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6: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的内三合外三合的功用:
盘练拳架需要讲究“内三合与外三合”。
那么何为“外三合和内三合”呢?
外三合即在练拳时;
身架中的手与足合;
肘与膝合;
肩与胯合。
这如同房屋的结构一样是必须的。
相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
但也不是绝对的。
手足、肘膝、肩胯上下对应;
近乎垂直;
运动中需要上下相随。
拳架里每一动作必须在合(阴)中寓开;
开(阳)中寓合;
阴阳相对;
左右手一阴一阳,上下相对;
前膀胳膊的肘要与前腿膝相对应、相齐;
形成涵胸拔背,气势饱满;
如金鸡独立的动作:
肘与膝相对最为明显。
两肩与两胯要相对应;
需要松胯圆裆;
下沉把胯开大;
就会对应肩部;
否则就会肩宽胯窄,重心下不去;
拳架不对,发不出力来。
拳势中只有合得住;
展得开;
才能蓄得足。
如果没有圆裆和裆走下弧;
极易伤膝盖。
这就是有些人说打太极膝盖痛的原因之一。
因此,练好太极拳的外三合非常重要。
有了外三合,拳架外观才漂亮;
也是产生太极拳内功的前提。

内三合:
即心(神)与意相合;
意与气相合;
气与劲相合。
这是产生内功的必备的前提;
也是内家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神)与意相合;
是你心想与意念的结合。
行拳没人似有人;
假设你前方有人与你实战;
你要对他进行化解或是进攻;
要把这种从内心做出的
反应的意念体现在眼神上;
让眼神的注意力在你的后脑;
这样感觉行起拳来非常精神;
有一种神气。
这说起来容易;
其实练拳不到一定的程度;
或是没有练对;
是没有这种神韵的。

意与气相合是指行拳时;
稍节领劲;
意念中让体内的气以丹田为中心做阴阳旋转;
好像用手旋转一个气团。
太极拳将人体按其特点分为三节。
按整体之分:
头为梢节;
躯干为中节;
下肢为根节。

按局部分之:
肩胯为根节;
肘膝为中节;
手足为梢节。

根节的主要作用在于催;
中节的作用主要在于随;
梢节的主要作用在于领。
如拳架中的当门炮:
就是意念领着气;
以丹田为中心旋转后发力冲出双拳。

气与劲相合:
要求做冲拳和打掌的动作时;
松胯、下沉、放松、蓄力;
将丹田气上提到后背;
再沉送到后腰;
然后突然全身发紧;
短促抖弹,全身发力。
在腿法上:
脚的发力更要从丹田提气到后背;
然后沉到后腰;
再做蹬脚、分脚、双震脚、旋风脚、双摆莲十字摆莲等等。
拳架中的当门炮;
它是一边用意念领着气;
以丹田为中心旋转;
一边蓄气、蓄力于腹部和后腰部;
使腰腹鼓胀,然后发力冲拳。

盘练拳架练就周身的整体合劲;
是实战的前提和保障。
为此在盘练拳架时;
不仅要体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
而且更要注重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
同时,还要注重双肩下沉
与头往上虚领的相随和双肩下沉
与双肘下坠外撑腋下空的相合;
以及全身放松与脚下后跟实的相随。
一随全身无处不松;
—合周身无处不合。
只有合住劲;
才能做到大合、大开、大松、大劲。
有大劲,必强健;
有强健,必御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的劲路,就是一种导引;
催根节,旋筋骨,深细呼吸;
放松身心,气血通畅;
缓运加以导引,深细流注。
武术重意,意在存想。
站桩育神,维持结构力;
神形皆端正,持中劲正身;
缓催丹田力;
内能于脊柱处汇集。
用结构练自己;
减小误差。饱满优于扁瘪;
三维兼顾。
脚下没根:
一是结构力不佳,没支撑力。
二是腿力不济,撑不上劲。
要点有三:
一,落地生根。
可以不动,也可随时启动。
二,内腔鼓贯。
内运动建立,内劲鼓荡,再用劲路导引。
三,四大部位。
腰腹背臀,中盘强壮;
稳固核心区域。
出步如犁,贴地而行;
用胯劲走腿。
一步一撑胯;
一步一催腰。
中间抱着丹;
后面动着胛;
上头换着膀。
小臂放松,手指却不缺劲;
随什么式子,指头肚一顶一顶的;
似有物欲出。
碾掌根,即是运动胸肌。
手臂一动,掌根一碾;
胸肌要有变化;
忽刚忽柔,充满弹性。
胸肌不练死,亦不迟懈;
总以弹性为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3: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人体是可以感受到的;
体内可流动的一种能量的状态;
意专可以对气的流动产生影响;
如以意行气,气可聚可散可流动;
如以气运身,可以通过气的流动和体内分布;
也就是体内阴阳变化,影响肢体动作。
但气自己不能灵活变化,有惰性;
要用意来引导。
意动了,气的状态就改变了;
形体的虚实也就跟着改变了。
这就是拳架的意到气到。
内三合的一种。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太极拳就是按照这一规律;
通过意气的变化;
改变周身虚实;
以至于形体的动作的改变;
达到变转虚实的目的。
所以有意气君来骨肉臣的道理!

为什么会把人气出个病来呢?
就是气堵了;
你想到那儿气就堵那了。
又为什么人一生气把心口顺一会儿就好了;
那就是气堵心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7: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理论: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太极拳的哲理;
二是太极拳的医理;
三是太极拳的拳理。
太极拳的哲理是太极(易)文化。
是说“太极”是一种最高的理念范畴;
“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
《易》文化讲得是哲理;
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是矛盾的量变和质变等。
太极拳拳家引申其义:
1、有意动无形动的状态是太极;
2、指中和之气。太极拳起点腹内的中和之气;
3、指脐。比附人体,脐为太极;
4、指命名的拳种。
用阴阳对立统一体;
相反相成的辩证法;
具体地应用到太极拳中。

太极拳的医理主要是讲中医经络学。
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动行的主要通道;
是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联结的途径,遍布全身。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
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是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络;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络通则体健;
不通则病生;
也就是:
气血贯通百病消!!!
气血不通万病生!!!
太极拳缠绕运动的缠丝劲练法;
正是结合经络学说:
让人体之无形之气;
以丹田为基础:
循经络而运行全身;
从而达到疏经络、调气血;
通阴阳、养腑脏、濡筋骨;
利关节而强身延年。

太极拳的拳理指太极拳技法的原理:
包括技术要求理论;
练拳要求机理技击原理等。
太极拳的拳理,核心是易理:
易理是讲阴阳;
把易理贯穿于拳技当中。
它包括缠绕螺旋;
柔中寓刚,避实击虚;
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
以意行气,劲由内换!!!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因敌变化等内容。
历代太极拳前辈结合实践;
作出了许多的理论著作;
其中包括太极拳的拳论、拳诀、拳经等;
都属于太极拳的拳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09: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太极拳中名词的领悟及浅析:
太极拳有五大门派,其拳理是一个。
太极拳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是包罗万象的。
是哲学。太极拳有人管它叫哲拳。
太极拳往小了说是太极拳;
往大了说是道。乾坤大道,是哲理。
所以有些名词需要我们逆向去思维;
去理解、去领悟、去感觉、关键在体悟。
我浅浅的谈一谈个人对太极拳中的词语的领悟、体悟及解释。
无极;空空洞洞一无所有;
有极;产生一点灵息,有所动。
  1、太极;是两仪
  2、两仪;是阴阳
  3、三才;是天、地、人。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土。
人有三宝;精、气、神。
上有天,下有地,人居其中。
头顶百会,脚踏涌泉吸取天地之精华。
人有先天之气,父母所给;
人在练功所得后天之气;
用后天之气去补先天之气不足。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地。
人体上丹田主神;‘祖窍穴’在两眼中间深处。
中丹田主气、气海穴。
下丹田主精。
会阴穴。从下往上说。
精、气、神。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虚至神灵,神者气之宅,气足神不衰。
性命双修即练精、气、神。
正所为;乾坤大道一气游,神形连着似水流。
4、四相;是阴里即有阳,阳里即有阴。
叫;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从太极图上看,白鱼是黑眼,黑鱼是白眼。
这种表现形势叫四相。
太极拳拳理中说;
运用在四相。
不要把太极图看成是平面图。
实质上它是在旋转;
在动的两仪阴阳为一体的物质。
从图上看阴鱼的头部对着阳鱼的尾部;
阳鱼的尾部对着阴鱼的头部。
这个涵义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两仪相互在转换的。
在太极拳中也就是说开中豫合,合中豫开。
动中有静,静中生动。
重心虚实的转换。
实腿的旋转,步法的移动……等等。
这些动作都是根据四相来完成的;
这就是运用在四相。
5、五行;金,木,水,火,土。
对人体内脏来讲指的是;
心、肝、脾、肺、肾。
在练太极拳中五行之说;
人心属火,火芯要虚,心火下降,蒸焘两肾;
肾属水’用火烧水,产生于气,出入在命门;
这是指练内气的方法。
火心要虚,这个虚字的涵意是;
首先要把心态放松。
蒸焘两肾的意思是;
腰这个部位,需要热,怕着凉;
腰要着凉的话全身都没劲,腰部就僵硬。
也就是说用心火来温肾。
气和劲同出源于肾;
两者的关系是;
气是劲之本;
劲为气之用。
所以腰是一身之主,主宰着全身。
这就是现在说的:主宰于腰!

太极拳的五种步法是;
前进、后退、左顾、右肦、中定。
前进在会阴;
后退在祖窍;
左顾在膻中;
右盼在夹肌;
中定在丹田。

生克在五行:
生是促动;
克是限制。
无过而不及;
就是说在做动作中;
没有到位,就得促动它;
到位后就要限制它;
不让它过去,恰到好处。
也就是正好到位。
这就是生克在五行;
无过而不及的涵意。
以内带外;
用内气吹动外形!

6、六合;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6: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发科83式太极拳拆解(一)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8: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开肩开胯开肘开肋:
盘练拳架的过程中整个手臂练习时都是绷紧的。
但是这种紧并不是说用力的紧;
而是一种手指撑开,掌心内含。
就是始终把大筋就像一根琴弦绷着;
但是没有绷紧。
不是说的绷的很紧的那种;
就是撑起来就可以了,叫撑拔。
那么脚趾根也是一样的轻轻的抓着地面;
手指脚趾都是同样的;
轻轻的绷起撑起就可以了。

要做到两肩崩弹;
感觉到劲力能打到指尖;
而且能够弹出去再自动的弹回来;
这样效果就到了。
并且从外形来看的话
整个手臂会有颤动的感觉;
从声音来听的话;
肩部会发出“嘭嘭”的声响;
这些需要在数量上多累积;
由量变到质变!
这点非常的关键。

开肩的同时需要磨:
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是定在肘关节处。
两臂交叉定在肘关节处形成阻力;
这是在原点的磨。
磨形成阻力;
使两肩往下拉;
使肩跟臂之间拉开一个缝隙;
手臂往下拉扯。
那么这时候肩部的大筋
才能够撑拔开
才能够形成崩弹的劲力。
第二种就是略微磨开一点点;
我们磨开个一两公分,三公分。
但是磨开的幅度很有限;
那么我们磨开一点点
因为随着肩手臂的下扯肩的下拉;
它有一定的阻力;
这时候手臂稍微开一点点,不算犯规。
我们可以更好的体会肩下拉的过程。

如一个鹰捉动作需要做到:
开肘开肩开肋开脊柱;
包括胯都要打开以后
才能够练习鹰捉动作。
不然的话整个身体就非常的僵硬
就像一根皮筋很粗很硬它拉不开;
所以产生不了崩弹的劲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
每个关节的单独撑拔
单独练习使每个关节的都能做到拉伸;
然后再练习综合的劲力就随心所欲了。

根本还在于胯劲跟肩劲;
所以只有等——胯:
大筋能够崩弹开;
肩:大筋能够扯开,能够崩弹了;
劲力才能打出来。
如果胯跟肩还没有开发好;
所以需要花时间练习开胯开肩。

要做到胯能够崩弹;
肩大筋也能崩弹。
就是开胯开肩两个动作
整个动作过程当中手臂都是不用力的。
用的大筋的崩弹的话;
从起点到终点是瞬间而至弹过去的。

人体关节当中;
最易受损的,当属“膝盖”了。
动物四条腿支撑走路;
四根“柱子”支撑;
而人是“两根”;
单从这一点来讲;
腿部的承受力是最大的;
要支撑起整个体重;
其中因为人体直立行走;
脊柱呈“s”形弯曲;
失去了躯干与肢体的整体性;
所以用膝盖屈伸;
来达到行走的目地;
动物依靠胯与脊的拧摆运动来行进;
膝盖部位是几乎固定不动的。
从这点上来讲:
身体最累的,莫过于膝了;
只要是站立着或运动着,它就得工作!
拳友在练拳的时候;
为了达到身体“拧转”甚至“抖弹”的效果;
借助膝盖增大拧转的幅度;
在单腿支撑的情况下;
去完成这一动作,是相当危险的;
等于是雪上加霜,快速磨损膝盖!
膝盖的构造;
对于屈伸比较在行;
而对于横向的拧摆;
实际上是过于牵强了。
半月板(膝盖关节中间的那块垫子)损伤以后是无法修复的;
它的毛细血管很少;
血液到达不了这个部位,
几乎无法修复!
所以很多的运动员;
或多或少都会有膝盖的问题;
我们称之为“劳损”;
是提前的老化!
所以我们在练拳过程中;
要求大家固定膝盖;
不参与“拧摆”;
甚至减少膝盖的“屈伸”;
借助“胯、脊”来完成这些动作。
“胯主横,脊主顺”!!!
更多运用身体大关节来实现身体的发劲。

很多人练拳时强调“松腰”;
用“腰”拧转;
带动肢体像鞭子一样发劲。
腰看上去粗;
实际上驱动的核心是“腰椎”;
细长的结构使其很难承受身体横向爆发式运动。
虎、豹之类的动物不存在腰;
腰是人类直立以后;
脊柱在重力作用下;
形成的“s”形弯曲;
此时才有了“颈椎、胸椎、腰椎”;
腰椎只是脊柱的一部分;
是属于局部力。
加上胯根大筋的崩弹助力;
使胯动变得非常爆烈;
可以瞬间将人体的攻击力加到最强。
即使在现代的搏击中;
也强调胯带腿的踢击模式;
用“胯”发动;
能够调动身体的所有重量;
会使攻击更猛烈!

俗话说“无胯一身空”;
“胯”为一身运动之中枢;
上接“脊柱”;
下连腿部。
“胯”可横向拧转;
亦可纵向翻转;
与脊柱融为一体;
撑拔成弓;
使整体发崩弹劲力;
劲力延伸至“手、足”。
同时也可以单独横向崩弹;
依靠胯跟“大筋”;
发横向“颤劲”;
带动腿部快速移动同时;
可以做到出手连续不断。
所谓“肩打一阴返一阳”的
前提是“胯”劲的连续不断;
方可有所建树。
胯动必须凭胯根“大筋”的开发;
使之能够崩弹;
如胯根装置“弹簧”;
才可以回弹不断;

所以初练时;
须寻“开弓放箭”之道。
胯开,则行动轻松如猫行;
使行动敏捷,天地为之一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6、拳架的六合;
外三合,内三合。
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筋与骨合。
为六合。
封在六合;
运用封字诀时,走六合。
这个封字有两种涵意;
一是封住自己,使自已处在不败之地;
二是封住对方使对方在你撑控之中。
这个合字要正确的去理解它;
它是在运动中的合。
不是定式的肢体相对的合。
也就是说在运动中求开合;
不要在定式上找开合。
外三合的头一合、肩与胯合是关键;
是用胯去找肩,而不是用肩去找胯。
是胯的转动带动肩而合。
头一合做对了;
再说后两合;
头一合做不对,后两合不用说。

7、七星;
是指人体七处关节;
肩、肘、手、胯、膝、足、首。称之为七星。
中国的武术有一个说法;
就是打在七星,七星八打。
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七处关节的妙用;
妙就妙在全身都在运转;
七处关节运用自如。

太极拳在技击方面讲:
是进攻与防守是同时存在的;
这就是说攻是守,守也是攻。

太极拳有三道防御圈:
远手近肘贴身靠!!!
外圈用手、脚;
中圈用肘、膝;
内圈用肩、胯。
头在中圈和内圈里用。
八打是身打。
这些都是形体动作的表现;
关键是要用内劲去完成。
调动内劲,打出外形。

8、八卦;初始是;
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乾代表是天;
坤代表是地;
巽代表是风;
震代表是雷;
坎代表是水;
离代表是火;
艮代表是山;
兑代表是泽。
这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生阴阳;
阴阳二气的交感而化生的;
八种自然现象。
从八卦图上看它还表示出八个方位。
叫四面八方;
结合太极拳来说就是八种劲力。
掤、捋、挤、按、採、挒、捔、靠。
在这里我说一说:
‘掤’劲和‘肘’【捔】劲;
太极拳老拳谱中对掤劲的描述是;
所谓掤劲者,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遍体弹簧劲;
开合一定间。

肘字是名词,代表部位,不能代表一种劲。
肘字的原意是,捔字;
捔起,捔东西的捔,往上的劲;
托举的意思。


9、九宫;在八卦的八个方位基础上加一个出入在中路。
中属土。即八卦九宫步。

10、十而合一;
前面说了一大堆,要合为一。
这就是一株释放万株,万株归于一本的道理。

11、‘虚领顶劲’这四个字中有两个字是误导;
一个字是领字,应该把它改为灵字;
另一个字是顶字;
在这里不要把顶字理解成从下往上顶。
实际来讲应该是虚灵顶劲;
它的涵意是;
清气自然上升,升至百会。
不是领起、也不是顶起。
把这个顶字应该理解成头顶的顶。
也就是说清气自然上升;
头顶上产生一种灵气劲。即头顶悬。
做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
用后勃颈轻轻蹭衣领;
下额微微回收,颈椎竖起。
做这个动作的前提是;
浊气下降,降至涌泉。
清气才能自然上升。
有一种头浮出水面,中气畅通;
非常舒适的感觉。
这就是虚灵顶劲;
这是以内带外的。
也就是说显其形,用其意。

12、含胸塌腰;
这是太极拳的正确理论。
含胸塌腰是太极拳的精华。
何为含胸塌腰?
含字是含住;
另一层是内涵,是一个合字。
塌字的涵意是向下的意思;
不是把腰凹进去视为塌腰!!!
做对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合胸;
沉胯,松腰,敛臀。
这样做就是含胸塌腰。  

13、沉肩坠肘;
这句话的涵意是;
沉字和坠字都是往下的意思;
沉和坠都是松的前提;
也是松的基础。
不懂得沉,就不知道松;
也松不下来。
沉肩坠肘;
实际上是松肩,松肘。
做对这个动作的方式方法是;
中气下沉;
胳臂做顺缠;
肘尖往里掩。
用中节带两头。
做出松沉来;
即做出了松肩、松肘、松腕。
这就是沉肩坠肘。
这是单一的局部动作。
沉肩坠肘的动作做对时;
周身各处都有一种松沉非常舒适的感觉。
这是一个整体动作的完成;
这也是太极拳的松。
是一种去僵成柔的松;
具有弹性的松。
这就是盘练太极拳需要做减法的道理。

14、顺逆缠丝;
提到顺逆缠丝会有很多人都把它与时针连系在一起。
认为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即为顺缠;
逆时针方向旋转即为逆缠。
它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它的涵意是;
顺与逆:
是正与反的两个对立面;
把这两个对立面看成是阴阳俩仪。
缠丝,看成是螺旋转动。
它有一个定意;
向大手指方向旋转即为逆缠;
向小手指方向旋转即为顺缠。
它与阴阳俩仪有关系;
逆缠为开,是阳。
顺缠为合,是阴。
例如;做逆缠转变为顺缠的过程;
从它的轨迹上就可以看出;
是阳极生阴、是从开转为合的过程。
反之,就是阴极生阳。从合转为开的过程。
这里所提到的开合表现形势是;
(开) 为展胸张肘、展胸;
在这里为什么用展字,不用开字;
用开字你就很容易作成挺胸;
展胸是逐渐把胸打开。
张肘,不是抬肘、架肘;
而是坠肘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在做逆缠的时候肘是张开的。
这样作即为展胸张肘。
也就是逆缠丝。
(合) 为含胸掩肘。
掩肘也是坠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做顺缠的时候肘是掩下的。
张肘和掩肘的最大好处是腋窝里有膨胀劲;
腋窝里的膨胀劲不丢。
做这个整体动作时要开者有心,合者无意。
才能体悟道阴阳俩仪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才能真正体悟到顺逆缠丝的意义。
陈式太极拳拳论中有一句话;
腰是螺旋,脚是钻,俩臂缠丝不停断。
顺逆缠丝主要是对俩臂而言。
正所谓开为阳,合为阴。
一开一合互为根;
阴阳二气逆相程。

15、三练三不练:
在太极拳领域有三练三不练之说;
1、练理不练力;
2、练身不练招;
3、练本不练标。
(1)、练理不练力的涵意是:
拳先明理,按理去练拳;
练理实际是在练气;
练气是理直气就壮。
比如说某种事;
你有理,说话时你底气就足,声音就会高。
你要是没理,底气就不足,声音也就低。
太极拳是内家拳;
以练内气为主。
(叫运气) 运气是;
气与劲的关系:
气是劲之本;
劲为气之用。
这是劲。
不练力,力本身是笨、僵、拙。
是外家拳所练的(叫用气)
是用气把力达到最强硬。
这是力。
所以要练理不练力。
(2)、练身不练招;
是练身法不练招法;
身法是身体的协调性及灵活性;
身形,身架和方位的变化。
身法练好了招法相应而生。
身法是灵活的;
招法是呆板的。
所以要练身不练招。
(3)、练本不练标;
练本是练本质的东西,实质的东西;
太极拳的实质是练内;
内在的修维,性命双修。
是根据太极阴阳五行之道来调节自;
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地。
练标是表面,是外表,是单一的;
是一种摆出来的形。
所以不要去单独的
一谓去追求这种表面上的东西。
摆拳架子是为了调动内气的走向;
一旦内气会走动;
就要用内气吹出这种外形。

太极拳慢练的目地就是让你去体会;
去感觉每一个拳式的涵意所在。
气的走向,劲的行程。
所以要练本不练标。
这就是三练三不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6: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时尾椎的功能:
尾椎在练太极拳中的作用是人体的舵。
飞机有舵,轮船也有舵。
它们都是为转换方向而设计的;
人体的转动就是靠它来实现的。
比如在转腰转胯动腿时;
是尾椎带腰胯把腿带动的。
做这样的动作时;
千万不要先动腿和脚;
要用尾椎腰胯来带动。
尾椎、腰、胯三者为一体!
从技击上讲:
身后如有响动;
你不要惊颈椎;
惊颈椎的话你是必要回头;
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在想想怎么办,这就慢了;
因为你走思想了。
你要是惊尾椎的话一下就把身体转过来了;
下意识的就把攻防意思做出来;
这样就快得多。
太极拳的步法与自然走路的步法是不一样的;
太极拳的步法是摇臀荡胯,提膝摆腿。
自然走路的步法是提膝摆腿,利用贯性力。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沉胯的效果;
沉胯太极拳中的表现形式很多;
主要是对上下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先看对下盘的作用。
重心的下降就是要求你沉胯;
沉胯的目地就是把下盘两条腿的两张弓做出来。
下沉而不是下蹲;
要把沉和蹲区别开来;

下沉是用胯把腿压弯
而不是膝关节用力下蹲。
下蹲在练太极拳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下沉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果把腿比作为竹枇子;
把竹枇子压弯;
不能把它压折。
压弯后它有一种涨力;
压折就没有涨力了;
压弯就是下沉;
压折就是下蹲。

下蹲很容易伤害膝关节;
也不利于气血的行程;
劲的传导。

再看对上盘的作用:
胯的下沉;
使浊气下降;
清气上升;
形成虚灵顶劲;
使肌柱得以拉开。
肌柱的拉开;
也就是对拉拔长。

沉是松的前提,是松的基础。
也就是松胯,松腰。
腰胯要是松不开的话;
就会影响很多与腰胯有关的动作。
太极拳的动作都与腰胯有关。
这也就是太极拳的主宰于腰道理!

开裆圆胯;
它是在练太极拳中对裆和胯的要求之一;
开裆是两大腿根部有外撑之意,胀环跳。
开裆不是敞裆。
圆胯是合胯是结合腿做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开裆圆胯的表现形式是:
好象你骑座在大圆球上;
不论你从哪个角度骑座裆胯都是一样的;
这个形式是不会改变的。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开裆圆胯。
这是一种形像的比喻。
这也就是说你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式子;
裆胯都要做出这种表现形式。
可以说这也是一条定律。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