合腰力,抽紧丹田,扩展后背。
手臂放松,用肘沉劲的劈。
脊柱的竖劲,就是个标杆。
用中线瞄准方向;
用背推,用胯催,又稳又快。
前合后开,拧腰滚腹;
二胯灵活,则能出球劲。
太极拳就是求结构平衡;
又求力道均衡。
意饱满,圆无亏,就是均衡。
腰马合一,下顺脊柱;
腰胯接牢固,后腰填海。
后腰填海就是气惯命门!
竖劲要通,腰腹力道与腿接上了;
靠的是腾起腿内筋;
腹股沟里头有条大管子;
一箍臀,这两条筋要腾起来。
肌肉若一;
平时看着松;
关键时刻,周身筋骨肉;
瞬间整到一块;
这种整体弹性;
要优于局部弹抖;
能把手臂抖成钢条的,是不错的。
能把周身练成大弹簧的;
大气球的,是更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1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法之理:
无明之力 自空洞中来;
无根无支点 如环无端。
内家拳,是中国特有的武术法门。
其实武学与医学只是小道;
但某些人,而且不在少数,却喜欢拿这个东西赚钱。
赚钱也就罢了,还打着武林规矩与传统的好名声。
内家与外家的唯一区别就是对心法的重视程度不同。
内家拳来自佛教而非道教。
太极,八卦,心意包括形意各拳种同出于佛教;
当然佛教不等于少林寺。
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的本意是
内家功夫出于佛教。
因为对佛法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佛法被称为内学;
取心外求法为外道之意。
故而由佛教而衍生的
养生技击之道术称为内家。
其余武术即为外家。
就实在而论;
外家中未必全是不讲心法之门;
相反的是很多很讲究心的训练。
不过内家不同的在于;
它的核心在于心法;
或者可以说,心法之外无拳法。
注意,这个心如佛法的定义一般;
不是指普通的思维意识。
它是实在而朴素的。
之所以变得玄妙;
是无知之人或别有用心之辈的杜撰。
当然,更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有意无意的杰作。
乃至后世有人认为太极,八卦等出自道教;
甚至搞一些八八六十四掌;
坎离震兑之类的繁复之说;
离真道早就太远。
可惜很多无知之人还以为正确。
当然,这种低级的练习方法自然也未必全无功效;
但要达到传说中的水准那是不可能的。

拳首先讲究出整劲;
即力量有根。
如环无端,无根可寻。
力量从空洞中来;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力量。 
只要一搭手,就知道有没有。
这种力量一旦产生;
即可不讲究什么上盘下盘;
任何姿态下都可以随意发出;
而且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出。 
这才是真正的整劲;
也就是传说中的化劲。
从学理上来讲;
这个道理很深;
但非要搞的神经兮兮弄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道理;
不过是制造垃圾;
东西没到身上;
说什么都是白搭。
如箭喻者,学者当知。

内家的功力从何而出?
这是关键。
也是内行不传之秘密。
许多人白花了无数银子,也没有学到。
其实秘密在佛经里。
功力是从观想而出。
观想的目的是去执。
去执则无事不办。
是外刻意而内松弛。
学到头,则反之亦可。
观想则可以做到绵里裹铁。
骨头极硬而肌肉极软。
这种软类似于婴儿的肌肤。
不同的是婴儿的骨头没那么硬。
这些秘密古人多不传。
所以学内家拳的很多;
得到真东西得却很少。
一般稍有练习的人;
可以感觉力量在足根;
这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得了整劲了。
普通人力量在肩部,一接手就知道。
可是当你碰到真正高手
是找不到他的力量从哪里出来的;
似乎是无中生有一般。
要理解这里面的道理;
首先要搞清楚力的本质。 
中国古代不叫力,而叫气。
后世也叫气力。
它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人也懵然无知。
所以自然产生出测量之类的偏见。
仅仅从力学角度看;
力产生则必然有应力;
你肯定能找到一个支点。
但宇宙力量的支点是什么?
无中生有之力;
所以有一些外道也称为“宇宙力”;
其真实的含义就是无支点的力,空洞之力。
从佛教的教义来说;
这就是无明之力。
众生不是本来是佛么;
无明从哪里来?
正因为没有一个开端;
所以才叫无明。
上面说的东西;
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听到。
在拳家看来;
这些都是无上的心法;
即使是贴身的弟子;
也未必会倾囊兜出。
人之私一至于此。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根器差的人,学了反而有害。
不过碰到有缘的;
不说也实在不应该。
拳道之堕落实在于此。
当然,还有更加高妙的道理。
因为这些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学。
而且这些东西已经属于道的范围。
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进入观想阶段。

架子摆好以后;
观想全身筋肉全部挂在骨架上。
风吹似能摇动。
此观想明明白白成就之后;
进一步观想全身无一丝肉;
赤条条一副骨架站立。
这里要注意:
所谓无一丝肉;
并非真的没有;
而是要做到“有若无”;
即真实觉得肉如幻影一般。
此观成就后;
力量可以从空洞中来。
以后当然还有进境;
不过现代人很少有能做到的罢了。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佛教的修行方法。
不过习武之人未必知道而已。
所以说,武术是小道。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2: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像一盘棋;
一旦落子就不能反悔。
过去也许有过荣耀,
或许经历挫折;
但都已不再重要。
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下好眼前的每步棋。
把每一个平凡的当下都努力过得精彩;
才能给未来留下最美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2: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逃不过的学会面对;
避不开的学会接受;
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因果;
要知道每个人所得的都是应得的;
问道,有道;悟道;得到。
道法自然也!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刻画了精彩的画面。
时光,收录了绚丽的彩卷。
友情,注入了幸福的心恋。
情谊,升华了美妙的夙愿。
问候,温暖了彼此的心田。
评论,记录了成功的奉献。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0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徒手摸气,真空练形。
这句话是,道家武学术语。
意为,通过套路,变换架式;
运功于内,疏导于外;
以达到神形合一。
若不用浊劲;
就得占有空间;
让功架饱满;
内外都饱满;
功不能亏。
逐劲的,逐式的;
浪打浪的推进。
多角度,多劲别的;
节节贯穿的精校。

辟阖,俗称开合。
筋腱有开合;
腹腔有开合;
肌肉有开合。
开合有两个意思:
一是松紧;
臀大肌松紧;
二三头肌松紧,等等;
目的是弹性劲。
二是结构;
比如合掌抱球;
后开前合;
利用结构;
规划空间;
练整自己。
又好比单鞭;
立脊拔腰;
后闭肩胛,前开后合。
通过结构变化做功;
产生功力。
站桩,无论动或静;
都讲究四纲。
一,足要稳,不摇不晃,有根有干。
二,腰要直,骨盆正定,脊如孤松。
三,肱要撑,臂环饱满,犹如抱树。
四,颈要正,脖子稳直,三椎合一。
人就是这样;
一定程度上;
姿态代表了想法。
外形一动;
马上透露了心态。
有些人行拳,就是绵沉。
有些人再慢,也是飘的。
故作姿态没用;
有没有货,跟快慢无关。
行拳有了表演的心思,
华而不实,就练不出来了。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