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三求”---
一、求阴阳;
先求阴后求阳,然后中庸心中装。
松紧相适,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轻重相出,
曲直相依,起落相成,前后相连,左右相系,
上下相随,大小相含,多少相存,内外相融,
开合相寓,动静相因,有无相生,虚实相伴。
二、求三节;
头为上节,身脊为中节,腿脚为根节。
上肢,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
下肢,脚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学拳要明三节)
三、求三合;
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总三合。要与大地合;要求得与自身合;推手要与对方合。
只有求得三合,才能求得整劲!

四、求三维,求三向;
练拳先求高低这一维;
仰者则弥高。俯者则弥深。
次求宽的一维,宽为左右。
要开者再开,合者再合,要用挒劲。
再求长的一维。
进者欲长,退者欲促。
每一维都要求三个方向。

五、求三圆;
平圆旋转,有四个方向,前后,左右。
纵立圆旋转,有四个方向。前后,上下。
横立圆旋转。也有四个方向。上下,左右。
理解三圆旋转的规律。
就掌握了太极拳的奥妙!

六、求三度;
这是技击武术的共性。
速度要快;
力度要大;
准确度要高。

盘练太极拳
速度宜慢,运劲如抽丝;
力度宜轻,要用意不用力;
准确度要高,动作准确;
要研究人的生理结构。
研究空间变化。
理解三度,就能提高技击水平!

七、求三实;
脚要踏实;
腰要实,腰要内气充满;
手要实,因技击靠手的功能。

八、求三空;
即,要求做到实中求虚。
脚心要虚空;
手心要虚空;
心要虚空,
心虚空才能静,静才能思维敏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5: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析盘练拳架之密法:
唤醒脊柱沉睡的大龙: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一个术语。
我们看看所谓的“学院派”;
哪个不是西式体育体系下培养出来;
以及按照西式体育体系教太极的呢?
所以,凡是非民间的太极拳教学
就与传统太极拳渐行渐远了。
形练法只能锻炼身体;
和广播体操锻炼身体一样。
若说锻炼身体;
形的身体姿态不存在问题。
可若是为了练出太极内功和实战性;
就必须是立身中正的身背五弓这样的身形。

身弓形成的秘密:
盘练拳架本就有“一身备五弓”之说。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反对这个吧?
“一身备五弓”的另一个表述
就是直中有曲,曲中求直。
也就是所谓的弧形。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观摩当中;
会知道和发现上肢与下肢
都没有彻底直的时候;
从人体脊柱的解剖图可知:
脊柱是由四个椎点划分组成。
其分别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而背弓的形成和
这四个椎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练法上,颈椎要有后靠之意;
这又和下颌微内收;
头容正直的变化相关联。
这就是在过去的秘谱当中称之为: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胸椎本就是生理后曲的;
在练法上是要顺着后曲向下沉;
致使横膈膜下降;
进而造成两肋的下撤的变化。
这在过去的秘谱当中
称此为“束肋下气”。
颈椎和胸椎的变化
就能够起到拔背的功效。

腰椎要顺着胸椎的变化放松;
自然就会形成腰椎四五椎节的后突(命门外凸)。
这就是秘谱当中所说的:
“阳关三叠舞胎仙”(胎息)。

此时,稍屈膝形成腿弓的同时;
尾椎往里适当(绝非刻意,刻意即过)一收。
此时腰胯才是真正的一体。
太极拳以腰为主宰;
而不像别的拳过多的提及胯;
其实练腰就已经附带练胯了。
这在过去都属于秘法。
也就是说:
盘练拳架如果没有
身背五弓的立身中正的架势
何以谈得上练拳呢?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太极拳的转腰松胯;
有点像甩拨浪鼓。
盘练时感觉脊柱是个轴;
肌肉皮肤如同两个鼓槌;
尤其是两胁肋的肌肉皮肤
如同鼓槌一般向外甩出来;
就是去体悟肌肉、皮肤
如鼓槌一样远离开骨骼;
如眼镜蛇的腮帮子鼓起一般;
从而与骨骼拉开缝隙;
这就会比较容易体会到骨肉分离、皮肉分离。
然后将这个体会、体感带入拳架里;
不论前后进退、左右转动;
尤其是在左右转动时;
都用肌肉或皮肤一领一推的带着脊柱骨骼走;
太极拳,由无极而来;
无极就是空空净净;
所以说空空静静最难求。
无极一动,就是太极。
太极再继续分化、鲜明出两仪来;
就是太极拳。
两仪在拳里就是阴阳或虚实;
有了两仪即阴阳或虚实;
这时候就有了虚实对待之势;
这个阴阳虚实之势逐渐的鲜明;
巩固和顺遂下来;
两仪一领一催的运动之势巩固下来;
拳也就固定下来啦!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1: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9-11-6 11:38
看看盘练太极拳的转腰松胯;
有点像甩拨浪鼓。
盘练时感觉脊柱是个轴;

盘练拳架就是实着练;虚着随!
这就是太极的两仪;阴和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7: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劲别奥秘解析:
明、暗、化劲:
明劲、暗劲、化劲都可以伤人;
但形势不同,效果有异。

真正的以真气作用发出的明劲;
能使未练过硬功夫的人
也能产生铁砂掌般的威力。
将一块青砖立于桌面上;
用手一挥,上半截粉碎;
下半截纹丝不动。
这绝不是本力大的人能够做得到的。

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
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
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

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
明劲伤人筋骨;
暗劲伤人五脏;
化劲伤人神气。
也叫气打,意打,神打。
整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任督二脉;
暗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带脉。
而化劲的基础是打通大周天。

明劲易骨,练精化气。
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
不偏不倚,和而不流;
即拳中上下相连;
手足相顾,内外如一。
明劲用法起如钢锉,落如钩杆。
足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
硬打硬进无遮拦。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
真正练明劲之法;
先站桩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
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
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
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
呼吸不失自然;
胸腔不能紧张;
发力要求松紧得当。
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
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
以自然为要;
劲力自然通达。
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
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
以求慢慢将沉坠劲;
即爆炸劲练出来。
可带着练明劲;
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
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
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
中节一定要沉、坠、裹;
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
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
练明劲为外刚内柔;
要求外形发刚劲;
内意柔和自然。
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
逐步做到外形虽柔;
内意却是坚刚;
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
动作到位后;
不管发劲与否;
总带着刚的意识;
心中稍微一动;
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明劲无论是在站桩时
还是在走架练势中;
五指都极力撑开;
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
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
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
也就劲大力足。
练中换为圆活灵巧之劲的方法;
就是松肩,肘尖要下垂;
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蕴藏一定的内劲;
劳宫穴宜内含;
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
自然地相分伸出;
练时要慢慢;
用时要快要猛。
明劲的刚劲不是蛮劲;
是"明白"的劲;
是懂得的劲;
是按规矩练出的上下相连
整齐内外如一的劲;
久练,自然会松;
松中再出的劲才是真的刚劲;
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练出来的才是刚劲。
练暗劲化劲后一样有致命的刚劲;
那是极柔后以至在虚无中发出的劲。

暗劲易筋练气化神。
拳中所用之劲;
是将形气神合住;
两手往后用力拉回缩力;
其意如拔钢丝。
两手前后用劲:
左手往前推;
右手往回拉;
或右手往前推;
左手往回拉;
其意如撕丝绵;
又如两手拉硬弓。
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
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
左手往里裹劲。
或左手往外翻横;
右手往里裹劲;
两手往前推劲;
如同推有轮之重物;
往前推不动之意;
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
两足用力;
前足落地时;
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
然后再满足着地;
所用之劲;
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
后足用力蹬劲;
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明劲有声;
暗劲无声。
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
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暗劲是以劈拳来练的;
慢慢的,浑身上下象虫子一样蠕动;
尤其是丹田的蠕动。
手往回收蓄劲时;
全身都松了下来;
长期习练此式;
自然丹田饱满;
内气充盈,全身放松。
纯纯粹粹是以丹田元气来催化关节;
发力等等。
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内劲渐渐在体内生长出来;
出拳一点贯性劲也不借用;
完全是从后腿蹬起的丹田力气;
与人动手一出手;
自己觉得没有怎么用力气;
可是对方却觉得受到很大的内力冲击。

化劲即练神还虚洗髄之功夫也。
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
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
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
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

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
亦谓短劲。
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
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
练化劲者:
与前形式无异;
所用之劲不同。
所练之时;
将手足动作;
顺其前两步之形式;
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
手足动作所用之力;
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
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
专以神意运用之。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拳打三节不见形;
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
一言一默,一举一动;
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
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
身无其身,身空也。
忽然有敌人来击;
心中并非有意打他;
随彼意而应之。
化劲成就的标准是:
好象与万事万物都有血缘关系;
有耳聪目明返老还童之效。
化劲阶段就出了虎豹雷音;
这是生命更新的声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拳无非“讲劲”:
内劲为太极拳第一门槛;
拳架的运动轨迹是极其科学的;
无处不在的力学关系;
所以只要有力学意识的人都可以学得非常好;
只是能懂得其中奥妙的师傅少之又少。
许多人听我讲课老感觉是物理课一样;
其中贯穿了立体几何、流体力学;
空气动力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中医学、以及儒释道的理论等等;
解读的内容都是在这些学科之间穿梭。

拳架的运动轨迹的力学关系都在生活中;
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在各种劳作之间他们的力绝对不是普通的力;
你跟人家一起去田里干活;
也许你比人家年轻二十岁;
身高、体重、年龄都不吃亏;
然而人家可以轻松应付一天的劳动;
而且第二天还可以照旧;
甚至乎农忙季节可以一天比一天忙的情况下
接连干半个月的超常劳累的农活;
而你却是名副其实的“软瓜”;
也许俩小时就求饶了;
今生今世不在下地干活。
其实每种农活的劳动方式不同;
用的工具不同;
玩的纯粹是如同春秋大刀的练法;
以至于后面习武许多东西一看就会,一练就成;
因为许多东西都玩过的;
刀枪棍棒大枪无非就是个劲道贯穿而已;
功到自然成;
即便你手里拿个烧火棍也可以轻松对付各种兵器;
否则再好的兵器也是累赘;
身上的劲不整是不能练兵器的;
古往今来武林各门各派莫不如此;
所以说:
拳成兵器就;
拳不成兵器凑;
意思就是说:
习武先练基本功让劲道小成;
再练拳脚让劲道晋级;
最后练兵器终身研习所学内容;
最终融会贯通才能出师行走江湖。

所以以前人学拳都是从拳架中的
最基本动作练起来,叫做练功;
好比扫地这么简单一个动作
也可以轻松练成威力无边、
霸气侧漏的横劲;
习武之人最可悲的事情是一辈子都难练出个横劲;
这可是最基本的东西;
功夫可以非常非常差劲;
但是不能没有任何功夫;
因为你既然觉得自己是练武术;
怎么也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横劲生后对付一般人绰绰有余,易如反掌;
难的是你没有掌握拳理;
没有按照理论来练习
或者说你的理论不足以指导你的实践。
所以过去的老师傅教拳就算他真肯教人;
一点也不保守的情况下
也难让人家练出东西;
问题就在于自己没能总结出一套精妙的理论。

教拳最开始就是讲些功法了;
学起来简单:
就好像你拿着清洁工用的扫把每天扫地一样简单;
如果那些练太极操的人肯这么做那简直太好了;
不光能做好事,还可以练成功夫;
最起码你腰胯贯通,带脉贯通;

话说扫地和太极拳有啥相同点吗?
绝对有的!
扫地用的劲就是太极拳如雷贯耳的“棚劲”;
你想啊你的扫把在地上摩擦的过程中
比如从左到右均匀划过4米;
这个过程不光有了棚劲;
而且还有我们说的绵绵不断;
因为你不是拿着扫把在空中划来划去
而是在地上用劲按着还要用劲转动;
按着是向下的力;
而转动的力就是腰胯转动的劲;
因为只有腰胯转起来你才可以
轻松挥舞大扫把几个小时而不至于很快就虚脱;
否则你单纯用手臂的劲;
不用五分钟就完了;
一定是酸死了。
所以你看,太极拳的东西居然这么容易;
你根本不往心里去的扫地也成了至高无上的功夫了。
与扫地相同的就是磨菜刀;
你干过的就知道,没干过就去厨房;
没磨刀石就用案板当做磨刀石用;
按住刀使之能与磨刀石充分接触才能产生摩擦;
否则没摩擦力,也磨不成刀;
除了按劲还必须有推拉的劲;
这其实也是棚劲;
棚劲在全身而非在手臂!!!
所以真会磨刀的人也是腰腿一起用力的;
又是腰腿功夫!!!

其根在脚:
主宰于腰;
行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
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
身便散乱,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其实就是一个球的三个轴而已;
你必须具备了这三个面的支撑之后
才会有其他的才支撑;
也就是我们说的八面支撑无处不在。
而腰腿是根源的根源;
也就是胯上功夫。

最基本的功法就是贯通内劲;
而绝非模仿高境界才练的拳架;
拳架也就不叫拳架了;
早就改名套路;
套路太多无处不在;
套路在今时今日的含义是一环扣一环的骗术;
真是应景,对了武林中的套路。

有功夫的都可以叫做拳架;
而胡乱模仿的都是套路;
人家一开始就可以从套路教你;
然而最有意思就是许多人
对于教自己套路的师傅非常感恩;
咳咳,笑死人吧?
尤其教太极操的那些人;
对那些教自己套路的骗子们十分恭敬;
因为他绝对不以为是套路;
相反他觉得那就是真功夫
所以才会拿去教人;
同时也就对自己的师傅十分感恩;
因为教套路无论如何
让自己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
他尊敬自己的师傅
无非是一种虚假中的虚假而已。

太极操的流传远远超过病毒复制能力;
免疫力就是你的慧根;
在当今太极操无处不在的世界上;
能接触并学习到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
绝对是你的慧根很重;
以至于福报很深。

偏偏有许多人钟爱太极操 ,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非得把太极操和太极拳混淆;
而且是故意混淆;
因为要教拳招生难;
不得不把早已过世的前辈们拿出来哄骗学费;
学费是收到了;
不过教学一辈子还是教人家太极操;
这样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对得起帮你骗钱的前辈们吗?
对得起那些虔诚的学生吗?

太极拳的教学第一步无非就是
通过些简单易学的东西来入门;
因为太极拳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运动;
而且极其精妙;
即便你是人类所有学科的博士后;
你也不会弄懂太极拳是个啥;
只有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才可以快速入门;
如果这么教学;
任何一个大活人都可以学会太极拳;
而非一辈子摸不到太极拳大门的太极操。
内劲贯通也仅仅是太极拳的第一个层功夫而已;
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根本算不得什么!
后面还必须要修炼更高层的神意气;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内容;
终其一生而不能到达顶层境界,永无止境!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早点入门;
否则练来练去真就是白练了。

太极拳每个动作的细微之处都能够遵循太极拳的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符合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太极拳就是这样完美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4: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增长太极内功的妙法---
在盘拳走架中需要做到:
1)是要注重头上领;
2)是要眼神意在后脑;
显示灵眼,非常精神;
3)是注意脖子贴靠衣领;
4)是注意下巴内收;
5)是肩下沉,并前裹;
形成含胸拔背。
6)是腋下空,目的使气下沉。
否则,会把气提上来;
形成夹肩,脚下漂浮。
7)是肘下坠并小臂往后撑。
8)是让命门外撑;
让后肩胛骨外撑;
使丹田之气膨胀后腰和后背。
这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练太极拳就是让气意守丹田;
脐下一分半,也就是从肚脐算,三手指处。
对养生非常有好处;
也是产生太极内功的前提;
这是通过命门外撑和后肩胛骨外撑;
将丹田气压到后下阳丹田;
后腰和后背,使周身膨胀、浑圆。
这样就增加身上的内功和劲力。
9)是手指叉开,手形成球型;
这样会把内气吸到手上;
否则会使气结到手腕处,不能传到手。
10)走路时,浑身放松;
感觉身上没有分量;
两手心朝后,手背朝前摆动;
但脚下生根、抓地,脚后跟要实;
重心要落到后脚跟上。
这样气血就会通畅;
气盈周身,浑身有劲!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5: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要分三个阶段:
即练体、练气、练神。
在练气阶段其运行规律是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内外相合,由内及外;
特别突出以腰随胯动;
腰带动四肢;
追求松、稳、圆、沉、匀、整等规则;
在这个阶段里;
四肢绝非自动;
一定要用腰脊带动;
这也是舍去拙力;
走向松柔的关健。
当然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
口头上讲的全身放松,腰带四肢;
而实际上即是满身僵劲,四梢乱动。
要想真正做到腰带四肢:
①听明师的话,按规矩办事;
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
②拳速要慢,要匀;
像猫步一样轻匀。
③四肢只能用意不能用力;
或者只能用仅能支承重量的量小的力;
此时大脑应该给四肢下道死命令;
腰脊不动,四肢绝不能动;
手脚一动就马上联想到腰脊的带动。
拳架需要腰拉、腰转、腰脚手;
手脚不要自动;
只能用腰脊来带动;
这样能培养出全身的整动;
是锻炼全身松柔的基础;
是舍去拙力的关健。
是用腰脊练拳;
而不是用四肢练拳;
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
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
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
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
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
从而才能逐渐进入到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这一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3: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健身长寿没有秘诀:
科学的饮食;
适度的运动;
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心态;
是健康长寿的四大基石,缺一不可;
其中,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
厚德载物;
厚德载拳;
厚德载道;
没有纯厚的德性,
一切无从谈起。
殊不知,心正则气诚;
气诚则圆融,圆融则道性通达;
万法归根,一通百通。
生活中持以静;
则元神充沛;
元神充沛则正气旺盛;
正气旺盛则内劲充实。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4: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
双腿曲膝相住;
上身的重量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
胯部相对不负重;
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可以适当负重;
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自身的重量已经扎在
膝部以下小腿及脚跟部;
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
胯部能上下起伏;
人上身的重量往下松沉时;
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