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6: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为什么需要裆走下弧线;
裆走下弧线如同刷锅底、荡钟锤。
向荡秋千一样。
寺庙里的钟是由外撞击钟而发出声响。这是佛家。
道观里的钟是由里面荡钟锤而发出声响。这是道家。
从这两种现像就可以看出来内家和外家的区别。
在练太极拳中裆走下弧线它是重心移动的要求。
要作对这一动作;
主要是靠尾椎来完成。
重心的移动有一个行程;
两腿之间分成五等份;
这是指弓步时;
重心的移动要在2之4间完成;
3是最低点;
不要移动到1和5;
1和5是禁区;
不可进入;
进入的话;
就很容易造成膝关节受力过大;
造成前腿折;
后腿绷的形式;
这种形势是死式;
不利于旋转。
走到了死点;
不利于气血的行程;
劲道的传导。
如自来水管:
直管和弧形管水都是暢通的;
弯成九十度时水的流动就会受阻;
角度越小阻力越大;
达到从叠时水就不能流动。
两条腿的两张弓没有了。
就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8: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盘练拳架时腿的旋转;
腿部的旋转决定于膝关节的动向;
膝关节不要摆动;
也不要往前顶。
往里摆动就容易塌膝使脚外侧翘起;
往外摆动容易掰膝会使脚内侧翘起。
这两种形势都不对;
这种形势叫喝风。
往前顶膝很容易使膝超过脚尖,造成折膝。
这三种形式对膝关节都有伤害。
要想使脚平铺于地面;
劲力入地三分;
膝关节不受到伤害。
就得把踝关节松开;
膝关节松开;
胯关节松开。
利用于风市穴去转动;
风市穴在大腿外侧手臂伸直中指尖处;
带动膝关节竖立起来;
膝关节冲着脚尖方向。
如站成弓步时前脚尖必需内扣。
小腿的感觉是膝关节向外转;
踝关节向内转。
形成象拧毛巾那样的形式;
膝关节的转动不是用意用力的;
是以胯关节和踝关节为支点;
意放在风市穴向下向内转动大腿带出来的。
这样去做就不会出现脚喝风的现象和折膝的现象。
也就形成了五趾根扣地脚心空;
劲力就会通过涌泉穴入地三分;
脚就象吸盘一样牢牢的扎在地上。
这也就是脚下生根的意思。

出腿必合胯;
合胯再旋转。
裆走下弧线;
借助地力;
尾椎去调整。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内家拳法。
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
太极拳本身就在练内气;
但是它不说气;
“在气则滞”这句话的涵意是;
在练太极拳时不要把意放在气上。
如果你把意放在气上;
就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
对练好太极拳是不利的。
气分为清气和浊气。
清气分为五种;
1、先天自然之气,是父母所给;
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
也就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就是丹田之气;
就是心肝脾肺肾五气团聚的地方。
也叫五气朝元。
就是人之生死;
病之轻重比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气。
就是运动时纯清无浊。
练一趟拳,气不发喘;
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
养我浩然之气。
5、混元之气:
就是功夫练成时;
把全身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
如铁石之坚。攻之而不败,破之而不散。

浊气;浊气分为五种:
1;横气、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
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就是呼吸不正常;
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
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
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
久之有仃止之意。
不同于逆气的是;
逆气是由于挑肩架肘而造成。
使中气逆行。
如洪水倒流,百病丛生。
5;浊气就是运动时上重下,外散内空;
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
使一切浊气上涌。
练久人就生病。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5: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松”与“紧”辩证的统一关系:
“松”是从“紧”中得到的。
“松”的目的是对对方来力的柔化;
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不是遇力就散。
同时最终目的还是增强扩大气血的通道。
气血通道扩大后;
每一动作就会充分调动全身气血的流动;
这一过程在“神”“意”的调动下会逐步增强;
会使人感到非常舒服,精力旺盛;
有一种异常兴奋感;
在人身体感到气血的
“意到”“气到”的神秘力量。
他会极大地提高人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抵抗病邪的能力;
以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
所以放松是伴随人终生之功;
是没有终点的要求。

盘练拳架身体轻灵又从哪里来呢?
是从脚腿部的支撑力来的。
也即从“沉”中来的;
能松则能沉。
但脚腿的支撑力不够是沉不下来的。
支撑力哪里来?
仍然是腿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伸缩能力的增强。
要锻炼腿部关节肌肉韧带力量;
必须周身下沉;
能使本身身体的重量
在单腿用力的前提下,起落自如;
才能在双腿变换用力中轻松、灵活。
所以锻炼腿部的支撑力
是开始练拳的关键环节;
它是基础锻炼;
就像建高楼打地基一样;
基础牢固才能承重。
象车辆的轮毂一样;
轮毂的质量高;
才能承重大。
只有腿部的支撑力大了;
才能真正实现上虚下实,旋转自如;
才能逐步走上拳架的轻灵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0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合!
盘练拳架是意在驱使;
驱使不是强行;
随拳法所欲,畅快换劲。
何为破绽:
周身不合就是破绽。
不是离得近就叫合;
说的是劲;
找到第三方。
比如说:
肘与膝合;
不是碰上叫合;
而是填海。
肩与胯合;
不是窝胸;
而是扩背。
手与足合;
不是拍脚;
而是竖劲撑力贯通。
合得是劲;
整得才是身。

人会呵呵笑;
有时默默哭。
拳也有性格;
大了雄壮;
小得精致;
能大能小就莫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0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弥六合;
打开间架;
合劲不丢。
卷藏于密;
身体螺旋放长;
丹田反倒越凝聚。
此一时,周身松沉。
彼一时,开合速变。
开合之间;
螺旋之外;
大大小小;
圈圈圆圆。
抬头望天;
低头观地。
这么个开始;
那么个结束。
顺序颠倒;
功法错乱;
就不好办了。

每个阶段;
只练一两个劲;
效果会很快;
不自觉的;
就加到功架里了。
成就的秘诀,是反复。
威力是什么?
一下就搞定;
但就这一下;
含着很多东西;
是千锤百炼的产物。
简洁的背后;
都是综合素质。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太极拳;
王道无近功;
大器必晚成。
一套太极拳;
年年勤钻研。
圈弧旋拧,一律囊括。
白日基本功;
夜夜抱丹眠。
不拘何套路;
皆得心应手。
平时盘拳,暗中辗转;
紧要时刻,快速腾挪。

若问如何入门:
万法内动开始!!!

横劲要撑;
竖劲要拔。
胳膊柔绵绵,沉甸甸。
一时兴起,抖它两下;
周身振波,层层扩散。
缓慢下挂肘;
拽肩胛回收;
越合闭胛;
越开肋条;
总有个交错劲。
下击肘叫砸;
下落合腹,鹰嘴聚力。
一个半个儿的,不叫劲。
懂劲是懂一种开合规律。
各种角度你皆能;
变劲能随心支配。
骨头歪,劲必软;

套路运行靠轨迹线路。
立身占中线;
腰侧线鼓起;
腿弹力是纵线;
二胯灵活是变线。
快起来,浑身齐动;
一动无有不动。
不是乱动;
围着核心丹田转。
晓得理,不着急;
慢慢磨,十年八年肯沉淀。
好拳不怕磨;
万事禁不住磨练;
总有峰回路转之时;
云开雾散之日。

嘴强伤人心;
劲强高一筹。
练功不说话;
心里都有数。
意思一动;
手上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15: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手上四两;
千斤在身。
千斤比喻整沉;
四两是活劲。
活,触力刹那,建立杠杆。
支点可换;
肘底,颈椎,后腰,脚底;
都是支点。
手一掤;
大椎一立;
周身一撑;
这是一种纵向杠杆力。
手臂松,触即是听;
作用力传导手臂;
到达躯干支点。
丹田凝聚后;
无论手臂触什么;
小腹都有个支撑。
之后,丹田松沉;
作用力传导脚下;
用竖劲支撑。
转体,比如云手:
拧腰先掤侧腰;
再云侧圈;
腰力就上了手。
所谓借力;
躯干脚底有个支撑;
手臂错开角度;
再送回去;
或做引化消力。
人没有千斤力道;
发挥出几十斤;
上百斤是可以做到的。
千斤形容功力大;
四两形容手上轻描淡写。

身上功力整;
手上松活;
善用脊柱;
换胯调整;
这样杠杆才有用;
能出四两劲效果。

无功力支撑;
则不能举重若轻。
无力学结构;
则不能牵动对方。

你密度大;
又懂撬杠劲;
别人一散乱;
就可牵动他;
这时的四两;
才是技巧。
横竖劲很关键;
脊柱正,肋骨撑;
遇力就能反弹。
借力打力的劲;
也来自肋骨张撑。
整是什么?
越触着力;
你感觉越稳当;
这也是借。

球劲是什么?
内功膨胀鼓荡;
触力借势转动;
不主动转!
借来力发挥;
这是一种看似被动的主动;
也是一种四两劲。
力的传导;
有个共性;
强的吸收弱的;
弱的依附强的。
并非弱者能胜强者;
实力加技巧;
不断内壮;
拥有结构拳学;
最终善用四两之劲。

孔明摇扇,霸王举鼎。
腰力十分关键。
拳拳不离腰。
这里的腰;
实际上是个范围;
意为核心区域;
包括腰腹与背臀。

工地上的手推车;
有独轮的,有双轮的;
高度只到腰,为何?
便于发力,还省劲;
结构合适,胳膊省劲;
腰成了主宰。

抡斧头,不是肩为轴;
而是抡腰。

剪刀剪东西;
因为有个轴;
轴既结实,又稳固。
剪刀,是一种轴力交错劲。
动力在丹田;
整合在腰腹;
臀是合劲;
背为开劲。

内家拳有个原理:
一动一支撑;
没有跑空的;
都会在相应区域;
找到支撑点;
又称节节催。
将一整套支撑;
练上功架;
再盘活了;
这是优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5: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竟有什么劲?
广义来讲,五行、十二形;
一种拳一种劲;
甚至一种拳包含几种劲。
而形意独具特色的、最根本的劲;
却在于起落、钻翻。
形意拳有刚(明)柔(暗)和化劲三步功夫;
三种劲的划分。
动用中疾用骤发的为刚劲;
缓动遂发的为柔劲;
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但是,这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它们同是在上下相随,内外合一;
周身完整一气这一基础上求得的。
而且三者还有个同一目的------发(打)。
讲发不论是柔劲还是化劲;
都必须有刚劲来作本钱。
否则,就是借力而发,
也发不出理想效果来。
每逢进步,都要先进身;
又要跟进后脚;
故身步齐上,不仅势猛;
而且步快而远;
不同一般是其特点;
手脚齐到才为真;
不仅身步齐进;
又要加上身手劲整,同到齐放。
去意好似卷地风,脚打七分手打三。
它进步前脚前趟之劲;
如铁犁翻地,可以把对方拨地趟起。
这就是它的“脚打”特技;
如今看不到是形意失传之秘憾!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背如何能有劲?
扩张!如何扩张?
领住大椎;
肋胛开合运动。
肋胛开合,是内压催动的。
内压怎么来?
丹田松紧。
找到第一动力源;
一切由小腹开始。
找到一个点;
就找到整个内腔。
内压催肋动胛;
背部随之摩荡;
内劲由此孕育。
高手的后背,不单薄;
是因为整个内腔膨胀鼓荡;
充满了内力。
背上隐性力量;
均来自内部;
自然恒久绵长。
太极腰;
八极肘。
腰力大,实力雄;
每个武人都在练腰。
腰里没劲,犹如软虾。
立身不住,支撑不牢。
最要命的,腰里没劲;
上下脱节。
你看有些人:
腿部并不缺劲;
腰间有伤;
整个人还是软懈了;
这就是腰力不济;
上下不通。
脊柱若要有劲;
竖劲就要大;
侧后腰均要膨胀;
不是腰椎乱动;
是深层筋肌扩撑。
如何扩张撑开:
还是丹田松紧。
丹田启动;
内压首先给腰部一个支撑。
腰力一撑;
随之背后雄扩;
整劲就出来了。
之后,开合也有;
螺旋也有;
抻缩也有;
活化也有;
一路下去;
都不离腰劲与背力。
这正是:
北天一道激光;
白熊撑腰扩背。
南海金龙盘塔;
拔脊势如银枪。
燕雀长乐宫鸣;
一股清气健肺。
谁人千年一梦;
腹中推演乾坤。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